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理论
[摘要]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其最主要的思想理论可以概括为:复合相互依赖、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国际机制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流派包括基于权力(power-based)、基于利益(interest-based)、基于知识(knowledge)的研究。在对关于国际机制研究的20多年来,基欧汉对国际机制的研究是国际机制理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梳理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理论,特别注重对国际机制理论的经济学方法的分析,试评判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理论的贡献和缺失,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欧汉;国际机制;合作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2 — 0044 — 04
罗伯特·基欧汉是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担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曾在哈佛大学、杜克大学任教,担任过《国际组织》杂志主编和国际研究协会和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他在批评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和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在1972年主编的《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一书中,他强调了跨国关系的重要性,开始挑战现实主义的国家中心主义。1977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他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的概念,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追逐和积累权力,以武力为基础实施自助,国际关系注定是利益的冲突和权力的争夺这些现实主义的观点再一次提出严重挑战。1984年其代表作《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出版,1989年论文集《国际制度与国家权力》出版。该文集反映了自70年代以来基欧汉理论的发展,并且逐渐接受和保留了现实主义的一些观点。《霸权之后》成为基欧汉最重要的著作,它的问世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确立的标志。基欧汉关于机制的主要的观点都在本书中。
一、国际机制的概念
“机制”(regime)一词是由约翰·鲁杰引入国际关系领域的。至今为止关于这一词的概念还存在争议。国际关系领域内较为权威的定义是80年代初克拉斯纳给出的:在某一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期望得以汇聚在一起的一系列明确的或者暗含的原则(principles)、规范(norms)、规则(rules)和决策程序(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但这一定义引起许多质疑,例如区分原则、规范、规则、决策程序的标准是什么;暗含的机制如何确定;关于期望得以汇聚、特定领域问题。基欧汉简单地把机制定义为“国家间达成关于国际关系特定系列问题的包含明确规则的安排〔1〕”。这样,复杂的原则、规范、规则、决策程序就被统一于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原则”。但是他在《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中,提到机制不一定要建立在正式的政府间协议的基础之上。在分析具体的机制时打破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概念框架。
在基欧汉的理论中还存在另外一个重要的词即“制度”,他把制度定义为“持久的、相互联系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行为角色、限定行动并塑造预期”。基欧汉对机制和制度没有做出比较和区分,但是他将制度分为三个部分:正式的政府间组织和跨国的非政府间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惯例。由此来看,基欧汉将政府间组织和跨国的非政府间组织、国际机制视为国际制度的不同组成部分。但是在国际政治研究中,一般不会把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的非政府间组织这些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区分开来,即把国际组织视作国际机制的一部分。
二、关于国际机制产生、起作用并得以维持的理论解析
基欧汉的理论是在对现实主义的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实主义最主要的观点是:一是人性的自私。人性是自私的,在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是出于利益相互争斗的状态。人的私欲和生存意识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意志”〔2〕。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是指不存在一个超越国家的绝对中央权威来管理各个国家的行为,因为近代以来的国际传统已经确定了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国际主体〔3〕。而且国际社会中国家的命运也是由自己把握的,国家的安全由国家依靠自身进行保障。第三,国际社会中国家对外毫无例外的追求权力和利益,国际关系是一种权力和利益之争,因此国际关系最基本的特征是冲突。而基欧汉认为国际社会事实上存在国际冲突,也存在国际合作,所以利益之争不应该是国际冲突的充分条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的,但是国际制度和机制可以缓和无政府状态对国家的限制,独立发挥作用。国家虽然是自私的,但是国家以绝对利益为目的,即考虑在合作中是否能受益,因此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国际合作应该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现象。这是基欧汉关于国际关系的认识,他关于国际机制的理论是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建构的。
(一) 国际机制的产生
基欧汉接受国际体系中权力和财富的分布对国家的行为是有影响的,国家应对环境变化的动机就是追求自己利益的观点。他也把理性人的理论作为问题分析的出发点,认为国家是追求自己目标的行为体,其行为可以总结为个人功利的最大化。在他看来,国家是理性和自我的。理性意味着行为体有着固定不变的特定偏好,它们以这种偏好来评估所作选择的成本和收益;自我意味着功利是在行为体中相互独立的,即它们不以别人的得失来评定自己的得失。这就是泰勒所说的“客观利他”:他们(行为体)对他者如何并不关心〔4〕。也就是说国家是理性的,但是国家追求的是绝对利益,而不是相对利益,国家间存在合作的可能。所以虽然国际社会不存在世界性政府,但是国家间也会愿意以非冲突的方式,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从而避免冲突,实现合作。这是国际机制能够产生并起作用的前提。
但是在理解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产生的理论之前,我们必须注意到两点,一是基欧汉对于国际机制产生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大前提是他关于国际关系形势的认识。二是国家间利益的相同并不是利益的一致。共同利益存在,并不意味着国家之间的利益一致。如果国际行为体直接利益一致,那么国际关系就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了,而合作只要在有冲突但是也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合作并不意味着没有冲突,相反,它显然是和冲突混合在一起的,并部分说明采取成功的努力去克服潜在的或现实冲突的必要性”〔5〕。也就是说合作是一个政策协调的过程,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分歧的协调。
关于国际机制的产生并起作用,基欧汉借助科斯定理来说明国际社会对国际机制的需求。科斯有这样的论断: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科斯将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引入到世界政治中,他认为单单是外部性因素的存在并不必然阻止各个独立行为体之间有效协调的出现,即使没有中央权威,集体行动问题也可以通过谈判和相互调整而得到克服〔6〕,但科斯强调他这一结论的三个条件:确定行动责任的法律框架、假设法律框架是由政府的权威来支持的;完全信息状态;零交易成本(包括组织成本和制造补偿性支付成本)。毫无疑问,这三个条件在世界政治中都不能得到满足。在世界政治中并不存在世界政府,这使财产和法律责任规则很脆弱,信息代价很高,而且信息还被不同的行为者不平等的掌握着;包括组织成本和决定补偿性支付成本常常也很高〔7〕。因此从科斯的观点来看,在没有中央权威的情况下,集体行动问题通过谈判和相互调整得到克服,这在缺失条件的国际社会自助体系中是很难出现的。但是基欧汉将科斯理论倒置来论证国际机制的产生。“从自助体系的缺陷来讲(即使从完全自私自利的国家行为体来讲),我们需要国际机制。在这个范围内,当它们满足了这些需要之后,国际机制就扮演着建立法律责任模式的功能,提供相对对称的信息,以及解决谈判的成本以使特定协议能够容易做出。机制的发展部分是因为世界政治中的行为者,通过这样的安排它们能够达成相互有益的协议,而不这样做,就很难或者不可能得到”〔8〕。这样看来,国际社会对国际机制的需要是因为国际社会自助体制存在的缺陷,使得有需要进行合作的行为体无法降低成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国际机制恰好能够起到弥补或者说是限制国际自助体系的缺陷的作用。
(二)国际机制的作用
基欧汉以国际机制的作用正是相互依赖的理性行为体的需要这样的逻辑解释了国际机制的产生,那么我们应该认识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作用的解释。在认识国际机制的作用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属性是无政府性,这是无法改变的。国际机制不可能像国内法律一样有强制力,它不能对国际行为体产生绝对的或者强大的控制力,而且在国际机制发挥作用时往往会跟国家的自助和主权发生冲突。但是国际机制在自助体系的国际社会中对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起到限制作用。国际机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缓和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合作的限制,促进国际合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创建法律责任模式。 自助的国际体系缺少明确稳固的法律责任模式。国际机制虽然无法为国际社会提供如此明确稳固的法律责任模式,但是它以让双方或各方受益的方式促进行为体之间的合作。“国际机制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它们的正式法律地位上,因为世界政治中确立起来的任何法律责任和产权模式,都可能被主权国家的行动所推翻”。国际机制的作用在于塑造行为者关于他者行为的预期,国际机制可以提供规范国家行为的基本标准,并且把不同领域的行为标准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国家对其潜在合作伙伴以往常的行为方式去推断该国未来最有可能的行为方式。并且国际机制确立了行为体权利的界定原则和行使的范围,提供了争议解决的决策程序。所以在合作之前,行为体可以预见潜在合作者的行为,即使合作中出现争议,行为体在选择合作之前即可依据国际机制预见到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和方式。
(2)降低交易成本 ,首先是国际机制降低了合法谈判的交易成本,增加了非法谈判的交易成本。例如在现有的国际金融体制内谈判金融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合法的谈判,那么这种谈判限于现有的国际金融体制内,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是不需要再谈判的。但是若有行为体违背这些基本的原则进行谈判、合作,那么肯定要受到这一机制的惩罚。其次,在一定的国际机制下,各国谈判拟定协议的成本更加低廉。国际机制提供了各国拟定协议的原则,有国际组织依托的国际机制还能为拟定协定的国家提供一个论坛和决策程序。新的谈判领域出现,那么国际机制已包含的那些原则和规则可以应用到新的领域。最后,规模效益。一旦一个机制建立起来以后,处理每一个追加议题的边际成本将比没有机制更低〔9〕。基欧汉在书中举了关贸总协定的例子。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要达成特定的关税贸易会受到关贸总协定原则和规则的限制。正是因为这样,各国之间的谈判将变得比没有此种机制更为方便和容易,而且各国明确潜在合作伙伴的目标是在此国际机制的范围之内的,也能更为明确潜在合作伙伴的未来行动。这自然会降低边际成本。
(3)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 在自助的国际体系中,行为体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但还有其他问题成为行为体选择合作的障碍,例如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这样一种状况,缔约当事人一方面知道而另一方面不知道的信息,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即使能够验证,也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在经济上不划算。由于知悉其他行为体比自己拥有更多的信息,并且因此可以操纵双方间的关系乃至进行成功的欺骗〔10〕。而另一方面,正式行为体之间缺乏关于潜在合作伙伴的信息,行为体对潜在合作伙伴的偏好、意图、态度以及在未来的可能行为方式都不确定。即对潜在合作者的政治质量不确定,这样行为体之间合作就更为困难。而国际机制的作用之一就是为行为体提供较为完备的信息。首先国际机制一般会要求行为体提供关于自身某一领域的真实情况,而且一般会有国际组织组织人员到各地以科学的方式获取一些更为客观的数据,这些信息会为成员所共同分享,国际机制提供的行为规范又有利于各国判断潜在合作伙伴的政治质量。
基欧汉把国际社会看成是市场失灵的情况,而机制的作用是克服导致市场出现失灵的因素,从而使市场上的交易虽然有摩擦,但也能有序的进行,即行为体之间虽然存在利益的分歧,但是共同利益以及相关机制的存在使得合作得以实现。而机制克服“市场失灵”的方法就是:创建法律责任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
(三)国际机制得以维持的理论分析
国际机制是国家创造出来的实现特定目的的工具,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发挥其作用,除非国际机制的原则和具体规则已不适应国际社会当时的环境。但是国际机制的维持也会遇到障碍,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自助体系中的行为体,国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继续合作,或者说是否继续遵守这一机制。另一方面,机制的生成是有成本的,而机制的原则和规则的实施也是需要成本的。行为体违反机制,那么就应受到惩罚,问题是由谁来做出惩罚,谁来承担对违规者进行惩罚的成本。基欧汉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1)对于是否继续遵守已做出的承诺,自助体系中国家是可以自主做选择的。但是国家只注重眼前利益而选择不再遵守已做出的承诺,那么其长远利益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因为不遵守已做出的承诺,国家会受到机制的惩罚。而另一方面,现代国际机制具有关联性。“不断地需求刺激不断地供应,结果是国际制度的不断延展。国际制度的延展使得在世界范围内可以逐步建立起一种国际制度网络体系,使得各个问题领域的制度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国际制度的关联性〔11〕”。基欧汉所说的国际机制也具有这样的关联性。因此国家在某一领域违背国际机制,就会受到其他领域相关联机制的惩罚。基欧汉用“囚徒困境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面临这样的情况,在担心对方采取背叛战略而使自己陷入最坏的情境时,在背叛战略与合作战略之间,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者会选择前者,而舍弃后者。但这是在一次博弈之中,如果是多次博弈出现的情况下,行为者在一次博弈中的背叛会导致其他行为体在另一次的博弈中对他报复,这被成为“长投影”(future shadow)。而且国家还有对声誉的关注,在自助的国际体系中,一个国家能与另外一个国家达成协议,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这个国家对潜在合作伙伴遵守协议的意愿和能力的预期,而声誉好的国家更容易与他国达成协议,而声誉不好的国家鲜有国家愿意与之合作。
(2)国际机制的维持是要花费成本的,行为体违反国际机制要受到惩罚,这也要花费成本,而这在国际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集体行动的困境”。麦瑟恩·奥尔森教授认为相容性利益团体追求更多的利益时,成员避免自己为此付出代价。这就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或者说是“集体行动的困境”〔12〕。国际社会中,国际机制一旦创立,这一领域内的行为体都会受益,国际机制对于行为体来说就是“公共商品”。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从这种商品中收益的人都避免为其承担成本,便产生“搭便车”问题。基欧汉认为机制可以减轻惩罚中的“集体行动的困境”。基欧汉并没有着重论述对违反机制的行为体的惩罚,而是强调“声誉”的重要性,明智的国家不会轻易地违反国际机制。
三、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理论的贡献与缺失
基欧汉之前国际关系领域对国际机制的研究还停留于描述阶段,在《霸权之后》中,由于基欧汉引入大量的微观经济学概念和分析工具,这个概念才具有更多的分析性意义〔13〕。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研究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国际机制的产生。第二,基欧汉详细分析了国际机制的重要作用,解答了国际政治中国际机制是否发挥作用,起什么作用的问题。第三是基欧汉研究,说明了国际社会中国家间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经常发生的,合作的选择能更好的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符合现实国际社会发展要求的。第四,基欧汉国际机制的研究在理论上给人们积极地面对“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理由和希望。他让人认识到,虽然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现实,但是国家间国际机制这种契约式的安排可以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从而实现国际和平,克服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关系限制。
但是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也同样遭到许多学者的批判,因为在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方面存在着令人质疑的方面:
(1)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理论的论证起点是“理性人”的理论,而理性行为体的两个最大特点:一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二是行为体的偏好、价值观念是不变的,对利益的判断标准也是不变的,因此利益是“外生”的。在研究中,基欧汉没有讨论学习、经验、观念对行为体进行利益评判的影响。
(2)在解释国际机制产生方面,基欧汉将科斯理论条件和结论“倒置”,这就有因果导致之嫌,并且以结果来解释原因这在方法论中也是不当的。对国际机制的产生的论证几乎简单的成为因为国际社会需要国际机制所以国际社会才会产生。
(3)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其中心议题是“霸权之后合作是否以及如何可能”。他通过相互依赖理论、国际机制理论的论证,得出这样的结论,霸权之后合作依旧可能,并且通过国际机制的维持(因为国际机制具有维持的惯性)和建设可以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基欧汉这种论断其重要目的还是在寻找美国霸权衰落之后,如何维持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保持美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影响。在考克斯看来,以基欧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机制理论派,在利益倾向上,是为世界体制的大国管理服务的。在价值倾向上,他们对现存国际制度的道义地位没有系统性反应〔14〕。
(4)基欧汉没有注意到机制的制定是权力优势者占据主导权的。现存的国际机制还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更多反应的是西方国家的利益。也没有说明在机制范围之外的国家如何参与合作,并且使得机制符合自身利益。国际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机制是由少数国家制定的,而之后要参与此方面合作的国家如何进入合作范围,又如何才能使机制符合自身的利益。
(5)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很少涉及制度的类型和变迁,对机制的研究“是一种国际机制的静态理论,而不是机制变迁的动态理论”。
四、基欧汉国际机制理论的现实意义
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理论主要是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引入国际政治学中来阐述国际机制的产生、作用以及作用得以维持,这一理论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方面有许多令可质疑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对于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下面以两个国际合作方面的实际问题来说明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理论的现实意义。
国际气候问题合作已经发展了近20年,也形成了适当的合作框架和机制,现存机制也促进了合作。但是当前这方面的合作却遇到了困境,这就说明国际气候合作机制还是不完善的,遇到了“功能障碍”。气候合作问题是“世界各经济体系遭遇到的最大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越大,搭便车的现象越严重〔16〕”。当前国际气候问题合作的出路应该在于各国在现有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在公正公平原则下,根据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造成的危害程度,明确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中应付的责任,并且建立有效地国际执行和监督、惩罚机制,从而完善国际气候问题的合作机制。建立更为符合当前国际气候合作的机制,利用机制的作用,将“外部性”内部化。例如在惩罚机制方面可以利用机制的联系性,对违反承诺的国家在其他合作领域对其做出限制。
第二个例子是,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为促进自身经济复兴,各国寻求扩大国内市场,同时促进出口而进行贸易战、汇率战、货币战。这给世界市场带来的更多的是不稳定因素。要避免这种危机之后的争斗和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为我们提供的思路是,在现有国际经济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谈判,完善国际金融机制,防止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同时设立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和危机之后合作复兴经济的行动机制,适当监督各国经济行为,并对违反机制的国家进行惩罚。从国际社会现状来说,这种路径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实现,但这应该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的发展方向。
从上述例子来看基欧汉国际机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这一理论强调的国际机制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借以思考当前各方面的国际合作问题。通过国际机制的完善,来解决合作问题中的外部性问题、搭便车等各种问题,来促进合作。虽然国际社会合作中,国家注重现实利益,一些方面的合作难以达成,国际机制的建立或完善是很难,国际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不是唯一的路径。但是在合作的可能情势下,某一问题领域国际机制的建立或者完善有利于进一步合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4〕Andreas Hasenclever, Peter Mayer,Volker Ritt-berger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M〕.London: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1、12、29.
〔2〕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32.
〔3〕李滨.无政府性·社会性·阶层性——国际政治的特性与国家观〔J〕.欧洲,2002,(01).
〔5〕〔7〕〔8〕〔9〕〔15〕〔13〕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64、88、89、91.
〔6〕赵长峰.基欧汉的国际合作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6,(05).
〔10〕陈岳.国际政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5.
〔11〕秦亚青.理性与国际合作: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72.
〔12〕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北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3〕门洪华.国际机制理论的批评与前瞻〔J〕.世界政治与经济,1999,(11).
〔14〕张海滨.气候变化正在塑造21世纪的国际政治〔J〕.外交评论,2009,(06).
〔责任编辑:杜宇〕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欧汉关于国际机制的理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