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想象训练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6-14 19: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对学生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关键词:想象 训练 阅读

一、在指导朗读中训练想象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有质量的朗读,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够激发主体的想象活动,使之尽快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情境呢?首先应要求学生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读;其次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读出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对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的句子,就可以采取先有教者范读,重点将"嫩绿的""淙淙地""欣赏"等词语的音读好,然后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边朗读边想象山清水秀,充满生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样,描写夏、秋、冬美景的句子,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边朗读边想象的训练。

二、在推敲词句中训练想象

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这是形成文章的基本过程,其中词句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因此,理解和推敲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借此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有效办法。在同一篇课文中,有些词句容易理解,有些词句比较难理解,有些词句乍看容易理解,稍作深究又觉得含义颇深,它们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感情。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词句的含义呢?这就需要通过推敲进而展开想象。

例如,课文《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天都峰的高和陡。教学这一段时,就可以抓住“在云彩上面哩”一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去想象,体会峰顶到底有多高。抓住“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一句中的“挂”字,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挂衣物时直上直下的感受,体会笔陡的石级到底有多陡。从而领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的感受。从而领会并想象爬天都峰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

三、在观察图画中训练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许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直接凭借,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一幅放大的插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启发学生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美丽的小村庄”,就像这图画上的“村庄”一样美。现在请同学们细细地观察小村庄,同学们觉得怎样?这样运用图画,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小村庄里,使同学们进入一个无比美妙的境界。由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思如潮涌,一篇篇生动美妙的散文脱口而出,一幅幅写意抒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

四、发表独立见解,激发想象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采取表扬、鼓励、保护等措施。对于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肯定、表扬。对于提的问题比较浅显,甚至不该质疑的问题也给予鼓励,适时加以引导,逐渐学会提问题。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如:在教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时,先出示课题投影,配有一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指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怎么会断呢?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等等。这时,再出示投影,启发学生边认真听课文配乐朗读,边仔细看画面,自己寻找答案,在看书时发现疑难可以讨论。学生看画面,读课文后,又问:小壁虎为什么爬在墙上不会掉下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痛吗?学生通过看、听、读、想,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在自由驰骋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国诗人雪莱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学生丰富的想象,往往闪烁着个性、自由和独创的火花,因为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清规戒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教材本身提供的形象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想象,并启发引导,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如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审美想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抓住课文中的自然风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教学《日月潭》第3、4段时,在学生理解了日月潭早晨和中午的美景后,引导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闭目想象,学生渐渐进入情境,展开了创新想象的翅膀…

2.求异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更为广阔而深刻的想象。如教学《司马光》时,在讲完司马光用石头砸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后,我启发學生想象:"假如你也在场,有没有更好更快的办法救出小朋友?"有的说:"如果我在场,我会用杆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捆住再拽上来",还有的说:"几个人一起把缸推倒"……这样学生在展开求异思维的同时,进行了更具创新性的思维训练。

3.延续想象。根据课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合理地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说:"既然他们是邻居,就免不了再见面,又有一天,乌鸦又给他的孩子叼来了好吃的,狐狸是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做呢?"让学生想象延续故事。有个学生是这样延续的:"狐狸这次不再给乌鸦说好话,而是破口大骂,说乌鸦是世界上最丑的鸟了,羽毛灰不溜丢的,嗓子也难听死了,乌鸦一听气极了,张口刚要还嘴肉又掉下来了,狐狸衔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延续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在延伸情节中训练想象

情节是课文的骨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情节的假设和延伸来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让学生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到新的境地。小学课本中,叙事类课文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情节单一,结构紧凑,尤其是还有好多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体裁的课文,这些课文都非常适合于用来给学生训练延伸式想象。

比如说,《一定要争气》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校长是怎么说的?②童第周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体会一下童第周渴望学习的心情,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举起了手。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凭借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其切入口和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只要能够自觉地注意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必将产生很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浅谈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想象 民族地区

上一篇:画家情怀总是诗
下一篇:札记(四则)
本文标题: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想象训练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4/26429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想象训练的培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