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基于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环境创设

发布时间:2023-06-11 14:06:01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mw]:m9iiiuii_iv駞y9i^yןi总结和提升的经验又为环境创设提供了新的可能。

3.鼓励幼儿自主观察——解决问题

该阶段我们鼓励幼儿生成新的问题,通过自主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通过观察寻找答案的科学探索习惯。

在上述玩土活动中,幼儿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们今天玩的泥土是黄色的,为什么我在青少年宫陶艺吧里玩的泥土是白色的?”带着这个问题,寻找本地区不同颜色的泥土的活动开始了。一个星期后,教室里出现了桥头胡洞岭岗上的白泥、崇树山上的黄泥、海边的海涂泥、水岸边的沙石泥等各种泥土。

根据这些材料,教师设计了“分析样土成分,推断样土来源”的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已有经验观察、分析、推断泥土来源,加深对泥土的认识。

(1)材料准备:4种泥土样本、盘子、放大镜和塑料勺子。

(2)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幼儿将4种泥土放在盘中,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找出它们的特点:白泥呈块状,层层分布,像大饼一样;海涂泥软软的有海腥味;黄泥干湿适中,比较松散;沙石泥既干净又松散。然后,幼儿推断它们的来源,并说出推断依据。

幼儿说:

“黑乎乎的海涂泥来自海洋,因为它的名字里有‘海’字,我外婆住在长街海边,我见过这种泥。”

“白泥一层一层的,像被压扁了一样,肯定是来自石头底下,像煤一样藏在地下,是农民伯伯把它挖出来的。”

“黄泥很散,像种植园里的泥土,只是它的颜色是黄色的,还带一点红,是宁海县崇树山上的,我家住在那里,那里到处都是这样的泥土。”

“沙子只有河里有,因为水把泥土里的泥冲走了,沙石泥很干净,来自水边。”

(3)延伸活动

既然幼儿认为水能把泥土冲走,那么请幼儿到幼儿园周围环境中去找一找,哪些地方也有被水冲走的泥土(地面斜坡、排水管末端、普通地面),引导幼儿解释观察到的状况,推断土壤遭到侵蚀的原因。

这些分析推断都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是引导幼儿在观察环境的时候主动去捕捉和获取信息,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明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形成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激活静态环境,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1.改建沙坑

玩沙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我园在教学楼的东面规划了一个长9.5米、宽7.2米的椭圆形沙坑供幼儿玩耍。但是,玩沙活动单一,游戏活力不足。为了激活这一静态环境,我园改建了沙坑周边的环境。在沙坑周围墙面上放置一个壁面漏斗,用木条环绕沙坑边缘,装备平衡木。在沙坑的周边创设石头坑、竹坑,构成了一个自然、互动的多功能活动区域。借助这块区域,我园开展了多项科学探究活动,如“石头与沙子的材质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平稳地通过竹坑”等。沙坑、平衡木原本是健康领域的教育玩具,改造后为开发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资源。这些活动也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

2.对平面墙体进行立体创建

幼儿园进门处是一个全园幼儿、家长每天必经的宽敞过道。为了激活这块静态区域,我们以木条、木板为主材料,用立体与平面交融的布局方式,结合自然科学知识,创设了“人体篇”主题墙,把人体的器官、经脉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案表现出来,并配有生动的解说文字,构成一篇食物在人体内“旅游”的图画故事。以“这么丰富美味的食物,怎么会变成便便呢?”的问题为引子,引导幼儿观察。区域改造后,吸引了众多幼儿、家长前来观看,家长主动帮助幼儿解渎作品上的语言。这一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和家长了解到了食物在人体中的变化。我们还在这周围张贴了《这是谁的便便?》和《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的图片,拓展了幼儿对各种动物便便的认知。

户外区域环境的改造为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和开发园本课程增添了活力,那室内的主题墙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以数字区域的主题墙为例。

我们将数字概念的基本原理化解成各种图形,建构了认识6以内数字概念的主题墙,并且提供花生、松果、塑料盖、小竹片等物品,让幼儿进行6以内的排列、组合、守恒、计算。

除了数字主题墙之外,“测试气温”主题墙、“身体生长”主题墙和“长啊长,啥时出来与我交朋友”植物生长主题墙等,都成了园本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资源。

(三)重构环境,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1.重建水区域

一次亲子秋游活动中,有个幼儿问教师:“瀑布的水为什么这么重?”我们让幼儿现场体验了从高处冲下来的水和水潭里的水力量的不同,回答了幼儿的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用“水”创设环境的思考。

(1)已有环境

一个封闭的,长9.5米、宽8米、深0. 95米的水池,内有石砌假山,岩石锋利,幼儿无法入内玩水。

(2)重构环境

①增添玩水区的设施:制作农家水车1架,建构多材质的水渠1条,制作水风车、舂米工具若干,提供水泵机1个。

②重构材料:木头、竹子、不同形状的石头、水泥、马赛克等。

③重构后的水区域:水经过水渠流到地下,再经水泵抽到水的功能区,水风车引水碓捣米,水能发电,最后水又流回水池。

(3)重构后的环境功能

水车这一农家用来灌溉的工具搬到玩水区后,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习得丁各种改变水流方向的办法,牵引出很多相关知识(如堤坝、水库、运河等),生成了多种教学活动。

①让幼儿感受水在不同材质中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水渠底部铺设了不同的材质:木头、竹子、花岗岩,中间还设置了两个脚丫状水坑。凭借这些设置,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手工制作的纸船,探索水流经过不同材质的方向和速度。

②让幼儿感受水的作用

利用水泵把水从地下引到水渠,水带动风车转动,风车转动后的水再回落到水渠上聚合成重力,用来舂米、发电(以电灯泡亮起来为标志)。最后,一部分水转入生活用水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另一部分进入农田灌溉庄稼。

重新构建后,玩水区变活了,“水是怎么流动的”“水有哪些作用”等课题应运而生。放学后,很多家长忍不住和孩子一起玩水,水区域成了园里人气最高的地方。

2.新建主题区

参观上海科技馆时,我们发现地壳运动和“大陆漂移说”板块模型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很适合用来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于是,我们尝试在楼道创设了三个模拟板块:

(1)它们是乘船过来的吗?

(2)南美洲和非洲曾经连在一起吗?

(3)猜一猜,移一移。

前两个版块用电灯开关连接问题,幼儿按下开关键便可以得出答案。“猜一猜,移一移”则借用拼图的形式,通过对大陆板块的拼合来引导幼儿感知各个板块的地形.激发幼儿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同时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尝试。

二、开发环境,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

我园是以宁海籍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这本身给幼儿园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在一次国际画展中,针对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水墨画的藐视,认为“只有西洋画才是世界画坛主体”的观点,潘天寿先生铿锵有力地说: “中国水墨画一定会站在世界画坛的顶峰。”潘天寿先生在艺术事业上孜孜不倦的探索正源于这样的爱国情怀。为了传承大师精神,我园在三楼大厅创设了“我是中国人”艺术教育区域。

1.悬挂潘天寿先生的照片、作品等物品。

2.介绍潘天寿先生的生平和故居。

3.创设水墨绘画区,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指导幼儿创作水墨画。

4.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有关潘天寿先生的资料,丰富区域教育环境。

该区域环境的创设,营造了艺术学习氛围,由此生成一系列教学活动。“手指画”“潘爷爷的印章拓印画”“名画欣赏”及手工课“潘爷爷的故居”等教学活动深受幼儿欢迎。

水墨画教学活动弥补了幼儿文字表达贫乏的缺点,他们用小小的毛笔画出了幼儿园的一草一木。《沙坑中的孩子》《我的爸爸》《糖葫芦>等1000多幅幼儿美术作品于2009年儿童节期间在潘天寿艺术中心展出,吸引了近5000人参观学习。

开设水墨画教学活动收获了数量众多的幼儿作品,提升了幼儿的美术技能和艺术品位,更重要的是,借助课程把这一中国特有的国画文化从小根植在了幼儿的心里,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幼儿的美学素养。此外,教育过程中渗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对幼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教学前,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校园内捡落叶,并将捡到的落叶与绿叶进行比较,说说绿叶与落叶的不同。

(1)观察谈话:绿叶与落叶的不同。

(2)分析拓展:树叶有荣枯变化,人的一生是否也有这样的变化?

(3)绘画升华

观察到树叶从翠绿到枯黄、人从青春到年老的变化,幼儿懵懂中了解到生命的短暂、宝贵,知道了要珍惜生命、尊重长辈、热爱生活。教学活动结尾处,教师要求幼儿把落叶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一句对长辈的祝福。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求真”,人文素养的核心是“求善”“求美”。幼儿园环境创设既要体现科学素养的培养目的,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会“求真”;又要体现人文素养的培养目的,让幼儿在环境中“求善”“求美”。虽然二者在内容、结构、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又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交融互生。课题组借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中直觉感知和灵感迸发的思维特点,将自然材料作为环境创设的主材料,并设计了多元化园本活动课程引导幼儿去观察探究,以实现两个培养目的的和谐统一。

反思当下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教育指向性功能不清晰,甚至缺乏教育功能的现象,我园开展了基于培养幼儿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环境创设研究,通过研究我们也更加明确了环境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沙坑、水车、石头坊……环境引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探索、发现能力;泥塑、木工、水墨画……探索产生的作品重构了幼儿园环境。探索还在继续,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丝毫不减。环境时刻在变,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随时重构。幼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在环境的不断建构中,在观察、探究方法的不断调整中,在园本课程的不断创新中获得长足发展。

推荐访问:创设 素养 人文 幼儿 培养

本文标题:基于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环境创设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1/26307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环境创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