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亲近母语: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和实验

发布时间:2023-06-15 10:42:03 | 来源:网友投稿

亲近母语课题研究和实验,是在对中国语文教育和国际母语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在对儿童母语教育意义的探寻和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理论的反思中开始的。

对母语教育意义的探寻和对小学语文学科理论的反思

首先是对母语教育地位和意义的反思。

母语教育向来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从人类发展的意义上说,每一个民族的母语教育和传承,是人类保持文化多样性,互相融合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说,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基石。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母语教育是这个国家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树立,国家越来越重视母语教育,并逐步开始推行一些文化和教育政策。例如高考语文加分,阅读比重加大、加深,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对传统文化的倡导等。社会各界对母语教育的认识也有所改变。

对每一个孩子而言,母语学习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让孩子具备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的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个层面的目标,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解决得并不好。大多数儿童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习惯,害怕写作,不会表达。

母语教育还应该进行文学的教育。童年得到文学的养育,孩子长大了才会有良好的心性,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也是他们了解和体验本族文化、融入传统、打下中国根基的过程。一个人能够长多高,走多远,取决于他的根基扎得是否够深,取决于他能否将自己小小的生命之流汇入到自己的民族、国家和人类的洪流中,从而获得不竭的源泉和能量。

母语教育还应该蕴含着母语智慧的教育。它绝不仅仅是语言或者工具的学习,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趣。

其次是对儿童学习母语的机制和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理论的反思。

一个六周岁的孩子,坐在小学的课堂里,拿到语文教材開始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他并不是一张白纸。他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已经具有的初步的母语听说基础,掌握的基本生活语汇,以及在六年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初步的理解能力。

不同孩子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展,有些孩子在幼儿阶段已经有非常丰富的亲子共读经历。当然还有大量家庭的孩子,在学前阶段完全没有亲子阅读。这两类孩子可能都不识字,但在词汇量、理解力、知识背景、专注力等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

小学的母语教育,是有计划的母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一段时间内,我们缺乏对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母语心理的研究和认识,把语文学习更多看作是一种知识学习。以为孩子要阅读,必先识字,要识字,必先学习汉语拼音。要学好语文,必须学习很多的语文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字词句篇的练习和训练……

儿童学习语言,遵循的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感知原则。无论他们最初学习说话,还是后来学习阅读,都是在整体感知中,学习了某种“内隐”的规则,从而获得语感的。语感获得后,人们就能够对语言规则进行迁移和运用。

现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母语学习,不应该是学习枯燥的语文知识和语法规则,不应该是毫无意义的字词句篇的工具化训练,应该从儿童“此刻”的精神发展需求和母语学习基础出发,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母语学习内容,提供合适的母语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听说中学会听说,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从儿童出发,发展儿童的阅读力与实践能力

亲近母语从2001年成立总课题组,2003年被立项为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众多领导、专家和学者、教师的支持和参与下,迄今已完成了三个五年计划,历时18年的研究和实践。这个过程中,亲近母语逐步清晰了核心理念。

1.从儿童出发,并以儿童的发展为旨归的教育理念

儿童期是独特的生命阶段,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小学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儿童提供更丰富、更优秀、更贴近儿童深层心理结构的阅读材料和母语学习环境。小学的母语课程构建应从儿童出发,选择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生命阶段对接的,他们需要的阅读材料(童谣、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动物故事等),让他们感受阅读和母语学习的乐趣。

教师应选择“亲近”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让他们通过诵读、吟诵、聆听、阅读、分享、表演、体验等来学习母语、内化语言,培养他们对母语的热爱,对文学的欣赏,并最终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

亲近儿童并非一味地迎合儿童。只有不拔高、不矮化儿童的精神需求和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和发展儿童的精神世界。

2.以阅读为中心

小学阶段,最核心、最难的是提高孩子的读写兴趣和能力。儿童的思维能力、情感发展、价值观培养等,大多是在阅读和写作当中完成的。

从人类学、认知学角度而言,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不同,并无基因积累。如果孩子在学前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加上今天社会上电视、动漫、游戏、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的干扰,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学会读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国际母语教育的经验,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儿童阅读推广的经验,都证明了没有保质保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保证和发展。

阅读是儿童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小学阶段,应把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事情。阅读是一种“语言的实践”,语文能力、母语素养永远只能在语言实践中提高。阅读是最好的“练习”,只有在阅读中,学生才能积累语汇,体悟情感,形成语感。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小学四年级以前儿童学习阅读,四年级以后儿童用阅读去学习。儿童在阅读中,通过提取信息、理解内容、评价语言、文学欣赏等,不断获得分析、判断、综合、评价等思维力的提升。阅读力就是思维力。提高儿童的阅读素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并有助于儿童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核心。课程内容大于教学方法。儿童阅读课程要无限相信经典的力量,无限相信儿童的潜力。

3.重视文学教育

儿童天生是故事的热爱者,喜欢节奏和韵律,可以说儿童和文学是天然亲近的,尤其是儿童文学,可称作儿童学习语言、发展内在精神最为适宜的材料。除了儿童文学以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资源也能为儿童提供独特的养分。优质的文学教育可以点亮儿童内在沉睡的一切,提供儿童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光照,最终内化为他们的生命。因此,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不仅符合儿童的心性,也暗合儿童母语学习的规律,同时也是涵养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基础工作。

4.以言语实践和更丰富的母语实践为路径

阅读是最重要的言语实践活动,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需要以一定的阅读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同样重视儿童的母语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以母语学习为桥梁,让儿童在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中,進而在对话、演讲、辩论、考察等母语实践中,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参与中发展行动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构建:探索儿童阅读的整体化实施

从2001年到2018年,亲近母语进行了三个五年计划、三轮课题研究和实验。积极探索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儿童出发,打通课内课外,实施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小学母语教育课程体系。

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小学生开始使用统编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全国小学生全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新的语文教材,文本选择更加多元,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信息性文本进入教科书。同时,新教材将整本书的阅读列入课程体系,加大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统编语文教材、正在修订的课标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母语教育理念,以及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儿童阅读的成果。

如何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用好统编教材,做好课内外整合,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展,同时引导孩子阅读更多的整本书,开展更广泛的阅读,切实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亲近母语于2018年11月发布了小学语文课程实施方案的3.0版。

从课程体系来看,亲近母语的小学语文课程包含了统编教材教学、拓展性课程和提升性课程三个层次。

1.基础性课程——统编教材教学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用好小学语文教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业要求。

2.拓展性课程——儿童阅读课程化和自主阅读

包含统整语文课内外的主题阅读、儿童诵读、图画书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课程。在文本的选择和阅读策略上体现分级阅读理念,低年级以童谣、图画书、童话、儿童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为主;中年级以童诗、童话、儿童小说、动物故事、中国历史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幻想小说、儿童小说、动物小说、适合儿童的现当代文学和古典文学名著为主。

(1)主题阅读课程:以主题统领下的多文本阅读活动为内容,通过高质量的略读指导,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展开阅读和主题建构,实施阅读能力培养和儿童文学教育的课程。主题设计从两个维度进行,以儿童的精神成长为“经”,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生发开去;以各类文学体裁的阅读为“纬”,聚焦各种体裁的文本阅读要点,让孩子每节课都有阅读的积累和收获。

(2)儿童诵读课程:秉持儿童性、经典性、课程化的课程理念,以《日有所诵》为课程内容,让儿童在诵读中积淀语感、成长精神、传承文化。低年级以童谣儿歌、晨读对韵和轻浅古诗为主;中年级以童诗、七言古诗为主,加入《老子》《论语》等传统经典片段,以及《飞鸟集》《沙与沫》等外国经典片段;高年级以唐诗宋词元曲、古代寓言和《新月集》等中外诗歌、散文为主,加入《孟子》《大学》等经典中的部分章节。在教学上,以熟读成诵、不求甚解、适当指导为基本原则。

(3)图画书阅读课程:以中外优秀的经典图画书作为阅读材料,通过对图画和文字的阅读指导实施文学教育的课程。在图画书的选择上,注重经典性,主题丰富,各具风格,兼顾传统与现代、国外作品与国内原创。在具体书目的安排上,体现序列性,低年级图画内容丰富,文字较为简单;中年级图画内容丰富,文字耐人寻味;高年级故事背景更加开阔,图画内容丰富,文字故事描绘详细,意味深长。

(4)整本书阅读课程:以统编教材中推荐的整本书、经典的儿童文学和适合儿童阅读的整本书为内容,以师生共读为基础,以班级读书会为组织形式,通过有效的阅读引导、阅读讨论、阅读分享、阅读探究等教学方式来实施课程。

3.提升性课程——母语文化体验和母语实践类课程

为了让儿童在小学阶段受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打下一定的中国文化根基,亲近母语特别设立提升性课程。该课程结合新教材的各个板块,安排有“汉字文化”“古典诗歌吟诵”“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等课程。

以“书香校园”为抓手的学校阅读解决方案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都把书香校园建设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往往在儿童阅读课程方面缺乏专业、系统的整体建构,学校的阅读多停留于活动层面。

在亲近母语课题研究和课程研发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推进儿童阅读,促进语文教育改革,亲近母语先后于2013年1月、2015年7月推出了系统的书香校园解决方案1.0和2.0。2018年7月,在全国使用统编教材的背景之下,又升级为书香校园解决方案3.0。

在小学阶段的六年里,亲近母语课题实验学校的孩子都能实现师生共同诵读960首诗歌,阅读112本图画书和40本儿童文学经典,师生共同完成500万字高品质的阅读,每个孩子基本实现自主阅读1000万字。

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和区域持续发展的动力。围绕儿童阅读课程的实施,我们从儿童阅读师资培养层级规划设计、教师自主研修、区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共学的路径与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学校形成语文课程和儿童阅读研究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同时,促进团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使其逐步成长为当地儿童阅读和母语课程改革的有生力量。

十多年来,一批批点灯人在参加亲近母语的研究和实验中成长起来。朱爱朝、刘颖、徐世赟……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亲近母语理念的影响,凝聚在亲近母语的平台,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教育共同体。在儿童阅读推广的浪潮中,不断地阅读、学习、实践、研讨、互促,已经成长为全国知名的阅读推广人,成为影响、引领一个地区的一盏盏明亮的阅读之灯。

张立俊、陈意曼、邵新锋、加志宏等校长,他们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阅读组织管理、阅读环境打造、阅读活动策划、阅读课程实施、阅读团队培养等角度,全方位打造书香校园。他们领导的学校,既是亲近母语的实验示范学校,也是全国书香校园的典范。

新的时代,在统编教材实施的背景下,亲近母语还将继续深化和推进,希望为促进儿童母语学习和精神成长,培养高质量的母语师资、构建中国气派的母语教育体系尽一份力量。

(作者系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责任编辑 施久铭

推荐访问:本位 母语 亲近 语文课程 实验

本文标题:亲近母语: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和实验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5/26440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亲近母语: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和实验》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