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期儿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儿歌符合幼小衔接期汉语拼音教与学的内在需求,它能唤起儿童的原有认知,拉近幼小之间的距离。“歌”能攻“难”,“歌”能促“写”,“歌”能克“倦”,“歌”能固“学”,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儿歌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汉语拼音学习的幼小衔接。
关键词:儿歌教学;幼小衔接;规则
很多老师会将一年级重点进行汉语拼音学习的9月份称为“黑色9月”,24个韵母,23个声母,学习内容多,学习周期长,教学手段容易重复,学生容易疲劳和厌烦。归纳一下,具体有“五难”:分辨四声,声母与韵母的准确拼读,区分形近字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 “ǖ”上两点的省略规则。这些难点使得以具体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一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拼音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性”。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并降低汉语学习难度呢?我找到了儿歌这个突破口。儿歌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易念,易记,易传,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简短诗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而,儿童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儿歌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因此,不同版本的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均选用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儿歌,让孩子在儿歌中学习拼音、识字,学习阅读,深受儿童喜爱。同时,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引导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儿歌符合幼小衔接期汉语拼音教与学的内在需求,它能唤起儿童的原有认知,拉近幼小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儿歌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汉语拼音学习的幼小衔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能够做到“软着陆”,拿到汉语拼音这把识字、阅读的金钥匙。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歌”能攻“难”
对于拼音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利用儿歌能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儿歌诵读中领会要点,既有利于降低难度,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区分四声
单韵母初学阶段,学生往往难于分清第二声和第四声,原因是不能牢记两个声调符号的不同方向,这主要属于辨形记形的问题。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这样用儿歌和手势辅助去记:ēēē平又平(同时手稳稳地平行移动);ééé大白鹅(同时手快速向右上划)……四声练读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四声的读音规律:“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二)区分形近字母
低幼的孩子观察事物的细微差别和方向感较弱。因此很多孩子不能一下子辨别左和右的不同,有时甚至会把字母写反。而“b d p q”这几个字母就像孪生兄弟姐妹一样,遇到它们时就常常会张冠李戴。这时,如果采用形象直观的儿歌会有效帮助学生区别字母:
1.边做体操边念儿歌: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
2.利用学生对数字6和9已经熟悉的特点编儿歌:正 6 b,反 6 d,正 9 q,反 9 p。
再如“ei-ie ”、“ui-iu”等等形近復韵母的区别,教师在新授课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确发复韵母时,是由前一个字母的发音向后一个字母的发音滑动,然后编儿歌:e在前,i在后,ei,ei, ei,i在前,e在后,ie,ie,ie等等,在这样反复练读中找到复韵母的认读规律并准确区分。
(三)突破“ü”上两点省略规则
汉语拼音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比如“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这就很难用一般阐述性的语言解释清楚。我们就借助儿歌和动画的组合帮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先引导学生观看《j、q、x与u、ü》的动画,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儿歌的方法来记一记“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学生的方法可真多:j qx真顽皮,不和小u在一起,见了小ü更淘气,吹走小ü的圆泡泡;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赶快脱下帽。小ü见到jqx,遮住眼睛笑眯眯等等。
实践证明,儿歌同时结合游戏,律动等手段,能将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的拼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起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帮助消化等作用。
二、“歌”能促“写”
汉语拼音的字形比较抽象,因此人教版教材在每个拼音字母旁边都配上一幅直观的图画,实际运用中我们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在图画和所学字母间寻找相似的地方。最后根据字母的特点和图画的内部实质意义,鼓励孩子创编儿歌以帮助记忆字形。
(一)字母的书写
《z c s》一课中,孩子们根据插图编成的儿歌有“小小刺猬ccc,”“刺猬打滚ccc”等等,这些儿歌很简单,但却是学生自主发现的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再加上用手划出字母的外形,多种感官刺激,巩固了字形。于是在书写过程中,当学生把“s”写反了的时候,我们就提醒孩子:“蚕宝宝吐丝s s s,蚕宝宝爱把头朝右边吐丝”。
(二)掌握四线三格的书写规律
因为声韵母的数量比较多,所以在四线三格中书写的时候会混淆书写的位置,这时可以借助儿歌帮助学生找到书写规律: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往上格,尾巴长了往下格,其他部分在中格,中格上下都顶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
三、“歌”能克“倦”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到7岁的儿童有意注意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左右,超过了这个时间,儿童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疲劳现象,课堂纪律就难维持。因此我设计了《声母操》和《韵母操》两套课间操。学生边做操边念儿歌,在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的同时整体复习声韵母。
(一)声母操
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
两个门洞m m m,像根拐杖f f f……
(二)韵母操
张大嘴巴ɑ ɑ ɑ,公鸡打鸣o o o,
白鹅倒影e e e,一根蜡烛i i i……
《声母操》和《韵母操》的儿歌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创编,具有形象、朗朗上口、容易操作的特点,伸伸手,弯弯腰,踢踢腿,用身体摆摆摆字母的形状,日积月累,学生就慢慢整体掌握声韵母的读音和字形了。
四、“歌”能固“学”
就如同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是语文实践一样,同理,学习汉语拼音最好的方法也是运用汉语拼音多阅读,在汉语拼音的运用中掌握拼读规律,获得语感,真正掌握汉语拼音这种识字和阅读工具。而儿歌这种短小精炼的文学形式是最适合巩固和运用所学拼音的好媒介,因为儿歌篇幅短,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因为儿歌儿童化的语言总能吸引孩子,所以在学完拼音后我们选择一些经典的儿歌鼓励学生自主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巩固所学拼音知识、积累生字词感受语言的情趣。
如儿歌《荷叶圆圆》:荷叶圆圆,像个摇篮,水珠宝宝,睡在里边。风儿轻轻,亲亲脸蛋儿。鸟儿唱唱,做梦甜甜。
诵读这首儿歌的时候,学生对会认的字词很快就能认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比如“像、睡、亲、蛋”等字时就会借助儿歌中的拼音来拼读,在拼读的实践中达到了再次复习巩固拼音的目的,同时感受到了自主阅读的成功喜悦感。
儿歌赋予了汉语拼音学习活泼的基调,学生借助儿歌掌握拼音知识,在学完拼音后又利用儿歌诵读来巩固所学的拼音知识,学生乐在其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节奏是儿歌的灵魂。当教学踩着了儿歌的节奏,也就合上了儿童心灵的节拍。
参考文献: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幼小衔接期儿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