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分析
摘 要: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促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一个国家,对整个世界都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上的不可持续,也必然影响到其他国家。办好本国自己的事,也有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中国为例,可以提出相关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资源;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潜力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5-0005-03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比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资源。缺少任何一種资源,对人类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本来不足,被大量消耗或污染后,当地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都存在困难,更谈不上今后更好的发展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正越来越受到各种资源的制约。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国家均因资源不足、环境恶化而导致人道灾难。人类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以相当数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由于全球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存在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也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提供尽可能多的总的福利。
不光现有资源,未来可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资源增量的价值都有一定限值,表现为其国民收入在一定区间内的稳定增长。人们通过负债借用未来资源,但这显然也是有限度的。
此外,人类的生物特性还要有一定的环境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假如被破坏了,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二)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资源也都是有限的,所以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应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各国间合理分工可以发挥其相对优势,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从发达国家看,购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传统产品和服务,支出更少、成本更低,付出更少的环境和资源代价,这是国家间资源包括环境资源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等的差异造成的结果。而将同样多的资源用于新兴产业,可以创造更大效益,带来更多福利。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选择具有劳动力成本等相对优势的产业,并在开放市场中适时学习、引进即便不是最新、但相对自身更为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总体效益。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了,可以增加消费能力,成为发达国家产品的潜在消费者。这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和平衡发展,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增加新的动力。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开放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由于各国之间互为市场,一国经济出现波动或发生危机,往往波及其他国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一些地方的环境和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一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转移引发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伤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持续发展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应进一步扩展。除了绿色发展的内容之外,经济发展质量本身也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任何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均可导致不可持续,包括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转移,如过剩、采用落后生产技术、泡沫等。此外,负债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也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由负债引发的危机常常给经济体带来巨大伤害,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耗费大量资源的战争、天灾等非经济因素通过影响资产负债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
综合考虑一个国家的资产负债率及其经济发展质量,可以用DPI表示一定负债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小[1]。其公式为:
从DPI公式可以看出,任何影响负债的因素均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金融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显著影响一个国家的资产负债率。
二、环境问题必须共同面对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付出了相应的环境代价。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一个国家极端重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更具有全球意义。环境问题日益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
一是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为世界带来大量廉价商品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二是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任何人都必须面对,无法逃避,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以及部分污染物的广泛传播,散布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带来全球性的污染,如在大部分南极地区生物体内均发现了塑料颗粒。
前者一旦达到临界点,必然引发相关地区被迫采取反制措施,从而给其他地区带来同样的环境压力。这显然也是一种不可持续状态。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关注。环境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不同的环境标准对应不同的福利水平。较低的环境质量意味着牺牲了一定的福利。
环境治理成本巨大。环境被破坏得越严重,所需治理费用越高。当环境被破坏,水源、空气或土壤受到污染,要修复、治理必须再次投入巨大资源,这无疑加大了发展成本,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财富漏斗”。
三、创新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总的福利,同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小,仍有待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在考察一个经济体时,人们往往假定现有资源可以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似乎不存在任何资源方面的瓶颈。但这其实是由于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带来的结果。
在技术革命之前,历史上多次出现现有可支配资源不足,生产力低下导致的人道灾难,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得更为严重,例如气候因素导致粮食减产,人口急剧增加,不合理开发、破坏带来的自然资源、环境的破坏,如沙漠化,土地退化等。
创新可以带来资源利用的更好的方式,可以大大缓解环境和资源压力。
创新的出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更好的福利。同样的商品,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出现价格下跌。一些原材料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用价值更大,用途更广,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含量更高,性能更先进。例如,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是价格的同比下降和性能的提升,性价比明显提高,GDP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DPI公式中看出,表现为一种高质量发展,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所有人都有利,在增加更多福利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创新如果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应用,则资源利用的效率仍有待提高,一些地区的福利也因之受损。
相较于老旧技术和工艺造成的巨大环境和生态破坏及其修复所需的庞大资金,创新带来的新的技术和工艺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破坏更小,将被破坏环境和生态恢复到原状所需资金更少。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创新关系到人类共同命运,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在创新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又像一场创新接力大赛,无数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并为此作出了贡献。通过交流与合作,每个参与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得到启发,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更快取得技术突破。同时创新最适合市场环境,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是更多更好的福利。如果多个国家在同一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并形成竞争,将有利于尽快使新技术得到推广,占领更多市场,并有利于破除垄断,降低价格,增加民众福利,最终使更多国家GDP质量得到提高。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即便处在相同的GDP水平,新技术条件下民众享受的福利增加了。
如果创新的路径不同,提供了多种技术选择,还有利于人类技术储备,减少未来不可知的技术风险。从人类发展史看,不存在所谓的终极技术。人类仍有太多的地方期待创新和突破,创新是永远的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各种技术更加复杂,从新技术研发到投入应用所需人员和资金更多,仅靠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很难独立完成,更需要各国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任何一个国家的创新都有利于整个人类发展和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处于科技引领地位,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几千年前,几百年前,或者几十年前,这些国家的先进文明和创新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传播,促进了世界整体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惠及自身。
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创造相同福利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往往消耗更多的资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大,其创新可以大大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有利于自身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技术落后国家采取进口替代战略,有利于增加就业和自身GDP的增长,但降低了部分民众当前的福利水平。此战略是否成功,关键看最终能否实现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一些国家的部分行业在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之后取得了成功,同时也有许多国家在这方面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经济和金融危机是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
经济发展上的不可持续有时通过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危机是不可持续的一种极端表现。一些国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危机。无论是传统市场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许多危机都与负债过度有关。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不合理转移通常情况下会导致总体负债水平的提高。危机严重破坏了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给其经济及社会带来巨大创伤,特别是一些大的危机。大萧条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发生了债务通货紧缩,也就是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甚至远低于危机之前的正常价格,而债务由于事先约定而缺乏弹性,致使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落入另一种形式的“DPI悬崖”。
金融市场同样存在过度杠杆。这通常会引起股市中几乎所有股票价格的同步大幅上涨或其他资产规模的异常增长,这其中隐含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危机。
而次贷危机使人类同时面临两个风险,即金融链条断裂使大量表外资产负债被重新计入致使资产负债率急劇上升的风险,和债务通缩造成的资产负债率再次上升的风险。如果不加干预,在落入前一个由金融链条断裂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的“DPI悬崖”的同时[2],因迫于现实偿付压力争相抛售资产造成资产价格下跌,又将不可避免地落入上面提到的另一个由债务通缩造成的“DPI悬崖”。由金融链条断裂引发的“DPI悬崖”与债务通缩引起的“DPI悬崖”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相互加强,并且形成叠加。幸运的是,由于全球集体行动,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危机造成的损失有时不亚于一场战争,如大萧条给当时的经济社会带来的几乎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某些情况下,一些市场的过度波动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应。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及其他一些类似的危机中,一些国家货币相对世界主要货币急剧贬值,导致以外币计价的大量债务负担加重,资产负债率因之上升,落入第三种形式的“DPI悬崖”。之后引发相关国家纷纷加大美元的储备。所以,维护世界经济的平衡和稳定是每一个国家的共同责任,也有利于每一个国家。
五、DPI的相互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全球化,任何一国经济出现波动或者发生危机,将会不可避免地对其他经济体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他国危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具有相当程度,各国互为对方市场。一国出现危机,可能引起或加重另一国过剩或不景气,进而影响到更多国家,包括一些世界原料提供国。
各国之间相互关联,其DPI也会产生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世界命运共同体。一国经济发展上的不可持续,也会引起与之相关的另一国经济发展上的不可持续,表现为DPI同时发生相应变化。
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一个国家,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意义。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如果其他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将对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国在次贷危机之前,劳动力成本优势带来的产品低廉价格一方面使一些国家贸易存在逆差,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出口过程中让渡了一定的福利,付出的是环境和资源代价。这中间反映的是两国民众福利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在各自国家现有收入分配格局下消费倾向的差异。
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将之前积累的潜力集中释放。这一方面缓解了由于次贷危机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客观上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潜力的过度释放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次贷危机之后,正是由于全球协调行动,共同积极应对危机,才避免了最严重的后果,并使一些国家的经济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与之相反的例证是,大萧条之后,由于各国的短视,相互关闭了贸易大门,造成世界经济危机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加深。
六、最重要的是办好本国自己的事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只有发展好本国经济,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才能减少危机的发生,避免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冲击;也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来风险,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同时,也才能更好地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为他国提供外在动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福利。
下面以中国为例予以说明。
(一)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形成缘于对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按照西方经济发展理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在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些金融工具在其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危机的爆发及其巨大破坏性证明了其在经济及金融方面同样也存在着缺陷。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从西方引进的。由于市场差异较大,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民众适应市场本身存在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因此常常出现一些偏差,致使问题不断积累,也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理论,特别是新的发展理念。
近年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发展理念,必然对应新的经济理论和新的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成为其必然选择。
中国政府极大淡化了对GDP的过度追求。GDP的缺陷反映的是传统经济学的缺陷。在传统经济学中,过剩、泡沫、落后生产技术等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同样对GDP作出贡献,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负债这一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单纯追求GDP的谬误之一表现在,在相对落后的工艺技术条件下,资源利用率低,生产相同产品消耗更多的资源,成本增加,GDP值也更高。在满足相同需求的情况下,资源浪费越多,对相应资源的需求量越大,GDP增长也越快。
从DPI公式也可以看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旧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被取代,即使产生的GDP相同,但DPI提高了,因为GDP质量相对更高。
(二)供给侧改革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涉及许多行业和成千上万的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越大,其自身调整的难度越大。
一个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行业形成一定的规模通常需要一个过程。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并不會自动发生,需要投入一些新的资源,另有大量的资源随之消亡。
加杠杆和去杠杆处在两个不同的经济环境。在加杠杆过程中,常常存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转移。在去杠杆过程中,除了总资产的减少,还须面对加杠杆过程中资源浪费和不合理转移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由于经济过程是不可逆的,去杠杆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加杠杆。
中国政府正视这些问题,积极推行供给侧改革,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努力。同时,去产能也为全球产能过剩问题的缓解作出了贡献。
(三)三大攻坚战
在产出不足时代,人类所能得到的资源相当有限。如果不平均分配,可能会危及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生存,进而对整个社会生产力构成进一步破坏。
在产出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贫富差距过大可能造成一部分本来可以被消费的商品出现过剩,除非增加新的负债[1]。脱贫可以使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并增加经济发展潜力。中国近些年累积脱贫数千万人。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遏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可以避免落入“DPI悬崖”。
在实施以上所有战略过程中,中国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不断完善中,这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四)“一带一路”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的好处
中国决定采取改革措施,开放市场,是因为看到了这样做带来的良好发展前景。开放的市场会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带来合作共赢和观念的改变。这对其他国家也一样。
“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从而拓宽资源的配置范围,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该战略也给“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带来了福利增加,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所有参与者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当今时代正处在一个变革时代,世界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人类面临新的机遇和日益复杂的局面。同历史上的其他重要时刻一样,迫切需要政治领导人的远见和担当,一大批科学家和企业家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更加广泛的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这些都会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方平.负债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27):3-6.
[2] 方平.金融市场对负债约束下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8,(35):131-133.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