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1 14:06:01 |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汤萱 王威孚 李明星

摘要:本文从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出发,阐述了科学技术决定论的哲学思潮一乐观主义技术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技术决定论,对科学技术的负载价值及消极根源进行了逻辑分析。要实现人类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构建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的良性互动体系。同时,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科学技术采取扬弃态度,确立环境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转型,提倡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关键词:科学技术决定论;负载价值;科技转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6)06-0137-03

一、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掌握了空前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结构,创造并享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具有工具性质的科学技术,不可避免地产生双重效应,它为人类造福,也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尤如一把双刃剑,一刃对着自然,一刃对着人类自身,建设和破坏的方式被同时运用。

首先,社会经济需求引发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类走向繁荣的步伐,加快对社会的经济需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人们生存目的是满足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维持生计的需要。对自然的改造和破坏非常小。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除了满足基本需求之外,出现了剩余产品,从而产生了非生存的各种需求。正是各种非生存的需求,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工业化革命的时代,自然环境成为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宰割对象,人类为了满足不断产生的新需求对自然界进行无情的利用、掠夺和改造。如今,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从某一角度来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需求所造成的。

其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人类不得不从现实的角度来审视长期以来大加倡导的现代科学技术,正是现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既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以极其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类在以严重的污染为代价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使人类环境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来看,科学技术自产生之日起就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功能,不断地推动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进程,实现着人和自然的共同进化和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目的、功能的实现,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也由此产生,其负面效应不断产生和扩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科学技术的异化使人类所创造、发展、应用的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自身的同时,又反过来同人作对,作为人的对立面出现,日益成为一种异己不受人支配、无法驾驭的外在力量。科学异化表现在许多方面,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科学技术异化集中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科学技术决定论

科学技术决定论是当代的一种哲学思潮,其基本内核是强调科学技术决定一切,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动力,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社会发展,否认生产关系的作用。科学技术自产生以来,给人类带来了不可胜数的既得利益。然而,各种批判也如影随形,纷至而来,尤其是当代全球性问题凸现,科学技术成为罪魁祸首。近代西方浪漫主义学派的代表J.J卢梭在技术造就人类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首先举起了批判科学技术的旗帜。自卢梭之后,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就没有停止过,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技术的批判和指责越来越强烈。20世纪的人文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以及60年代兴起的环境保护主义、罗马俱乐部、后现代主义和相当一批科学家对技术的批判都一浪高过一浪。

科学技术决定论其表现形式是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optimism on tecchnology)将科学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是人类对自身能力和科学与技术盲目自信的乐观态度。其倡导者培根坦言“知识就是力量”,霍布斯提出“人类最大的利益,就是各种技术”。这种观点认为人尽管是一个有限之物,然而其思想和行为却永远指向无限,坚信依靠技术的发展,人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与乐观主义相反,认为科学技术应该承担人类全部失误责任的观点,即技术悲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pessimism on technology)被定义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并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种观点,也称为反技术主义,是技术决定论的一种表现方式”。与科学技术乐观主义决定论一样,技术悲观主义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作用绝对化,只是采用怀疑、否定技术积极作用的方式,主张技术必须停止乃至向后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技术的白昼等于人类的黑暗”、“我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技术,除了广泛地造成自杀性的污染外就没有其它的东西了,它是一种灾难……技术在慢慢地毁灭人类,人类在慢慢地吞噬自然,自然选择成为过去,最后留下的只有技术”,这些都表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前景的悲哀,人类以牺牲自然环境求得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其付出代价相当惨重。

无论是技术乐观主义还是技术悲观主义,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决定论呢?究其根源,其根本错误在于都以科学技术决定论为前提,脱离了特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来片面考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后果。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要依靠科技进步,而且要改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是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任何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体系互动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根源是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异化是一个重要的根源;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落后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说明人类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环境问题依靠现有技术依然无法解决,基于此方面,仍然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同时,科学技术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单纯依靠提高人们的意识,在理论方面给予各种缓解环境危机的理论,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对造成环境危机的各种责难中,离开了科技的投入,环境改善则举步维艰。所以,面对各种环境问题,人类解决这些问题仍然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手段,凭借科技力

量的渗透和介入来实现。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合理正确运用,人类能够改变和延缓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状况,并使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

要实现人类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构建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的良性互动体系。科学技术是负载价值的,而且它所负载的价值是社会因素与科技因素融合的产物,它不再是一种抽象的工具、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或一种神秘的自主性力量。通过技术的价值负载功能,人类进一步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伦理反思。通过伦理反思、科学技术优化的反复过程,人类走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现实科学技术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技术研究人员更多的关注技术带来的正面效应、经济效益,很多时候是直到技术造成的后果成为严峻的事实时,才考虑到对其加以社会伦理的制约。因此,人类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思考其后果,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思考结合起来,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及其生活的环境。必须促成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体系的良性互动,将技术活动拓展为一种开放性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伦理实践。

四、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及其启示

通过对科学技术决定论的深入认识,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是负载价值的。技术具有相对的价值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不仅表现为技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遵循,还表现在技术活动对可操作性、有效性、效率等特定价值取向的追求。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科学技术不是没有缺陷的,其负面效应也随同正面效应应运而生。首先,科学技术无限制的滥用,可能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对已掌握的科学技术不加以合理利用,将会给人类甚至整个宇宙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军事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核武器的运用会给全球带来危机;其次,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到各个领域,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某些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伦关系引入难以控制的境地,使社会关系、人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无性繁殖技术会给社会带来伦理关系的混乱;再次,科学技术的开发过程必然会生产出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极大危害的附属产品,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如生化武器的运用,对这些产品及附属产品不严加控制管理的话,人类将最终葬送于自己的手中;最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各种科学技术的获得需要经过各种实验及证明,由于科学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各种灾难的发生。

五、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科技转型

科学技术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科学技术价值观的狭隘性。现代科学技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以最有利于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方式来安排自然;其次,科学技术世界观的机械性。以机械论的方式展示宇宙,把世界分成种种各自独立的构件,使不断分化的科学孤立地发展。最后,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具有功利性。大部分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是以获得利益为主,不计后果。由于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使20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功带来生态环境上的失败。要改变环境问题,就要进行科技价值观的变革,实现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转变,即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价值评价,在全球生态意识的指导下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科技生态价值取向。

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种种不良后果,我们不能因此咒骂甚至仇恨科学技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科学具有原罪的性质,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反比关系,科学技术越发展,生态环境将越来越遭到破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并不具有所谓的“善”、“恶”,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应采取扬弃的态度。确立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是一个受人选择决定,由可能变为现实的过程,应选择相应的理念,采取正确的态度,对科学技术采取扬弃态度,树立环境价值观。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倡导绿色运动、提倡绿色科技,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才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

六、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科学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所反映的科学技术价值有所不同,但究其现实性来说,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依旧是落后的科学技术。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使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生态机制平衡的破坏。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的恶化,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实现绿色科技必须改变追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料一产品一废料的运行机制,改变高消耗、低产出和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实现原料-产品-废料-产品的低污染、高效益和低消耗的运行模式。同时,生态环境各种要素构成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到发展和安定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将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概念、原则和目标,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观一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确立和遵循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实践中,既要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又要立足于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把治理和优化生态环境作为己任,这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和全人类应尽的伦理义务。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发展应建立在低消耗资源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凭借科技为依托,实现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年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所致。自然条件无法选择,但发展模式可以选择。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一条经济建设和自然资源环境相结合的道路。第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保护生态平衡,而且要保护自然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三者的辩证统一。孤立的要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经济的崩溃,孤立的追求生态平衡不能遏制全球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符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 刘凤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伦理 科学技术 解读 环境

本文标题: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解读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1/26307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解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