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创新 实用 灵活 人本

发布时间:2023-06-16 15:00:07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坚持创新的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实用的价值,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人才;要采用灵活的模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选择;要推行人本化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双重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校 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模、培养途径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体,涉及师资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和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是高校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机制的集中体现[1]。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欠发达地区高校由于受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办学条件上无法与其他地区的高校相比,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这些学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体系对这些高校来说尤为重要。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不能生搬硬套其他高校特别是发达地区高校的做法,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先进理念来综合考虑,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创新的思维

人才培养体系,“人”字在先,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有很大的关系。欠发达地区高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约束,招收的学生的素质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相比存在着差距,因此学校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不能一味地仿照其他高校,而是要有创新的思维,另辟巧径。首先,在整体思路上要有所创新,即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要突破传统的思路,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和类型来确定培养的规格和模式。不同类型的大学,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必然各有特色。要勇于挖掘和开拓学校的特色,走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培养之路。其次,要坚持与先进人才培养理念的接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党中央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任务。欠发达地区高校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及先进的高校,但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决不能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要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应树立以下新的思想观念:在人才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思想;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新思想;在加强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在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在本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本科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实用的价值

欠发达地区高校立足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培养的人才获得社会的接受和好评,才能保证和加大招生的规模,这是高等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校生存的前提。只有准确地分析学生求学的心理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及学校的生源状况,才能准确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2]。针对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人才培养体系,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其一,社会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目前除了高职高专院校之外大多数的高校在研究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往往选择前者,加剧了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供给的短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是高等学校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欠发达地区高校如能抓住这一机遇,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将会极大促进学校的发展。其二,实用性人才在市场上就业优势明显,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就业的强烈期望,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和家长一定意义上是教育投资者和教育消费者,对投资回报和消费权益有着一定的预期和要求。相当数量的学生之所以追求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甚至要花费较大的教育投资就读于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其目的是希望能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在未来的某些领域、某个层次的人才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保证自己有一个适应未来竞争的职业[2]。因此,欠发达地区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应有更强烈的市场观念,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使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取得就业优势,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其三,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生源情况适合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很多欠发达地区高校招收的大多是第二批、第三批甚至是以后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不是很出类拔萃,但在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可能更具有优势,这恰恰与培养实用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相吻合。因此,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是一个适应现实需求和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际情况的合理选择。

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采用灵活的模式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关键在于将人才培养理念付诸实践,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方案的预设,一个好的方案对人才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欠发达地区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笔者认为,采用“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该模式有利于在课程设置、专业方向选择、课程选读等环节上进行灵活的操作。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一个欠发达地区高校,这个方案在学校中已付诸实施,初见成效。

“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一个强调基础性与专业性灵活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谓平台,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共性的必修基础课程。平台课程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三部分构成,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是指国家统一要求的课程,如政治理论课、通识文化课等;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指国家规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主干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等,是该学科门类中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指该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应学习的课程,它包括专业基础课和实践性教学课程等,是学生达到专业知识要求必修的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保证了国家培养规格的统一性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性,通过平台课程的教学,可达到国家人才规格要求的基本预设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是各级各类高校都应该达到的培养目标,包括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内。

所谓模块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组块,即专业发展方向所需的相关课程的集合。模块课程主要指选修课,它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基础上自主选择的课程。一个专业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方向,每个方向设置一个模块,每个模块安排若干门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拓宽了专业的市场需求,为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奠定了灵活应对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开辟了通道,学生通过前两年平台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使其知识结构更具个性化的特点。

“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是具有人性化方案,它使学生的选择性增强,灵活性增大,积极性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这种灵活的培养模式这对欠发达地区高校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生源的问题决定了为数不少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不感兴趣,压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模块课程的灵活选择以及由此派生的弹性学分制,使这些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甚至可在修完平台课程后就业一段时间,根据市场需要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以较短的时间获得方向模块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也可在弹性时间内,延长学习年限,选修其他专业的学分,获得第二专业或双学位;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多选模块课程,从而获得辅修课程或辅修专业证书,这些都有利于使人才培养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3]。

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凸现人本的特性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解决对人的培养的问题,因此在构建过程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贯穿于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1.教学活动要以人为本。“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等等,这是近年来教学改革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观点,可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真正推行“以生为本”的又有多少能做到呢?口号谁都会喊,最重要的是怎么落实的问题。“以生为本”体现的是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激发人的学习潜力。现任斯坦福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的竞争优势在于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鼓励和自由上。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素质方面相对弱一些,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比同龄人欠缺,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以及与众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他们与有些所谓的学习尖子相比,更有自己对知识的主见,懂得与人交流,更有可塑性。欠发达地区高校要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实用性,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仍然是进行单向性的“满堂灌”教学,那将无法改变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性,学生的自主精神、独立意识将无法激发出来。因此,要大力推行个性化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给于学生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要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讨论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要引导他们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找到正确的答案。只有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学管理上要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既包括管,也包括理。管,要靠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办事程序、科学的方式方法;理,重在积极因素的调动、政策的激励和关系的协调。教学管理不能重管轻理、更不能只管不理,而是要有管有理、管理并重[4]。理,更多的是体现在以人为本上,其核心是不断完善以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要从关注教学规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上来,首先,课堂教学的评价制度不能只局限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的优劣评价,而应当注重教学的过程是否对学生具有启迪、引导作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尊重师生的个性,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要通过制度的引导逐步建立起个性化的教育。其次,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制度不能只关注于考试成绩的高低、考取证书的数量这些可量化的指标,关注于学生科学教育的质量评价,而应当同时关注学生人文教育的质量评价。通过制度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习谋生的技术,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坚持创新的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实用的价值,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人才;要采用灵活的模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选择;要推行人本化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双重发展。只有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发挥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为2005年度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广东欠发达地区高校竞争能力和策略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05TGJZ012)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地方院校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2]储诚明,构建具有特色的高等学校实用性人才培养体系[J],文教资料,2006.12

[3]赵复查,地方高校“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

[4]郭金创,教学型院校如何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02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

推荐访问:人本 灵活 创新 实用

本文标题:创新 实用 灵活 人本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6/26490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创新 实用 灵活 人本》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