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论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在中国实行的可能性及破产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6-14 14: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企图通过议会改良道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走把欧美的政治民主和苏联的经济民主融为一体的中间路线。中间路线在当时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破产了。

关键词:中间路线;民主党派;可能性;原因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51-02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去向如何,这是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共双方的建国策略,众所周知,中共召开了七大,制定了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国民党也召开了“六大”,制定了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方案。在这两种方案之外,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当时国内一部分民主人士提出的一条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实质的方案,即“中间路线”。

一、中间路线的概念

史学界对战后中间路线这个概念解释为:“在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指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和一部分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极力通过议会改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认为“中间路线的实质就是‘幻想在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之外,另找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施复亮说过:“我们所说的中间路线,简单地说,对内主张‘调和国共’,对外主张‘兼亲英美’”。“在行动上的态度应当是和平的、改良的、不赞成暴力的革命行动”,“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达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经济工业化”。总之,是要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

二、中間路线的基本内容

作为一种建国理论与治国方策,中间路线的内容相当丰富,但其总的方针是“民主统一,和平建国。”中间党派在中间路线的主张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政治上,核心是民主和自由,实行新型的民主政治,即在民主制度的运用上,以英美为模范,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实行多党的议会制。经济上,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即在确保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新式”、“改良”的资本主义。中心点是发展民族工业,振兴农村经济,保护劳动,改革土地制度,用经济的民主充实政治的民主,建设独立富强的中国。外交上,主张“兼亲美苏”,即对于美苏两国,必须采取平衡政策以求获得双方的亲善与协作。军事上,主要有三点:军队国家化,保持国防最低限度之常备军,实行征兵制。核心是主张军队国家化。

总之,所谓中间道路,就是以民主的政治建设民主的经济,以经济的民主充实政治的民主,吸取世界各国在民主建设上一切好的经验,尤其是吸取英美苏三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从政治上的自由平等扩展到经济上的自由平等。

三、中间路线在当时中国实行的可能性分析

1.人心思定。从当时中国国内来讲,在数千年帝王专制之后,又遭受了几十年军阀的蹂躏,官僚的压榨,战争连绵不断。辛亥革命以后,先是军阀混战,中央独裁与地方割据并存;随后是国共北伐,国共之间长达十年的血战;最后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可以说没有一天没有战争,没有一处不遭受战争的洗劫,无数生命死于战争,无数财产毁于战争。战争给民众带来极大的灾难,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破坏。人心厌战,人心思定,已经是当时普遍于各阶层人民的情绪。和平、民主、团结已成为时代要求与民众呼声。

2.共产党主张和平民主。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条件,从国家和民众的需要出发,主张停止内战,民主团结,和平建国。

3.各民主党派也主张和平。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组织有较大的发展,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已经形成,对国家政治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发言权。在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一方面不满意国民党一党专政,但又对其抱有幻想;另一方面虽然钦佩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但又对武力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存有疑虑。阶级斗争规律决定了中间党派在战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关键时刻,力争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历史的发展,体现本阶级的愿望以及自己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各民主党派主张和平,走第三条道路。

4.国民党也高唱和平的基调。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力量相对均衡,国民党在当时没有足够的力量立刻用战争解决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美国不愿意中国的内战打破远东的格局,而国民党的军队主力远在西南、西北,一时无法完成内战部署,迫于民众的意愿,也高唱和平的基调。

5.美苏两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在国际上,二战结束后,和平、民主、独立是世界历史的主流,国际上暂时出现一种缓和气氛。美国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的既定政策是“扶蒋反共”,但鉴于蒋介石内战政策不得人心,而国民党独占抗战胜利果实又困难重重,于是变公开扶蒋反共为以调处为名、援蒋为实的策略,奔走于国共之间进行调停。苏联为了进行经济建设,也需要和平环境;同时它高估了美蒋力量,轻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惧怕由于中国内战而引起美苏直接对抗,因此迎合美国对华政策,要求中共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实践也证明,在中国形成了从1945—1946年长达一年的和平,但是中间路线最后在中国破产,原因究竟是什么?

四、中间路线在中国破产的原因分析

1.民主党派要在中国建立英美民主政治模式的主张脱离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民主传统,当权者靠武力维护其统治,武力决定政治。中间路线的倡导者们却反对从事武装斗争,极力主张和平奋斗,反对暴力冲突。他们不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武力决定政局的中国社会,没有武力的中间党派希望用民主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失败是必然的。美国学者格里德在评论中国的自由主义(指战后的中间路线)的悲剧时这样写道:“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者本身没有抓住为他们提供了的机会,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创造他们所需要的机会。简言之,自由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失败,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在经济上,国民党政府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的利益,对外投靠依附帝国主义,对内培植官僚资本主义,保护封建剥削。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实行垄断经济,使民族资本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和蒋介石反动派的反动政策是中间路线走向破产的直接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而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中国搞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就不答应。蒋介石反动派不仅对中共恨之入骨,而且对走中间路线的民盟等民主党派也十分仇恨。这是因为他们决不允许在中国进行任何民主改革。特别是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民盟等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伪国大,否认伪宪法后,国民党当局便诬蔑、攻击民盟是“新的暴乱工具”,并派大批特务对民主人士进行监视、绑架等。不久,又包围民盟总部,宣布民盟是“非法组织”,下令“严加取缔”,迫使民盟在11月6日宣布“自行解散”,活动转向地下,这就宣告了中间路线的破产。

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正确性,加速了中间路线的破产。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认为有出现和平民主的可能。因此,一方面争取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中国的某些社会改革;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認识到内战的危险十分严重,必须做好自卫战争准备,在争取和平民主的同时,教育群众,争取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扩大统一战线。“保护民族工商业”和“土地政策”这些坚决保护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使我党获得了包括国统区工人、农民、中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迅速促进了中间路线及其党派的分化。大多数人在中共的教育和帮助下逐步认清了美蒋反动派的丑恶面目,放弃了对美蒋的幻想和对中间路线的坚持,开始转向革命的阵营,加入到反对美蒋反动派的运动中,加速了中间路线的破产。

4.民主党派自身的软弱性,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民主党派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在政治上主张英美式的民主制度为了争取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环境。但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其软弱性和散漫性的限制,使他们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

中间路线破产的种种原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即: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五、中间路线研究的意义

战后中间路线最终失败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所选择的方向没有任何历史意义。1946 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打开了中国由一党专政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门户。从此,政协模式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政治走向。“1949 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多党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就是中间路线政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此判断真理与谬误。许多东西的价值,要隔相当一段历史岁月才能看得清楚。尽管中间路线在中国左右不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但它留下了可贵的精神,尤其是民主主义中间路线的思想实验,对未来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可以提供宝贵的历史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2] 王宗荣,王素梅.略论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J].齐鲁学刊,1995,(2).

[3] 徐山平,赵凌宇.战后中间道路评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4] 曲青山,田常春.论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主同盟与中间路线[J].青海社会科学,1987,(2).

[5] 施复亮.中间派在政治上的地位和作用[N].时与文,1947-04-11(5).

[6] 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责任编辑王玉妹]

推荐访问:中国 破产 抗战胜利 性及 路线

本文标题:论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在中国实行的可能性及破产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4/26415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论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在中国实行的可能性及破产的原因》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