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规则文明
[摘要]全球化始于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扩张。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需要一套规则体系和组织构架。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为世界建立了一套处理全球事务的规则体系和组织构架。全球化的深化要求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和谐社会,这其中规则文明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关键词]全球化;规则文明;工业文明;规则体系和组织构架
[中图分类号]DO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7)05-0093-04
一、全球化始于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
今天的全球化,是以欧洲近代工业文明为起点、后来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其中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就是在各国都基本认可的一个全球统一规则下,各生产组织在全球范围重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过程。而任何一个社会和一种生产方式都不可能没有规则,规则的文明程度也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速度。
从13世纪后期到16世纪,西方世界通过文艺复兴运动,使人的活力得到巨大激发,为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兴起后,日益强烈地引发了开辟市场的需要。15世纪到16世纪之交,欧洲强国开始以和平的或非和平的手段向全世界扩张,到19世纪中叶,已初步把全世界处在不同发展状态的社会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世界市场。全球的人员、动植物、物资、资金、技术、文化、制度开始了较大规模交流——这就是人类全球化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世界秩序,即规则体系,是以欧洲大国间的国际惯例和双边或多边条约来维持的。
马克思在1848年是这样描述这一过程的:“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消灭了,并且每天还在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恩格斯也对此现象进行了准确的观察,他说:“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的事变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特别针对以往人类各文明圈彼此影响较小或缓慢发展的状态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一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状态”。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说的“世界历史”,就是全球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步相互影响的全球化状态下的人类历史。
从15世纪末欧洲强国扩张到美洲为开端,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到19世纪时,呈现出不可阻挡的态势。工业文明的扩张必然把世界联成一个互相交流的整体,并以自己的文明成果为框架,影响其他文明。全球化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奉行帝国主义政策的国家,往往以暴力的手段进行扩张,在世界到处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极大地伤害了这些地区和国家人民的感情。同时,工业文明“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世界其他地区的传统社会在工业文明强烈刺激下,也不得不应对、学习这一文明。面对全球化的大潮,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以洋务运动为标志开始了应对、学习工业文明的过程,日本也出现了明治维新后的“脱亚入欧”进程。古老的印度也在觉醒。全球任何地方都无法再处于封闭状态了,传统社会都在适应工业文明。封闭状态一经打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思想的交流、社会的变革和经常性的改进便成了世界的常态。
二、三大思潮的影响和全球化组织、规则构架的出现
在19世纪上半叶时,自由主义、民族独立、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和运动在不同程度上的汇合,跨过了国界,特别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呈现出的跨国界全球化的态势,极大地冲击着欧洲的旧观念和旧势力。
19世纪后半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从拉丁美洲到欧洲,民族解放运动使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社会主义运动也积极支持这个运动。20世纪初,整个旧的殖民体系已处在崩溃的前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联合推翻了沙俄帝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随后社会主义力量又发动革命,在俄国取得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20世纪在全球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个重大事件,使全世界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心情激荡,迫使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工改善生活、工作处境的要求一步步作出回应。
20世纪初。欧洲大国在帝国主义思维支配下,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战争的规模也成了全球性的了。面对这种形势,世界需要一个适应全球化时代共识的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组织构架。1918年在大战还未结束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创建维护世界秩序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想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治原则,通过“国联”处理关系全球和平发展的事务,并对违规者进行国际集体制裁。但是,在一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表现了严重的传统强权政治的劣迹。新建立的“国联”,在组织的机构设置上,有众多缺陷。“国联”在后来的运行中。未能达到原设计的目的和功能。传统的政治思维仍然主导着世界政治。尽管“国联”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其出现毕竟是20世纪早期为建立全球的规则和秩序的一次重要努力。
科学的长足进展使工业化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迅速提高。但资产阶级却未能让劳动人民分享增加了的财富。造成了一方面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劳工大众无力消费的局面,同时工业化国家还不顾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大打贸易战,终于把世界拖入到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之中。这给狂热的民族主义提供了机会,法西斯主义登场了,并再次把世界拖入大战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1年8月11日,美英两国发表了关于战争目的和建立战后全球世界
秩序的《大西洋宪章》,随后苏联也表示认可。《大西洋宪章》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不虞匮乏”,这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公正的一个基本目标。可以说,凝结着近代以来三大思潮和三大运动成果的大西洋宪章,是适应全球化形势,建立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一个奠基性宣言。二战中反法西斯的盟国出于维护全球发展的需要,商定了在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全球秩序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联合国的基本价值理念,反映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里。联合国建立了一套全球规则和维护规则运行的全球组织机构。它还有创立新规则的程序。这标志着人类适应全球化之大势,开始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准公共权力组织构架。20世纪上半叶,是建立全球化时代世界运行的规则体系和组织构架的阶段。
三、联合国构架下的规则全球化过程
联合国成立60多年来,它的六大机构及其下属机构,一直努力把全球事务纳入到全球规则体系之中。
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联合国名义下,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达到今天的状态做出了贡献。
战后60多年,联合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几乎所有与人类有关的领域,都建立了全球性规则,并进行了协调和干预。
但是,由于先前冷战格局的影响。特别是霸权主义势力的干预,联合国的活动受到了一定限制。
首先,东西方两大阵营在政治上的分歧和战略上的对立,导致在众多问题上,观点和利益严重对立,超级大国为了自身利益,滥用否决权,安理会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在经济上,受东西方冷战影响,世界在重建全球统一市场和规则的过程中,道路曲折。20世纪90年代后,原“经互会”国家重新融入世界大市场,开始了在规则上与世界的接轨,进一步深化了经济全球化。
中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道路。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员国席位,1986年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了大规模与世界经济规则接轨的过程。
60多年来,尽管联合国的理念、规则在不同国家之间贯彻的程度不一,但世界的主流还是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即使是在冷战时期,联合国价值体系和规则体系也始终是世界最权威和最具有道义合法性的体系。没有一个集团能否认联合国宪章的基本价值观。当然每一个国家都有其具体国情,文化的多样性也受到联合国的尊重,在尊重联合国条约的前提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也应按照自己的发展程度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规则和发展战略。
二战后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世界政治完成了非殖民化,联合国在缓解许多地区和国家政治冲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联合国的维和活动中,中国近十几年来也承担了很多任务。经济上全球规则一体化日益深入,加速了新一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一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面对挑战,加入了世贸组织,抓住了机遇,运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就。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顺应和正确应对全球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利益。
冷战结束后,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柬埔寨实现民族和解、在索马里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前南地区冲突、在东帝汶人民独立遇到暴力压制、巴以冲突、塞拉利昂发生反宪政军事政变,以及核扩散问题等事件中,国际社会和联合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大选,还邀请联合国观察员监督其是否公正。联合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可或缺,无人取代的地位上。当然,无人取代并不是无所不能,鉴于当今世界政治的现状,在联合国规则框架中,仍有许多问题还远未找到一个达成共识进行有效对待的解决办法。例如,联合国对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未能起到阻止作用,这说明全球规则在一定条件下对大国的约束力有限。但也应看到,超级大国对全球规则文明也不是全然无所顾忌,首先开战方是希望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其后,面对世界许多国家的道义责难,最终占领国还得请求联合国参与伊拉克进程,以求摆脱巨大的道义压力,缓解其面临的政治困境。这说明全球规则文明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另外,美国对古巴这个小国虽制裁多年,但不敢直接入侵,也说明全球规则对大国霸权也是有约束力的。在全球化过程中,联合国的规则和其他全球规则都还有待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发展中国家和弱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应努力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运用全球规则维护和改善自己的发展环境,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规则文明程度,并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2002年7月1日国际刑事法院开始运行。全球刑法的建立和运行,标志着人类有了常设的全球刑事司法系统;也表示了联合国“必须努力消除有罪不罚的文化”的决心。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是联合国适应全球时代向前跨出的又一步。各国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参与其进程的时机。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以联合国为框架的一套涉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全球规则已初具规模。联合国本身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一个和谐的世界有赖全球各国的努力,也需规则的建设和对规则的尊重。
四、面对人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规则文明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全球化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市场经济本身的需要,使人类文明不断向_未知领域扩展,最终导致了一个人类彼此影响的、可以预期的全球化状态。
人类在组织自己的社会生活时,必须有一定的规则。规则包括成文的法规和人们的行事习惯、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在社会生活中,有明规则,也有潜规则,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明规则越来越占优势。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是软规则,制度、法律是硬规则。硬规则是以软规则为基础的。软规则不可轻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常识。能体现公平,正义、保护人的创造性和与之相关利益的规则总是使社会较为繁荣。人类社会的规则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也是不断演变的。这个演变的过程中,规则是与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一同发展的。没有规则的进步,不可能有持久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繁荣。可以说,对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来说,规则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没有这一套规则文明,就不可能使前两种文明得到保护和发展。规则的文明程度决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交通的便捷,使人类联系密不可分,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要在一个世界市场和地球社会中生活,就需要一套全球时代的人类伦理和行事规则。联合国成立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事件。许多新规则的制定都是在联合国名义下各国参与共同制定的。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和谐社会。”“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都需要法治加以规范和维护。我们要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使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因此,构建一个和谐世界,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参与制定和尊重全球性的文明化的各种规则。
(责任编辑 陈 羽)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