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刍议职业技术学院的科学定位

发布时间:2023-06-16 15:00:07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定位就是办学目标、办学方向的定位,它关系到办学的成功和学校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兴起的必然性及其所面临的发展定位等问题,并提出如何对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定位

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建,这些学院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顾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要特色。职业技术学院的兴起,顺应了当前国家和所在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合理的定位既有利于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及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行,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的发展很有帮助。

一、职业技术学院总体目标的定位

要想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在城乡建设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定位,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应对其进行类型定位,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进行层次定位,解决培养人才规格的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解决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进行专业定位,解决学校人才培养适应所在城乡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社会职能定位,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新版本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硕士各层次教育中,而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的定位上。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高等学校范畴,所以它具有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学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等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是一个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辩证统一性决定了职业技术学院在其职能定位中,必须将三大职能统筹考虑。但目前一些新建职业技术学院的职能定位存在急功近利、舍近求远的现象,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学代替人才培养职能,把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职能狭隘地等同于理论教学。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除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外,还包括科学开发、课外实践、校外社会服务等。二是把职业技术学院按本科院校的分类定位为教学型高校,不重视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导致因没有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其社会声誉也得不到提高,进而影响生源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也是导致中职生要比高职生好找工作现象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职能定位方面要实现三大职能的有机统一。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决定职业技术学院的服务对象是基层第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所以我们除了要全面力行高等教育的职能外,还应发挥彰显高职高专个性的重要职能——非学历的“短期培训”职能,按照终身教育的观念,把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工作做得更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争取成为社会培训的主渠道,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尤其是硬件设施条件过硬、教师资源充足、又有成熟培训机制的学校,应花大力气去挖掘这方面的市场和空间,发挥它为行业、区域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发展的服务优势。通过开展培训,一方面可以为办学赢得资金的补给,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高职生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炼就“多次就业能力”,体验自身对更高技术的需求,激发学生对掌握“继续学习能力”的兴趣。高职高专的研究要以科技开发为主,以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为基层一线带来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

二、类型和层次定位

在我国,通常把高职教育纳入“高职高专”系列,给人的感觉它是一种教育的层次(专科层次),其实,它是一种教育的类型,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属于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5B类教育。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分两种类型,第一类型是5A,第二类型是5B,它们并无层次高低之分,都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但不同的是,5A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充分的准备,而5B类教育面向实际和具体职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学业后,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有三种教育类型:一类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学科型;三类为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的直接就业型;二类是介于一、三两类之间的中间型。5B类教育介于普通学科型和直接就业型之间的中间型,其培养目标也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

根据当前经济的情况,急需的是能够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具有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主要定位在学制2—3年的专科层次,绝大部分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但5B类教育的学习期限根据学生需求也可以延长至4年以上,相当于目前的“专升本”。目前,对学生的这种需求主要通过如下两种办法解决:其一是“堵”,不为高职学生“专升本”提供机会,实践证明,对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强烈需求堵是堵不住的;其二是“专升本”后,就进入普通学科型的5A类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所谓“立交桥”的办法,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只会把职业教育作为“跳板”,想方设法进入学科研究型这一狭窄的独木桥。目前,一些学者呼吁国家从政策层面打通高职学生继续提升学历层次的通道,不仅可以续本,甚至可以攻读硕士学位,但仍然属于职业技术型的5B类教育。

三、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所在城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培养的合理路径和模式应该是“城校互动、产学结合”,形成“学校+市场+企业”的办学模式。

首先,从整个教育体系而言,一个国家成熟教育体系的体现是各级各类学校各司其职,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以纵向层次来分,有高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最终目标,要求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必须走各类高校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走多形式、多元化的道路。就教育分工来说,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其次,从就业市场需求而言,在未来就业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紧俏的人才。据统计,在2003年调查中发现,我省制鞋行业从业人员200万人,竟无一工艺技师。目前全国已经开始了“高级工拯救行动”,并开放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准入条件,对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源,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优惠接收政策,即在落户问题上,高级技能人才享受本科生以上的待遇。其三,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看,今后大量需要的肯定是高职(专科)培养出来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我们在这一进程中既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生产技术的管理者、技术标准的执行者、技术措施的处理者、技术革新的推行者。时代为职业教育孕育了一个发展的新契机,作为回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强者,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智能结构方面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应是:在知识方面,掌握针对性、适用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新颖的技术和规范;理论知识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现场指挥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般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这明显地区别于本科层次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定位。

四、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是指学校在国内外同类高等学校中的位置。位置的确定要视学校本身的实力、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定,要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期望。而关键是树立高职教育特色。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其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不同层次的学校办出自身的个性,不同类别的学校办出自身的特色,或许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效益的要求。高职的“特色”基本涵义主要表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性。

高职学校发展定位需要观念更新,既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也包括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观念更新。一旦定位确定,就涉及学院的种种改革,例如教学计划如何适应终身教育,如何试验和推广学分制,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等等。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常对定位重新检讨,保证健康快速发展。只有这样,职业技术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我国生产建设各行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河西学院教务处.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4]吴万敏,肖连英.对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定位的再认识.

[5]王立科.我国城市职业学院的兴起及其发展定位.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5).

推荐访问:刍议 职业技术学院 定位 科学

本文标题:刍议职业技术学院的科学定位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6/26490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刍议职业技术学院的科学定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