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制度发展态势分析
摘要: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形式。政党究竟在多大程度和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取决于本国的政党制度。虽然各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有一定个性,但是所有政党制度又有许多共性,共性与个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关键词:政党制度;共性;发展态势
有政党就有各国内部的政党关系。如何规范政党在本国政治体系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行为,就产生了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政权、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规定了本国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政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各个政党自身的运转方式和模式,政党在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活动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
一、政党制度的类型与比较
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绝不是人们主观意志设定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传统、政治力量对比以及特定历史机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世界上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政党制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法国政治学家迪韦尔热在他1951年出版的《政党》一书中,把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其根据是在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执政或有执政可能性的政党数量。既然如此,我认为政党制度的分类应增加合作制。
(一)一党制
在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或者只有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不允许它们竞争执政地位。一党制的运行一般有三种模式: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一党多元制。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主要是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独立的国家。尤其是非洲新独立的国家,在1989年底以前,一党制国家29个,占独立国家的58%。由于这些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中,只有优势党才能高举独立大旗,聚集民众,并进行艰苦卓杰的斗争,建国后他们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执政党。或是通过议会道路取得独立,在独立前经过选举而获胜成为独立后的执政党,反对党却势力单薄,执政党高举团结的旗帜,对反对党派实行情柔的政策,最后把反对派加以融合,成为一党制国家。或是通过军事政变,建立军人政权,实行权力转移,建立一党制国家。到1989年,在非洲国家中由军政权转为一党制政权的国家有-埃及、阿尔及利亚、马里、多哥、贝宁、埃塞俄比亚、尼日尔等15个国家。
据亨廷顿统计,战后新独立的国家最初10-20年的经验表明,一党制的国家最稳定,而多党制国家则最易被政变推翻。从长远看,一党居优制比一党制或多党制更能促进政治稳定。在一党居优制中,新的社会集团通过小党即“压力党”来表达要求,但最后被吸收到“共识党”即执政党中。但一党制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在法制不健全时,容易出现“三个垄断制度”:执政党以为自己说的都对的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以为自己的权力是神圣至上的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为自己有没有不可以做到的特权垄断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
(二)两党制
在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但长期以来只有两个势均力敌的优势政党,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政。在竞选中获胜的一党,行使国家权力,被称为“执政党”。目前两党制在西方国家中,有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英国议会制度的模式;第二种模式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模式;第三种是英联邦国家模式。在两党制国家中,党政分开,实行严格的文官制,政治比较稳定。但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政党受“压力集团”影响大,为了平衡党际关系和利益集团关系,执政党为维护自己的执政地位而失去公正;并且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为了区别其他政党,容易出现“新官不理旧账”,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常常大打折扣。
(三)多党制
在一个国家中,有三个以上党政并立存在,但没有一个明显强势,多党相互争夺执政地位。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了意大利议会制模式、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多党制模式、德国条款限制的多党制模式。在多党制国家,由于政党数量较多,政治主张或多或少存在差别,选民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同时政府决策不是一党说了算。但在这样的国家,一是政府更迭频繁,突发性大,意大利寿命从1945年二战胜利到2000年共55年间,意大利共成立过55届政府,最短的1972年安德雷奥蒂政府只存了9天。二是组阁难,为了平衡政党利益,组阁就是讨价还价;而且执政更难,政党多方博弈,一个议题,多种议案,达成一致的难度极大。三是多党制中没有多数入党,几个党派进行协商谈判,最后达成妥协,使选民直接选举丧失意义。
(四)合作制
在一个国家中三个以上政党,在一定时期内一党执政、其他政党参政,或多党轮流做轮值主席,没有在野党。实践中有瑞士的完全合作制和中国的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制。这种政党制度有利于汇集智慧,共商国是,也有利于国家稳定。但选民可选择的政策空间较小,国家政治文明推进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政党的政治勇气和决心而不取决于选民。
二、政党制度建设态势
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了世界政治的普遍形式,各国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加强本国的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共性
第一,在党民关系方面:注重以民为本。民主制度通常以政党制度为特征。西方政党制度的首要功能就在于组织选举,它具有强化公共权力合法性的作用;政党制度为政党在表达和凝聚民意,并使之成为“公意”和立法,以及监督其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上的规范和保证。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政党制度还广泛存在着非法反对原则、预防制以及政党分脏制等种种不公平、不民主的规定和举措的话,那么随着合法反对原则,追惩制以及文官制的形成和发展,民主的范围和程度都在逐渐扩大。我国非竞争型的政党制度不需要通过政党间的竞争,获得执政的合法性,但是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把历史选择作为永久的合法性基础,因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民生。
第二,在党际关系方面:强化权力监督。在民主化进程中,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同时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监督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运作机制,准确地说是一种政治权力运行的控制机制,它孕育于权力的委托与受托的过程之中,是权力的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西方实行的是竞争型的政党制度,以执政党和在野党相互对峙的方式来防止政党与公共权力完全重合的现象出现,用政党竞争来保证执政党能够居于民众和公共权力之间的位置。在一些国家,合法反对党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有的国家索性用法律的形式把这种作用固定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仅强调合作,而且强调“相互监督”,并把
它作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还不断强化社会监督。
第三,在党政关系方面:着力厘清法理。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是政党制度涉及到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前提下,一般意义上的执政都是指一个政党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国家的权力机构,并以该政党的管理活动。西方国家的党政关系总体上是比较协调的,这既是西方民主政治运作的一个明显特征,也是西方政党制度的一个标志性内涵。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两党制或多党制,反映在党政关系上体现了政党政治所应遵循的党政分开原则。政府组成后,党组织便隐于政治运作的背后,似乎离政而去,其政党的色彩大大淡化了;执政党和政府在组织结构和组织职能上是分开的。政党有政党的组织结构,政府有政府的结构序列,两者相互独立,各成体系,在法律上没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统属关系。文官制的形成和发展既是西方政党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西方政党制度发展趋势
第一,多党并存与多政党联合执政。在近20年来,世界各地新政党不断产生,一些老党大党出现分化。像瑞士这样的国家,大小政党也有30余个。战后日本政党数最多时达360多个。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制的国家,在竞选中常难以形成一党绝对优势,往往形成两大阵营,多党联合执政。即使像英国这样的两党制国家,在2010年的大选中,也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从而出现自1974年以来第一个“悬浮议会”。
第二,政党的政策趋同性增强。当今西方国家的政党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样敌对,而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提出的政治主张也不强化差异性、那样极端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互补充,相互纠偏的关系。这主要是由手各个政党越来越清醒的看到,两党能否执政要由选民选举来决定,选民不希望国内政治出现极端化的力量,都希望国家政局尽可能稳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在发达国家许多政党具有相似的政治基础,特别是19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更从理论上找到了政策趋同的依据。为了取得执政地位,许多老党大党也强调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政党政策的灵活性。
第三,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纷纷上台执政。社会党国际已有会员党、观察员党、列席党160多个,党员约1500万。苏东剧变之后,社会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新解释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自由、公正、互助等价值支柱,淡化意识形态的左右分歧,更加强调民众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在政党纲领、路线上实行“三个放弃”,即放弃马列主义指导思想、放弃单一公有制、放弃政治一元化,提出张温和而不激进的政治主,容易为社会接受。在党员成分上,为了执政,以更务实的做法扩大阶级基础,主动吸纳中产阶级人员入党。
第四,政党制度的法治化。二战后,西方许多国家为了加强对政党的管理,开始改变在法律中对政党和社会团体不加区分的传统方式,而在立宪或修宪时都增加了关于政党问题的规定。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法兰西共和国宪法》,1975年颁布的希腊宪法,葡萄牙宪法以及西班牙宪法等,都对政党活动作出了原则规定。联邦德国1967年制订、1979年修改的《关于政党的法律》(即“政党法”),这是世界政党立法史上迄今为止最完备的政党法。概括起来,政党制度的法治化,包含它对政党的概念、含义及一般社团的区别、政党的法律地位和任务,组织原则、党员的权利等理论性、价值性规定,和对政党数量、政党活动方式、政党活动经费、政党的限制和禁止、政党监督等政党日常性、操作性规定。
参考文献
[1]兴衰之路[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王长江,世界政党比较概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建武]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政党制度发展态势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