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提高中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渗透式”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21 17:00:08 |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中药学;有机化学;渗透式教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9.041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9-0124-02

中药学专业是中医药院校主要学科之一,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目前,中药学专业主要开设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因中药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是有机化合物,这就使有机化学在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中凸显其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在中药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程优势,因势利导,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中药学的积极性,又要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浓厚兴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打下扎实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渗透式”教学方法,在现行教材每一章的学习中都渗透中药学的多门专业课程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重视课堂教学中相关知识的导入

每一堂课的课堂导入都十分重要。每讲一类有机化合物时,我们会深入搜寻与此类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的中药成分,构建一个良好的导入。如讲解“烷烃”一章,我们会问学生“中药的蜡丸是什么成分?”、“从中药中分离化合物的时候常用的溶剂石油醚是什么化合物呢?”我们告知,蜡烛与凡士林一样都是烷烃化合物。又如讲到醇酚类化合物时,我们会问学生熟悉的醇、酚有哪些,中药中有哪些含有醇、酚结构等,同学们会抢着答道“白酒”、“假酒”、“木糖醇”、“茶

基金项目: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509);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XJK013CGD121);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3-JG011);湖南省“十二五”药学重点学科项目(2011年)

通讯作者:彭彩云,E-mail:paudy@126.com

多酚”等,以及虎杖和葡萄中的白藜芦醇、橙花香精中橙花醇、薰衣草花醇、百里草中的百里酚(麝香草酚)、薄荷脑、冰片等。对于“果酸是什么呢?”我们会告知,原来它们就是含有醇(酚)的羧酸化合物,如酿制葡萄糖酒生成的酒石酸、酸味饮料中的柠檬酸等。因势利导使学生提前对中药有效成分产生兴趣,从而更急切地理解这一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在讲胺类化合物时,我们会给学生讲中药中重要的成分——生物碱,如罂粟中的罂粟碱、烟草中的烟碱、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毒品鸦片中的吗啡碱、麻黄中的麻黄碱等,顺便把广泛流传的“麻黄的故事”提出来,通过讲述徒弟错用麻黄根、茎的事情,告诉学生麻黄“发汗用茎,止痛(汗)用根”的事实,使其体会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准确,同时还可阐述毒品的危害,告诫学生远离毒品。

2 用现代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治疗作用的单体成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如我国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再通过化学方法进行一定的修饰而获得了一系列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具有萜类化合物结构,而中药含萜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多,如抗肿瘤的紫杉醇、愈创木薁、满山红中的杜鹃酮、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杜仲中的杜仲胶、大黄中的大黄素等。但是,要提取分离天然活性化合物,就必须先掌握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对酸、碱、热的稳定性,以及它的酸性或碱性或极性、溶解性等理化性质,才能采取相应的分离措施,最后进行分离纯化。没有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如何能做到这些呢?再如中药炮制,为什么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不良反应呢?为什么不同的药材要用不同炮制方法?这些都与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的性质有关,只有了解药材的成分,才可以更深入理解药材炮制手段的不同与功效的变化关联。

3 通过实验促进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消化

中药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操作性和应用性比较强,不论是中药炮制,还是中药化学的成分分离、中药药理、中药制剂等都需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作为支撑。因此,需要不断寻求和改进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水蒸气蒸馏操作时,我们会介绍该方法在中药很多成分的分离提取中都会用到。如丹皮酚,一种白色结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其化学结构是酚酮化合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质特点,用水蒸气蒸馏能减少化合物的分解,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又如甘草是常用中药,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以热水为溶剂,使用溶剂提取法制备甘草酸单钾盐,在有趣的操作中帮助学生掌握了分离和提取中药化学产物的原理,同时掌握回流操作装置、索氏提取装置的应用等,这些都是中药成分分离提取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技术。

4 引入“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医学院校一致公认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将PBL教学法引入有机化学的教学探索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保健作用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压力造成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大蒜中辛辣刺激成分大蒜素就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作用,但对热和碱不稳定,该采用何种方式把它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大蒜素呢?对此,学生带着疑问去查找大蒜素的结构,了解其理化性质,设计相应的分离手段和提纯方法,最后付诸实践,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如穿心莲内酯的提取、丹皮酚的提取和化学合成设计、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桂皮中的香料桂皮醛的提取及化学合成等,大大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5 小结

药王孙思邈曾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在中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中,应重视中药学知识体系对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渗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无论激发学习兴趣、PBL教学模式的引入、研究学习的导入,抑或其他教学方法,基本思路则殊途同归,即将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课程教学规律。惟其如此,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中药学科教学再上新台阶。

(收稿日期:2013-07-22;编辑:梅智胜)

推荐访问:中药学 有机化学 教学质量 渗透 教学实践

本文标题:提高中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渗透式”教学实践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1/26676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提高中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渗透式”教学实践》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