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5 09:54:03 | 来源:网友投稿

內容摘要:民间童谣集聚丰富的民间内涵、形式喜闻乐见,语言风格特点鲜明,深受儿童喜爱。本文从民间童谣的特点、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以及民间童谣走入幼儿园课程三个方面论述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民间童谣 儿童语言发展

民间童谣,形式如民歌、民谣、儿歌、等,也称“歌谣体”诗歌,原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个种类,也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种类。主要在儿童中流传、具有儿童喜闻乐见特点的童谣,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从文学内容和形式上来看,民间童谣内容包容量非常广,范畴没有界限,其丰富的内涵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深受儿童喜爱。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的歌谣都可以归类为童谣。从作品的创造者来看,民间童谣的创作并不局限于儿童,不论是成人为儿童制作,或是本属于成人的歌谣,只要儿童乐于接受或模仿,而又活跃于儿童口耳之间的,都可以将它视为童谣。

民间童谣种类繁多,与地方文化和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间童谣的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众多学者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了探讨,分析其渊源及对儿童的重要意义。按民间童谣性质、用途以及反映的内容看,可分为神学童谣、政治童谣、寓言童谣、日常生活童谣;按其娱乐功能,可分为语音游戏类、语义游戏类和肢体游戏类民间童谣;按其童谣的表现形式来看,氛围童谣文本的表现形式和肢体类游戏的表现形式。

民间童谣通常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多用于方言朗诵与流传,音节和谐,富有极强的节奏和独特的韵律,形式一般较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民间童谣具有游戏性、随意性和音乐性三大特点,表达诙谐幽默,欢快明朗,和儿童迅速成长的存在状态相一致,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民间童谣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前人关于民间童谣的特点、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以及民间童谣走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的基础上,谈谈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发展。

一.贵港民间童谣的特点

民间童谣既具有儿童文学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性。民间童谣的特征,可从取材、格式、流传形式层面上来理解。首先,民间童谣的内容非常通俗易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比诗歌具更具简单、通俗易懂的特点,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场景、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内容。这也是它能在多数民间、特别是在乡间地头特别受小朋友喜爱的重要原因。其次,民间童谣内容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工形成的,颇具浓烈地方文化特色和语言特色,极具生活气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朗诵童谣,从而可以更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更容易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语言文化特征。在童谣的传唱中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民间文化的熏陶,可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最后,民间童谣的流传形式相对简单,多靠口耳相传,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

贵港民间歌谣大多起源于贵港市城区县东街、西五街、永明街一带,与贵港城区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及贵港方言的节奏韵律紧密结合,以方言进行传唱和传承。贵港方言及贵港童谣等特定的童谣文化发展得益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贵港方言是桂东南地域文化的标志所在,人们用它来反映生活和思想感情,除了用方言和民间戏曲表达外,歌谣也是他们直接的表现方式之一。吴超曾在《中国民歌》一书中提到:“民歌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有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它同时兼具文学(词句)、音乐(曲调)和表演(表情动作)三种形态。它以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为主,主要在口头流传,形体短小,字句整齐,与劳动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情感、愿望和审美情趣。”

二.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

1.民间童谣与儿童语音发展

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是个体裁,它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非诗歌体裁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二重性:一方面,它是语言艺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是音响艺术,所谓“诗者,声音之道也。”童谣作为“诗者”,对于儿童,比成人更能显示出它作为“声音之道”的作用力。如广西贵港民间童谣《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晚,摘槟榔,槟榔香,赏二娘,二娘头发未曾长,嘀嘀嗒嗒娶返来。

再如贵港童谣《下雨歌》

大风吹,大雨来,猪八戒,狗劈柴。马骝变成猪八戒,老鼠要点灯绣花鞋。

该两首童谣前6句均为3字结构,最后2句为7字结构,每句末词韵脚一致,韵律和谐一致,节奏欢快明朗,最后一句还有4字拟声词,一进入这一童谣的语音世界,儿童自然就随兴而唱,合拍而舞。由此可见,童谣声音形态中的节奏和韵律是童谣的最大特征,而正是因为这一特征,正迎合了儿童的语音接受图式;在儿童的语音发展过程中,童谣的价值正是为儿童提供了语音发展了极具趣味性的素材。儿童(尤其是幼儿)正走在身体协调发展的初始阶段,童谣正是儿童对于语音美感获得的有效途径和基点。

2.民间游戏与儿童词汇发展

儿童词汇习得的语料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日常生活、儿童读物和影像视听作品等,甚至包括某些不被记录的生活场景来源,如自言自语、会话、游戏、听众等。童谣在儿童词汇获得的过程中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游戏方式介入,使孩子在玩玩、唱唱、听听、跳跳中习得大量的生活词汇,民间童谣就是孩子们巨大的词汇库。而这种充满儿趣的语言形式正切合儿童语言词汇习得的特点。总的来说,童谣对于儿童词汇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童谣可以扩充儿童的词汇量;二是童谣可以扩大儿童的词汇种类;三是童谣的游戏性能极大地增强儿童习得词汇的兴趣,从而提高儿童习得词汇的效率。如贵港民间童谣《买藕歌》,幼儿可以这首童谣学习关于数次“五”及“五”的乘法口诀。

五叔侗五婶,中午去买藕,几多钱一斤?五角五分五,买了五斤藕;

五五二十五,五五二十五,到底几多钱?!五五二十五,五五二十五……

3.民间游戏与儿童语感构建

儿童任何阶段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都具有整体性和和谐性,都是该阶段儿童的语感水平的直接映现。儿童语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儿童主体和语言对象相互作用的产物。童谣作为儿童早期接触的重要语料来源体,因其短小的句式,浅显的内容,协和的音韵,极具趣味的口语化,都非常适合儿童理解,便于儿童接收习得,儿童通过模仿发音、跟吟说唱及游戏等形式,为儿童语感图式的形式结构的建构提供了充分而丰富的语料。如广西贵港民间童谣《点虫虫》:

点虫虫,吹火筒,买碌蔗,蔗生虫,买只饼,饼空窿,买只面包塞喉窿!

通过上面这首《点虫虫》,我们可以想象出仲夏夜窄小的巷子里,一群小孩在嬉戏。奶奶们手握蒲扇,嘴里哼唱着一首首童谣……这个时候,一个小孩搬张小板凳,坐在一旁跟着唱,抬头看天空月牙初升,微微星光,伴着奶奶的轻声吟唱进入梦乡……这位孩子在倾听过程中,始终感应并接受这首童谣的音韵节奏,徐缓而温和的节奏与协调和美的韵律可以帮助他建构与这幅画面对应的语音图式。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念唱的童谣会越来越广泛,儿童的语音图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

三.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研究

当前,部分研究者和幼儿园管理者致力于将民间童谣引入幼儿园课程,这也是民间童谣研究的一个热点。民间童谣内容上传承地方文化的特点,使得其在融入课程的过程中,易生成以语言教育活动为线引申出语言活动背后民俗文化的系列主题活动。当前,不少幼儿园都在根据本园、本地区的特点进行原本课程开发。民间童谣与幼儿园课程的结合,在许多著者为幼儿园工作一线教师的文章中有所呈现。民间童谣的传承与发展,可通过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众多领域,如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体育活动等。从现搜集到的文献来看,部分学者就谈到了民间童谣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到民间童谣的选择、幼儿园课程的应用以及传统文化资源运作等问题。方言与乡土文化的弱化、经济社会快餐文化的兴盛,共同形成民间童谣传承的困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最具有延续性的,是来自于家庭的世袭传承;最具有教育性的,是来自于学校的教育;最具有传播性的,,是来自于社会媒体的宣传。因此,我们在研究民间童谣的传承策略时首先得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一是家庭要培养儿童学说方言和了解民间习俗,家庭多鼓励孩子说方言用方言完成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如贵港的孩子们掌握了“劈柴”、“马骝”这些方言词后,就不难理解贵港童谣《下雨歌》了,生活也将会更充满情趣。二是学校应把民间童谣的传承落实到教育教学实处;三是社会要负起民间童谣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政府要在民间童谣传承和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民间童谣虽然看上去很小,但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积淀。贵港地区各民族、各方言区都有极为丰富的童谣口口相传。贵港童谣丰富的内容见证了贵港历代人民的生活历程。民间流传的一首首童谣,就是贵港民众对人生、对社会认识的种种反映。贵港民间童谣有着比贵港任何其他文学类型都更为明显的儿童性特征。千百年来,贵港民间童谣以其生动明快的节奏、率真质朴、语趣生动、通俗易传的特点,丰厚纯真的蕴藉在贵港的孩童中口口相傳。各地的民间童谣因能鲜活而真实地保存当地人生活的蛛丝马迹和曾经有过的历史风貌而显得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金波.传统童谣精选[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2]蒋闽生.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有益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8(12):87.

[3]谭达先.民间童谣散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1.

[4]钟敬文.歌谣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55-56.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童谣 民间 语言 儿童 发展

本文标题: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5/26438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的发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