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中国反腐的国际传播: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6-11 08: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相比国内媒体的主流舆论,国际媒体对于中国反腐行动的报道则褒贬不一,甚至出现了歪曲事实的现象。受限于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媒体的反腐败国际传播也收效甚微。为了突破国际传播的刻板偏见,我们从受众出发,对在华外国留学生进行了结构式访问,分析以外国留学生为代表的海外受众对当前中国反腐行动及其国际传播的认知,从而了解我国媒体在反腐败国际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探索创新有效的传播策略。

一、在华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反腐及其国际传播调查

为初步了解海外受众对中国反腐工作的认知和态度,检验当前反腐败国际传播的效果,笔者选择了就读于或曾经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20名海外留学生进行了结构式访谈。单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于深入研究问题的帮助有限,结构式访谈则可以通过有目的性的访问,获得关于问题更多的观点。多数的海外受众由于缺乏获得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的直接渠道,以及长期受到西方媒体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单方面刻板叙述,可能会对中国的政治问题存在各种偏见,而在华留学或曾经有过在华留学生活经历的外国学生,对于中国政治问题的看法相比未曾有过中国生活经历的海外受众更加全面和客观。特别是有过新闻传播专业留学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会更加关注,也有更多的思考。因此,笔者认为在华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外国留学生是海外受众中相对比较深入了解,并对中国政治问题有相对客观看法的代表。

1.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次访问的外国留学生多数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在20位受访者中,来自非洲和亚洲的均为8人,有3人来自北美,只有1人来自欧洲。其中男性受访者稍多,男女比例为6:4。受访者均接受过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其中硕士学位获得者占70%,博士学位获得者占25%。因此,本次访谈对象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多为新闻传播专业,决定了其对于中国反腐败国际传播的较高关注度,对于国际政治问题的思考能保持较高的独立性。

2.中國媒体的影响力与信息传播力

我们选择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和信息传播力作为检验中国反腐败国际传播的两个指标。媒体的影响力决定着其信源的可信度,信源可信度又是影响信息传达率的重要因素,而信息的传达率则直接决定有多少受众可以接收到有关中国的政治信息,并存在改变偏见的可能。

在受访的外国留学生当中,接近一半是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中国的政治资讯,其中15%来自于网页资讯,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中国政治资讯的留学生最多,占据总体数量的30%。这说明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在政治资讯的传播方面比其他网络媒体更有优势。此外,电视依然是外国留学生获取中国政治资讯的重要渠道,其比重为24%。通过广播与报纸接收中国政治信息的外籍留学生则较少。

在选择社交媒体的受访者中,有半数通过Facebook了解中国政治资讯,微信超过Twitter(4%)成为其了解中国政治资讯的第二大渠道,占比为13%。由此可见,海外社交媒体仍是留学生获取中国政治资讯最主要的媒介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华留学生也倾向于选择使用中国本土的社交媒体获得相关信息。

选择电视的受访者中有16%使用中国电视频道,使用最多的是中央电视台英文国际频道(CCTV-News),还有9%的外国留学生选择了其他国家的电视频道,这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新加坡主办的亚洲新闻台,其次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还有部分留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本国国际新闻台。因此,中央电视台英文国际频道是在华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访谈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是海外受众获取中国政治信息的主要媒介,其中全球性的社交平台(Facebook等)是主要的信息源。传统的电视新闻作为较为可靠的信源,在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国政治信息中也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值得思考的是,身处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虽然保持着相当数量的中国媒体使用率,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和传统外媒依然是他们获取中国政治信息的重要来源。

外国留学生对于中国是否加强了反腐败的力度的认知是检验中国反腐败国际传播信息传播力的重要指标。

受访的外国留学生当中,了解中国政府目前加强反腐败治理力度的占据75%,仍有25%的受访者并不了解中国目前的反腐败局势。

7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中国媒体的报道对他们了解中国反腐行动帮助十分有限,而且有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媒体的报道没有任何帮助,只有2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媒体的报道十分有帮助。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反腐败的国际传播虽然有着较高的信息传播力,但在向受众提供有效信息方面仍存在着不足。这对于作为信源的中国媒体而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受众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转而寻找其他信息提供者,不可控的外在信息提供者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海外受众对于中国的看法也是不可预测的,这是对中国反腐败国际传播的潜在威胁。

3.当前中国反腐败国际传播的效果

约有3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反腐行动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的不稳定性。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21%)认为中国的反腐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打击官商勾结,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而认为“反腐行动有利于扫清政治改革障碍,保持良好的政治环境”的受访者最少,仅占12%,仍有17%的受访者认为反腐“与政治改革无关”。以上数据说明受访的外国留学生对于中国反腐工作目的的看法主要停留在反腐败带来的直接可见的效果上,例如“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而反腐行动较深层次的目的,例如“为政治改革扫清障碍”则未能通过媒体报道有效地传达。因此,对外传播的新闻报道不应只局限于中规中矩地讲事实摆成绩,更应该向海外受众提供更加纵深的新闻观点,帮助海外受众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反腐行动的重要意义。

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反腐行动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超过半数(5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反腐的国际传播也有利于改善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和政治系统的刻板印象。1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反腐的国际传播是顺应反腐国际形势,向国际社会表明反腐决心的有效方式。此外,此举也可以帮助中国寻求更多反腐败国际间合作,提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反腐国际传播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改善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4.反腐国际传播的信息缺口

受访外国留学生最关心的反腐工作相关信息是中国政府高层对于反腐行动的态度和决心,占总信息需求量的24%。他们也相当关心中国人民对于政府反腐行动的看法,该部分的信息量占据16%。其次是中国政府对于反腐工作的整体规划,以及法律对腐败分子的制裁和后续报道,分别占据14%。另外,由受访外国留学生关注“中共高层对于反腐败的态度和决心”“反腐对中国共产党内产生的影响”及“中国政府对于反腐工作的总体规划”的占比可以看出,约有半数的外国留学生对于反腐工作的主导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相关信息最为感兴趣,而并非是中国媒体最擅长的案件事实报道(如腐败案件细节、法律制裁);同时,受访者对于中国人民对政府反腐工作的看法信息也较为关心。这说明,海外受众较少参与中国社会生活,对与自身生活相关程度较低的腐败案件的事实报道并不感兴趣;但对于可以帮助其了解中国反腐工作形成总体情况的宏观层面信息则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兴趣。

二、中国反腐败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反腐败的国际传播尚在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造成海外受众对中国持有偏见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访问外国留学生关于中国媒体与国外媒体(主要对比对象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反腐的差异,结合其他访谈结果,列出了如下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中国媒体在海外受众眼中是严格受到把控的,因此报道难以保证客观公正,导致中国媒体的海外影响力较弱,难以与国际知名媒体抗衡。例如有受访者认为“中国媒体的报道更像是一种公关……”。因此,海外受众会对中国媒体发出的声音产生质疑。长此以往,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也无法得到提升,而媒体影响力恰恰是决定受众是否接受信息的前提条件。

其次,中国反腐国际传播的内容规划与海外受众的期待不符。中国媒体作为信源国媒体,拥有大量一手资料,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最大程度上达成传播目的,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访谈分析结果,目前中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并非海外受众真正关心的,且常常是国内新闻内容的翻译版本。例如,周小普教授研究央视英语新闻频道《中国24小时》节目的结果中提到“CCTV-NEWS的《中国24小时》与CCTV-1的《新闻联播》在样本周内报道内容重合度较高”①。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并未将国内外受众对中国反腐行动的信息需求进行区分,导致信息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反腐国际传播未能有效传达中国反腐行动的目的,缺乏反击外媒对于反腐目的的偏颇报道的有力报道。因为部分信息涉及国家机密而不能作为报道内容用以论证观点,导致报道在外界看来,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此外,由于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与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兼容性,加之外媒的选择性解读,中国的政治方针常被认为“宏大虚空”,中国媒体的报道受限于话语体系的差异得不到国际主流舆论的重视,无法对外媒的歪曲报道形成有力的反击。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受访者已经认识到了海外媒体对中国问题报道的偏见。例如“在报道中国反腐行动这一议题时,其他国家的媒体多在夸大这一行动的负面影响,而中国媒体则是报道事实。”这一反馈直接指出了外媒报道中国反腐行动时,大多是夸大其负面影响,而非所谓的客观公正。“中国媒体受到中共的管理限制,而国际媒体则经常受到反共种族主义的影响。”这一观点则点明了国际媒体并非是完全独立思考,也常受到反共种族主义的影响,致使有关中国的报道存有偏见。这体现了受访海外受众的理性思考,这也为我们探索高效的反腐国际传播路径,改善海外受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增加了信心。

三、讨论与思考

无论是学界观点还是本次访谈研究结果均显示,在人们仍需依靠大众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了解外部世界的当代社会,媒体报道是塑造一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所以,借助媒体专业、高效的新闻传播活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减少甚至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成见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反击外媒对我国形象污名化报道的重要力量。②

在实践中,中国媒体要摆脱“外宣”的陈旧理念,平衡正负两方面的新闻报道。及时、公开地报道国内的负面新闻,不仅不会影响国家形象,反而可以表现出国家正视问题的反思意识③以及媒体的客观、专业。此外,针对负面新闻先于外媒发声,引导舆论,无疑是阻止外媒对中国“污名化”报道的最佳途径,也是对外媒一直以来的歪曲报道的有力反击。

反腐国际传播中要充分识别海外受眾真正的信息需求、思维方式以及接受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将国内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翻译。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及对中国国情的有限了解导致海外受众与国内受众感兴趣的信息有所不同。因此,媒介内容规划应将国内外受众的信息需求区分开来,选择对象国受众感兴趣的题材,使用符合其接受习惯的话语和表现形式,做出真正适合海外传播的中国新闻。

除此,中国反腐国际传播也应当在报道中充分地提供中国观点,体现中国态度。在议题设置中要注重向国际社会提供纵深的新闻观点,充分地剖析问题,展现中国视角,为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反腐败传播历史研究<1921-2020>”和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反腐败传播:国外模式与中国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015CXW013和CUC14A16)

「注释」

①周小普, 赵:《中国对外报道现状分析与国家形象建构—以央视英语新闻频道〈中国24小时为例〉》,《 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11期。

②同上。

③同上。

「参考文献」

1.中国外文局等:《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 /china/20160128/1065533.shtml。

4.梁赛玉,马晓澄:《 牢牢把握对外传播中的反腐话语权》,《对外传播》2014年第6期。

推荐访问:反腐 中国 出路 困境 传播

本文标题:中国反腐的国际传播:困境与出路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1/26291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反腐的国际传播:困境与出路》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