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14 15:48:03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一直是盟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和基层盟组织建设工作现实,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创新基层盟组织建设模式、坚持“党建带盟建”、强化广大盟员思想政治教育和以丰富的盟学活动为依托等四方面对策,为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提供了建设性的方案。

关键词: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模式;基层盟组织建设创新

基层组织是一个政党的基础。基层组织的建设民盟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民盟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是民盟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盟组织是中国民主同盟组织的一部分,高校盟组织的建设在全国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地方高等院校基层盟组织建设工作整体状况良好,组织工作不断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开拓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新局面。

一、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盟组织软弱,活动开展较难

高校盟的基层组织,是高校民盟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盟组织建设一直实行的是总支、支部两级管理模式或只有支部一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基层盟组织由于与院、系和教研室没有建立相对应的联系和纽带,在客观上就使盟的工作和活动开展缺乏有力的保证和稳定的依托。特别是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己顺应时代要求,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这应使得传统的盟组织功能逐步退化,造成盟员们对盟组织开展的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排斥。

(二)服务盟员实际需求不够

当代盟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革深层矛盾的日益突出,使得当代盟员在成长发展、工作生活、评职晋升等诸多方面都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迫切需要盟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而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不少基层盟组织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盟员的实际需求,真正深入盟员内心,触动他们、感染他们、教育他们的精品活动很少。

(三)基层盟组织的凝聚力较差,发挥作用不够

当代盟员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价值观念渐趋多元化,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特别是在部分高校,由于盟员的广泛化,一些盟员政治意识淡漠,组织意识淡化,缺乏作为一名盟员的荣誉感和对盟组织的归属感,不能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方面的带头作用等等。此外,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执行上的偏差、措施上的缺乏,出现了“盟员不爱盟,盟干不管盟”的现象。

(四)基层盟支部活动被动,组织生活不健全

由于地方高校目前的基层盟组织管理主要是由院盟总支负责,但盟总支人手少,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许多都是要由盟总支来完成,事情太多,盟总支对基层组织工作也是力不从心,导致对基层盟支部工作不能够深入。部分盟支部的组织生活也不够健全,盟员无定期的民主生活会,甚至不进行民主生活会,有的盟支部把民主生活会简单理解为政治学习,而忽视了盟员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五)盟员素质水平的差异给基层盟组织建设增加了压力

地方高校所吸收的盟员在参政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与省部级高校盟员的确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让他们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意志的磨练和能力的提升是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院校因在硬件设施、资金配给、人力资源等方面还有不少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所以基层盟组织建设就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二、加强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和改进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是高校盟的事业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需要。以上列举的种种问题的出现,强烈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基层盟的组织建设做出前瞻性的研究和思考。高校盟组织必须主动顺应新形势的要求,找准新的工作定位,坚持以盟员为本的宗旨,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一)探索新的盟组织建设模式,增强盟组织凝聚力

盟组织建设创新是对原有盟组织的有益补充,是居于辅助地位的,是通过弥补原有盟组织不足而全面巩固民盟组织的有力措施。随着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全面的推行,学科建盟、专业建盟等形式逐步成为高校民盟工作新的增长点。

1、学科建盟。随着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建设平台越来越成为盟员的重要活动场所。在重点学科设立盟支部可以及时掌握盟员的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工作铺展到每个盟员。这样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也有利于盟的组织工作管理。

2、专业建盟。高校专业建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和聚集了大批盟员。我们可以尝试在条件成熟、盟员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中建立盟组织,通过招募、竞标等形式,由来自不同专业的盟支部的盟员组成活动盟支部,负责承担盟的活动项目,完成盟组织的工作职责。这不仅有利于盟组织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扩大盟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以“党建带盟建”,创新基层盟的工作环境

民盟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盟建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并与党的建设相衔接。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盟组织建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造新的经验,探索新的思路,这就更需要依靠党的领导,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党建带盟建”一直是抓好基层盟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高校基层盟组织应紧密结合学校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促使党组织将盟建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将盟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以及待遇等问题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高校党建和盟建紧密结合。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确保正确的前进方向

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盟的工作的着力点,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高校盟的各项工作。政治方向问题是盟建工作的根本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提高参政党的参执政能力,着眼于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05年和2006年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两个5号文件。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也要顺应时代要求,切实加强参政党建设。

当前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首先是基层盟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规模逐步扩大,带来高校知识分子间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人员交往日益活跃、人员流动日益加速,活动范围日趋国际化等新形势新情况。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扩大着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范围。其次是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改革逐步深入、盟员人数逐渐增多、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必然加重了高校盟支部工作的任务。特别当前盟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还显现出学历层次提高、结构年轻化、社会联系面广、影响大、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增强等新特点,都在客观上加重了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增加了高校盟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第三,高校校园网络的开通、使用,对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信息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一些不良甚至有害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途径,这使高校的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盟员。基层盟组织要以更加灵活且为盟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他们的血液,铸成精神支柱。要用辉煌的成就鼓舞盟员,引导盟员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社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盟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盟组织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盟组织活动是盟组织活力的表现,是盟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锻炼和考验,也是充分发挥基层盟组织先进性的形式。首先,充分运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这两个载体,针对盟员的特点、难点、热点开展活动,加强对国情、民情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运用理论于实践之中,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次,要以“参政议政”工作为主线,加强对盟员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盟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向盟组织靠拢。再次,要使基层盟组织的活动与教学工作结合,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使基层盟组织工作有很好的切入点和生命力。

(五)高校盟组织要更好地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盟支部是一支有较高文化道德水平与修养的工作团队,要以参政议政的“纽带和桥梁”为载体,展示当代盟员优秀知识分子的特点。要有效地组织盟总支、支部和全体盟员,紧扣高校的中心工作,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空间拓展、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园学术文化环境营造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参与来提高盟员自身素质,体现自身价值,从中发现优秀盟员,一定要选出具有威望与受人尊重的人来担任盟支部主委,从而形成十分坚强的工作队伍。一是要在工作中展现风采。盟支部的盟员大多数为一线老师,参与学院行政管理的机会也不多,对大多数盟员来说,主要是立足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把看似平常的事情做到极致,也就体现了盟员的进步性要求。二是要在活动中加强建设。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资金在于流动,高校盟支部在于活动。活动是基层盟支部开展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开展活动坚持每次一个专题,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通过活动凝聚人心。通过交流,相互借鉴,大家对高校盟支部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围绕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实践证明,有计划、有专题地与兄弟支部开展交流活动,是高校盟组织开展工作的比较好的形式之一。当然,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盟支部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

(六)要以“科研创新”为载体,促进盟员开展学术研究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高校盟组织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但不少盟员长期以来存在着愿意做科研、不愿做教学的现象,甚至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导致教学与科研相割裂,忽视了二者内在的一致性。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盟员应当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因此,抓好参政议政这一“载体工程”建设,是打造高校盟支部工作品牌、巩固高校盟支部地位,更好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更好地保障教职工权益的需要,也是高校盟支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是高校盟支部勇担历史使命、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时代选择。

综上所述,各地方高校盟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积极探索新的盟建摸式,竭诚服务社会,多为盟员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盟员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启德.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6-04-29.

2、张釜,何宛英,王宏伟.人才兴盟,人才强盟的战略研究[J].吉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3、鲁开垠.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特点及其民主党派参政兴国的新重点[J].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

4、黄福寿.论我国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6).

5、章安玉.关于加强参政党参政议政机制建设的思考[J].新视野,1995(5).

*此文系陈国生主持的2007年度湖南民盟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理论研究课题《民盟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湘盟宣[2007]2号)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陈杰,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民盟湖南工学院南校区支部代主委;陈国生,湖南工学院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民盟衡阳市委副主委)

推荐访问:组织建设 对策 基层 高校 地方

本文标题: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4/26420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地方高校基层盟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