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6 19:2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和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高职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模式,包括课程目标衔接、教材衔接、师资队伍建设衔接、考核评价衔接等几个方面。这种模式能够克服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创出中高职语文课程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中高职语文;教学模式;衔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2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明确论断:“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包括普通文化教育,如《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的衔接,从而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关于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研究也比较少,还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体系,导致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消耗大,教学效益低,无法实现中高职语文课程间的有效衔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各校专业设置不同,学校开发语文课程的能力高低不一,致使各校实际执行的语文课程体系和所能达到的语文课程目标差异较大;二是中高职两类学校都是依据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知能结构要求设置语文课程,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甚至倒挂的现象;三是大部分职业院校只对语文课程设置作出一些原则规定,尚没有制订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

因此,如何制定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标准体系,如何构建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框架,如何确立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教学内容,如果编写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教材,以及如何对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进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实践。

二、构建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衔接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系统的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衔接模式,该衔接模式包括课程目标衔接、教材衔接、师资队伍建设衔接、考核评价衔接等几个方面。

(一)中高职语文课程目标衔接

《中职语文大纲》将中职语文课程目标定位为: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目前国家对高等学校高职语文开设没有硬性规定。要实现中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衔接,高职语文必须要在中职语文的基础上衍生、拓展、深究。笔者因为,将高职语文的课程目标制定为:要在中职语文的基础上,逐步由文学知识、语言修养、美感品质的提升,进一步升华为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企业员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使高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满足社会岗位工作需要,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为根本任务的高职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

(二)中高职语文课程教材衔接

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衔接,关键是教材的统编,教材编写应邀请中职语文教师、高职语文教师,专家、企业等几个方面的编写人员共同参与。教材衔接要与课程教学目标衔接对应,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拓展训练模块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教学单元分层级来编写教材,应明确规定哪些是中职要必修或选修的教学单元,哪些是高职要必修或选修的单元。中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确立同样遵循目标设定的几个程序,建立与专业对接“中高职一体化”的教材体系,在内容组合上,最有效的方式即是模块式组合,可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作为通识教育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基本写作能力等通用能力。主要内容有:《语文1-4册》、《文学鉴赏》、《写作》、《演讲与口才》等。它是学习高职语文课程的基础,这一模块应该放在中职阶段学习。

职业模块分专业大类重组课程,侧重于实用性。如文秘专业类应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字迹一定要漂亮。因此开设《商务文书写作》、《书法训练》等教学内容;市场营销专业类着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和聆听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社交口才》、《演讲与口才》等教学内容;旅游专业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开设《中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在中高职阶段都可以学习,只是要处理好知识的深浅关系,中高职教学内容要有效衔接好。

拓展模块主要侧重于语文实践活动和职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设置的,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有:文学知识讲坛、《社交礼仪》、《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要求可作为选修课在高职阶段开设。

(三)中高职语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衔接

目前,中高语文教学存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甚至倒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中职语文教师不了解学生要在高职阶段会学习哪些与语文相关的内容,而高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也不知道学生在中职阶段学过哪些语文相关的内容。所以,要实现中高职语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衔接,在教师培养中加强学段特色和整体共性的结合,以利于把握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可选拔中职教师到高职任教,鼓励高职教师到中职任教,让每个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师都能熟悉和了解另一个职教学段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这样他们在教学设计与实施均能瞻前顾后。此外,还可以组建由高职语文教师和中职语文教师共同组成中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和课程开发小组,多元交流,深入专业进行广泛调研,根据各个专业特点,构建实用性的语文拓展课程。中高职语文教师通过这种纵向的沟通,将中高职语文教育置于现代职教体系中,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统观中,共同探寻中高职阶段语文教育的真正任务,真正解决中高语文教学各自为政的现象。

(四)中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衔接

中职语文学习阶段,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比较单一,以一张考试试卷成绩一锤定音。有关研究表明,测定人才综合素质的指标有100多项,而单凭卷面考试只能测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的则很难用试卷的考试方法考出,如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

所以,要建立分阶段能力培养和考核的体系。该体系必须是有序的,要符合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积累、深化,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能一环套一环,有序地向纵深发展,最终组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内容合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考核的体系。在能力培养和考核中,应当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综合化考试。例如,在考核中,可以准备几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一次辩论比赛,学生以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每个小组成员要分工与协作,各个组之间又有竞争、有压力。这种考试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

总之,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上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我们从事中高职语文教育的广大同仁,只有实现了中高职语文课程目标、教材、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几个方面的有机衔接,就能克服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创出职业教育特色。同时,我们也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尽快建立起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建立起通畅的“立交桥”,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本文为2014年度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立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系统视角下的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研究”(编号:12YJ10)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2]张惠英.浅析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J].剑南文学,2014(01).

[3]黄河,陈先刚.试论我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4]魏敏.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03(08).

推荐访问:衔接 高职 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 研究

本文标题: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衔接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6/26503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衔接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