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发布时间:2023-06-15 10: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校经过多方讨论,于2009年将“儿童诗”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和实施。在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项课程不仅让学生增长了文化知识、深化了生活经验、启迪了心智成长,而且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形成。

一、“儿童诗”校本课程的提出

我们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是江苏省行知实验学校之一,为了深化生活教育,提升学校品位,我受陶行知创作的一组以“诗的学校”为题的诗歌的启发,提出了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学创儿童诗的活动,得到了学校教师的响应,并在大家的建议下,学校正式提出了将“儿童诗”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和实施。在讨论中,我们觉得在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学创“儿童诗”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诗教。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3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诗教理论,他还亲自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教材《诗经》。从“不学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唐朝科举取土,官员经由科考出身,必须通晓诗律。民间也以读诗懂诗为荣,自庙堂至市井,到处是诗,到处是诗人,也到处是诗教。日常运用、生活教育、俗谚格言,诗深入民间,化人生活,雅俗共赏,诗灌溉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

2.课程改革呼唤诗教。《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我们开发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儿童诗”校本课程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诗歌的教学逐渐得到了关注,几乎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不少于5首的诗歌(包括古诗),占比约20%。因此,让孩子多读诗、多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共识。

3.学生全面发展可以依托诗教。这是毫无诗意的年代,儿童的想象不被呵护,青春的文学梦遭到嘲笑。大多的教育者和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可以量化的成绩,游戏、童话、诗歌离孩子渐渐远去。为此,我们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的生活多一些诗情画意,让学生在学习、创作儿童诗中得到道德的熏陶,对宇宙、社会、人生多一份感悟,并树立更高远的人生理想,让师生享受诗意的生活。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实施儿童诗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诗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让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让我们的想象变得更加广阔。因此,小学阶段学习儿童诗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二、“儿童诗”校本课程的研发

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儿童诗”校本课程,我亲自主持了“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在市陶研会和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组织了研究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

首先,我们找到“儿童诗”教学的理论支撑。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精辟的论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著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性情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其次,我们聘请了全国著名诗人、宿迁市文联主席刘家魁先生为我校的诗歌教学顾问,具体指导师生学习诗歌、感悟诗歌、创作诗歌。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宿迁市诗词协会的几位在苏北地区很有影响力的诗人胡继风、陈斯高、侍宝华等到我校讲学,向师生传经送宝,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师生学创儿童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三,广泛搜集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诗作,编辑了《童谣集》和《儿童诗集》。《童谣集》作为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儿童诗集》作为三至六年级的校本课程。全套教材共十二册,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主题单元阅读和儿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儿童诗的一系列技巧,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结合宿迁市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学校积极开展儿童诗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形成丰富的儿童诗课程文化。

三、“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实践

1.利用地方课程教学校本教材。“儿童诗”校本课程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一节从语文课中调剂,另外一节从学校的地方课程课时中调剂。按照每学期18周计算,每个年级每学期共有36课时,一至六年级共有432课时。

在儿童诗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强调,课堂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经过实践总结出了阅读赏析、感悟仿作、采风创作三种儿童诗教学模式。

2.高举“生活教育”的旗帜,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生态农业种、养殖农场,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长江润发集团、宿豫张家港工业园区中节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去参观、访谈,到农村集中居住区去了解新农村建设,感受家乡的新变化,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生活体验写进自己的诗行。

3.分年级成立诗社。根据不同年级的诗教标准,分年级成立诗社,具体负责指导本年级的儿童诗开展情况。

4.分别编辑印制了《童心·诗心》校园诗刊和《乐陶陶》(“乐陶陶”源于学校始终坚持学习陶行知和叶圣陶两位教育家)校报,用来刊登学生最优秀的诗作及年级儿童诗社的佳作。作为学校对外诗教宣传的一个窗口,一学期出3-4期榭艮,1-2册诗刊,并寄给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及全国刊登学生诗作的报刊。

5.每年举办“三个一”主题活动——一次诗歌节、一次教师诗歌沙龙和一次经典诵读大赛,让师生在诗歌的天地里倘佯。

6.儿童诗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诗教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全校陛的诗教顺利进行。为此,我校制定了“请、学、研、送”的儿童诗教师培养方针。“请”即邀请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诗教学上有建树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讲学指导,如邀请著名诗人刘家魁等到校为师生开设专题

讲座等;“学”则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儿童诗创作理论、教学方法、儿童文学史等的学习;“研”就是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诗教规律、经验,交流学习、教学心得;“送”则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儿童文学讲习班等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相互沟通等能力。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诗意校园”。诗意的校园是美丽的,美丽的校园才富有诗意。“诗意校园”首先带有审美的韵味,让学生身处校园,不是感到心力交瘁,而是快乐无比。走进大兴小学的校园,仿佛走进了一座清幽怡人的园林,整个校园春天群卉争艳,夏天绿树成阴,秋天硕果飘香,冬天自雪压枝。这里绿树映红楼,鸟语伴花香,漫步其间,微风在花草间穿行,阳光在树叶间嬉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草坪如茵,绿树红花,夹道迎宾,园林小品与景观石铭文交辉,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诗意校园的静谧与淡雅……以红、白二色作为色彩基调的校园建筑群通透大气,跳跃的红、圣洁的白配以墨绿窗格,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体现了蓬勃活力,不仅给孩子们以视觉的愉悦,更给他们以情操的陶冶。

“文化气息扑面来,润得诗心好做人”,学校同时积极营造人文环境,努力做到育人于无痕之处。“轻声漫步过走廊”“茵茵绿草,踏之何忍”等温馨的提示语随处可见;诗意教师、诗意社团、诗意言行的宣传牌,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校报、校刊等装点着学校的诗意气息;学校定期开展快乐诗书节、社团风采节、阳光体育节等特色文化节日活动;定期进行诗香班级、校园小诗人评选等等。雅致宜人的校园环境,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已使校园成为孩子们求知的学园、舒展身心的乐园、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孩子们无不在此感受乃至享受着诗意校园的魅力。

8.立足教研,寻求理论支撑。为更好地实施儿童诗教学,形成浓郁的诗教氛围,学校以儿童诗教学为立足点和突破口,大力开展诗教教研活动。首先,学校建立了诗教教研大组。教研大组包含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用来共同研究、学习、分享诗教的理论、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方法等。其次,积极开展诗教教研活动。学校定期开展相互研讨的诗歌教学活动课,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诗教课,既可以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再次,主办诗教沙龙。由本校组织几名教师上诗教研讨课,并邀请诗人、作家上示范课或作诗歌讲座。

四、“儿童诗”校本课程的收获

一年来,通过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师生对诗歌的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读诗、学诗的人数大幅度地增加,甚至已经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诗教促进了学生读诗、写诗,从学校《乐陶陶》校报每期的来稿量看,学生写诗的积极性一直很高。

随着诗歌阅读量和创作的加强,在诗的熏染陶冶下,学生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美好,涌现了一批校园小诗人。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笔触描绘着自然、刻画着生活、抒写着情感。如六年级七班丁泽同学写的《喝醉酒的爸爸》——喝醉酒的爸爸/就像一个不倒翁/他使我想起/儿时的玩具//喝醉酒的爸爸/总是歪来歪去/使我担心他会倒下/咦/爸爸不歪来歪去的了/是不是睡着了?字里行间展现着小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思考,也体现了小作者与爸爸间的亲密感情。更重要的是这样浓浓的人文气息弥漫在校园的空气中,当同学间因为摩擦即将发生拳脚相斗时,不知是谁的一句:你打我,我打你,其实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一声诗意的劝解,就化解了一场“战争”。

在教师层面,随着“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实践,我们的教研活动也随之展开。隔周一次的学校诗教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阐释诗意、放飞诗情的练兵场。通过上课、听课、研讨、沙龙、专家讲座,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前课堂中缺乏的诗意和人文关怀,开始漾荡在我们的课堂。诗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有效结合,使这些学科的课堂充满了灵性和创意,教师在区级以上的课堂教学大赛中频频获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在这悄无声息中无疑体现了人的修养和品质,没有诗所带来的人文素养的丰厚,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五、“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展望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六年中要掌握4500个汉字的识字量。借助“儿童诗”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通过学创“儿童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通过引导学生读儿童诗、抄儿童诗、赏儿童诗、悟儿童诗、背儿童诗、创作儿童诗,一方面打牢了学生们的文字功底,培养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思想空间里多了一些浪漫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感。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拥有了读诗、写诗的高雅爱好,增添了生活情趣。

3.通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相信学校一定会走出几位有影响的诗人、学者。即使学生不一定都成为诗人,但也一定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4.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我校“让校园充满生命的灵动,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的教育理想,不仅仅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构想和主题命意,还是一个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教育系统工程,诗意的教育理想、诗意的环境、诗意的管理、诗意的课堂等等,无不折射出诗教的光芒,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品牌文化、特色文化。

“诗意校园”,诗情盎然,意趣无限,我们将始终为追索“让校园充满生命的灵动,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的教育理想而实践,而探索……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校长。

推荐访问:栖居 诗意 追寻 生命

本文标题: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5/26439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