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一带一路”研究与共享数据库

发布时间:2023-06-20 10: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是博物馆的社会责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像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日臻成熟,建设共享的研究数据库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博物馆研究工作新形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研究;数据库;共享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通道,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波斯、古印度和中国由此连接起来,使这些古代文明经过这条大动脉的相互交流而相互促进和繁荣。今天,“一带一路”携着盛世基因,又重回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舞台中心。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新丝路倡议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带给各国人民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文物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物、遗迹,其本身携带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透过“一带一路”代表性文物这个历史的载体,现代人可以直观地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痕迹,了解他們的信仰、追求、审美、生活和往来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国内各个博物馆围绕国家战略,纷纷利用各自的收藏和研究,通过出版、展览等形式,为民众展示“一带一路”沿线昔日的辉煌,诠释“一带一路”主题的内涵。这既契合了国家的发展战略,也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担当。例如,2010年8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2016年8月在青海省博物馆结束巡回交流、集中了西北五省(自治区)241件(组)代表性文物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成都博物馆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成果展”等。拥有丰富收藏的上海博物馆,也将“一带一路”专题研究作为十三五工作规划的重点研究课题和正在兴建的东馆的展陈主题。

对馆藏品的研究是博物馆社会公众教育工作的基础,而研究工作离不开大量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一带一路”专题研究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久远而广阔,研究资料繁杂、分散,这种状况给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和麻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像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日臻成熟,建设主题研究共享数据库并提供便利而多样的检索途径是信息时代文物研究工作的趋势和需要。

有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西域文物考古数据库(http://westeregion.goosuudata.com)和国际敦煌项目(IDP)(http://idp.bl.uk/)数据库就是其中两个范例。

西域文物考古数据库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开发,集新疆60年考古研究发现的成果,以新疆地区88个县、市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料为基础,囊括新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等10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收录有图书39卷,文献资料13000余条,70000余幅珍贵图片。数据库不仅提供了考古、历史和文物保护等专业相关的研究资料,同时收录区域内文物的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社会变迁等相关内容,全面反映西域特殊的、中外融合的历史人文面貌。

数据库收录的资源数据分为文献图鉴、考古区域、文物类别三大模块。根据三大类数据的特点,采用了相应的数据检索方式。

文献图鉴类的文献资料检索方式采用了通用的典籍文献类数据库的搜索方式,有精确检索、模糊检索、联合检索。输入检索关键字段之后,在检索结果中显示包含关键字的相关内容以及所在页码,能迅速找到需要的目标资料。考古区域将新疆划分为13个不同区域,可以检索每个区域内的考古成果。数据库收录的藏品分为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六类,按类别分类检索。

IDP(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成立于1994年。IDP联合世界各地的敦煌西域文献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利用统一的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便于各个层次的使用者利用文献。目前已经在全世界成立了七个中心,拥有七种文字版本的数据库和网站。

IDP数据库设有检索IDP数据库(简单检索)与高级检索、目录查找、书目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检索IDP数据库是一个特设的简捷选项,使用者可以使用文献馆藏号、标题、语种、关键词来进行检索。

高级检索提供三种选项:第一种是文献馆藏号检索。如果使用者熟知藏品的馆藏号,可使用该选项。如果不能掌握准确的编号,可使用“包含匹配”。第二种是特定条件检索。可通过文献类型、收藏机构、主题或关键词、简短标题、形态、考古遗址、语言/文字等七个角度检索某一范畴的全部文献,检索条件可组合使用。第三种是文献目录自由检索。检索IDP数据库中的文献目录,可使用文献标题、人名或目录中著录的任何其他信息进行检索。若需检索某个或多个特定目录,可使用“目录限定”选项。目录查找用于查找某种敦煌西域文献目录,并浏览该目录所著录的所有文献。

上海博物馆素有中国收藏界半壁江山的美誉,上海博物馆的丝路钱币展厅是国内收藏数量最多、体系最完整的西域货币展厅。这些钱币流通使用地域,东至帕米尔,西达地中海沿岸,北至里海、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一带,西南至印度河流域,东南到阿拉伯半岛,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4世纪,时代跨越近2000年。丝路古国钱币注重图案装饰,图案丰富、文字精美。这些钱币图案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阶段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为后人了解这些丝路古国的历史提供了许多直观的信息(图1~图3)。

公元1—4世纪统治着中亚和南亚部分地区的贵霜帝国,其艺术风格融入了希腊、罗马、伊朗高原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丰富了中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古代欧亚大陆上的通衢之地,贵霜兼收并蓄的文化态度促进了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对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自公元1世纪直至公元4世纪中叶,贵霜帝国前后十二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贵霜十二王钱币直接验证了那段历史。

外销瓷(国际惯例上称贸易瓷)是海上丝路的贸易大类,相较于另外兩个大类——丝绸和茶叶,不腐不烂的瓷器在丝路航线的海底沉船中静静地躺了千年,等待现代人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重见天日的海底外销瓷是海上丝路穿越历史的见证者。近一二十年来,中国近海发现不少沉船,由此兴起的打捞热潮也引起了考古界对贸易瓷器的研究热潮。上海博物馆所藏明清两代贸易瓷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集中来自西亚地区,主要是叙利亚;二是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先生捐赠(图4),来自于欧洲;三是馆藏品,不少是早年回流,也有部分受赠品,还有不同时期于海外征集的藏品。这些外销瓷的色泽、形制和图案纹样等细节,无声地叙述了东西方在审美喜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及相互融合。古代互通往来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些博物馆中的古代艺术品,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上海博物馆还收藏有珍贵的敦煌吐鲁番文献,多件佛经卷末存有题记署款,对研究佛学史、文字流变和书法史等均有重要价值。馆藏的玻璃器、纺织品、金属器等,各个门类的收藏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古代东西方互通、互联、互惠、互利的史实。

上海博物馆也是国内最早建立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博物馆之一,藏品数据库是博物馆的核心基础数据库,全馆藏品的数据信息以及围绕藏品的工作、活动数据都记录在库(图5、图6)。

在大而全的藏品数据库之外建设共享专题研究数据库,既是数据库技术在博物馆的新应用,也将为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之外的广大研究人员提供另一种更灵活的资料检索新形式,有助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

上海博物馆科研课题——“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数据库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跨学科科研工作。通过对馆藏各类别藏品中与“一带一路”主题研究相关藏品的梳理,为上海博物馆“一带一路”专题研究展陈搜集整理资料,建立专题研究的体系架构,为后续东馆的展陈工作做展品遴选和准备。在数据库建设方面,于藏品数据库之外,尝试建设一种服务于专题或者个人研究工作的资料管理型的数据库模式,充分考虑研究人员的工作习惯和需求,并考虑用技术手段建立专题研究学术信息的关联与整合,探索一种数据库共享共建的新模式。

这个跨学科课题需要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技术人员可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充分了解研究人员的研究习惯和需求,设计出符合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内在逻辑的数据库结构和系统流程。使研究人员可以从一张张标签和卡片、一个个文档和文件夹里面超脱出来,用专题数据库的形式来保存、更新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获得一个研究工作的资料“助手”。亦可以数据库为核心,形成专题研究的汇聚,发挥扩展效应。

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博物馆各项工作也需要新形式、新平台和新思维。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博物馆和博物馆人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时不我待,催人奋进!

参考文献

[1]刘波.国际敦煌项目IDP与敦煌西域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J].数字博物馆发展的阶段性回顾专刊,2010(1-2).

[2]陆明华.见证东西洋——明清贸易瓷相关研究[M]//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

[3]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丝绸之路古代国家钱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数据库 共享 研究

本文标题:“一带一路”研究与共享数据库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0/26622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带一路”研究与共享数据库》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