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的游记小品研究
摘 要:《陶庵梦忆》中有许多篇幅短小,语言简约隽永,记述游踪的所见所感的游记小品。它们大多具有贴近生活,融俗于雅;追求闲趣,情景交融;想象奇特,轻灵隽永的特点。而研究《陶庵梦忆》中的游记小品可以看出张岱的自然观:真醇朴实和天人合一。
关键词:《陶庵梦忆》;游记小品;融俗于雅;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6-0008-02
作为“晚明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者”,张岱于半百之际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其诗酒惬意的人生顿时成为了繁华旧梦,挥之不去的沧桑、幻灭之感只能通过著书来排遣。《陶庵梦忆》正是一部叙写他过去生活的书,以“梦”为名,显得颇耐人寻味。张岱除了“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还好游览、好山水、好园亭,目之所见,心之所动,以笔记之。所以《陶庵梦忆》存在不少张岱的游记作品,研究他的游记小品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对《陶庵梦忆》中的游记小品的界定则是第一步。
一、游记小品的界定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游记的形成和发展是一段缓慢而不断前进的过程,以山水意识的兴发为开端。王立群指出“游记作为一种纪游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它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因素:(1)所至,即作者游程;(2)所见,即作者游程中所耳闻目见的游历对象;(3)所感,即作者观感,由所闻所见引发的所思所想。”
梅新林、崔小敬认为一篇标准的游记作品应包含游程、游观、游感三部分。仔细分辨,不难发现上述的两种说法仅是表述上的不同,其实所指的内容是相同的。既然如此,游记在所包含的内容方面就达成了统一,即游记作品应当包括游之处,游之见和游之感。但就游记所包含的文体方面而言,研究者们就各持己见了。有的认为游记只能是以描山摹水、记游叙情为内容的散文,就把游记的范围定得相对狭窄了。有的则认为应把具有游记性质的诗词曲赋、小说等都归入游记文学的范畴,以此扩大游记的文体范围。两种说法均有各自的理由,不过也许综合两种说法会更恰当,即一切以“文”的形式呈现的,符合包括游之处,游之见和游之感的作品,都应被列入游记文学的范畴。这样,一些记录古人游程与见闻的书信和日记就也能进入游记的范畴了。这些作品虽不以具体的游记为题,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判断游记文体所需具备的三处要点,读之既能知其所往和所见,也能晓其所感。
至于对小品文的定义,学界一般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小品文指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骈文、诗歌、小说等;狭义的小品文指篇幅短小而语言简约隽永的散文,即小品散文。不妨采用胡根红对“小品文”下的定义:“小品文特指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回味的文学作品。”
在对“游记”和“小品”都有了一个清楚明晰的概念以后,再来定义“游记小品”,就可以定义为篇幅短小,语言简约隽永,内容包含游之所往、所见、所感的文学作品。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陶庵梦忆》中的篇章,会发现张岱的游记小品并不仅仅局限于山水游记小品,还有一类独特的人文游记小品。例如《扬州清明》、《金山竞渡》、《西湖七月半》、《闰中秋》、《闰元宵》等。
二、《陶庵梦忆》游记小品的艺术特色
(一)贴近生活,融俗于雅
随着工商业者为主导的市民阶层的兴起,晚明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追求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文人更是如此。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不可避免地染上世俗的色彩,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盘桓于都市,混杂于市井,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都市文化和市井意识的影响。在这样一个高雅艺术和世俗艺术相融合的时代,许多文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彰显着这种独特的文化风貌。
张岱的人文游记小品十分重视体现当时当地的世俗生活与民俗文化。如《西湖七月半》一文中刻画了中元节于西湖赏月的五类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虽然看似好像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了五类人,但实际上通过这五类人,读者已经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副各型各色人赏月的世俗生活画卷了。喧闹的人群散去,夜色归于平静后,张岱步伐轻缓而悠闲地从这俗世中走出,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了世俗的约束,尽可肆意而为。当前四类人离去后,第五类人也从遮蔽浓厚的夜色中走出来与张岱一起唱歌喝酒,欣赏宁静下来的月色湖景。这是身为文人的张岱骨子里的那份名士雅兴,正因为没有了俗世纷扰的羁绊,方能尽情体味此时此刻的惬意与随性。从这类人文游记小品中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张岱写世俗、民俗,却又处处体现出自己名士的风雅情趣。
(二)追求闲趣,情景交融
汤显祖曾经为“忙人”和“闲人”下过定义:“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文人在心学的提倡下,急需解放人性与思想。而人只有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才会得到自由自在的快乐之感。于是,文人转向抒写闲暇娱乐的作品,享受悠游从容的闲情野趣。这样,晚明文人也就将自己与物欲横流,喧嚣热闹的世俗隔离开来了。
张岱在他的游记小品中也透露出了这种闲情野趣般的风味。《湖心亭看雪》便是写景抒情的佳作。“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小船在茫茫一片的雪夜中前进,既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朦胧意境,又使人置身于冰雪世界,不经意间生发出人不过沧海一粟的感叹。张岱偶遇两个观雪多时的游客,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索性拥毳围炉,边喝酒边赏雪。在大雪奇寒,人鸟俱绝的环境下赏雪,在舟子看来,甚至是一般俗人看来就是不可理解的“痴”举。但对张岱来说,是一场闲适之游。普通人只能感受到冬雪的寒冷,而在内心充满闲适情趣的人眼中,却能看到大雪的寂静朦胧美。类似的闲情雅趣之游记小品还有不少,都能体现出张岱自身的不俗品位和闲情雅致。
(三)轻灵隽永,想象奇特
唐代柳宗元的游记,语言清俊,透着冷意;宋代王安石的游记理多于情,语意沉重。到了晚明,游记小品文的语言显得更加清丽洒脱,更加生活化、人情化,文风也更显清新空灵。而张岱精于锤炼前人的写作技巧,并擅长用轻巧而隽永的文字和奇特的想象来塑造意境,使其作品拥有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金山寺的“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月光将自己的光芒慷慨解囊般地倾洒于江面,想象奇特夸张,却兼有气势雄壮、一泻千里之美。江面上的月光由露气吸入,再喷洒到天空,使天空都变白了。这样一洒一吞又一喷,为读者构建起了一副动态的月夜美景。林间的夜晚幽黑而沉静,皎洁轻盈的月光透过枝叶间隙洒落下来,星星点点犹如残雪,呈现出疏朗淡雅、清冷寂静的意境,更有种空灵飘逸之感。这里两次描写的月景,两种意境,一动一静。虽各有特色,却都是用轻巧隽永的文字和奇特的想象来塑造意境,让人不得不感叹张岱运用文字的技巧之奇特。《焦山》、《栖霞》、《龙山雪》、《愚人谷》等都是用短小的篇幅,轻灵隽永的文字,营造出幽静深远的意境。
三、张岱的自然观
(一)真醇朴实
对于一般文人而言,游记大多是出游后的及时记录,张岱则不然。他的游记作品,写作之时与出游之日相隔多年,也大多作于经历过丧国之痛、易代之悲、失家之苦后。以往五十年的繁华绮靡过眼皆空,“遗民”这一身份,比“名士”身段更为刻骨地影响着张岱的创作。他在《陶庵梦忆》的自序里说:“遥思往年,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且不论张岱写《陶庵梦忆》的真正目的是忏悔过去太过奢侈的生活还是自豪炫耀曾经繁华的经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游记作品并非普通的“记录”,而是一种回忆。这种回忆从苦痛的今夕通往愉悦的往日,纵是记载欢愉之事,也不免充满人生如梦的意味。在游记小品中,确实能看到张岱繁华落尽,洗去铅华后的真淳本心。
七月十五,当游湖赏月之人尽数散去以后,作者的寂寞遗世独立。他将自己的本性隐藏在繁华热闹的市井世俗背后,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分,才得以体会失落与无奈。他笔下的自然极其自然,不需雕琢,也无需修饰,本色即是最美。“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周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张岱用白描的手法描绘月湖之景,静静只是数笔的勾勒,却画出了最自然的月湖,最本真的月湖。他笔下的山水,无论是市井近郊,还是深山幽壑,都是最自然的山水。
(二)天人合一
《陶庵梦忆》中大量的游记小品给人一种淡雅闲静的感觉,就是因为张岱“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模山范水,所触发的正是人类对于大自然(天)的古老记忆,满足的是人类渴求接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着眼的是青山绿水、泉石清音,荡漾的是自然之趣、古朴之风。创作时,文人往往沉醉于山水云霞的清新古朴中,这样就达到了所谓的“天人合一”境界。
张岱的“天人合一”体现在他常常将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景中。张岱游览明朝旧都南京时,写下《钟山》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税藏焉!”起首便是对钟山帝王之气的描绘,尊崇之情,溢于言表。梁志公和尚塔“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距”,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领织正面龙,甚华重。”亦是极庄严肃穆之景象,赤诚之心溢于言表。想来钟山也只是一座普通的山而已,之所以会带给他如此大的感受,是主观情感已经于客观自然融为一体的缘故。
身为遗民的他,经历了从锦衣玉食到国破家亡的巨大变化,心中纵然怀有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也只能将这一片痴情寄托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的山水之中了。他在山水之中寻找心灵的归依,也将自己完完全全地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张岱多用白描的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大方,如同一幅写意的山水画。人物上水、远近高低、疏密浓淡,人与自然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和谐。张岱的自然观是其游记小品拥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岱.琅嬛文集卷五[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7.
[3]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4]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5]张岱.陶庵梦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6]徐朔方.汤显祖全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陶庵梦忆》的游记小品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