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海外华资引进

发布时间:2023-06-13 13:18:03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大量建设资金作保障,这是推动中原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关键环节。与其他经济区相比,中原经济区在吸引海外华资上具有区位优势、人口优势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应加大中原经济区的对外传播力度,塑造正面的区域形象;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做好“根”文化:把“华合论坛”打造成知名品牌,吸引海外资金尤其是华资加入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来。

[关键词]互利双赢 中原经济区 海外华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2-0109-04

海外华资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原经济区在吸引海外华资上具有区位优势、人口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如何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虽然近几年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但仍处于起步期、增长期,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河南所面临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个难题,“钱袋子”问题就居于首要位置。中原经济区应加大开放力度,大力吸纳和整合国际资源,引进大量资金和技术。

投资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和基础,离开投资,中原经济区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以来,海外华资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所谓海外华资(Overseas Chinese Capital)是指大陆以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资本。海外华商经过几百年的锤炼,目前已形成实力强大的华商网络。据统计,2008年,大陆以外的亚洲地区华商上市企业总资产约为3.2万亿美元,总营业额突破1万亿美元。全球华商的总资产在4.5万亿美元以上,总产值估算达1.3万亿美元。大陆改革开放30年间,吸引外商投资企业63.6万个,实际利用外资将近9000亿美元,其中海外华资占将近70%。以海外华资为主的外资企业,形成并提升了中国大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以及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许多侨资企业逐渐“回流”,一批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华侨把眼光转向内需较强的国内市场,尤其是中部地区。这些都为中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河南重视吸引侨资企业家前来投资发展,利用海外华资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据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在河南投资的企业数量占全省合资企业总数的70%,投资额约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60%。近几年,随着沿海产业的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也将河南作为其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河南实际利用外资呈上升趋势,每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数目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已有6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河南投资,河南已签约海外及省外资金4000亿元。虽然近几年来河南利用外资尤其是华资的数额在不断增长,但相比其他省份数额仍然有限,外资占年度资金的比率非常低,利用外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外资尤其是华资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规划开发的经济区多达26个,比较典型的如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武汉城市圈等。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内首个将农业摆在突出地位的经济区,在吸引外资尤其是华资方面与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原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的中心位置,承东启西、联南通北,既有利于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又有利于更好地辐射和带动中西部的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地区。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门下达的《指导意见》中就指出“中原经济区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极。”

其次,中原经济区人口总量巨大,尤其是有较大规模的劳动适龄人口,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中原经济区人口近1.58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1.83%,其中,河南人口达1亿。而且在全国人口红利逐渐耗尽的形势下,河南有着规模巨大的劳动适龄人口,富余劳动力多达3000万,是经济学家们公认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蓄水池”。更难能可贵的是,河南的劳动适龄人口在未来20多年内的供给总量,都将持续上升。人力资源丰富是增强省际竞争优势、加速资本与财富积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就成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年轻劳力输往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目前仍有近2000万人在外打工。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的大力发展,劳动力出现明显回流趋势。统计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河南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增加123万人,总数达11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的48%。随着大量企业在豫投资办厂,可以预见更大规模的劳动力回流现象即将出现。同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为企业的顺利开工投产提供了切实保障。

再次,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原经济区吸引海外华资的重要优势。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样,一个区域的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中原地区蕴育了丰厚的黄帝文化、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它们对海外侨胞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直接从我省走出去的海外侨胞和省内归侨侨眷约300万人,5000万海外侨胞中大多数与中原地区有历史渊源。从中原地区辗转迁徙出去的客家人、河洛郎遍布世界,他们对中原地区有着高度的历史认同感和深厚的情谊。因而要充分发挥这种因素,把潜力巨大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以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在加强开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原经济区在引资引智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上述优势积极拓展引资引智渠道,这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大中原经济区的对外传播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塑造积极正面的区域形象。

经济区的对外传播有吸引外来投资和其他资源的重要任务,但中原经济区自《指导意见》出台一年多来在国际上并未得到有效宣传。因而,要不断拓展传统媒体,除了依靠国家的对外传播渠道外,河南省内媒体要加强对外传播功能,在电视台和广播节目中开设对外传播的英语节目。同时,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交流平台,应该融入中原经济区对外传播体系,并承担起重要的传播功能。可以在国际知名网络平台Blogger、Twitter以及You Tube等上开设官方博客及微博,争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如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少林功夫文化作为传播中原经济区的文化载体加以推广。

其次,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好“中原”牌,做好“根”文化。河南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也是吸引海外华商的一大优势,要给予特别关注,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整合,以对海外华商形成有效吸引力,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是在打造以祖根文化、姓氏文化为代表的“根文化”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海内外宗亲的联络和联谊,积极探索寻根文化向寻根经济的跨越。河南省侨界曾先后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中华姓氏文化节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经贸活动,形成了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伏羲文化、华商峰会论坛、百姓寻根谒祖、客家文化溯源为代表的文化经贸活动载体和品牌,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类活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通常是活动召开时热闹非凡,会后一片沉寂。如何做好会后的延续发展,使大会参与人成为宣传河南、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甚至成为中原经济区的直接投资者,需要认真研究。各地侨务部门要做好平时的联系联谊工作,定期把新政策、新变化通过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发送给海外侨胞,使其加深对中原经济区的了解。

二是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搭建好平台。中原历史文化厚重,但各地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存在重复滥用现象,严重影响了利用效果。例如近几年在河南各地兴起的各种文化节,虽然都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但缺乏自身独特的精神内核,多流于形式,重复滥用,效果有限。因而要对中原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积极打造文化示范园区,提升文化影响力,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再次,把“华合论坛”打造成知名品牌,发挥其品牌效应。

“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简称“华合论坛”)是2008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开办的,旨在搭建平台,增进海外侨胞对河南的了解,进一步团结和凝聚海外侨胞力量,活动地点设在河南的平顶山市。这是国务院侨办首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的全国性侨务活动,也是河南省第一个侨务活动品牌,被国侨办定位为“华创会”的姊妹平台。华合论坛至今已连续成功召开四届,在引资引智上取得不小成效,受到海内外侨胞的一致赞誉。如在2012年的华合论坛上,共发布招商项目1438个,签约51个合同项目,总投资额557.15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平均投资额都明显高于往届。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比上届增加10个。华合论坛不但是河南引资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引智的重要渠道。在每届论坛举办期间,召开专场恳谈会,共同向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推介河南,以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投身河南“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从2009年开始,通过全方位形式,引进12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3500名左右具有全日制博士、硕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海外专家智力5万人次。

华合论坛作为中原引进华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知名度较低、签约率不高以及影响力有限等问题。要把“华合论坛”打造成知名品牌,发挥其品牌效应,可以借鉴“广州留学生交流会”(简称“留交会”)和“武汉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的经验,加强这一引资引智平台的建设。第一,要有明晰的品牌定位与策略。不管是“留交会”还是“华创会”都有自己明确的品牌定位,如“华创会”定位于“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由于“华合论坛”开办时间不长,定位与策略还不够明晰,在具体的宣传操作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更具针对性。这就要求“华合论坛”在对外宣传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把对新移民的“引智”作为重点。第二,通过传统媒体并结合网络媒体加大对“华合论坛”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第三,建立留学生、专业人才库,建立常设性的固定机构或办公室,形成长效机制,避免会前准备不足会后服务不够的局面。第四,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河南高校的作用。在论坛召开的同时,河南相关高校可以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就海外人才与中原经济发展等选题展开讨论。

总之,海外华资作为我国吸纳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华商的积极参与,大量华资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生力量。可以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互利双赢。正如台湾大学人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林建甫所言:“中原经济区建设给台湾发展带来一个重大的机会,给急需面临转型升级的台商向中西部转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中原经济区与台湾合作之下,可以让河南省实现经济转型,同时也使台湾从1995年之后的经济困顿中得的一个很好的突破机会,实现互利双赢。”因而,要推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有效地吸引海外华商加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行列,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利双赢。

(责任编辑:垠喜)

推荐访问:中原 经济区 引进 海外 建设

本文标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海外华资引进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3/26376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海外华资引进》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