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20 11: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在新中国走过整整一个甲子的历史时刻,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的“2009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于12 月4 日至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作大会主旨报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企业、社会团体等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论坛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洪绂曾主持。邓楠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如何把握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问题,邓楠提了三点看法:第一,要充分把握好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变外部压力为内在发展动力;第二,要充分利用好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当前的有利条件,切实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第三,要积极、科学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准确把握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来自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等单位的13 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著名院士、专家围绕“新中国成立60 年的回顾与展望——和谐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讲演。

●刘树成:新中国经济增长60年曲线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6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周期波动曲线的深刻变化,以及这条曲线背后经济结构所发生的许多重要变化,有助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中国经济今后继续增长的推动因素,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来临。今后在一个中期内(8年左右),受体制、资源供

给、工业化和城市化、消费升级、地区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可保持8%~10%左右的适度增长区间。为此,要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延长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即使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内保持较长时间的平稳增长和轻微波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经过一化三改、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第一个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等多个社会大变动的阶段,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几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时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问题频发,其重要根源是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的突出表现。在新形势下,我们不能仍停留在仅仅依靠发展经济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必须同时从社会建设的高度去认识,用社会建设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更好地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冯之浚: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十一五”规划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如果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我国的资源能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难以承受,国家竞争力将难以提升,国家安全也将难以保障。为了推行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必须改善土地利用,扩大碳汇潜力。我国推行低碳经济,需要实现观念、结构、科技、消费方式、管理等几大创新。

●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的起步与可持续发展

深空探测表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月球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月球的资源、能源与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军事战略地位,推动了众多国家提出重返月球的规划与计划原则:谁先开发利用,谁先获益。面对严峻形势,中国不能袖手旁观,必须要有月球探测的能力。目前,我国嫦娥工程已经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深空探测已经起步。后续的深空探测新领域的开拓与实施,不仅会进一步推动与提高嫦娥工程的能力与水平,也将加速深空探测新领域的开拓与实施,并构成一个统一领导、相互促进、持续与协调发展的深空探测新体系。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60年

在中央政府实施了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及近年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方针指引下,中国目前的区域发展态势有以下特点:全国及各地区的国民经济高速和超高速增长;地带间经济实力的差距继续扩大;产业结构特色更加区域化;与产业集聚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出现了大城市经济区、城市与产业集聚带;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严峻的态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是高速经济增长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根据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分布的基本特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倡导以下理念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科学地确定各地区的发展定位;逐步缩小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地域空间开发的导向和约束;逐步建设发达的支撑体系;实现全国各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方面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从不平衡到较为平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洪绂曾:新中国农业60年成就、经验与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在农产品供给、农业发展方式、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收入、农村体制机制、城乡关系六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此外,农业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6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最根本的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新时期要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循环农业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千方百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文华:中国生态学发展60年

当代的生态学,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学科的同时,积极参与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和社会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一系列迫切问题。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已经摸索并总结了一套既符合生态学理论、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践经验与技术体系。但“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发展较晚,现在正处在一个转折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生态学发展,要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区域持续发展和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强全球视野,研究全球变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学科技体系,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参与科技竞争,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研究,实实在在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在生态学领域的“科技奥运”中,创造辉煌。

●周大地:中国能源发展60年

我国能源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开始时,我国能源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能源发展主要是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本世纪以来能源高速增长,发展难以持续。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平衡,必须从需求和供应两方面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哥本哈根会议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采取行动。中国的可持续(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长期坚持节能优先不动摇;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能源消费;根据我国国情,确定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重点。市场经济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从概念出发搞改革,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和能源管理体制,形成建设两型社会的有效机制,引领世界节能降低潮流。

●马宗晋: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60年的进展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自然灾情调查和综合研究;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人口- 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问题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综合预报探索;研究并提出与推动减灾系统工程;建立了自然灾情评估统计标准体系;进行了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减灾工作提供了导向性的意见,为国家减灾决策提供咨询,为社会减灾提供了科技支撑,今后必将为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坤民:中国环境保护事业60年

中国是宣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早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在人均GDP不足200美元的条件下开展污染纺织和生态保护的。通过多年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局面,出路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从中国环境与发展政策的形成与演变中,可以看到中国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行动。面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绿色经济”国际竞争,及早筹划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环保协同效应、抢占世界新技术高地、由大国变强国的

极好机遇。中国的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叶耀先:中国住房发展60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住房建设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巨大的成就:住宅的面积、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的提升,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房住人”发展到今天的“人住房”。受全球化、生态优先、新型信息经济等新事物影响,世界住宅科技发展越来越注重生态建筑技术的开发,注重探索可持续建筑设计。我国住宅建设已经进入现代化、多样化和产业化时期,正在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对生物种群最好的方向前进。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建设低碳住宅和居住区,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

●黄建始:21世纪国民要健康

全面接受大健康模式刻不容缓

今天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理。经验医学和生物医学模式都不能满足21世纪人类健康的需要,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大健康模式才是新时期指导我们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指南针。新的医学模式告诉我们,健康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还涉及和平的环境、住房、教育、食品、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公正和平等方方面面。目前中国正处于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健康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既是关键的关键,又是当务之急。我们只有全面掌握生物、心理、环境、社会方面以及个人生活方式改变等全面的健康信息,才能保障全体国民的健康,保证中国的崛起能够可持续发展。

●季昆森:循环经济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在中华大地已成蓬勃发展之势。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是,要把推行循环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坚持自主创新、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上。而如何将循环经济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则要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入手,从污染治理入手,从生态修复入手,从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入手。全国各地的实践充分表明,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创业就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实现形式。

专题报告之后,会议还设立了应对全球变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老龄社会的住房保障问题与对策四个分论坛。来自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人居环境、水资源等专业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各分论坛会议。170 余名代表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交流。(胡颖峰/王 琦整理,本综述涉及作者观点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推荐访问:中国 可持续发展 研究会 年会 综述

本文标题: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综述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0/26623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综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