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和谐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16 14: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性地提出对和谐教育的理解,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本科生教育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提出了和谐教育背景下本科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和谐教育 地方高校本科生 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地方高校是指各省、直辖市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它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都属于教学型院校。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专门高级人才的重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科技先导”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方高校,它们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地方高校持续、和谐、健康、快速、发展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和谐教育”

(一)对“和谐教育”的理解。

“和谐教育”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首先是教育的和谐,只有教育和谐才能促进生产、文化、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和谐教育”可以理解为: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调控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

(二)“和谐教育”的基本特征。

1 教育体制和谐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前途,而教育体制和谐则能够促进教育发展。我国的基本教育体制是“中央集权制”,教育的政策、法规对教育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优化教育结构,达到教育体制的和谐。

2 教育管理和谐

我国教育管理的特征是分级制,从中央到地方,每级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由于管理部门分类多,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才能形成教育管理的外部和谐。从学校系统内部来看,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特征,管理者、被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教育系统。学校内部的和谐主要表现为教学与后勤服务的和谐、各级管理的和谐、人事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各专业教学和谐、各项活动和谐。学校管理和谐要求民主管理。

3 教育环境和谐

教育环境的和谐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环境受到社会其他环境的制约。要使教育环境和谐,必须使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达到和谐,例如,经济环境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文化环境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所在城市环境与学校环境的和谐等。

4 教育竞争和谐

教育竞争是当前存在的客观事实。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然存在教育竞争。但是如果竞争不和谐就会阻碍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地方高等院校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一)本科生培养观念与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不和谐。

现代教育理念是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要求建立厚基础、宽口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自主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求高等教育以多样性作出回应,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而目前仍有部分学校仍以教师为主。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一章一节地传授给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主要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观念与“授之以渔”的现代教学理念很不和谐。严重地影响了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师的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和谐。

教育者先受教育,育人者必先自育。没有高素质的教育者,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素质教育。目前,高等学校受扩招的影响,师资力量普遍不足,高质量的师资更是缺乏,许多青年教师学历很高,书本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很不和谐。

(三)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不和谐。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再加上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不足,本科生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课堂灌输为主、忽略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传授现象,加上就业形势的压力,使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和谐。

三、“和谐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质量是学校声誉的灵魂和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常抓不懈的任务。

(一)“和谐教育”背景下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获取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证全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更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实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全面工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各方面工作引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既要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又要为实现全社会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二)“和谐教育”背景下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世界21世纪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即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终身学习的本领,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有与他人协调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些国际性质的人才素质标准表明,21世纪是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精辟阐明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地方高等院校各方面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三)“和谐教育”背景下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培育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确立“大育人”和“大服务”的理念和格局,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校内外各方面作用,使学校的教

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环境建设、社会实践、国际合作、社团发展等一切工作都自觉地以学生为中心,都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对待学生,建立指导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成长、关心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困难、关注学生就业、方便学生学习生活、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服务网络体系和工作机制。学校各部门、各环节都要相互支持,密切协作,共同为学生的价值增值服务,为未来的用人单位创造价值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

事业靠人来干,发展靠人来实现。学校育人,要坚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教师队伍的结构、业务水平和道德情操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为社会服务的成效。也最终决定着学校的层次、水平和地位。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把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培养、引进或调整上,要调动好、保护好以教师为主体的全校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好教师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好学校各类人员在育人过程中的专门作用和协助作用。要制定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遴选和培养学校、天津市和国家三级教学名师队伍。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重视师德建设,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和谐教育”背景下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在学校内部要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经费支持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和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要以评建精品课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家、市和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要鼓励广大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研究与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质量、多样化”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自主学习留出必要的时间。要完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切实保障专业课每学年教学内容都有一定比例的更新,在保证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鼓励教师积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教材。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使更多的本科生尽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和教高(2007]1号、2号文件精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要完善“专家检评、学生评教、行政参评”三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畅通评价信息的反馈渠道,将教师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

总之,地方高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紧密围绕“质量工程”建设,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注“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EB/OL].http://chat.pep.com.cn.

[2]卢铁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7-10.

[3]田建国.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6):6-8.

[4]高志青.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9):8-10.

[5]关晓丽,董丁戈.倡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2007,(12):73—74.

推荐访问:本科生 教学质量 有效途径 和谐 高校

本文标题:和谐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6/26489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和谐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