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家庭教育的缺失
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一小(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城郊地区,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管理较差,学生日常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安全习惯都比较差。多数家长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学生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还有一些家长图省事,花上一些钱把孩子全权交给托管中心。所以,体现在学生身上问题就比较多。例如我校低年级学生个人卫生比较差,经常不洗澡,不勤换衣服,不剪指甲,不洗头。中高年级学生不仅卫生习惯较差,乱丢纸屑,不爱护环境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学习也十分懒散,部分学生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游散青年,打架斗殴,沉迷网络,价值观混乱。另外,一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孩子,在蜜罐里泡大,接受的完全是宠爱教育,没有经过一点风浪,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体现在这部分孩子身上的主要特点就是行为霸道、自私任性、生活无规律、学习不自觉、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学校日常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2.社会领域的道德失范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环境和各类媒体的宣传影响——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贪图享受、盲目追求、自以为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偏离。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
大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常常把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导致许多学生在校在家两个样。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决定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针对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入手,尝试通过课内与课外等各种途径与方法,把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探索研究相应的矫正策略,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二、理论依据
⑴古人认为,“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则是经过人努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道出了儿童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⑵“人的终身社会化问题”的提出。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学校原有的概念被彻底的更新,向所有的人敞开了大门,教育内容也随之前所未有的丰富起来。
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决定了养成教育必定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少年儿童时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时期。对少年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可能伴随人的一生,而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身受益。
⑷俄罗斯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⑸2001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小学德育工作重点:小学德育工作重点主要是通过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原则及方法
(一)概念界定及内容
所谓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认为,良好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
根据我校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和学生现状,本课题主要研究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学习、卫生、安全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为此类学校针对相关问题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
(二)研究目标
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模式,以突出实效为主要目的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体系,以指导本校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学习方面: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卫生方面:重点规范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校园环境卫生习惯。
安全方面:养成注意交通安全、活动安全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良好习惯。
(三)研究原则和方法
1.研究原则
⑴时代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反映时代特点。
⑵知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
⑶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影响,学校管理,学生自律与他律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⑷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达到完美结合。
⑸学校、家庭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发挥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积极因素的作用,重视抑制和清除各种负面影响。
2.研究方法
⑴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筛选出有效的经验和个案,为本课题提供借鉴。
⑵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检测学校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成效,并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研究动向,对我们的研究进行及时评价和完善。
⑶行为训练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行为,使之形成符合教育目标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着眼于知行转化、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⑷活动教育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民主性教学活动方式。倡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⑸榜样示范法。了解和学习榜样的优良品行和先进事迹,把抽象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具体研究步骤、思路、做法如下:
1.研究准备阶段及课题研究开题(2008年9月—2009年1月)
①选题、申报及收集材料
②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③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理论,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了解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讨论具体做法和措施,各成员明确分工。
④2008年12 月 24日,湖南省教育学会专家及衡东教研室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前期准备充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目的明确,研究计划和方案具体规范可行,分工明确,专家认为本课题研究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受益终身,很有研究价值。
2.主体研究阶段(2009年2月~2011年6月)
①研究第一期(2009年2月~2009年7月)
修订完善课题方案。初步确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目标、研究途径、方式方法和评价策略。
②研究第二期(2009年8月~009年12月)
完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目标。进一步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目标、研究途径、方式方法和评价策略。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系统初步形成。
③研究第三期(2010年1月~2011年6月)
深入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途径、方式方法和评价策略,使之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并达到预期目的。
3.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①各课题组成员依据研究收集好材料,进行科学分析。
②总结研究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③结集出版优秀研究论文集,推广应用。
四、课题实施的策略
三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⒈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实验团队
课题组主要成员分别有衡阳市优秀校长、省级骨干教师、市县优秀班主任等,因此不但有充足的一线工作经验,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⒉开展研讨活动
2009年2月,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良好学习、卫生、安全习惯的养成”以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活动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摸清了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⒊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⒋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⑴建立课题初期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工作会议,交流上阶段课题研究经验和本学期课题工作安排。
⑵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⑶建立课题组现场研讨交流制度,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⑷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
⒌扎实开展工作
(1)开发校本资源
上下一心,师生全体动员,围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关于学习、卫生、安全习惯的相关要求,群策群力,编儿歌,创童谣。课题组成员将优秀篇目整理后,谱好曲,并编辑成册,发放到各班,供班级晨会课学习以及课间课后传唱,寓教于乐,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教室里、走廊上、橱窗内、花圃里各类教育宣传画、名人名言、警示语、学生的原创标语等随处可见;由师生共同设计并定期更换的主题板报、手抄小报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大家从小处着手,关注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每一株花草、每一颗树木、每一道墙壁、每个角落、每个橱窗的育人功能,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育人。
(3)创建“书香校园”
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校长罗凯任组长,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赵活平任副组长,全体行政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创办了 “诗意洣江”读书社,“七彩杨山”读书社和“阳光一小”读书社。课间课后,甚至在节假日,同学们三五成群聚精会神的读书身影汇聚成了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学校还开展了 “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等读书活动。每栋教学楼的每层走廊,都新增了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读书读报橱窗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宣传窗、读书活动专栏上有每日诵读推荐和阅读之星事迹介绍;各班都设立了图书角,同学们纷纷为班级捐书,让自己心爱的图书成为班级共享资源,图书管理员尽职尽责,每天课余为方便本班同学阅读书籍而忙碌;校园网站开辟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专栏,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报发生在各个班级的读书故事,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领会读书的益处,并能使自己的思想在学习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监督导行,逐步训练
学校少先队加强监督专门成立了学校“红领巾监督岗”,组织监督员每天值日,以班为单位开展纪律、安全、卫生等项目内容评比,每天中午利用读报时间,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的《曝光角》进行奖惩通报,并于每周五中午公布文明班积分情况,月末按积分高低评选当月特类、一类、二类、三类班级,学年末将该项目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这就同时要求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动态监督。
(5)活动促进
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 如“学国学精髓,扬传统美德”的《弟子规》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开展了系列读书征文活动:十月国庆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庆国庆”手抄报比赛和“爱祖国、惜生活,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感恩节时,组织学生开展“感恩卡”制作比赛,开展“感恩行动,点滴日记”日记评比和“感恩心得”征文比赛;结合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开展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举行“我眼中的母亲河”征文比赛;“六一”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大型活动,举行“读红色经典”征文比赛和“红歌合唱比赛”;各中队每月举行一次主题中队会,如“文明之花心中开”“争当四好少年”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有诗歌朗诵、快板、歌谣联唱、佳作展示、课本剧、小品等等。开展了“讲卫生、爱校园——争当卫生小明星”“讲方法,爱学习——争当学习小明星”“讲安全,爱生命——争当安全小明星”等系列活动,举行校园学生行为习惯童谣创编和传唱比赛,“讲卫生、讲安全”警示语设计比赛。还开展了“上岗执勤,争当小交警”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面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促进了文明行为的养成。
(6)榜样示范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大队辅导员对上周各班在卫生、学习、安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授予优秀班级“流动红旗”;校园德育阵地定期张贴“文明三星”(即“学习小明星”“卫生小明星”“安全小明星”)的照片,宣扬优秀事迹,宣传文明行为。班级中经常举行“卫生标兵”“安全小卫士”“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以先进促后进。
(7)重视社会教育,拓宽教育的途径
县交警大队在我校设立了“白手套护学岗”,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与小交警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县消防大队、县人防办、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也经常与学校联合举办各种演习,诸如火灾演习、地震演习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了不少求生应急本领。
(8)成立“家长学校”,实现家校共责
我们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培养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养成等。我们还给家长们印发《学生校内表现联系卡》,按时将学校某阶段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工作向家长通报。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让他们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评选出部分优秀家长,以点带面,争取得到他们的全面支持与配合。
(9)开展专题教育讲座
学校先后邀请了著名教授汪志广、班级管理专家高金英教授、中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研究专家陈建飞、国际赏识教育推广讲师兼家庭教育高级研究员李建军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杨清泉博士、县教育局政工股肖秋芳股长等教育权威来我校作专题报告,及时指点迷津,排忧解难。
(10)关注留守,共同进步
学校于2010年6月成立“春蕾留守儿童之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组建了以校长为首的关怀管理机构和以各班班主任为中坚力量的心理咨询工作小组,设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代理家长档案和首批志愿者档案。“春蕾留守儿童之家”主要由“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和“亲子沟通电脑室”组成。“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还邀请到了湖南省衡东县关工委校外辅导员向琼碧老师为孩子们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工作。电脑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可供孩子们跟远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进行聊天、视频等。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集结了社会各界力量,在首批代理家长中,有县妇联主席、副主席,还有各乡镇干部以及优秀企业家等,他们如同孩子的亲生父母般,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除此之外,学校经常举行“亲子运动会”“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为贫困生募捐”“感恩社会”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于是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不再自卑孤僻,学习进步了,变得讲卫生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转变。
以上活动模式的初步形成与实施,使我校的规范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生的文明礼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充分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进一步形成,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目前,我们正在继续探索实践,以期在今后的规范教育中取得更大成绩。
五、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从课题研究开始,不断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90%以上的学生都认识到:只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才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在班级才会评为“文明班集体”、“先进班集体”,自己才会成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
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582人次获奖。其中,单婵嫔、萧子衿、欧阳雨晴、陈谊涵四位同学合作的《校门口安全问题研究》课题,在2010年度湖南省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学生成果一等奖,还获前副省长郭开朗的亲笔题名奖;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中,有赵思雨等同学2人获市级奖,5人次获县级奖;在2011年寒假读书征文和社会调查活动中,有刘颖等3人获市级奖;在2010—2011学年度衡东县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中,有周娣等3人获县一、二等奖;在衡东县2011年中小学《呵护幸福》安全教育知识读书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在衡东县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党史教育读书征文比赛中,有肖雨婷、谷汤禹同学分别获县一、二等奖;在衡东县2011年“红色经典伴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中,我校萧子衿等同学夺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秀奖;在2011年三湘读书月—衡阳市少年儿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红色经典读书活动展演中,我校的周思睿等6人获银奖,肖雨婷同学还获得了“衡阳市阅读之星”的光荣称号。
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受到广大家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文明示范校,一大批学生被评为市、县“文明示范生”“交通安全小明星”、“安全小卫士”。
⒉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我校原167班学生曹某,因父母在外地打工,长期无人管教,上课扰乱课堂纪律,学习上不思进取,平时爱和社会上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交往,蓬头垢面,天天背着书包进出电子游戏室,逃学,打群架,破坏公物,不尊敬老师,欺负小同学,通过学校课题工作小组多次采用谈心式教育,并配合班主任、家长进行教育,该生在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并积极承担班级工作,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中学。
179班学生罗某,邋里邋遢,鼻子上经常挂着两条“青龙”,衣服上油光可鉴。上课蔫头耷脑,呼呼大睡,下课生龙活虎,追逐打闹。垃圾随手就丢,作业可与甲骨文相媲美…… 学校课题小组深入该生家中进行情况了解获知,罗某自幼丧母,父亲好赌,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课题小组通过讨论,就此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通过一个学期的激励与榜样示范的持续教育,该生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举止文明了,穿着也整洁多了,在校园里还会经常看见他弯腰捡垃圾的身影,期末考试破天荒地进入班级前15名。
⒊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本课题研究,所有老师都认识到: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只有加强养成教育,学生才会成人,才会成才。现在我校各位任课教师既注重教书,又重视育人,并且在各学科中渗透养成教育,形成了一种人人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强化了养成教育意识。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后受益匪浅,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教育行为和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成效。肖永红老师的《班博,网络作文的一种尝试》发表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刘理荣老师的论文《博客,推开作文评价的另一扇窗》发表在《教师》杂志总第72期上;谭文清老师的论文《小学教学自制教具一般标准之浅见》发表《教师》杂志总第74期上;王芳老师的小故事《“派克”的来历》发表在《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2011学年度第14期上,他的课堂教学精彩片断回眸《抓动人之处,悟高尚情操》发表在《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2011学年度第42期上,等等。在进行课题研究的三年中,我校老师在各级各类赛课和论文评比中,获国级奖4人次,省级奖28人次,市级奖44人次,县级奖46人次,镇级奖2人次,获县级以上指导奖63人次。刘理荣等近10名教师在各级上公开示范课,均受到区、片领导和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理论修养、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全校教师人人有课题:马会清老师主持的学生课题《学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研究》荣获市一等奖,省一等奖;在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研成果评奖活动中,罗凯校长亲自主持的《利用网络促进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荣获市一等奖;谭文清老师报送的《小学数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得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副校长赵活平主持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荣获县三等奖;肖永红老师申报的《从班博看网络作文教学的优势》荣获县二等奖。由于工作相当突出,赵活平校长被评为衡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尹春花老师被评为衡阳市普通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扩大了社会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把文明行为细化为三个具体的内容,即讲卫生、重安全、爱学习,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家长示范学校”“湖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湖南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校验教改示范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红旗大队”“衡阳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衡阳市教研教改示范学校”等。我们学校在创“湖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中,以“创学习型家庭”为特色,顺利通过验收挂牌;六年级166班被授予“衡阳市2010年度普通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先进集体”;166班学生萧子衿所在的家庭,荣获湖南省“第三届全省百户优秀学习型家庭”的荣誉称号,在2011年11月1日“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复查活动中,“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也作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学校第二轮检查评估”中,省、市领导和专家对我校创建“书香校园”工作大加赞赏。2010年,学校被评为衡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11月我校被推荐评为“衡阳市第二届书香校园”。
此外,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绝大多数被多家网络、媒体刊载、报道。如:《衡东县城关一小举行“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庆六一活动》以《唱响红歌、欢庆六一》为题在“湖南教育在线、湖南教育新闻网”和“衡东教育新闻网”上刊载,在“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全国少工委网”上,作为重点活动进行展示;《衡东县城关一小举行“好习惯伴我行”演讲比赛》的新闻,在“湖南教育在线·湖南教育新闻网”“你好衡阳网”“衡东教育闻闻网”上发表;《衡东县城关一小<弟子规>》学习实践活动在“湖南教育新闻网”“衡阳教育新闻网”“衡阳妇联网”“你好衡阳网”“教育精英网”“衡东教育新闻网”等多家网站进行了连续系列的报道。
上述这些成果,是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校 特色立校”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狠抓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的结晶。
六、研究成果
1.《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留守专题》
3.《各项活动剪影》
4.《校园歌曲、童谣集锦》
5.《各班班规》
6.《优秀活动教案汇编》
7.《教师论文选集》
8.《家长论文选集》
9.《各项荣誉展览》
七、需探讨的问题
⑴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认识误区依然存在,认为“学而优则仕”,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越俎代庖。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反教育观,认为这年头,只要脑瓜子灵活,总能混碗饭吃,反而嫌学校的各项常规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因此,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⑵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需要净化。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接受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需要净化。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社会应为学校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所有的媒体都应重视正面宣传,减少负面影响。宣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⑶学生班额太大,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足,因材施教、个案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这种现状无形之中也增大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距离,也就很难形成教育合力了。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因此,只有全社会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八、课题研究的不足
⑴从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关系看,存在形式主义的隐患。由于种种原因,重德育形式轻德育内容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割裂了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⑵从德育的过程来看,德育过程同样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仍注重教师的教育指导作用,轻视学生自我教育的倾向。
⑶从德育的延续性看,在习惯培养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断性教育,轻习惯培养内容的延续性、整体性。
⑷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不够深入,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一小)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