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写得丰富之意境深远

发布时间:2023-06-14 18:54:01 | 来源:网友投稿

☆出乎其外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落幕后,有不少同学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欠缺很多,因此激发了读书的兴趣,尤其是要多读多背古典诗词,这样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同学说“高考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用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几道理科题!”“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还有人这样说。中国的未来不会属于那些不读诗书的少年,也不会属于只背古诗词的“武亦姝”。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谈出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入乎其内

作文的意境深远主要是指由作文的情感意蕴、哲思理趣、思辨感悟、细节刻画等融合而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情境。它体现在记叙文中,可以是感情真挚的语言表达、细腻而意味深长的景物描写;体现在散文中,可以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体现在议论文中,可以是哲思理趣、思辨感悟形成的无穷韵味;体现在小说中,可以是大胆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

【技法点拨】

一、感情真挚的语言表达,细腻而意味深长的景物描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饱含真情的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融身世之感于思亲之情中,娓娓道来,字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特别是篇末的景物描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无情,但是作者却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的逝世之年联系在一起,移情于物,睹物思人,表达了“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的感慨,收到了“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季明的小说《东坡肉》,结局用三句景物描写作结:“残阳如血,映在那一碗碗东坡肉上,天地一片红光。”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悲剧气氛,写出了战争的惨烈,塑造了抗战将士英勇卫国的形象,“天地一片红光”也预示了抗战胜利的希望,同样也创造了一种意味深远的境界。

二、巧用象征手法,借物说理,意蕴深长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法,它通常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者感情。象征不仅能使不容易或者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习作《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的人》中,作者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可是考试的名次还是未能如愿,于是苦恼烦躁。正在作者感到疲惫与无助懊恼的时候,注意到他情绪反常的母亲端了两杯茶走进他的卧室——

“喝点水吧!嗓子不舒服要多喝水。”她说话时没有看我而是小心翼翼地翻动着茶叶,“我知道你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正好茶也泡好了。”她起身,留下了两杯茶放在我桌上。我头也没抬,头枕在胳膊上,任凭思绪乱飞。一阵干渴涌上嗓子眼儿,再加上冬日的干燥与我身体的疲惫,迫使我抬起头。我注意到桌子上的两杯茶:淡绿色的茶水中,茶叶微微张开,俯身一嗅,清香扑鼻。我端起其中的一杯抿了一口。嗓子眼儿的干气被冲散,喉咙也不很疼了,只是……那杯茶,味道很淡。我没顾那么多,一饮而尽。尽管有点烫,但是解了渴。

喝完以后,我打开灯,发现门缝中夹着一个小纸条。出于好奇,我打开看了看:“茶好喝吗?先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现在看着表,等一分钟以后,再去尝一尝吧。”一分钟很快,我半信半疑地端起桌子上剩下的那杯茶放在嘴边抿了一口,清香四溢,唇齿留香,茶叶的香味全然挥发,从头顶贯穿全身。喝完一口,舌根虽略带苦味,却是那种欲罢不能、令人回味的苦味。

我明白了。同样的茶叶,同样的水量,同样的水温,只是泡的时间相差一分多钟,味道竟全然不同。

我真的是那杯味道很淡的茶吗?不!他们只是比我多努力了那么一点,我只需再努力一点点,再坚持那么一点点,也许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作者以茶作喻,将人生哲理融在两杯清茶中,以茶水多泡一分钟香味更浓,象征自己只需多努力一点点,就会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作文极具想象力,蕴含丰富,富有哲理,令人咀嚼回味。

三、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

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容易使人们感觉意境深远,想象无穷。

莫泊桑的那篇《项链》可谓这方面的杰作。马蒂尔德一心梦想着过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却因一条项链而跌入生活的底层,当她辛劳十年终于还清债务时,却发现当年她借的那条项链是假的。这让人嘘唏不已。作品极具讽刺的结尾与前文内容形成巨大的反差,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追溯前文,作者在马蒂尔德借项链、找项链、还项链等几处,几乎可以说都设下了伏笔,处处都有深长的意味,掩卷深思,让人回味无穷。读者在沉醉于作者给我们叙写的精彩的故事情节时,也被其精巧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意味深长的结局、富含意蕴的伏笔所折服。

四、巧引妙用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古诗词本身就语言精练,蕴含丰富。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借用古诗词命题,不仅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同时还会给人富有文采的印象。比如《蓦然回首》《风雨任平生》《众里寻他千百度》等标题既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有深刻的文化意蕴。运用古诗词构成排比段作文章的開头,主题突出,语言精练,气势充沛而意蕴无穷。比如一个学生对亲情的表达:

是手足深情让苏轼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母子深情让孟郊吟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家国深情让杜甫悲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拳拳思念让张继手忙脚乱“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对亲人永恒的眷恋,让羁旅他乡的白居易生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同样,在作文的正文部分也可以大量引用古诗词,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及对诗词的理解、思辨、感悟能力,给人文采斐然的感觉,创造意蕴深远的艺术境界,从而让你的作文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学生范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中华

唐宋诗词几千年,写不尽人间悲欢,花开花落,自是自然规律使然;道不完人间冷暖,春悲秋怨,自是代代相传。

——题记

古人借诗词抒情写意:边塞军旅诗,抒的是豪情壮志;离愁别绪词,写的是悲情苦意;羁旅他乡诗,叹的是万缕愁思;两情相悦词,叙的是缠绵之意。品读诗词,感受世间冷暖,人间悲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的景色,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萧瑟壮阔,是“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艰苦恶劣,是边塞将士们“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枕戈待旦。战场残酷无比,杀伐无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将士同仇敌忾的真情实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战士们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是对战争残酷无情的形象揭露。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遥想古人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景物似乎被送别者的情感拉长,长到自此之后,长到远在天边。多情自古伤离别。李煜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让他发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感叹。范仲淹欲借酒遣相思,却不承想“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清照一个柔弱女子,经历了多少磨难才使她感叹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相思之情,悲苦无尽,羁旅他乡,故乡就成了梦中事。张九龄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想要将无尽的思念寄托于明月,从而寄情于家乡。李白身在异乡,孤独寂寞,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岑参对家乡眷恋、思念,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不管是铁马秋风的塞北,还是杏花春雨的南国,只要有情感凝结的地方,就会有故国之恋、乡土之思。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犹记《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见贾宝玉的“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正应了那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豪迈奔放的苏轼,少有哀婉缠绵,但他对亡故妻子的思念确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唐婉和陆游那令人惋惜的爱情,多少年来感动了无数人,“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是陆游对唐婉的痛惜,“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是唐婉对陆游的余情未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山上有木,木上有枝,人人都知,但我心悦你,你却不知,这里,有几多惆怅和失落!

表达爱意的语言,都是情话。

诗词,带我们穿越古今,领略大漠孤烟,欣赏春雨江南,体验爱恨情仇,尝尽世间冷暖,感受人间悲欢离合。而古人往往用寥寥数语便可将千重情、万般意诉于笔端。那优美的语句,令身为后人的你我深情吟诵、传唱不已;那深远的意蕴滋养了多少后人的灵魂肝胆;那隽永的意境令多少后人孜孜以求,衣带渐宽而不悔。着一袭白衣,配一柄长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点评

作者以许慎的《临江仙》中的一句诗作题目,詩意盎然,意味深长。正文部分分别以四句诗做小标题行文,思路清晰,结构整齐,主题突出,富有意蕴。全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特别是对古诗词的解读,无不体现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理解、思辨、感悟、概括能力,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体验。那一句句铿锵的诗句仿佛有无穷的力量,引领着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灵魂的对话。

推荐访问:写得 深远 意境

本文标题:写得丰富之意境深远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4/26429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写得丰富之意境深远》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