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东亚联盟战略
安倍晋三重新就任日本首相后,积极对东南亚国家展开外交“攻势”,首先访问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就南海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磋商和会谈。而正如安倍自己所说,日本正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首要任务就是共同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将东亚区域内所有“被中国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其实质就是以日本为首建立起以日本为主导地位的东亚范围内的“小东亚联盟”,凸显日本的政治大国地位,为日本重新恢复为亚洲乃至世界政治军事大国做铺垫,同时将身边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日益孤立。
将中国孤立的战略目的
二战过后,冷战初始,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精英给日本制定的国家政策就是依附于美国,在不与美国争夺世界乃至区域霸权的前提下,试图成为世界“第二霸主”的地位。所以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在国家政策上紧紧跟随美国,成为美国争霸全球坚定的“第一盟友”。在美国历次战争冲突和事件中,始终坚决配合美国的利益行动。虽然这个政策在短期内达到了日本政治阶层的构想,经济快速复苏,使日本成为了经济强国。但是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日本的目的一直没有达到,主要原因就是吉田茂所制定的国策大纲本身就存在失误,即“世界第二霸主”的地位,是被美国施舍的“恩赐”,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策略。
在美国所构建的世界体系中,美国并不允许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强大的国家存在,破坏美国的霸权体系,即使作为盟国与附庸国,他们可以在美国政治、军事体系框架内,在经济上依附于美国体系,在政治是唯美国是从,在军事上作为美国军事力量的补充,但绝不是吉田茂所想的那样——当美国认为日本是美国坚定的盟友时,美国会允许日本成为仅次于他的世界第二霸主,或者是东亚区域性霸主。而吉田茂制定这种策略的根本目的,也不是为了一直成为美国的附庸国体系下的非正常国家,而是想在美国 “恩赐”下将日本逐步放开,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性国家。成为“世界第二霸主”目的本身,也说明了日本在利用美国体系下有利的条件,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这个势力在打破日本与美国的平衡后,日本仍然要挑战美国的势力,即使这个相当长远的目标到现在为止隐藏得很深,目前力量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条件,但是,美国的战略家们对此相当清楚。
所以,当中国在东亚到世界范围内作为一个大国崛起时,日本绝对不可能容忍这种局面的出现,同样,美国也不会允许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发展的中国威胁到美国的全球霸权利益。日本近年来积极站在对华封锁战略前沿不遗余力地投入力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几个方面不断对中国发动软硬实力的对抗和试探,而这种行为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对抗中国。
近年来影响东亚局势的朝鲜核问题中,作为六方会谈的一员,日本完全担当了配角,在会谈中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这显示出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弱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日本追随美国的战略行动也并没有给日本自身带来实质意义的政治和军事影响。作为美国单纯的附庸国地位,同时在东亚区域内的影响力正逐步被中国取代,这是日本无法突破仅仅作为经济强国的原因。
日本与中国对抗的好处在于,在和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对抗中,日本可以在世界的政治中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力量,以此为根本,将日本重新树立成为一个政治、军事、经济上“正常国家”形象,同时又可以利用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发展自己的力量和政治地位而得到美国的默许和支持,这就是在日本传统国策下扩充日本政治、军事利益最好的机会。
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当中国的利益与周边的国家不断发生矛盾冲突时,日本可以借助激化这种矛盾来增加日本自身的影响力,将中国作为这些国家的对抗目标,渲染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使中国周边国家支持日本重新军事武装的计划以遏制中国。在这样的国家战略目的下,日本就要在一系列的冲突与对抗中,建立一个将中国大陆地区排斥在外的“小东亚联盟”,建立一个由日本主导的不包含中国的东亚圈。日本认为这样的态势既符合日本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又可以将日本重新塑造为军事政治大国。同时,将中国孤立于东亚之外,就是抹杀中国区域性国际性影响力,使日本作为东亚的“盟主”国家出现,作为实现其成为东亚霸主的前奏。
日本构建的东亚小包围网
在目前的形势下,日本所构建的将中国孤立的东亚圈就是以日本海域与东南亚海域连接成一个以日本主导下的包围网,从国家军事战略而言,这个包围圈本身并无新意,因为这个范围内正是美国为中国所设置的第一岛链的战略封锁范围,日本只不过在这些区域增加了自己的力量和影响。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国家战略而言,日本的这种包围网,是将中国从东亚的地缘政治上彻底孤立下去。
首先,从日本海到东南亚区域的这些小国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比较贫困落后,日本对这些国家以援助为名采取经济渗透。比如日本正在将本国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向菲律宾地区转移,同时又与中国争夺在缅甸的其他经济投资项目。更在中越爆发南海危机的这段时间,屡次向越南展开经济援助性合作,加大对越南的经济渗透与控制。
在经济渗透的背后,就是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渗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其他国家和区域的人心导向和文化认同感,原本在中华文明和华商开发下的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尚有一定的文化认同感,在日本加强了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援助和文化渗透的双重策略下,当地的民族文化对中国的国家认同感被日本文化所超越,那么中国自然而然就被孤立在日本主导下的“小东亚联盟”之外,这就是日本所要的结果。
政治上,由于二战时东南亚所有国家都遭到过日本的入侵,这些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日本十分不信任。但是,近来东南亚国家在海洋权益与国家利益上普遍都与中国发生了矛盾冲突,如越南、菲律宾等国在本国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都寄希望于第三方的干涉,日本趁此时机在国际舆论上宣传“中国威胁论”,从而增加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的恐惧,而逐渐淡忘日本曾经给予的侵略伤害,正如国际政治那条著名的格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东南亚国家因对中国的恐惧而普遍希望有一种制衡力量时,日本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打开他重新武装的大门。
军事上,美国长期对日本处于不信任状态,即使到现在,美国依然只将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力量建设作为美军主体作战下的一种补充性辅助力量,在海空力量的建设上只允许日本作为区域防空、制空、反潜几大功能,而陆上、航空自卫队士官与军官阶层老龄化极端严重,使得日本目前的军事力量建设朝着一种畸形化与疲软化的方向发展,严重制约日本发展军事力量,使得其在没有美军的帮助下,无法对抗中国。
在东南亚国家之中构建以日本为主导的“小东亚联盟”,其军事意义在于,当东南亚国家将对抗中国的希望寄托于美国霸权体系,而美国又利用日本来制约中国时,日本希望以此作为日本军事力量复兴的关键时机,希望得到美国的允许发展攻击性兵器和扩大军力,将日本作为一个正常化的拥有攻击和防卫军事力量的国家;这既可以在东亚区域内争夺对东亚的霸权,又可以作为摆脱美国控制下作为正常国家的第一步。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日本不断煽动东南亚国家的民族主义,诱发中国周边国家对于中国的恐惧与仇恨心理,在中国与越南的南海争端中,日本在越南身后不断进行暗示、双方领导人相互会晤,而越南和日本的军事合作正是这种结果,日本借助南海危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成为日本军事复兴的机会。
在这个日本计划所构建的“小东亚联盟”的战略包围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布局广泛、涉及范围大、用心良苦的整体战略,正如日俄战争时期的华沙起义一般,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在那时遥远的欧洲,日本情报部门直接参与了策划和组织华沙起义而达到在日俄战争中牵制沙俄的战略目的,这种心思缜密、范围广阔的布局正是日本国家战略的特点。
拉拢下东南亚国家的心理
在日本所规划的战略中,东南亚国家自身的选择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是坚决迎合日本的这种战略,有的则进行观望,而日本则在不断的利用机会,进行拉拢。
在日本目前所拉拢的对象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就是越南和菲律宾,对这两个国家而言,被日本曾经入侵的历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其他大国来制衡中国。越南作为东南亚小国中军事力量相对较强的国家,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劣势。越南与中国的对抗,靠的并不是自身实力,而是利用其他大国来进行制衡,越南不断将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搅进南海争端的漩涡之中,这种国家心理正好被日本加以利用。日本以“援助和同情”越南为名,建议日越两国开展军事合作与交流,而越南自身也想利用日本的经济与军事援助来加强自身的实力,同时增加对抗中国的砝码。在这种共同利益下,日本与越南的全面合作几乎不会有任何问题。
菲律宾和日本一样,都属于美国的附庸国体系。尽管菲律宾本身没有什么军事力量,但是作为美国的附庸国,在美国的保护下,并不必担心日本的威胁。菲律宾作为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严重冲突的另一个国家,在中国海洋意识觉醒后,其侵占中国南海附属岛屿的利益不断受到中国日益加强的海洋力量的挑战。对于菲律宾而言,美国和日本都是可以依靠的力量。在南海危机中,日本甚至直接派出海上自卫队舰只替菲律宾进行示威,这样的情况下,菲律宾不但主动和日本交好,甚至其总统阿基诺三世更直截了当地宣称支持日本重新进行武装,来制衡中国,保卫菲律宾安全。在菲律宾和中国因南海危机而导致双方的贸易经济中断时,日本反而加强对菲律宾的经济合作与援助,因此,事实上菲律宾与日本已经在对抗中国的问题上处于结盟和统一战线。
其他东南亚小国,例如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虽然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有矛盾,但其争议地区并没有多少关键性的利益范围。他们同时也面临着越南侵占其海上领土的问题,他们的选择同样具有利用中国力量制衡越南的因素,因此近年来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展迅速,所以日本在选择的“小东亚联盟”战略中,有意无意地没有对两国关系进行太多的发展,仅仅进行了一些经济投资,而两国的战略位置相对遥远,对日本所构建的包围网来说,目前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日本似乎找到了另一个关键点,缅甸。为了能够得到西方世界的支持和承认,缅甸军政府近年来刻意疏远了和中国的关系,同时美国为了扼杀中国经缅甸通往巴基斯坦的能源通道,也在不断加强同缅甸的关系,在战略上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和围堵。日本就是利用这一机会开始对缅甸进行经济渗透,加强对缅甸的经济投资,不断排挤中国在缅甸的经济与战略利益。这些不稳定因素又给予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因素产生了极大的动荡。
显然,日本利用南海危机问题,已将越南和菲律宾拉向自己正在构建的“小东亚联盟”之中,现在正逐步向缅甸方向实施自己的战略,尽管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国家心理因素并不希望在中日的战略问题选择进行投靠一方的“站队”,但日本依然利用机会打造越南、菲律宾、缅甸这些关键点的战略线性封锁。
美国与日本“小东亚联盟”的关系
在美国的战略中,日本所构建的“小东亚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美国对中国的围堵,进一步压缩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美国会对日本的“小东亚联盟”的政策采取默许甚至扶植的政策,加强在这个区域内对中国的孤立和战略瓦解。
但是,日本实行“小东亚联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与中国对抗的期间,谋求重新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甚至成为东亚地区霸主乃至世界性强国的地位,这对于美国现在的战略而言是不允许的。
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在东亚区域内遏制中国的日本,而不是一个美国力量无法控制的日本,对美国最好选择是让中日两国相互对抗而无法决出胜负,在这种力量平衡下,才能保证东亚区域的稳定。所以,美国的政策是既压制中国,同时又压制日本。当中国出现地区性强劲势头时,美国会默许日本选择性地增强自己的力量,但要这个力量是在美国的可控范围内。在附庸国体系下,美国给予日本的任务就是作为东亚的平衡力量遏制中国的发展,当日本超出这个控制的底线时,美国会毫不犹豫地打压日本。
这就可以解释在中日两国冲突时,美国为什么会一面保证会站在日本这一边联合防御,一面又警告日本不准将事态升级,一面派军事力量紧急驻扎日本,一面又不许日本自卫队擅自开火;美国军事力量在日本的存在对日本是一把双刃剑,一面作为防御日本对抗中国的力量,一方面却又成为制衡日本本身军事和政治力量发展的枷锁。
对于日本在东南亚小国的经济渗透与控制,美国会采取默许和支持的态度。因为日本的这种经济渗透与控制实际成为了美国经济控制下的分支,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的利益。利用东南亚诸国的反华心理与利益冲突结成的联盟集团可以增加美国自身的影响力。
但是,美国绝对不会允许日本以保卫东南亚国家为借口,让日本独立发展军事力量,当中日双方的冲突态势由低端转向高强度的战力冲突时,美国军事力量总是在关键时刻介入。这种表面上虽然是给予日本以军事共同防御“保护”的含义,其实堵住了日本独立发展军备的借口。
因此,日本也清楚美国所给予的这种枷锁,在不断挑起与中国的对抗事件时,日本一定程度上希望局势失控而导致美国对日本发展军事力量限制的松动,而使日本打开重新武装的大门。
当日本明白了美国给予自身的这种枷锁无法轻易突破时,在日本国家的战略设计中,总是想将中日的区域性冲突上升到中美之间的冲突,使中美之间引发大规模的对抗,利用这种时机创造美国默许和扶植日本军事正常化发展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战略设计的意图也被美国所掌握。尽管在现实来看,美日是互相勾结下针对中国,但是在真实国家战略之间,美日在这种暗地里的战略博弈无时不刻的存在。
日本的不利因素
尽管日本处心积虑地构建“小东亚联盟”意图达到自己最终的战略目的,但是日本的真实意图和关键目标在短期内依然难以达到。
在美国国家战略设计中,日本是被用于作为压制中国的“消耗品”,即美国在利用日本的力量消耗中国的国家实力,而这种消耗是双向的。同时,尽管日本在东南亚国家中的越南、菲律宾、缅甸之间获得了影响,但是,这些国家是将日本作为美国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而不是日本本身。日本却恰恰想在构建这种“小东亚联盟”中创造机会,将自己作为独立国家单独划分出一个势力范围,这必然会受到美国的打压。当东南亚国家必需在美国、日本之间作为相互两个独立的阵营选择时,这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矛盾,而美国绝对不会允许日本挑战美国的权威和利益。尽管日本小心避免出现这种矛盾,但只要日本仍然不放弃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并且进行力量的扩张,这种矛盾就无法回避。
在华盛顿的国家战略者的设计中,中国的被击败和日本的力量消耗完毕是在同一时间完成,当这一目的达成时,美国就是收割者,收割的不单单是中国,同时也有日本。在美国的国家利益战略中,从来就不会真正把日本视为“伙伴”,日本只是作为被利用而扶植的附庸国结构而存在。即使美国希望中日之间来一场真正的实力对抗,那也是一场早已设计好的、将日本自己力量完全消耗掉的战略陷阱,将中日两国的力量血液同时流尽,最后,日本就会完全被美国所吞并。
东南亚国家也抱有同样的心态,在日本组建的“小东亚联盟”中,他们与日本的关系也只不过是为了制衡中国的相互利用,当中国衰败时,这种国家之间的利用关系就会立即终结,转而变成对日本的恐惧。
日本自身的军事问题是,在日本动荡的政局下,很难出现一个向心力极强的政府,同时日本社会结构疲软、暮气沉沉,日本想要扩充军事力量,将出现极大的困难。日本目前尚不能维持美国所规定的自卫队人数,自卫队军官与士官阶层老龄化严重,军事力量的人员更新出现断代的危机。整体社会结构老龄化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青年一代国民的国家与民族精神衰退使日本的募兵制度受到极大影响。日本想要扩充军事实力必需恢复到传统的强制性义务兵役制,但是由此引发的双刃剑效应将会对整个日本社会造成动荡因素。
受这些问题的综合制约,日本目前所能做的就是依附于美国军事力量,构建“小东亚联盟”的基础,在美国的严密监视下,这种“小东亚联盟”的构建目前所能达到的效果就是作为美国在第一岛链下对中国战略封锁的补充。
中国外交与自身国家实力的调整
日本“小东亚联盟”实际加强了中国在第一岛链内受到的综合性封锁威胁,日本设计的这条联盟战线,是将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影响力彻底排除之外的战略设计,封锁中国经济利益命脉,加剧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动荡,造就日本力量扩张的机遇期,将中国再度变为一个动荡不稳定的弱国。
提出问题的同时,我们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地缘政治来看,越南在这条战线中是最坚定的一环,越南敌视中国的民族主义传统从自古至今。在目前情况下,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弱于两国的矛盾,无论中国采取任何外交安抚和解,都不可能解决这个战略点上的根本性问题。
由于美国的军事力量的压制,中国的力量被日益排斥在这条战线之外,根本无法保障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当中国的经济利益在被这条战线的国家所侵害时,其背后美国力量的威慑使得中国不敢以自身的军事力量来介入这些区域,日本却利用这点扩大自己的战略利益。
对于这条战线中的东南亚小国来说,投靠美日阵营可以达到更安全的、更稳定的利益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投靠这个阵营。中国在美国强大军事力量的霸权体系下,其综合战力的差距使得中国目前并不能对这些国家形成真正的威慑。
这条日本所构建的战线是极不稳定的因素,在每一个战略点上,都充满着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日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条战线上找到冲突的爆发点,每一个冲突的爆发点都有着严重的矛盾诱因。当这个矛盾激化时,使中国选择退路逼迫到战争冲突时,因为中美双方的战力差距而引发的战争可能性将加大,这是日本的最终目的,引发中美之间的大规模冲突而使日本获得最佳的战略机遇期;反之,如果中国步步退让,又会造成中国自身的动荡和经济劣势,这是美国削弱中国所需要的。
归根结底,中国缺乏一支有效的区域性机动兵力。虽然在总体战力上有着相对较强的力量,但是中国缺乏一种可以在战力上威慑美国的机动兵力,即使有核威慑使双方都不敢轻易大打出手,但是在常规军事力量的建设中,中国至今缺乏有效的可以保障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国家机动兵力,这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军事威慑下处于战略心理上的劣势。
中国在常规传统兵力上耗费了大量资源与军费,这种战力效能比的差距使得中国必须不断加强军队本身的数量来填补,给中国自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新的研究方向上,中国的军事建设不能永远模仿美国,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超越目前作战思维的新的作战方法来打造军队,建设一支可以进行区域介入的强效能机动兵力,这是在战力平衡下保障中国自身战略利益的根本。
必须严肃看待军事改革与经济利益、国家战略之间的根本性关系,当战力的平衡性建设使我们拥有更多的外交牌可以出手时,我们才能在这个稳定的环境中采用更灵活的外交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才能够在这条不稳定的战线上对日本、美国两者相同而又不同的国家战略政策拥有相对的主动性。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