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砺儒:“全人格”教育先行者
如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大家从幼儿园开始比拼,到中学分数更是成为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著名教育家林砺儒成为许多人怀念和景仰的对象。
前不久,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当前分数万能的教育现状成为热议话题,有专家指出:林砺儒的“全人格”教育理念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是抵制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侵蚀的利器。
抱定终生服务教育决心
林砺儒原名林绳直,1889年7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县北界镇结坡上村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林兆蓉是同治庚午科举人,父亲林达是秀才,因鼠疫早卒。林砺儒4岁丧父,母亲又患癫痫,他是靠祖母养大,伯父林鸿和叔父林适帮他完成了启蒙教育。林适也是秀才出身,曾入广雅书院学习,颇有学问,且善书法,外出教学时总把林砺儒带在身边。叔父常常吟诵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之句。这对林砺儒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实有促进作用。
伯父林鸿本是廪生,后不愿出仕居在家乡。林鸿还专门聘请一位家庭教师来教林砺儒,并经常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伯父林鸿对他影响巨大,直到晚年他仍感念不已。
1905年,林砺儒进高州高郡中学堂读书。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即应信宜县中艾学堂之聘到该校任教。同年又参加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选报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抱定了终身服务教育的决心。
能考80分就是好学生
林砺儒1918年3月从日本学成回国。次年4月到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先后担任过斋务课学监、校长办公处干事、秘书、庶务主任,教授伦理学和教育概论课程,后来又任教育系主任。
1922年9月,林砺儒奉命就任附属中学校主任。在就职演说中,他指出:“中学教育是‘全人格’教育。”“全人格”教育包括文化素养的人格化、思想道德的人格化和理想情操的人格化等等,目的是使中学生人格独立,健全发展。
全人格并不追求分数至上,我们可以举钱学淼为倒。钱学森生前一直保存着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毕业证书。其时棱主任(附中校长)即是林砺儒。时间为1929年7月1日j钱学森生前曾经回忆。校长林砺儒把学生德智体羡全面发展看得很重,当时一般学生都是七十多分。优秀学生八十多分。几乎没人刻意追求满分。能考80分以上就是好学生,“但这80分是真正学来的扎扎实实的知识。什么时候考试,都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于光远也是这个时期北师大附中的学生,他认为追求高分太浪费时间,到了80分就可以去擎新的东西。
教育是人格和人格的交盛
林砺儒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改革的实验。清末民初,教育体制十分混乱。具体学制各省互异。林砺儒任北师大附属中学主任时。适逢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学制,即把小学定为6年,初中、高中各3年。
为了适应新学制,他组织教员制订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草拟、试行、修订全靠自己,从而使师大附中在全国中学教育占据领先地位,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先锋使命。
林砺儒还对校风学风进行全面整顿,提倡“师生互相亲爱,互相协助”的精神。针对过去教育脱离实际的做法,他提出教育应以生活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重视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在高中增设了第二外国语、解析几何、微积分初步、初等力学、电磁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同时,全校普及体育,还聘任了一批有学识、有改革精神的新教员。
林砺儒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人格和人格的交感。”因此他提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他在《精神剃须论》中指出,老师指导青年学生,“一不是靠权威部勒,二不是凭茏络操纵”,而必须要了解青年,和他们做真诚的朋友。
坚决挽留林院长
1933年,广东省政府为纪念古应芬,创办勒勤大学(古应芬字劾勤),林砺儒应邀参加筹办工作。该大学成立后,由当时广东省主席林云陔兼校长,林砺儒任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1937年,勒勤大学教育学院独立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又改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林砺儒继任院长。
林砺儒此时坚持“培养进步的人格”的办学理念。他放手进行教育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增添一批公共必修课,如“新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等,先后聘请张栗原、蒋径三、李平心、高觉敷等进步教授到校执教,还邀请著名民主人士邹韬奋、钱傻瑞、扬东莼等到校作形势报告。
当局对林的做法十分不滿,指责教育学院不应开设“新哲学”“国际政治”等课程。林砺儒便将“新哲学”改为“教育哲学”,内容不变,原有的系科和教员全部保留。1941年5月,当局下令改组文理学院。免去林砺儒院长职务。消息传开,全校师生自发成立“挽林委员会”,派出教师代表团前往韶关请愿,要求省政府收回成命。学生们还集体创作了《挽林战歌》,歌中唱道:“亲爱的同学们,团结起来,挺起我们的胸膛,放大我们的眼光,我们坚决挽留林院长!林院长是教育界的明灯,林院长是青年们的保姆。”挽林运动当时闹成不小的风潮,震动全国。最后当局采取高压政策。逮捕、开除了不少学生。
碧梧栖老凤凰枝
1942年,林砺儒来到桂林,任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当时院长曾作忠博士是林砺儒的学生。
桂林师范学院本着先教学后生活的精神。集中财力优先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生活方面的设施都很简陋,学校专门修建了一栋竹楼茅草房给林砺儒住。林砺儒得知昊燕生、汪士楷两住教授要来校,便决定将此屋让给两位教授居住,他自己则搬到七星岩北侧凤凰溪畔的一间竹舍,并为此舍题名“栖梧居”,取杜甫诗句“碧梧栖老凤凰枝”之意。
正是在林砺儒的诚挚邀请下,当时一批全国知名学者、进步教授纷纷前往桂林师院任教,其中包括林仲达、吴世昌、陈翰笙、林焕平、谭丕模、穆天、田汉、欧阳予倩、寐云彬、张毕来、杨荣国等。
桂林师院时期对林砺儒一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个时期,他积极投身到反独裁、反内战的民主运动中去,并于1946年1月在桂林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与欧阳予倩一起负责广西民盟的文教工作。不久,桂林师范学院决定迁往南宁,林砺儒辞去教职回广州治病。1947年8月,他辗转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叫老师我最喜欢”
1949年4月,林砺儒离开厦门大学。取道香港赴北京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和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接着,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1950年2月,他又被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原辅仁校长陈垣任新组成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林砺儒转任教育部副部长。
林砺儒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曾经集思广益,制定《北京师范大学暂行学则》,明确北师大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他十分重视学术与教育科学的研究。亲自为学生讲授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中等教育研究两门课程,并发表了多篇关于中等教肓研究的论文。
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百废待兴,林砺儒转任教育部副部长后,先后主持起草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并就少年儿童教育、中学教育、民族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林砺儒身处高位,却不以高官自居,每有学生去北京看望他。称他为“林部长”时,他总是说:“别叫官衔。叫老师我最喜欢!”
1977年1月20日,林砺儒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他生前曾“自拟挽联”:“服官自笑立仗马,遗稿尚无封禅诗。”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林砺儒:“全人格”教育先行者》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