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石油资源合作初探
摘 要: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不言而喻石油资源对于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二战时期苏德对于产油区的反复争夺,到二战结束至今的中东,非洲乱局,几乎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有西方大国的背影,他们不是在抢夺石油资源,就是在抢夺石油贸易的通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石油资源消耗量巨大,加之国内石油产能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加大我国石油进口量,保证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拓宽我国进口石油的路径成为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国 非洲 石油合作
一、中非石油合作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领导下,无数石油界的专家学者投入到石油大奋战中,终于在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从此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生产的原油大量出口换取外汇,但随着石油消耗量的迅速增加,从1993年开始,我国逐步成为世界最主要石油进口国。根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所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原油进口总量为422.1(百万吨),油品进口总量为84.4(百万吨),石油進口总量已突破四亿吨大关。2017年全年我国生产原油191.5(百万吨),消耗608.4(百万吨),原油对外依赖度巨大,如图表 1。加大我国原油进口量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文章《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海运量及行业发展趋势[图]》。
国内石油的巨大消耗量与自身产能严重不足的矛盾,世界主要产油区政治动荡不安以及石油价格的巨大波动,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席桂桂和陈水胜在《能源安全观与中欧对非能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比较》中提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经历了三代能源安全观。 第一代能源安全观吸取了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的教训,认为资源短缺相当于安全威胁,强调能源供应安全,倾向利用政治手段保证能源安全。 第二代能源安全观强调以社会为中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能源可持续供给。克里斯蒂安·康斯坦丁认为,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环境友好”以及强调能源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代表了中国领导人的新一代能源安全观。 第三代能源安全观是在第二代能源安全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可持续”这一原本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用于指导国际能源合作。在 2006 年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新一代能源安全观。 三种能源安全观对于指导我国能源的对外合作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战结束后,非洲国家走上了追求民族独立的道路,许多非洲国家纷纷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冷战结束后,两大阵营解体,“和平”与“发展”更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此时的非洲破败不堪,宗教冲突,民族矛盾,领土资源的争端以及西方殖民者留下的历史问题等严重困扰着非洲的发展,非洲国家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摆脱落后的局面。由于非洲地区富含石油资源,于是该地区大部分国家将引入外资和技术,加强石油工业体系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非开始能源领域合作。1995年9月中石油同苏丹政府签署了石油合作协议。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中国石油安全,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中国加快了与非洲的油气合作,合作领域已经从苏丹辐射到利比亚,阿尔及利,突尼斯,尼日尔,乍得毛里塔尼亚,埃及,尼日利亚,加蓬,赤道几内亚,肯尼亚,安哥拉等 14个国家。 中国的对非石油投资,使该地大部分国家挣取了大量外汇,加之中国的对非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非洲落后的面貌。
我国开发非洲能源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贸易方式直接从非洲购买石油及石油产品,即“贸易油”;二是参与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建立长期稳定的海外石油生产基地,获取“份额油”。
二、中非石油合作现状
非洲大陆及其近海领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所显示,截止到2017年非洲地区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约为126.5(十亿桶),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7.5%,开发潜力巨大。
非洲地区石油资源优势明显,其一便是储量巨大,安哥拉,阿尔及利亚,乍得,刚果共和国,埃及,赤道几内亚,加蓬,利比亚,尼日利亚,南苏丹,苏丹,突尼斯等是其主要产油国。
其二,非洲地区石油开采成本相对较低,油品质量高。非洲富含大型和特大型油田,石油埋藏浅,钻井成功率高。西非几肉亚湾地区的油田钻井成功率高达35%,远离于10%的国际平均水平。钻井的高成功率还极大的缩减了石油的开发成本,非洲的石油的开发成本与中东地区大致相同,约为3.73美元/桶,远低于5.3美元/桶的国际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与大多数非洲产油国进行了包括勘探、开采、提炼以及运输在内的全方位合作,比较典型的国家有安哥拉,苏丹和尼日利亚。以安哥拉为例,截止到2017年底,安哥拉全年向中国出口原油合计5042.99万吨,已成为继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之后第三大对华原油供应国。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所显示,2017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422.1百万吨,其中北非5.6百万吨,西非72.3百万吨,中国从非洲地区的原油进口占比近两成。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非石油合作会更加紧密,一方面中国正在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加大石油的占比,另一方方面世界主要产油的中东地区动荡加剧,中国必然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合作基础较好的非洲必将成为中国首先考量的地区。
三、中非石油合作的现实挑战
中非之间的石油贸易额不断加大,双边合作不断加深,总体趋势向好。但中非间的合作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非洲地区面临的挑战,也包括中国面临的挑战。
二战前非洲大陆长期受到西方殖民统治,二战后许多国家才相继独立。殖民者走后给非洲留下了许多问题,如领土划界问题,民族冲突问题、宗教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非洲社会的发展,给非洲国家的政治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政治风险居高不下。
(一)非洲面临的挑战
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胜利正是得益于数十年稳定的周边环境。随着非洲地区政治风险的加大,这大大减弱了外部投资者的信心,使得一些项目、投资最终打了水漂。所谓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由于东道国政策和法律变化以及战争、恐怖活动等政治性暴力事件给投资活动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直接导致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撤资,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也纷纷撤离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比较典型的还有南北苏丹问题,南北苏丹分裂之前,两国共用同一条由中国出资修建的输油管道,分裂之后,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南苏丹仍然依靠这条穿过苏丹通往红海的输油管线。这让中国投资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常常因为两国的交恶而担心输油管线的安全。总之,非洲地区的各种问题所导致的政治风险正在逐渐让全球投资者丧失信心,这种问题如不能尽快改善,将进一步加剧非洲的贫穷与落后。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
非洲油气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优势、油气质量优势、开采成本优势以及运输便利优势,使其成为世界各國能源博弈的棋盘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作为非洲地区的宗主国,使得其在处理非洲地区问题中拥有很大的发言权。中国开发非洲的时间尚短,经验相对不足,本国公司在石油开发中常常受到西方石油公司的排挤,甚至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在非洲地区宣扬中国对非投资是“新殖民主义论”和“资源掠夺论”等严重歪曲事实的论调。新殖民主义指当代的殖民主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强占土地为形式的殖民主义已经转变为强占市场的经济殖民主义。殖民母国并不正式宣告当地为其领土,只以政经交等影响力背后控制当地,又或是打垮对方后改造对方体制。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不插手他国内政。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南非总统祖马接受采访时说;“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宣布的‘十大合作计划’再次证明,中国真正理解非洲的困难,中国没有单方面制订计划,而是在与非洲国家认真讨论后才制订计划,非常符合非洲的实际。” 在西方殖民非洲的数百年间,他们控制着非洲的政治经济,非洲人民没有任何人权可言,甚至在当今非洲国家都已经独立情况下,西方国家仍然通过各种手段间接控制着
非洲。
四、中非石油合作的启示
从全球石油的储量、年开采量和消耗量来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石油资源仍然可以满足全球需要,但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获取石油的难度与风险在不断加大。,随着国内需求的继续增长,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15年国内石油需求为5.3亿吨,2020年为6.1亿吨,届时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上升到62%和68%。 因此确保我国石油安全,加大石油进口量,拓宽保证国内石油供需至关重要。中非石油合作挑战与机遇共存,对中国来说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全面合作,其次中国应强化“能源政治意识”,处理好与其他能源需求国家的关系。
(一)打造中非全方位合作平台
中非合作历史悠久,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其后中非合作论坛的后续机制稳步建立。中国大力开发非洲,与非洲搞中非合作论坛,日本首相安倍就紧跟着搞东京非洲合作论坛。安倍在2016年访问了非洲,还声称日本要给非洲300亿美元的援助很显然,日本要和中国争夺非洲市场,要冲销中国的影响力。 建立中非全方位合作机制不能仅限于对非洲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合作平台也不能局限于中非合作论坛,还应该搭上“一带一路”这趟快车。2017年5月发布的《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中,中国明确提出将坚持“开放包容”,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强各国间对话,求同存异,共商共建共享,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广泛区域。
(二)强化我国“能源政治”意识
所谓的“能源政治”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可以阐释出不同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看,“能源政治”是指有关能源的所有非市场因素,这些非市场因素都被称为能源政治;从政治学角度看,“能源政治”是指基于能源所能产生的所有政治权力关系以及能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20世界70年代,世界主要产油国纷纷提高油价,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危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严重的“滞涨”,给世界经济甚至是世界政治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强化“能源政治”意识,需要做到:1、优化国家能源战略,制定中长期石油开发消费等相关政策。2、拓宽中国石油进口渠道。3、加大中国原油的战略储备,西方发达国家原油储备已达到90天消耗量,目前中国的储备尚不足40天,两者仍然存在较大差距。4、加大国土油气勘探力度,提高石油工业科技实力,降低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强化“能源政治”意识,保证中国石油安全,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国家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三)建立大国互信机制
随着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存日渐加强,既竞争又协调成为国际能源政治的主流。由此各方越来越重视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及其国际机制的建设,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来实现能源安全,将维护能源安全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的对外政治和经济关系紧密联系起来。 当前在国际能源市场,博弈的不仅有美国,欧盟这些老牌发达经济体,更有东亚的日本和南亚的印度。中国应建立和各大国的能源危机应急处置机制和对话平台,达到互助、互信,避免战略误判,从“零和博弈”向“正和博弈”转变;另一方面中国油气企业也应和美孚、道达尔等世界能源巨头合作,学习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结语
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能源革命,但其普及尚需时日,传统的石油资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继续作为主要能源的状况不会改变,全球石油博弈仍会继续。世界政治尚不稳定,主要产油区中东乱局不断,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与合作基础,在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指引下,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确保我国石油安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席桂桂, 陈水胜. 能源安全观与中欧对非能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比较[J]. 国际安全研究, 2014(6):98-113.
[2] 参考Daniel Yergin, Dennis Eklof and Jefferson Edwards, “Fueling Asia’s Recovery,” Foreign Affairs, Vol. 77, No. 2 (March/April 1998), PP.34-50 ; Erica S. Downs, “The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Debate,” China Quarterly, No.177 (March 2004), pp. 21-41。
[3] Christian Constantin, “China’s Conception of Energy Security: 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Impacts,” Working Paper, No. 43 (March 2005), pp. 6-7。
[4] 《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06年7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18/content_4846539.htm。
[5] 李慧. 中非能源合作的经验与启示[J]. 科技创业月刊, 2014, 27(10):50-52.
[6] 兰筱琳.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7] 李青. 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的中非能源外交分析[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2(2):70-72.
[8] 李蕾, 赵忠秀, 李翠锦. 新形势下中国博弈非洲能源新思维[J]. 现代管理科学, 2015(6):6-8.
[9] https://wiki.mbalib.com/wiki/新殖民主义
[10] http://business.sohu.com/20151208/n430193803.shtml
[11] 王基铭. 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 当代石油石化, 2015, 23(11):1-7.
[12] https:///content/18/1013/20/
60694159_794466277.shtml
[14] 中国石油报/2018 年/7 月/24 日/第 006 版
[15] 许勤华. 何谓“能源政治”?[J]. 国家电网, 2014(4):
23-23.
[16] 余建華, 戴轶尘. 多维理论视域中的能源政治与安全观[J].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2(2):107-120.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非石油资源合作初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