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张洪波灵魂世界的沉重歌吟

发布时间:2023-06-15 08:24:02 | 来源:网友投稿

当张洪波的诗集《独旅》出版后,著名诗人牛汉先生即称他为“独旅”诗人。在《疼痛的血印》一文中,牛汉先生说:“我一直把洪波看成人世间的独旅者,这形象主要是从他的创作个性和精神境界得来的。独旅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他的壮实的身躯和奔波不息的姿态,让我想起一头孤独的熊。”(《随笔》1997年第4期)无论是“独旅者”还是以“熊”为喻,都是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独来独往”的个性追求。张洪波的诗,写得沉实、内在,虽然不事张扬,注重笔墨俭省,却能时时洞见精神,可以把人引入一个充分内省的世界,不能不让人深长思之。

《沙子的声音》(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是张洪波迄今为止最新的一本诗选集,该书是对他多年诗歌创作的一次精选。这本精美的诗集,装帧古朴典雅,内文诗行排列舒展,视觉效果极为开阔。书名为“沙子的声音”,自有诗人的匠心在,坚忍和沉重,“沙子”是人格精神的诗化写照。“沙子”是人的象征,是诗的象征,正如此诗所写的:“它们在我的胸腔里滚动/和我的鲜血磨炼在一起/它们细小而又尖锐的音符/撞击着我的心脏//沙子的声音/不停地敲打着/我身体最脆弱的地方/我知道这种感触/该有多么生动、可靠”,这是诗人赋予“沙子”以生命的形态,我们在诗意的境界中听到了发自灵魂的声音。对于诗人张洪波来说,“沙子”是大意象,是对诗人的人生与诗歌精神的一次写意式的概括。

作为一个立足于现实世界的诗人,张洪波在《沙子的声音》中表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他以自身的体验切入幽深渺远的时空,诗中的博大气息令人感动:

玻璃大厦 给你几片鸟的羽毛

那上面还有热血的温度

擦拭一下你那可怕的美丽和庄严吧

明天也许还会有鸟群从我们的城市飞过

届时,请低下你的头!

(《玻璃大厦》)

在漫长寂寞的年月里

你用鲜血坚守着自己的种子

尽管一生都不曾拥有大面积的山峦

(《大树》)

张洪波的诗注重从特殊的视角抒写生存状态所蕴含的悲剧性,用“玻璃大厦”来象征高大而美丽的“骗局”,致使大群的鸟儿“悲哀落地”,诗人大声疾呼,是对悲剧制造者良知泯灭的愤怒和抗争。“大树”则是一种精神的高度,“用鲜血坚守着自己的种子”,信念与道义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闪耀出不朽的光芒。这些沉重的诗意,是诗人忧思的结晶,其中饱含着人性和人情的温度。他的沉重感,他的悲剧情怀,对于他的诗来说是多么重要,这是从灵魂深处开始的一种拓进,是诗的深度走向的一种方式。

张洪波的诗写得冷静内敛,尤其《沙子的声音》所选诗作更显出他老成、老到的言说特点,这当然是诗人艺术表现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把生命的沉重化入纯净的文字之中,凭着直觉去感受去表达,同时又不排斥必要的理性,总体平和,但也时有锐利之辞。他善于平静地叙述,甚至一丝一线地去提炼去追求一种文雅精致的效果。但他的文字又极朴素自然,像春风过野,无太多雕琢的痕迹,并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诗歌的文体特征,口语的色彩较重,但又不是散文化的方式。诗人这样写《蒲公英》:

还有什么能与你相比

生长着

按照自己的志愿

在秋天

白茸茸的花絮里

裹着一个个成熟的小世界

四处奔波

诗的语言顺畅随意,准确地写出了自我的体验和感受。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讲“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张洪波在《蒲公英》一诗中虽然着墨不多,但却写出了蒲公英的“气”与“貌”,通过对“物”的“感”而进入了生命与哲学的诗意深度中。在论及艺术思维问题时,文学理论家薛富兴先生说:“艺术创作是一种以物达心的活动,而按照物感说,在这心与物的两元之间,‘感’是一个中介,是它将物与心联结起来,建立起一种动态的有机联系。”(《东方神韵》第9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所谓“以物达心”就是以具象的物质内容来表现人的精神内涵,那么艺术表现中的“物”也就是诗人对于世界的直觉效果,是一种内在的寄托,是“立象以尽意”。由“物”到“象”又是由“感”所实现的心灵世界的外现,也是主客统一的动态过程。张洪波多写自然现象的人文景观,但情思心态的因素充盈,于是“物”在笔下便可“联类不穷”。

真正意义上的诗,应是诗人灵魂世界的写真,而不仅仅是对生活表象的浅层次的摹写。诗人的本事未必在于如何去表现大事件大景观,而更重要的是能否通过你的笔去化平淡为神奇,必须善于从那些细枝末节的事物来透视灵魂深处的风景,否则诗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本质意义了。张洪波在诗的抒写过程中,善于注入一种内省的力量,使诗突显出生机和活力:

很凝重的一滴泪

并不是很亮很亮的那种眼泪

看吧

即使眼睛闭上了

那滴淚 仍在注视你

无法躲避

(《一滴泪》)

诗人以“一滴泪”为聚焦来抒写人类悲剧精神的诗意内涵,突破一个点,去建立富有张力的大境界,诗人的灵魂在泪水中获得了一种新生的机会,“仍在注视你”是令人警醒的悲剧力量,“无法躲避”则是我们生存世界所遭遇的历史与现实。以小见大最能体现诗的表现特点,诗人多是从某一点上透露出灵魂的秘密。张洪波从“一滴泪”进行诗意开掘,加大内省的力度,把人情人性的重量虚化为艺术的形态,进而升华到一种全新的境界,这就是他诗中既有的对具象的“泪”的表现,同时又生发出对其深度的感悟和理解。

构成张洪波诗的灵魂世界的还有沉重的硬汉风骨和默然而立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用质朴而洗炼的语言把这样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雄牛》、《蹿跃的狼》、《沉剑》、《出窑的砖》等诗所显现的硬度充分体现了悲壮及大义凛然的人格精神,诗意的构成力度十足,思辨的机锋穿越现实和历史的障壁,极大地拓展了诗歌抒情的艺术空间。

在最深水处有最沉重的剑

横卧着

无光亦无锈

仿佛

再不愿杀出一条血路

(《沉剑》)

一柄“沉重的剑”栖于“深水处”,心中装着血与火的历史,而现实的静态并不止于回忆和反思,诗人把人生的悲剧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引向了深度。而在《出窑的砖》中,诗人直面现实快言快语地敞开了内心世界:“经了寂寞/经了烈火/还怕什么样的折磨//今天出窑/堂堂正正地立着/任你有风吹雨打/老子将是一面不倒的墙”,以掷地有声的“砖”,来喻指一种人生状态,进而表达了不畏艰难不甘沦落的英雄主义情怀。许多象征性事物在张洪波的笔下有一种独特的哲学意识,是生命和经验深处所潜伏的艺术精神。在深沉而朴素的叙述中,诗人持有着充分个人化的悲悯,虽然平实得不动声色,但却具有一种让人始料不及的动人的内在的人性和人情的力量。

集体流浪

朴素而弱小的脚印

拥挤成一大片盲目

没有家园可寻

也不知道前面是否真的有青草

停停走走

寻寻觅觅

咩咩叫着的空腹难民

无罪的羊

要走完受罪的一生

尤其躲不过去的

是这个冬天

(《冬天里的羊》)

在最朴素的语言中,诗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出生命悲剧和生存苦难的质感。诗人笔下的羊是一种命运的象征,而且把意义的向度引入群体的层面,一群“无罪的羊”在没有家园的路上“集体流浪”,这该是怎样触目惊心的悲剧现实呢?在《雄牛》一诗中,诗人面对被无辜阉割而遭到扭曲的牲灵,以诗来诉说自己心中的不平。在这首诗中,张洪波把人生经验中某种沉淀的东西与瞬间的直觉内容整合于一处,回避了理性阐释的方式,加大了情境表现的力度。在《谈谈〈雄牛〉》一文中,张洪波这样说:“这是一桩充满悲剧内涵的事件,它很难从我的记忆中抹掉。多年以后,当我把这一客观现象写成诗的时候,才感到,生命的苦难是诗人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这种经验的材料,迟早是要以诗的名义得到提升的。雄牛被阉割了,这个灾难现实无法挽回。但是,我仿佛从这一事件当中,找到了多年未曾找到的诗歌触点,这个触点来自这种事件所含有的象征性意象。我深知,这幅悲怆的图景,是意味深长的。”(《诗歌练习册上的手记》第81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正是这种经验积淀的作用,诗人才能凭着直觉写出这样富有穿透力的诗句:

血桨浓重

一滴滴点穿了悲壮夕阳

黄昏挣扎

……

人们灵巧地躲开去

他们还不敢相信它已被驯服

他们看见它的泪水在眼睛里

并未轻易流出

(《雄牛》)

张洪波是以艺术的方式塑成了命运的图象,诗所传达的悲剧精神是在深切的人生感受中凸显出来的,当然不是弃绝理性,而是在诗的意象中自然地含纳了深度的理性精神。这是“沙子”特有的声音,在生命的“水”中具有一种沉潜的力量,是可产生透视灵魂的效果的。

作为一个诗人,张洪波已有颇丰的著述,而这本《沙子的声音》无疑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精选本,由宗仁发先生选编,可以看出一个著名编辑家的眼光。此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张洪波诗歌注重生命沉思的特色,他的悠远而深邃的叙述使现实和历史均在思辨的诗意里强大起来。在洗炼而平实的语言进程中,诗人保持着内敛和控制的表达个性,他的诗,尤其是长诗,更像一个沉默寡言的言说者,简古中尽量追求内涵的沉实。

在很近的火焰里

我随时可以踩出路

内心的方向

总是布满了脚印

去年的积蓄

已无法愈合

沉重的行囊里

再也取不出青春的花香

(《盛夏的平原》)

也许这样写去不会语惊四座,不会有那种异常热烈的反响,但张洪波只是在前路上行走着,引领读者在思考中进入诗意的幽深处。这是需要在细读中慢慢体味的诗,只要你在意地去接通心性,这些看似平常的文字就会境界大开,在“火焰里”寻找一条命运之路,而“内心的方向”则以最真实而切近的脚印来标示一种灵魂的质感。诗人把“积蓄”与“无法愈合”连结在一处,寓含了“伤痕”的深意,也可从中见其很大跳跃幅度。又言“行囊”之沉重,而“取不出青春的花香”更为险远而陌生,虽然不事雕琢,但从文字的表征中即可看出艺术的机巧和灵性来。

诗集的压卷之作是《穿越新生界》,这是堪称诗人代表作的一部長诗。当年在《作家》发表时曾引起讲坛的广泛关注,后来又出版了单行本。这次又被选家不避其篇幅之长而选入集中,可见作者、选者对其的重视程度。长诗的文本是寓言陈述模式,整体结构框架是对话与独白交错体式,宏阔的观照精微的笔触形成了互补的态势,长诗的行文因此显得统一而活泼。当长诗的单行本出版时,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走出“现世”的诗歌话语》的评论文章,我认为长诗“是诗人建立更加清醒的诗歌意识,走向诗歌文体本质的一次成功的努力”,“张洪波选择了具有更大思想含量的表象,以想象的力量来驱动被历史和岁月的积尘所深埋的事物作为艺术抒情的凭借。诗人有意回避了现代生活中五光十色的时代文化景观,主要是向着沉思和冷静的目标塑成鲜明的个性和表现品格。这种走向深度的努力使长诗拓展了诗意空间,在一种古典的寓言境界中把个体的独特体验进行了宏观的阐释。这也正是长诗的思想内涵深远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地火》文学季刊1996年第4期)当诗人在长诗中把笔触伸向远古时,他的沉重而悠远的歌吟富有了一种强大的历史感,这是他灵魂世界的声音。

《沙子的声音》是“独旅”诗人张洪波诗歌个性精神的集中展示,这是他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本诗集。在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张洪波有了丰厚的创作积累,扎实而稳健的写作,为他赢得了声誉,他是当今诗坛的实力派诗人。他的“独旅”精神对于中国新诗的发展来说决不是一种局外状态,而与新时期以来多元化的诗歌整体格局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沙子的声音》是中国新诗交响乐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音符,它与诗人张洪波一起,在新诗前行的大路上留下了鲜明而富有活力的足迹。

推荐访问:歌吟 沉重 灵魂 世界 张洪波

本文标题:张洪波灵魂世界的沉重歌吟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5/26433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张洪波灵魂世界的沉重歌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