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无数人感叹天赋的差异,教育造成的差别却远远超出先天的禀赋。无数人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常常忽视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是一种关键力量——习惯。
我们每天早晨大约几点起床?洗脸是用温水还是冷水?挤牙膏是用左手还是右手?上班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到了单位首先干什么事情?这一连串的行为,是精心思考以后的安排,还是不假思索的习惯使然?毫无疑问,正是
习惯帮助我们选择和安排了这
一切。
培根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楚图南甚至说:“人是一束习惯。”【陈卫东.成功习惯是成功之母——楚图南论习惯[J].好习惯·好人生,2002,(5).】1999年第7期《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心理学家温迪·伍德的文章,他在得克萨斯州对70名大学生做的一项实验表明,人们至少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时间里,做出的都是习惯性行为,而且这个数据还有可能被低估,因为实验对象都是身上的习惯还没有被彻底巩固的年轻人。
习惯,就像人类心灵深处的发动机,一旦开始运转,就会悄悄操控人生。习惯是后天形成,却又集中而准确地体现着人的天性,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人的个性,所以,我们说“习惯养成第二天性”。习惯,既可以被我们改写,又能改写我们的人生。通过改变习惯,我们能够重塑人的第二天性,从而更换角度展现人的天性,并因此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塑造良好人格,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正因为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有着如此深刻的影响,习惯的养成也自然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
新教育实验自诞生之初,就高度重视习惯养成问题。本世纪初,我们提出新教育实验的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就有“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自然还包括知识、技能等等,但我们强调的“一生有用的东西”,主要是指对人的一生影响最为深远的习惯。其后,新教育以推进“每月一事”项目落实这一理念,从“每月一事”的12个习纲主题以及从中分化出来的36个习目专题的实施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益师生的核心习惯已经开始
为他们的教育生活增添持久的
动力。
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背景下,我们再次聚焦习惯养成,在已探索的基础之上,对已有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对形成的实验成果进行提升,将一些关键问题进一步厘清,以期继续推动“每月一事”与习惯养成这一系统工程的深化。
一、习惯、习惯养成与新教育“每月一事”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的界说
“习惯”一词,起初是分而言之的。“习”字在甲骨文和小篆中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间断,振羽以飞的意思。“惯”字最初为“贯”,是古代串钱串贝所用的绳索,有循序不间断之意。
“习惯”连用最早见于《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意指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们的天性一样,习以为常,难以改变。《汉语大词典》也延续了这一解释,将“习惯”定义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在英文中,与“习惯”一词对应的单词有habit、custom、convention、institution等,虽然它们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各不相同,但共同之处都是指长时间重复而养成的固定化状态。我国经济学学者韦森依照《牛津英语辞典》的界定,把英语以及均质欧洲语中的“institutions”理解为个人的习惯(habit)→群体的习俗(custom)→习俗中硬化出来的惯例规则(convention)→制度(formal rules,
regulations, law, charters, constitution等等)这样动态的逻辑发展过程。【韦森,语言与制序:经济学的语言与制度的语言之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9月.】这一解读,也正从一个侧面提示了习惯从个人到群体、从隐性到显性的演变。
不同的学科对于习惯有不同的解释和研究重点。
社会学对“习惯”的解释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社会态度,且往往不自觉、下意识地表现出来。
人类学对“习惯”的研究,通常从“习俗”或“风俗”(custom)即“风尚礼俗”的意义上考量,他们眼中的习惯,更多是“社会习惯”,即习俗或者风俗。
心理学对“习惯”的解释是指经过多次重复练习而产生的固定化心理需要,且这种固定化心理需要与本能、经验和性格等同类术语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首先,习惯和本能不同。习惯是后天习得的一种特殊条件反射活动,大部分习惯是后天经过意志努力形成,而本能则是先天遗传具有的一种条件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
其次,习惯和经验不同。在经验中,意识随时会参与,发挥调节的作用。习惯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活动,在习惯的表现形式上往往是一种理性意识暂时缺失的
活动。
再次,习惯和性格不同。性格是一个人多种习惯表现的综合。通过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大致判断其习惯,但通过某一个习惯却不能断定其性格类型。
最后,习惯和熟练技能也不同。熟练技能是根据活动的需要而发生或停止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也可以不利用它;而习惯却是在“不由自主”中去完成的自动化活动,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不完成往往就会感到不安。熟练技能是在有意识的练习中,在自觉地改进某些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习惯除了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还会在无意中因为简单重复同一活动而形成。熟练技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习惯却有明显的优劣之别。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习惯就是在大脑突触之间建立联系,通过不断的反复后导致髓鞘质增加的过程。
而作为教育学讨论的习惯,则是指在主客体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地养成好习惯或者改正坏习惯的过程。教育学视野的习惯,是以个体生命意义的角度为主,关注的重点也是个人的习惯。但是,众多个体的习惯改变势必影响到群体的习俗变革,所以群体的习俗也是教育学留意的问题。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