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巧借他山石写活通讯

发布时间:2023-06-14 16: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通讯是重要的新闻体裁之一,客观性、真实性、实践性、时效性构成了它的特有属性,而布局谋篇的灵活性、遣词造句的生动性则彰显了它的文学性。所以,写好通讯需要借鉴学习各种文学体裁。

一、效法散文让通讯更生动

通讯与散文比较,有很多相同点。在写法上,它们一般都采取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形式多样,伸缩自如,在时空维度上有极大灵活性;在内容上,则多是以耳闻目睹为依据,对某些生活中事件的来龙去脉加以生动描述,对一些人物的言行等进行细致的刻画。

但散文与通讯的区别也很明显。通讯是以回答或告知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为目的,求真写实,倚重客观要素;散文则以抒情为目的,重写感受,主观色彩更浓些。这就决定了通讯不可能像散文一样天马行空,浮想联翩。

如果说,文章结构与表现形式上的交集,使通讯写作借鉴于散文成为可能,那么,二者间的并非本质上的区别,则恰恰为这种借鉴搭建了交融的平台。但在整体布局上,通讯向散文借鉴,就只能是“东施效颦”,收到的效果也将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但在文章的局部或某个细节的处理上,通讯完全可以取散文之长,达锦上添花之妙。

通讯面对的客体是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生活,不论写人还是叙事,都无法摆脱人赖以生存、事物藉以蕴生的环境。因此通讯需要把环境、背景等因素描写得真实与活脱,起到衬托与解释的功用,这时就可以借鉴散文绘景与状物上的常用手法,使景物与环境的描写多几分文采,少几分木然,多几分生动,少几分呆板,使通讯更吸引人,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举个例子,有一篇记写一位身残志坚的山村女教师的人物通讯,其中一段这样写道:“迟来的南风葱茏起山川、原野盎然的绿,不知名的小花灿烂遍地,挤挤擦擦,挺起细长的脖颈,满怀新奇地窥视着春的脚步。”此段文字效仿了散文惯用的绘景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女教师那种挚爱学生的心情跃然纸上。

散文长于抒情,讲究情感铺陈、积累,直到最终爆发。抒发爱国之情、爱人之情、爱事业之情也正是通讯经常面临的课题。这样看来,通讯借鉴散文“层层铺垫、凝聚而发”的抒情手法就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散文中叙述、对话与抒情的巧妙结合更值得通讯效法。下列文字就凸显了这个特点:

在多个技术领域填补空白的他已经65岁了,仍然住平房,看黑白电视。他用意志克服着生活的艰苦,挑战着一个个技术难关,“过60岁以后,我就感到时间很紧迫,还有几项发明,在有生之年,非搞出来不可,这逼得我像赛场冲刺一样和时间赛跑。”他的话震撼着记者的心灵:苏志魁,你这位志在千里的“老骥”以大境界大智慧、吃大苦耐大劳做笔、做墨,锲而不舍地书写着发明之旅的精彩。你,一步一个惊奇!

这篇文章节选自笔者写的通讯——《发明奇人苏志魁》,它效仿了散文的笔法,从而实现了叙述、对话与抒情的无缝链接,一个活脱脱的发明奇人就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二、博采众长,让通讯更精彩

通讯在问世以来的百年间,逐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套路。对于初学者来讲,沿袭固定模式和套路、循规蹈矩地写作是必要的,但如果永远不敢越雷池一步,陷入僵化狭小的写作境地不能自拔,写出的通讯就会枯燥乏味,缺乏生气,也就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为摒弃僵化,跨出窘境,让通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讯写作在追求内容厚重深刻的同时,也应追求表现形式的灵活和新颖。这就需要通讯写作者除了借鉴散文在抒情状物上的细腻与优美外,还需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其他体裁写作的写法技巧,熟练掌握写作的“十八般武艺”,让通讯更精彩,像学习诗歌在修辞方式上的对偶和语调处理上的抑扬顿挫,借用故事或曲艺的通俗与亲切,以及戏剧对矛盾冲突迅速而有层次的展开和集中而强烈的强化处理,甚至中国画中的一些常用技法,如勾勒、留白、干湿浓淡、虚实疏密处理、工笔与写意的结合等,也可以探索借用其神韵、意象为通讯所用,提升通讯的魅力。等等。

如写一位富有爱心、医术高超的断指再植专家的通讯,标题定为“妙手造完美 慈心酿春意”,这就效法了诗歌的对偶和平仄,不但表意生动贴切,读来也朗朗上口,这样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记住。

在标题制作上,通讯最好能突破那种主题之下,加以记某某某的副题的单一形式。为此,通讯应该在自身所在的新闻家族中调剂养分,如消息标题的灵活多样就可以给通讯一个启发。笔者曾就20岁就患有进行性脊髓型肌萎缩症的刘天琪的事情写过一篇人物通讯,其肩题是“刘天琪与校门无缘,却出任新浪编辑;时时有生命之危,却抚慰开导他人”,主题是“用心灵的键盘演奏命运的交响”。这组标题采用的是肩题、主题式,借鉴了消息的组题模式,突破了人物通讯那种主题之下,加以记某某某的副题的常用模式。

通讯在叙述的介入点上,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也可以用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就是小说中常用的三种人称混合运用,只要不使读者产生歧义,也不妨试用。如上述关于刘天琪的通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种病到最后连涉及呼吸的肌肉也会萎缩,导致肺‘停车’,生命时钟‘停摆’。‘哎呀’, 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打断了他母亲的讲述。此刻,刘天琪的笑容闯入了眼帘,我惊讶了:你的身体如此不堪,竟还能笑得出来,你真是‘身处艰难气若虹’的强者啊!”不足百字内,借鉴小说的写法,用了3种人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还要着重指出的是,借用时下的网络语言,也能提升通讯的品位,如“给力”、“点赞”、“拍砖”、“酷”、“帅呆”等词汇确能起到贴近社会贴近读者的作用。

提倡“拿来主义”,是否会使通讯“失去自我”,成了“四不像”呢?实际上,这种担心实无必要。通讯最高的写法就是“无法之法”,广为借鉴,积极探索,我们只要遵从“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的借鉴原则,在师众之长、取我所用的同时,充分倚重客体、求真求实、紧扣主旋、注重时效,就能让通讯既具备与各文学及艺术门类成功“握手言欢”后的绚烂灵动,又能保有通讯的个性特色,让通讯既紧扣社会脉动、张扬时代精神又不失其他文学艺术作品的活泼酣恣,巧借他山之石,攀爬通讯写作的高峰。

总之,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前提下,仿效借鉴其他体裁的手法写活通讯,关键在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把通讯写出彩、写传神,这应是我们不变和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

推荐访问:山石 通讯

本文标题:巧借他山石写活通讯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4/26423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巧借他山石写活通讯》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