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逢强必霸论”注定没有市场

发布时间:2023-06-10 13:30:07 |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逢强必霸论” 国际秩序 强权思维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发展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十三亿多中国人的命运,而且带动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为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对于中国发展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中国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等问题,世界各国大致存在两种认知以及建立在这两种认知基础上的两种心态。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都对中国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而那些固守强权政治、霸权逻辑和冷战思维的西方国家,以及一些所谓的西方精英人士,则无论如何都祛除不了内心的“魔咒”。按照他们所认同的“国际政治逻辑”,新兴大国的发展和崛起,必然会导致世界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必然会挑战既有的国际政治格局,必然会产生对霸权的诉求。

在“逢强必霸”的逻辑下,在一些西方政客和所谓精英人士的眼中,中国的发展成了对世界的威胁,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成了“新殖民主义”,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了“控制的手段和战略”,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成了“贸易倾销”……这样的逻辑是否说得通?又是否站得住脚?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霸权逻辑的产生与消亡,有其历史必然性

霸权国家和霸权逻辑的产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从长波段历史来看,这样的霸权国家和霸权逻辑并非一直存在,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是人类历史和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人类开始政治生活的几千年中,曾经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国家,其或为部落国家、族群国家、城邦国家、王朝国家,或为帝国形态的国家、文明形态的国家。在近代国家产生前,上述形态的国家即使权势再强大,也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霸权国家。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与古代国家的重大区别,一是在于近代以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这一整体而存在,国家之间存在着整体性联系;二是任何一国的最高权力(主权)必须为上述国际体系所承认;三是国家的空间(地理疆域)有着明确而稳定的界分,不会因族群、文明、宗教等因素而轻易改变。脱离这些近现代国家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去解释一切国家在一切时期的行为,首先就违背了历史逻辑。古代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冲突,或者是指不同文明之间、不同文明内部的互动,或者是有限区域内不同政权之间的分合,这与西方意义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乃至强权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完全不同的。

当下,西方一些人企图将“修昔底德陷阱”套用在中美关系上,这如果不是荒谬的,就是别有用心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所描述的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争夺,是古代同一文明区域内两个政权之间必然的和平战争状态,其运动逻辑与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互动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逢强必霸论”不但不能阐释古代国家的行为,更不能揭示人类历史和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资本扩张的逻辑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逻辑是矛盾而脆弱的,随着人类自身境遇的不断改善、世界联系的普遍化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关系必然会向正义、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而所谓“逢强必霸”的国际政治逻辑,也必将烟消云散。

“逢强必霸”的逻辑不能用来说明国际整体秩序

近现代时期先后出现的霸权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其霸权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张使得世界分裂成资本帝国主义的宗主国,以及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两个部分。所谓欧洲国家间的霸权战争,不过是这些国家为分割殖民地的争夺。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胜利,这样的霸权争夺条件已不复存在;而欧洲大陆法德之间的斗争,也不过是其内部的权力争夺和制衡而已。

至于波及世界众多国家的两次世界大战,其发生原因和历史进程就更加复杂,既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也有正义非正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争。这样复杂的历史过程,绝不是“逢强必霸”这一简单逻辑所能概括的。而对于冷战中的美苏争霸,其实质是东西方分裂成两大阵营,各自以美苏为首,其间既有美苏两国的影响力之争,亦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两种历史发展方向之争,远非“逢强必霸”所能指。即使在欧洲内部,德法等国在二战后重新强大起来,其国家间的关系也没有按照“逢强必霸”的逻辑去演绎,相反,却走上了联合与合作之路。

从学理上说,一个国家要成为霸权国家,需要具备主客观两种条件。主观条件在于,这个国家有着称霸世界的愿望和诉求;客观条件在于,这个国家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和能力。如果“逢强必霸”这一逻辑确实存在,那么最为与之相适的应当是美国。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冷战以来,美国不但具备了超强的国家实力,而且在国际政治中一直追求绝对的权力。确立和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不但是历届美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坚持的信念,也是美国处理对外关系和外交事务的基点。在对外关系上,美国一直坚持绝对收益原则,投入大量的军费,维持最强大的军力,构建了庞大的联盟体系;在具体国际政治实践上,美国更是到处树敌、制造矛盾、发动战争,输出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争夺资源和市场。对于稍微有所发展、有所兴起的国家,美国往往会按照自己的霸权逻辑妄测臆想他国意图,百倍警惕他国动向,将自己奉行的“逢强必霸”逻辑强加在他国身上。

中国既没有可能更没有意愿谋求霸权,“逢强必霸论”注定没有市场

当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身份没有改变,仅就历史经验和国家发展方向看,中国既没有可能更没有意愿成为霸权国家。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方针,始终努力与世界各国一道走和平与发展之路,无意与任何国家对抗。不仅如此,鉴于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中国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倡议,这些构想、倡议与其内含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然而,西方一些固守强权政治和霸权思维的别有用心者,却对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贡献视而不见,制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热炒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论,在国际舆论中混淆视听,不断抛出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其强权思维和霸权心态昭然若揭。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以及一系列单边行动,包括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重启与盟国的贸易谈判等,不但对战后以联合国为核心建立起的国际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众多盟国的利益,遭到强烈抗议与批评。

“逢强必霸论”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种说辞。这一说辞的背后掩藏着美国扩张霸权、维持霸权地位的真实企图。于美国这样的国家而言,“逢强必霸”或许才是真实的逻辑。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VSJ0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戴长征:《全球政治经济变革下的中关俄关系前景》,《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19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李月敏

推荐访问:注定 市场 逢强必霸论

本文标题:“逢强必霸论”注定没有市场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0/26269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逢强必霸论”注定没有市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