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我的良师益友(续十)

发布时间:2023-06-14 19:30:06 | 来源:网友投稿

报告文学、诗歌、诗词、散文随笔、文艺评论、日记等卷,共262万字。2014年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钮宇大诗文新作》,32万字。几部书加起来,钮宇大的著作就有364万字,其实还有些作品,作者并未完全收入在《钮宇大文集》和《钮宇大诗文新作》这两部书里。粗略估计,钮宇大的作品足有400万字,可谓著作甚丰了。

钮宇大有着很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是诗、书、画、印皆善的全才,是一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除去文学作品外,还出版有《钮宇大书法》(2000年9月)、《钮宇大书艺》(2011年12月)、《当代中国书画名家——钮宇大》(2014年6月)。

钮宇大闻名于三晋文坛艺苑,主要是诗歌(包括新诗和旧体诗词)、书法和篆刻,但是他一贯低调做人,静默冲淡,不爱张扬,从报刊上也很少见到对他的评论,即使是在《钮宇大文集》出版后,也未见他举办过首发式或研讨会之类的活动。他做过宣传工作,但是从不着意宣传自己,就是在那里默默地耕耘着。其实山西文学界名流对钮宇大的诗歌创作早有评论,如他2004年10月出版的诗集《笔耕余韵》就有王志华、张不代、张石山、韩石山、钟道新、蔡润田等六人为书写序。王志华称赞钮宇大的诗是“豪情壮彩铸诗魂”;张不代誉其为“古今最数诗魂瘦”;张石山赞美钮宇大是“书神效天宇,诗情追浩大”;韩石山在序言中说:“文人的标志很多,不说外国的,光说中国的,在我的观念中有两个,一个是会写毛笔字,一个是会写旧体诗,不是说会了这两样有多大的本事,是说会了这两样让人觉得像那么回事,有格调,有品位。”韩石山认为钮宇大就是这样有格调、有品位的文人。韩石山还认为,钮宇大的诗作走的是“关心民瘼而又多愁善感,清词丽句而又气象峥嵘”的龚定庵诗的路子,这是对钮宇大诗的很高的评价。钟道新在读钮字大《为某公造像》一诗后说:“我觉得诗就应该这样,能将平常话、平常事入之。当然,这要有大才才行。我记得郁达夫就很有这个才能。”蔡润田在序中称赞钮宇大是“沉静覃思,学养有素,诗文兼能,尤擅新诗。”但是,钮宇大并没有用这些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去扩大宣传自己。直到今年7月在山西美术馆举办《钮宇大书法展》,才又引起书画界和社会上的重视和关注。在《钮宇大书法展》举办期间,我也曾去观赏,为宇大在书法方面的成就赞叹不已,也引起我想写写我的这位学生、同事、战友,上党才子的欲望。

对于钮宇大的行藏,蔡润田先生有过一段十分到位的评述:“宇大兄曾辞退社会地位优越的大学执教而回乡;也曾辞退南方某特区城市年俸不菲的官职而北归。为文可发表而不求发表,为人可为师而不必为师,官场可做官而不去做官。行事若此,在当今这尽为名利所驱策的商品社会,真可谓特立独行,风韵高标了。”我的这篇文章也正好以润田先生的评述来评价钮宇大的人品、文品,探析他的创作道路。

孝敬父母、尊重师长是钮宇大做人的根本。他之所以辞职山大离开太原,回归故里返回黎城,就是因为他是独生子,父母年迈多病无人照顾。钮宇大从省城调黎城,“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物资匮乏,父亲因患老年性哮喘,家里没个扛事人,两位老人常常连副药也抓不全,很是困难。我面对这种情况,再三考虑后,毅然辞别大学教席,调回本县工作。”

钮宇大有多篇诗文写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思念之苦,读后让人动容。他的诗歌《父亲的脊梁》,散文《读父》、《读母》描写了父母辛劳的一生;他的诗词《病父吟》、《哀老父》、《困母病》、《忆母亲》、《致父母书》,散文《父亲的草帽》、《母亲墓前的怀念》抒发了对父母的刻骨的思念。钮宇大的父亲是1942年入党的老党员。他曾当了十几年的长工,参加工作后当过乡书记、村支书,还当过大队的饲养员,他一辈子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受了一辈子苦。在钮宇大的印象中,父亲的手,“是一双受苦人的手,关节粗大,老皮灰白,叠满了茧花。”父亲曾对钮宇大说:“当干部能耐大小,不在呼一喝二,就看在节骨眼处能不能做群众的主心骨。”父亲的言传身教对钮宇大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父亲1979年冬去世,只活了63岁。宇大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一生就扑闹着“吃穿”二字,顾怜着儿子孙子,勤俭持家过日子。由于生活的劳累,从二十多岁起就落了一身病。母亲1986年去世,享年67岁。母亲的人性善良,勤劳一生,同样给钮宇大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钮宇大在《读母》一文中i兑“父母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苦熬苦受了一辈子,等到乾坤顺转该他们享享福了,却相继诀别了人间。”写到这里宇大不胜唏嘘,涕泗横流。

钮宇大是个大孝子,以孝亲之名闻名黎城。钮宇大有诗曰《孝亲》:“父母恩同三月雨,赐儿骨血和儿亲。树高千尺怀根土,一簇青枝一片心。”就在母亲离世后的这一年,1986年,钮宇大挥泪别母,负笈南下,调广东珠海特区,任特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真是风生水起,飞黄腾达,成了令人艳羡的美事。宇大后因气候不适,返回山西。这件事在他的许多朋友看来不好理解,特区高官,正是前程似锦、大有发展时,他却从锦绣繁华之地回到了黄土高原上的山西。我的理解是,“气候不适”虽然是他离珠返晋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他割舍不断的故土情结。太行山、大黄河,钮宇大离不开这养育他成长的英雄山和母亲河。他曾有词《无闷·苦恋山西》道尽其中情愫。

钮宇大对于教过他的老师一贯尊崇敬仰,视同父母。他不仅对可以诗词唱和的大学老师是这样,即使是给他启蒙的小学老师亦是如此。我读过他的一篇散文《恩师难忘》就是写他的小学老师的。钮宇大在本村小学上三年级时,代课的老师是写的一笔好字、全县出名挂号的杨德祥。杨老师喜爱书法,使小小的宇大受益匪浅。“那时候,小学对毛笔字很重视,一天写一篇仿,雷打不动。”当时写仿还是描红。杨老师为钮宇大打了一张仿引,钮宇大写得好,写得认真,得到杨老师的当堂表扬。杨老师看到宇大这个孩子可教,就对他说:“你回家找上个方砖,磨光了,再化上一碗烧土水,就用笔蘸着在砖上练字吧,又省纸,又能把笔放开了。我看你有成。”钮宇大确实“有成”,在这位书法启蒙老师的教诲下,后来成为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老师教学有方,但命蹇时乖,“文革”中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清理回村务农,疾病缠身,生活拮据。有一次在县里杨老师遇见钮宇大,“低声说:‘宇大,我的身体不行了。冬天我想做上料丸药,你能给我个钱吗?’我摸摸口袋,只有五块钱,不好意思地交给他。”我想起杜甫的《又呈吴郎》这首诗:“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一位做老师的人张口向学生要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忍受多大的内心痛苦啊!后来还是在钮宇大的帮助下,杨老师彻底平反,重新回到了教师队伍。这真是恩师难忘,师恩有报。钮宇大还有写他中学老师的文章《怀念蒋逢春老师》,同样是感情深切,动人心弦。

在钮宇大表达师恩的诗篇中,最多的还是致山大中文系姚奠中和马作楫教授的作品。《姚奠中书艺》出版后,钮宇大赋诗著文予以评价。诗曰《读〈姚奠中书艺〉》:“拔山笔力谁能追,承汉继唐法有规。龙虎声喧迷草泽,天鹰翅展耀星辉。书风读透应人品,学力深究识斗魁。倏忽年高望九秩,恢宏一卷可扬眉。”极写姚奠中先生作为书法大家的传承、创新和风格。钮宇大还著文《拔山笔力谁能追——姚奠中先生书法艺术探源》,以“大、雄、古、雅”概括对姚先生书艺的感觉,以“名师、古碑、厚学、彻悟”揭示姚先生书艺的源流。2002年5月,钮宇大作《永遇乐·姚奠中师90寿辰志庆》,上半阕曰:“花甲添卅,丹成九转,寿跨新纪。学子三千,声名四海,文墨金堆聚。章门举翼,江南设席,俯仰百家经语。恰当时,风流潇洒,激发太多思绪。”下阕末句云:“师未老,高云一片,育花好雨。”2012年姚奠中先生百岁寿辰时,宇大又作诗《姚奠中师》:“百岁期颐庆寿丰,年高九秩始名宏。颜公笔意参碑石,普国声传姚奠中。”

钮宇大对马作楫先生亦有多首诗词称颂。1980年夏,作《致马作楫恩师》:“三晋诗坛一宿将,遍栽桃李吐芬芳。一帧(忧郁)逝旧梦,健笔河汾颂春光。”2003年春,宇大还为马作楫老师八十大寿作词《布蟾宫·书奉马作楫师》,下阕曰:“雍容清韵呜风笛,出幽谷、更生云翼。唱人生,抒壮志,纵豪情,遍三晋,清音飘逸。”2005年3月,钮宇大著文《身边站着一面镜子——马作楫文集断想》,说“师有德,生有范”,自己今日的所成,“不啻得益于马老师的言传身教”。2011年冬月,钮宇大撰长联一副致马作楫先生,并曰:“龙年春节将至,忽念恩师年近九秩,身壮体健,不胜欢喜。谨缀长联一副,以表祝福,以祈大寿,以表拳拳之心,惟情有不尽耳。”马作楫先生读此长联后说:“山西大学文学院阎凤梧教授赞赏此联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我的一生,评价平实而不虚夸,词语雅致而不古奥,规模气势宏大,感情充沛真挚,对仗、格律也基本规整,确是一副难得的优秀长联。”

笔者有幸,亦承宇大赠诗词各一。诗为《书赠韩玉峰师》,1987年夏作。诗云:“纵笔论三晋,华章名古并。扬清还击浊,立论每鲜明。修德怜昆玉,耕心比艺峰。居高声自远,奋翼效云鹏。”2002年冬,字大又作词《绮罗香·致韩玉峰师》,其上阙云:“学燕飞冰,追鱼击水,都是当年风景。结胆连心,‘战友’更添情盛。严师训,授业经年,宽友道,立身为镜。最动人,剪烛寒窗,艰危奋发写操行。”对宇大褒扬之词愧不敢当,但对他表达的深情感人肺腑,难以忘怀。

钮宇大是诗人,且是一位独具个I生的诗人。他既写新诗,《文集》中有“诗歌卷”,又写旧体诗词,《文集》中有“诗词卷”。还有出版于2004年10月的旧体诗集《笔耕余韵》。《文集》出版之后于2014年1月出版的《钮宇大诗文新作》中既收属于新诗的“诗歌”,也收属于旧体诗的“诗词”。就一位诗人来说,既工新诗又工旧体的似不为多。

钮宇大是以写新诗知名并步入文坛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钮宇大就以他的《护线员之歌》、《秋天来了》和《高崖红梅》三首新诗引起诗界关注。特别是发表于1972年10月《光明日报》上的《秋天来了》获广泛好评。诗的第一段是:“秋天来了,赠谷山一领金袄,赠棉岭一身银袍,向朝霞借一笔朱红,抹上满山的柿子树梢——秋天啊,把大地打扮得分外妖娆!”其中“向朝霞借一笔朱红,抹上满山的柿子树梢”被视为警句。第二年,这首诗被收入教育部编的高中语文补充教材。《秋天之歌》和《高崖红梅》还被收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山西诗歌选》。这三首诗的发表,有评论称钮宇大和文武斌、赵越是山西诗坛的“三大柱石”。

钮宇大的另一代表作是发表在1985年4月11日《深圳特区报》上的抒情诗《老区——特区》。当时诗人从太行老区来到特区深圳采访,看到《深圳特区报》上正在开展“特区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讨论”。诗人面对这座流光溢彩、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大城市,思考它同高垣厚土、民风淳朴的太行老区之间是什么关系?诗人经过自己的观察、思索、判断,以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排比的句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骋目特区,谁不说这是老区新的崛起!追源溯本,谁不说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老区——特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区——老区,共同创造新中国奇迹!”诗歌发表后引起不小反响,编者认为“这是一首构思精巧、情真意深的好诗”;珠海特区的一位负责人赞赏这首诗“用形象回答了特区姓社姓资的问题,很是难得”。这首诗后来编入《山西诗选》。

钮宇大1988年6月18日写的《抒情诗集(山魂·海魂)后记》,1993年9月写的《爱情诗集(苦涩的恋情)后记》,可见他对诗的崇拜以及创作的甘苦。

钮宇大写的新诗不少,佳作不断。但是,他自认为“这类诗写的多是我的心情和意念,表现我的点滴感受感触”,反映社会变革和时代旋律“则多不合宜”,“诗也不可避免地变为少数人供奉的小摆设”,“加之年与岁增,我的写作热情终至由诗歌转向了别的文体,从而告别了诗坛。”(《钮宇大文集》第一卷《诗前小议》)实际上钮宇大并没有告别诗坛,只是他由“诗歌”转向了“诗词”,并有许多言论和创作实绩,还引起了诗坛的一番争论。

钮宇大的“转向”从理论主张上来说,集中在他写的三篇文章里,即《久违的回望——关于诗歌发展的思考》(1998年10月),《(范词今填三百谱)跋:让中国诗回到中国》(2004年春),《用事实说话》——也与张祖台、张厚余先生商榷》(2003年5月21日)。

钮宇大提出“让中国诗回到中国”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新时期诗歌创作现状提出的。朦胧诗的出现,过多地使用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诗歌创作所表现的柔弱、平庸、贫乏,没有激情和缺乏震撼力,脱离时代和人民,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表现个人的闲情逸致,以致出现写诗的比读诗的多的怪现象。作者就此类作品本身概括出五大问题:一是诗风不正,二是没有个性,三是晦涩难懂,四是不讲声韵,五是不便记忆。作者提出这些问题,就是想探讨一下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呼唤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诗,找到一条既能充分施展诗人的胆识才华,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的诗歌崛起之路。这条路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之路,是尊重和捍卫我们民族的诗歌传统,让中国诗回到中国之路。

钮宇大“转向”的重要标志和创作实绩,便是一部被称为“集学问与创作”于一身的书,即2004年10月远方出版社出版的《范词今填三百谱》问世。书中收古词调范词及作者依谱填词的新作(书中称“今填”)共三百余首,可谓钮宇大鼓吹“中国诗”的宣言。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学者霍松林教授作序。序中说:“书名《范词今填三百谱》,旨在弘扬中华传统词学,为当今以至后来的赏词、填词者提供一部囊括从唐到清的代表性词谱”。“书中所选范作,大多为历代词家的正体、名篇,单是从浩繁的古籍中把这些词作筛选出来,就是一件耗神费力的事。”作者“在逐一填写中,既要依谱合律,又要保证思想、艺术都达到一定高度,就更是对作者学养、才华的综合检验。”霍松林教授说,钮宇大诗歌、小说、散文诸文体的写作都有一定成就,还研习书法、篆刻等相关艺术,综合文化素养较为扎实,“所以他编著这部‘集学问与创作’于一身的书,也是有相当基础的。”

对于中国诗的问题,钮宇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传统的中国诗是由我国表意的汉字及其优美的‘四声’孕育的高超艺术,世界无双。然而自‘五四’一刀斩断中华古典诗歌的血脉,中国诗几无传统可言。国诗既亡,国格无尊,国气不扬,国运何昌!因此,中国诗的出路在重建,在重续祖宗血脉”,“延续祖宗的文灯诗火,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中国诗”(《范词今填三百谱·自序》)。

为了向读者普及诗词知识,他还为《山西老年》杂志写文《学词碎语》。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讲到“词”,说“宋词是中华诗文学的最高形式,它融汇千余年中华诗艺于一炉,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音乐也吸收到文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可视可感可听可诵的中华汉文学所独具的高超艺术。”

钮宇大不仅是诗人、小说家,还是我省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在山西大学大二读书时,就与大三的赵望进同学一起参加了《山西省首届书法(篆刻)展》,由于作为大学生参展的就他们两位而名噪一时。2000年10月,钮宇大在太原举办书法个展;2002年1月和5月,先后在珠海和深圳举办书法个展;最近又于2004年7月在太原举办书法个展,他的书艺赢得广泛赞誉和社会好评。

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对钮宇大书法的评价是“翰墨纵恣有独造,从知多艺复多才”,赞赏钮宇大的书法匠意独出,个性鲜明,才华出众,诸艺皆精。姚奠中先生对钮宇大的评价“语约而辞宏,可谓精辟”(赵望进语)。

赵望进在《当代中国书画名家钮宇大》一书的“代序”中说:

“宇大的字,愈到晚年愈见工力,铸墨无规矩不成形,结体无动感不成势,每于飞白中见沧桑之态,在流美中顾盼生姿。”

郭振有在《落笔厚重的灵巧之美——观钮宇大书法》一文中说:

“宇大书法的蕴含深厚而有韵致,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抑扬顿挫,揭按照应,风情姿态,巧妙多端。他的书法节奏韵律和谐起伏,章法变化不板滞不拘泥。”

“其书艺恣纵而道劲,落墨生涩而严谨,讲究自然法度,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在书画创作方面,钮宇大有不少真知灼见的主张,主要见于他的诗词作品,如《论诗绝句三十八首》、《学书记感四首》等。他在他的书法集的“序”、“跋”中和《熔铸生命的艺术——我的书法实践》等文章中,对于书画创作均有独自的见解。

钮宇大学书有许多可资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是钮宇大学书体现了刻苦专研、坚持不懈的精神,从童子功到成为大家,终身笔墨不停。字大从小就喜欢书法,但家庭贫困,买不起纸墨,他便磨一块方砖,化半碗烧土水蘸着练字。家里给两毛钱让他赶庙会,他宁愿饿肚子也要买上一本字帖。就这样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书法童子功。他有《童年练大楷》诗:“童年写仿务求工,早课天天不敢轻。笨手不听心使唤,描红如似虫爬行。口含冻笔恨天冷,点画出规怨手生。五暑三冬勤练过,横平竖直忽成形。”钮宇大还有《学书记感四首》,其二曰:“五岳连峰起,习书贵在勤。当窗一捋臂,纸面数堆云。飞额汗如雨,长锋笔似笋。休言作字苦,甘美润吾心。”

二是钮宇大学书是从传统入手,而又突破传统有所创新,走了一条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他强调,要明白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所以首先要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而后再去谋求变化和创新。“书不法古,则无书法书不法道,则无大、去法古法道,化为己意,方能成就自己的书法。”(《感悟书法》)他还以诗说到此理:“代代今人法古人,法中无我亦伤心。今人守定古人法,愧对千秋是子孙。”(《论书绝句之三十五》)说明法古与出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钮宇大学书在摩碑临帖、用笔结字等基本功上下功夫。他在《熔铸生命的艺术——我的书法实践》一文中说:“我儿时习帖,由欧阳询而柳公权,而颜真卿,直抵‘二王’,后来又涉足汉隶、魏碑,习摹近当代诸大家,这样大约到小学毕业,我便约略可以写出一篇入规入矩的字来。”

他写字广纳博取,丰富自己,而不讲来自何派何体,唐楷、魏碑、汉隶、秦篆、自我体、大写意,无所不包。但他心存的标准“是自我愉悦,是眼的满足、手的畅快,怎么耐看就怎么写。”就在这种看似“杂”中,他终于找到了作品中的自我。他将这种既不脱离传统,又不失当代感的草书,名之日“生命大写意”。这种“生命大写意”,就是“借得天马铸艺胆,挥将铁腕写真魂”(《学书偶得》),使他的书法更生动,更美丽,更耐看,更传神。

这也正像钮宇大在《作书有感》一诗中所言:“作书至贵出新意,写到熟时每自知。谋划篇章心有谱,去留黑白笔随存。愿循拙匠挥砖瓦,耻学村妪效画眉。意象纷披心手忘,横长竖短任驰骋。”

霍泛先生为《钮宇大书法》所作的《序》中认为钮宇大的楷书、行书有比较浓的书卷气。他说:“如果以体格区分,或可归之于‘二王’;但就某些楷书结构而言,则多具欧阳询的笔意,一些行书作品,也有着今人启功先生的韵致。宇大把古今名家的风韵杂揉为一,为我所用,从而写出自己的面貌来,是不容易的,也是他重要成就之所在。”

三是钮宇大学书是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而自成一家。作者在《钮宇大书艺》自序中说:“书法是持笔者的文化教养和才情、工力的外化,是绽放的心灵之花,做起来比绘画、歌舞诸艺术都难,而也正因为难,才吸引了大多的读书人孜孜以求。”他博览精思,丰厚学养,培固自己的文化根系。钮宇大说:在书法艺术上,“企求创造的实践,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综合检阅,也是对自己的艺术感觉、美学趣味以及人生体验的全面测试。”这种综合素质来自他的一切艺术积累,包括他通晓的音乐的节奏、旋律,绘画的构图、色彩,舞蹈的流动、造型等,融入他的笔法、墨色、线条中。

钮宇大精于书道,亦擅长篆刻治印。他的几本书法集子均附有若干页码的印谱,十分抢眼,让我爱不忍释。他的印章或朱文或白文,形制不一,大小不同,或长或扁,或方或圆,或呈葫芦状,或作半月形,都非常好看。我特别喜欢他刻的“人寿年丰”“持之以恒”“上党墨人”“岁岁平安”“有我”等几方印章,或有金文之古朴,或有篆书之圆润,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集钮宇大治印之大成者,当推他于1995年以一冬之功完成的一百方《百辞颂寿》的巨幅篆刻作品。此作一石一辞,一百方印刻了一百句寿辞,每句寿辞字数多少不一,印型方圆形体各异,布局疏密有致,可谓钮宇大篆刻作品中的精品。此作参加了《中日篆刻交流展》,受到广泛好评。钮宇大的这件篆刻作品,很好地说明他的篆刻是以他的书法为基础的。它的布局、构图、守黑知白的艺术规律,处处与书法相通,而篆刻又促进、提高了他的笔艺技巧。钮宇大有诗说到篆刻与书法的同道同理:“依类象形文字蒙,分朱布白苦经营。宗汉不输唐宋妙,一方锦绣一方城。”(《论书绝句》之三十八)

2014年10月23日

推荐访问:良师益友 续十

本文标题:我的良师益友(续十)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4/26431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我的良师益友(续十)》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