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对美外交的“去冷战化”战略

发布时间:2023-06-10 13: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此前,中央高层频频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暗示局部改革时代行将结束,整体改革时代即将来临。一个涵盖当今中国几乎所有发展层面的“五位一体”的大改革蓝图呼之欲出。

空前的大改革呼唤空前的大外交。这么大的改革动作,需要一个极为宽松和谐的国际环境。很难想象,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能够顺利地开展全方位改革。

正如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外交能否为实现“中国梦”争取和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取决于是否能准确地把握当今和未来10年国际局势的发展;能否准确把握当今和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准确地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中国改革大业的外部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能否做出这种判断,又取决于是否能清楚地梳理和把握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状况和利益诉求,从而找到与它们的利益契合点和战略交汇点,以双赢的心态来争取中国及其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的最大公约数,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放眼望去,在当今世界上唯一有实力能从外部“颠覆性”地影响中国大改革势头的国家只有一个,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困难重重,国力渐衰,内斗不断,负债累累,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它庞大的军事能力和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使它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保持着全球军事投放能力的国家;世界上70%以上的金融资产和80%以上大宗商品的买卖都依然以美元计价这一事实,意味着美元的世界主导货币地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动摇。

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日韩澳军事同盟,美国将世界上90%以上的先进工业国家紧紧地和它的安全利益绑在一起。军事渗透和控制已经深入全球。换句话来说,美国是中国外交在未来10年打造良好外部环境时甩不掉和绕不开的能量巨大的火焰山。和美国关系处理得好,“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会好得多;反之,则会困难重重,险象丛生。因此,设定未来10年与美国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中国最终崛起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

事实上,过去30多年来,中国每次在大改革和大变局时,中美关系都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国际背景。比如当年邓小平复出后,先搞定中美关系,迫使苏联从中国北部边疆撤军和越南放弃称霸印度支那的野心,这一大手笔至少为中国换来了20年和平发展的外部空间;江朱时代,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不入世便不能与全球市场有机接轨的关键时刻,毅然以极大的勇气和代价,排除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干扰,坚定推动和美国的入世谈判,为胡温时代中国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新领导人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改革更需要“力度空前”大外交,通过搞定美国这个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全方位改革的成功。

然而,此一时的美国,已不是彼一时的美国。华盛顿变得忧心忡忡了,合作精神渐渐被防范心态所取代。更为不利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的日益上升,美国的防范心态正向敌意转化,这个势态是中国国际环境恶化的重要特征。

种种迹象表明,在美国的首都,相信经济现代化一定会将中国变成西方社会一员的人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挑战。高效率发展经济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对非西方国家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这一点深深地撼动了他们中许多人的“体制自信”。这种意识形态的不安似乎正在加速“冷战”思维的复活,只不过这次主要是针对崛起的中国罢了。如果说当年东西方冷战的“铁幕”是由斯大林和杜鲁门同时落下的话,那么这次只是奥巴马政府的独角戏了。事实上,奥巴马第二任期的美国离彻底落下遏制中国的“铁幕”实际上只有半步之遥。

发言人的陈述表明,默克尔对奥巴马说了很多难听的重话,教训盟友之间怎能干这种肮脏的事情。她告诫奥巴马,监听是“对信任的严重践踏”、“完全无法接受”。

须知,这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国64年以来美德发生的最激烈外交冲突。以往,如果德国外长召见外国大使提抗议的话,大使们都是来自非友邦国家,经常是所谓“流氓国家”的大使。这次可不同了。默克尔的亲信,德国国防部长哀叹,这次事件后,德美之间的信任,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事实上,自美国前特工斯诺登出走香港避难莫斯科事件以来,美欧之间便出现了价值观认同的裂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棱镜门将对未来欧美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主要是非常负面的影响,因为双方以共同价值观为纽带的同盟关系的根基因为棱镜门事件所暴露出来的信息开始發生动摇。

亚洲“去冷战化”的关键是消除在亚太地区流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悖论。这个战略的最高目标应是建立一种信念,即没有域外势力的存在,亚洲的安全系数更大,亚洲的安全成本更低。

首先,棱镜门事件使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得出结论,美国在价值观念上已不是同路人,相信欧洲才是西方传统价值真正捍卫者的欧洲人越来越多,这必将对未来欧美关系的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其次,棱镜门事件深深地震撼了欧洲的政治精英,尤其是德国政治精英,当他们得知德国在美国政府绝密文件中充其量是一个第三流可信任的伙伴时,几乎到了愤怒的边缘。棱镜门应该说是给欧洲人上了一课,这一课的核心内容就是,你最信任的人不一定最信任你。对美国持不信任的欧洲政治家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加速欧洲脱离美国控制和影响的进程。

即使政治家会通过公布各种秘密情报合作项目来降低欧洲的愤怒屈辱,但欧洲社会各阶层人士恐怕不会再回到对美国深度信任的时代了。默克尔手机被窃听的曝光坚定了欧洲人同美国人集体切割的决心。欧洲各国首脑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暂停同美国的金融信息和银行数据合作, 欧洲议会议长甚至要求立即停止同美国正在进行的建立“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的谈判。

历史很可能证明,棱镜门的曝光和美国对默克尔手机的窃听事件的发酵很有可能是欧美政治互信的终结的开始。

亚洲的“去冷战化”

亚洲的“去冷战化”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亚洲冷战的后遗症是美日韩澳军事同盟。这个军事同盟的存在,严重压缩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活动空间,因此必须予以瓦解。亚洲“去冷战化”的关键是消除在亚太地区流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悖论。这个战略的最高目标应是建立一种信念,即没有域外势力的存在,亚洲的安全系数更大,亚洲的安全成本更低。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准确把握和洞察周边国家的真实动机和诉求,与中国的核心利益进行对比以确定最大公约数。用习近平的话来讲,就是“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在亚洲实施“去冷战化”首先就是要动摇日美军事同盟。何处下手呢?中日之间存在着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吗?如果有的话,这个契合点会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东京愿意放弃美日军事结盟吗?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说没有这个可能性。要深入分析当代日本精英的深层次的诉求。战后的日本,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对美国的依赖太深,美日结盟只是日本的唯一战略选择,日本政界精英的噩梦就是美国哪天将日本抛弃。

对于北京来讲,如果确实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话,有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即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日本或中国想看见日本朝哪个方向发展?

笔者以为,以对日政策作为亚太地区“去冷战化”的突破口,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选项。我觉得,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亲、诚、惠、容”四个字,也可用在对日外交上。如果能成功地按照习近平倡导的“包容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编织”中日之间的利益契合点,亚太地区和平跨入亚洲人自己主导的后冷战时代是大有希望的。

几年以前,当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脱欧入亚”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加速打造东亚共同体的时候,敏锐的美国战略家们立刻嗅出了鸠山政权及其代表的政治诉求对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地位的威胁,集外交威胁、内部劝诱和公开奖励之能事,硬是使鸠山内阁执政不到一年便下台,“去美国化”和“回归亚洲”的政策也随之偃旗息鼓。

北京必须高屋建瓴地给“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日本”这个问题梳理出一个答案。影响日本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主动地去塑造它,给它新的戰略选择的机会,分化它的社会,鼓励它回归亚洲。只有从这种大战略的角度去设计对日政策,才会有更宽广的胸襟和更广阔的视野。

亚太地区的“去冷战化”如果能以更大的战略韬略来推动的话,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与美国在全球利益上共同寻求契合点?北京和华盛顿如找到一种方式就双方的全球利益和区域诉求达成一个新的战略共识,则会使许多现存的区域性机制或安排变得多余甚至是累赘。

推荐访问:冷战 对美 外交 战略

本文标题:对美外交的“去冷战化”战略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0/26270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对美外交的“去冷战化”战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