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朱光荣艺术对话

发布时间:2023-06-15 08: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张铁威(以下略称张):近几年,你画了不少作品,出了画册。我一直都很留意你的画,因为像你这样的年龄段应该是出精品的时候了。我想问你,你是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想法来进行创作的?

朱光荣(以下略称朱):我也意识到四十岁以后应该是一个画家成熟期的最好阶段。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四十岁到五十岁这段时间要奋发起来,把自己的个人风格定下来,因为这段时间不进取、不努力,可能到五六十岁会后悔。我比较注重在这个阶段怎样强化自身。我是从事中国人物画的,人物画历代以来都以“成教化、

助人伦”为目的。我想在我的人物画里面,总体来说,应该既体现引人向上、积极奋发、不断进取的(入世)一面,又追求一种淡雅、闲逸、悠然(出世)之高古情怀。而现代人物画里面则更多地表现当代人物的精神风貌,我想在我的画里用不同于古代人物画的构成方式去表现它。相对来说,线条是我的长处,我在美院国画系读书时线描人物也是自己得分的强项,我所师从的老师王孟奇、卢延光都是用线的高手,而且我也很喜欢陈老莲、任伯年这些线条大师,通过不断地临摹和学习,我在他们身上学了不少用线构成的技巧。在人物画里怎样把线画到极致,成为我的追求。我既师法古代名家名作,也注意向现代名家学习。像王子武的线描人物就非常精湛,他画笔下的齐白石、曹雪芹的线条,确实是一个高峰,让人很难逾越,真是望尘莫及,是我学习的榜样。而在进行线描探索的同时,我也想在水墨方面有所突破。我的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构成基本上是以营造浑厚的、冲击力强的画面为主导,着力表现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体现中华民族深沉、浑厚、博大的精神。我尽全力在画面里表达和追求这些目标,虽然还不完善,但我会继续进行探索。定了方向,还得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悟道,但我有这个追求。我不像美院、画院的专业画家有较多的时间专门从事绘画创作,我还在政府部门任职,只能用业余时间来搞创作。但是,我觉得只要有追求,有目标,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任何经历都会成为我艺术人生中重要的创作源泉。

张:我觉得你的创作基本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现实主义创作,而相当一部分作品则是以表现古代文人

雅士为主,这种题材比较休闲、适意、抒情、轻松。这两类作品你觉得哪一种更适合你表达个人的心性?因为美术创作有两种,一种是主题创作,有很多非个人内心因素的影响;一种则纯粹是表现自己心性的东西。两种题材的画,你更喜欢哪种?

朱,我研究了一下美术史,最近美术界也有讨论,主题性创作重要还是不重要?国家也在提倡重大题材的选题创作。但是我看了一下艺术大师们的从艺经历,包括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不是每位都以主题性创作来立世的,但也成为了大师。因此,我以为有的人适合去搞主题性大创作,笔墨为主题服务有的人则适合借水墨去抒发自己的性灵,笔墨为心灵服务。我个人的艺术创作更着重后者,以表达人的心性为主,追求体现自己面貌、内涵、思想、气质的绘画语言。我的古代人物画,反映的是内心的愿望,因为我的工作比较繁忙,身兼很多社会(协会)工作,要干很多杂事。但我在做了很多公益的、为人民服务的事情之后也体会到,跟这么多人打交道,从中得以观察人的思想,学习到不少人的智慧,收益良多。我想怎样把心得放进画里去,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这就是我的作画动机。我的画面里表现的闲适、避世的主题,希望观众在生活中品味“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哲理。人在生活当中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后退一步的需求,像弓一样,有张有弛,这也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调节、一种爱护。我的画面画得这么悠闲也正是自身内心的渴求,因为我的工作忙,才更想放松,更追求放松,放松以后才能静悟到更多道理。

张:我看你的画册里有一幅照片,书房里面有很多书。我个人很留意青年画家注不注意看书,因为书里有很多营养,也会决定画家的思想,还有修养。我想了解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书对你创作思想观念的形成有什么帮助?

朱,我觉得看书是一种遗传吧。我的父亲是教授,他每个星期都要去书店看书、买书,我也秉承了他的

习惯,从小每个星期喜欢跑一趟书店。以前是买画书,现在看书、买书的题材广泛了很多。我的家里、画室里、办公室里都藏满了不少各类书籍。

张:特别欣赏你有很多书,因为有些画家画室是没有什么书的。

朱,我认为书真能给你很多营养,而且越是多看不同的书,你的收获就越大。胸中藏有万卷书,下笔必有书卷气,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喜欢看的书一种是大家画册,有几个大师的画册我是一见必买的,象八大山人、任伯年、倪瓒、浙江、陈老莲,我觉得这几个是我个人最理想的学习楷模。现代艺术家里面,王孟奇老师的画册是我很喜欢的,还有陈钰铭、袁武,我觉得他们在人物画领域里钻研得很深,在他们画册里可以学到很多技巧。当然,也少不了画山水的陈平与何加林。平时也有留意看他们的影碟,因为一直没有机会看他们作画,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在影碟里看到他们运笔运墨的方式,很受启发。还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等老一辈大家的画册也不错,常读常有新感触。

张:除了美术方面,在别的范畴,如文学及其它的书有没有经常看?

朱:当然有,一种是艺术大师的画语录,我很喜爱,其中有很多智慧。另一种是古人的散谈式的文章,像《幽梦影》等,我很喜欢,因为我画古代人物画必须要贴近古人的心境,贴近才能画出他们的感觉。另外一些出色的散文、古典文学、哲学、美学、历史、人物传记、奇谈杂论等,也是我的至爱。我在书店看到对我有用的书,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近来我还开始了每天做笔记的工作,把当天看到、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总结一下,反省一下,我觉得这对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张:现在画画的人越来越多,年轻画家也越来越多,而且条件和上一代人来比更为优越,必然是竞争越来越多。你有没有想过在构图、笔墨语言、表现方式方面有意与别人拉开距离,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朱:在我的现代人物画里面,我以饱满的构图为主,运用焦点透视,采用线条和块面相结合、积墨和泼墨并用的方式。当然,和别人不一样还是我作画的最大追求,逐步营造自己绘画的个人面貌很重要。而我的古代人物画,无论工笔写意,则都爱采用放笔直取的方式,不起稿,形随笔走,笔笔相生,多运用散点式构图,追求传统笔墨的新效用,讲求意趣、心境。像最近创作的几幅横幅构图的画,各方面的专家、藏家反映还不错,将传统里面的一些精华,融入现代作品的创作之中,别有一番意味。其实传统中有许多好东西,我们现代人放弃了,很可惜。但你如果意识到,把它学过来,为你所用,可能就会更大地激发自己

创作水平的提高。在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上,我也注意到有很多年轻画家都画得非常好,像方瑞、陈朋等,有不错的个人追求,我还是有考虑避开他们的长处,另辟蹊径的。广东画坛营造深沉画面的作品缺乏一些,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张:我觉得你的画受北方的影响更大些,南方的影响少一些,跟你接触北方画家比较多,老师也是北派风格的有关吗?

朱:最近方楚雄老师接受采访时说岭南画派画家的眼光不要只局限在岭南地区。总结一下我们的前辈,像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杨之光,他们的创作营养其实是来自北方更多一些。像杨之光老师,如果不到北京认识徐悲鸿,其作品也不一定是今天的面貌。关山月老前辈也因为和很多北方画家有交往,从傅抱石身上、从很多北方画家身上受到了影响。我在关山月美术馆看了他一幅画,就很佩服关老先生,他和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后,创作了一幅作品,完全是傅抱石的风格。把自己的东西全部去掉,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敬的。将近50岁的人了,还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抛弃,学习更优秀的东西,真不容易,到最后他成功地树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画家必须有这种敢于扬弃自己的过程,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自己。因此,近两年我受几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朋友推荐,参与了北京一些知名艺术媒体主办的展览和活动,和全国各地画界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艺术交流上的南北交融,令眼界有了进一步的开拓,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受益匪浅。

张:我觉得一个画家的风格,个人的技法、修养,到了一定的时候,和画家的心境很有关系,心境决定表达的东西。你现阶段的心境是怎样的,你喜欢画休闲的、古代题材的作品,和你的心境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朱:画如其人吧。人家说我画的人物很像我自己,是在画自己,其实我是在画自己的心声罢了。

张:也有些画家并不知道自己想画的到底是什么!

朱:我觉得画和文章一样,必须表现你的明确追求,表达自己对人生观的一种看法,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因为画画是在平面上做文章,所以必须把你所思所想加起来,然后放进去!

张:浓缩了很多个人思想在里面!

朱:我和专业画家不一样,真羡慕他们天天都能画画。我画画的时间不多,所以不算勤快,只能追求作画时个人心绪的表露,也有点学了王孟奇老师吧,我认为他是个散淡型的画家。他认为平时看书、睡觉、看电视、画画、写字等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作画也应有劳有逸,我很认同,也觉得无法把自己绷得太紧来创作。当然很勤快的画家也有我很钟爱的,像李伯安、卢延光、陈钰铭都是公认非常勤快的画家。将他们与刘二刚、王孟奇这种散淡平和的画家相比,我觉得以我辈资质,取一个折中可能更好一点。一边倒的做法确实也不大好,画画和思想也最怕一边倒,人家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我认为这是人生之大忌。即使是老师说的话,我也会思考一下,到底他说的话是否符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每每要想清楚才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很重要,必须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如何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30岁刚结婚的时候和夫人说过,我的艺术人生历程应该是这样的:30岁到40岁尽量什么都去画,着重打好各方面基础,在实践中尽量吸收多一些营养,以广学博取为主;40岁到50岁是确立个人风格的时候,在这10年里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50岁到60岁是如何强化这种语言,使其做到更深化、更极致;60岁以后我要画自己的感觉,希望复归稚拙。像齐白石、黄宾虹在七十多岁间突然悟道出来,用几十年的手上劳作和不断充电来造就更大的成功,确实是我辈的学习典范。因此,我要求自己尽量把人生安排得紧凑些,分阶段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性,逐步提炼出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

张:我觉得青年画家虽然有一定的风格,然而从初步的风格到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成熟。某一阶段的作品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会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怎么评价你的作品?我个人就碰到一个房地产老板,他不喜欢收藏,但喜欢看你的画,你笔下文人雅士的这种风格,别人是能够感受得到的。但有些人不一定喜欢这种风格的画,你自己是怎样看的呢?

朱:其实平时我也很注意别人对我作品的看法,有人喜欢当然是很开心的事,但存在欣赏上的差异也是正常的,不能强求。林墉老师有一句话:“我很在意不画画的人怎么看我的画。”我觉得很有道理。其实画既然画出来,就是给人品鉴,给人家评判的,逃不掉这个过程。有些人喜欢我的现代人物画,觉得我的画面比较浑厚、有技法和深度,觉得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觉得我精神可嘉。但是大部分人好像更喜欢我的古代人物,可能因为我的画在现在这么烦嚣的都市里面,更像是一服清凉剂。其实我的古代人物画创作有意识追求平淡天真、自然而然的境界,追求浓郁的书卷气和雅致的面貌,其中也包含了不少人生感悟,我的作品也许让观众得到了相同的心灵慰籍吧。现阶段我的现代人物画和古代人物画是两个方向,像用两条腿走路,但是我亦期望,最终能融合成一股力量,形成一个再上高峰的、独特的个人面貌。这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当我突然有一天悟道,那将是最佳的境界。怎样把所思所想,用与别人不一样的绘画语言把作品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在我的画面前感受到真善美,洗涤心灵,去尘脱俗,领悟人世和出世的奥妙,从而把握人生、享受人生,那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学习的使命也就达到了目的。

推荐访问:对话 艺术 朱光荣

本文标题:朱光荣艺术对话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5/26433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朱光荣艺术对话》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