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的兰克良
印尼归侨兰克良(1914-1992),是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而后定居在山西的华侨之一。他长期战斗在山西,工作在山西。在从事民政工作、侨务工作的过程中,他同山西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侨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笔者1963年到山西工作,就听到归侨朋友经常提起他关心侨胞、服务侨胞的事情。
兰克良祖籍广东大埔,191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11岁时,到印尼苏门答腊和叔叔一起生活。16岁时开始自食其力外出打工。为掌握更多谋生知识和本领,他白天干活,夜间坚持到棉兰苏东中学念夜校。
七七事变爆发后,印尼迅速掀起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兰克良立即参加青年筹赈队,担任副队长。在当地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宣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发动侨界率先抵制日货,在经济上打击和削弱日本;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募捐活动,筹措经费和物资,支援祖国军民抗战。1938年7月7日,当地华侨召开“卢沟桥事变一周年纪念大会”,兰克良积极参与。荷兰殖民地当局以“扰乱社会治安”为名,将兰克良和其他几位进步青年逮捕,解送到一个荒岛上关押,最后将他们驱逐出境。1938年10月,兰克良和其他两位被驱逐的学生到了香港。廖承志派律师把他们接到了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亲自接见、慰问了他们。廖承志问:“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兰克良一行毫不犹豫地回答:“到延安去!”就这样,兰克良怀揣着廖承志写的介绍信,踏上了奔赴革命圣地之路。他们一路辗转先到重庆,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安排下,以“为前方招收和输送战地护士大队”为名,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在1939年春天到达梦寐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根据组织安排,兰克良打起背包,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
当时抗大一分校驻山西屯留故漳一带,校长是何长工,副校长是周纯全。抗大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像他这样来自海外的华侨青年也不少。兰克良抱着“学好本领,抗日救国”的纯朴思想,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当他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以后,他的思想逐渐产生了质的飞跃,树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不仅要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而且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优越的社会制度。1939年9月,兰克良从抗大一分校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按原计划,他们这批学员共1700余人准备赴山东工作。在路过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时,遇上驻扎在那里的八路军主力师一二九师,包括兰克良在内的30名学员被留在部队工作。他成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八团的一名见习参谋兼教官。
从1940年5月到1941年9月,兰克良参加了多次战斗,他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先后3次负伤,受到上级嘉奖。第1次是争夺兵工厂的战斗,他为了掩护团长,左臂中弹。第2次是争夺一个战略据点的战斗,他被炮弹掀翻,在一二九师野战医院被取掉两根肋骨。第3次是一次攻坚战,当时他已经是团特务连的连长,在“拔钉子”(攻打碉堡)时,他率特务连冲在最前面,结果被子弹击中,第3次负伤。
转业后,兰克良一直扎根三晋大地。从1954年开始,他在山西省民政厅从事过侨务工作,曾任科长、处长,兼任山西省第二、三届侨联副主席。兰克良是名残疾军人,在民政厅做过优抚工作,可是却不给自己办残疾军人证。他说:“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我们不能给国家再添麻烦啦!”
工作有什么不妥之处或基层归侨侨眷有什么反映,都会及时提醒我们。在我们心目中,他和刘琪同志又像是师长和父兄。1992年,两袖清风的兰克良因心脏病在太原去世,享年79岁。侨界人士至今依然经常念叨起他,说他是“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的归侨好干部”。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的兰克良》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