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厄尔尼诺的监测和预测问题。该计划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厄尔尼诺监测网,其观测结果通过卫星或网络系统及时地发送到各国的气象部门,使科技人员及时了解热带大气一海洋的状况,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也使科研人员有了对厄尔尼诺初步预测的能力。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一般呈循环交替发生,两次厄尔尼诺间隔通常为2~7年,但没有严格的周期性。近50年来。共发生14次。一般持续时间约为1年,短的仅半年,长的1年半,超长的2~4年。199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尤为频繁,至今已发生了4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在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1989年、1998—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2%,1995—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预测现在仍是国际科学界正在努力攻克的一项难题。国外在1980年代研制了一些模式,主要采取海洋-大气动力学模式、统计模式、统计与动力相结合的模式等,提供半年或一年的预测结果,但预测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较大失误。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要做出准确的强度预报和半年乃至一年以上的预报仍然十分困难。
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以及一些高校先后开展“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以及与厄尔尼诺相关的课题研究,并于1990年建立了厄尔尼诺监测和预测业务系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立了厄尔尼诺监测和预报系统,还自主开发研制了预测厄尔尼诺的统计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北半球环流形势的发展过程来预测厄尔尼诺的发生。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形成之前的夏季,往往在北半球纬向环流占主导地位,这种纬向环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秋季容易发生大规模扰动,使纬向环流遭到破坏,到初冬便转为强低指数型,经向环流明显加强,促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赤道偏东信风减弱、西风暴发、赤道西太平洋暖水向东输送等一系列过程的发生,最终导致厄尔尼诺事件形成。根据这个物理过程建立的统计模式,最先准确预测出1997年4月开始形成新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另外,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200个高质量的空气温度测量点数据,采用一种基于物理学和数学学科交叉的网络分析新方法,可提前六个月到一年及时精准地预报厄尔尼诺的发生。
2014年3月时出现在西太平洋的西风开始明显增强,气象预报亦提醒要密切关注厄尔尼诺的发生。到5—6月,西太平洋产生的暖水层已经到达了中东太平洋,正接近水面,而温度已经超出正常年均值0.5~0.8℃,预计到达中美洲西海岸就能升高到1.2℃,据此判断就已明确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根据气象模型分析和专家观点,2014年厄尔尼诺高峰出现在12月底,并延续到2015年夏、秋季。
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比1961—1990年的平均值高出0.6℃,也比历史上最暖的2005年和2010年高出约0.04℃,成为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世界气象组织发表2014年全球气候声明时也称,受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升高等因素影响,2014年超过2010年、2005年和1998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分析报告中也表明:至今15个最暖年份中有14个发生在21世纪,这说明气候变暖的趋势没有停滞。如果地球再处于自然增温阶段,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系统增温相叠加,将会进一步加速全球气候变暖,也将导致包括世界范围出现高温、暴风雪、暴雨、洪涝、千旱等风险加剧,极端气候灾害将趋多趋强,各国应对防御灾害的形势更加严峻。
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1988年世界哲学大会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举行,大会主题引用了莎翁名言:“生存还是死亡?”旨在由哲学高度,呼吁政府和知识界正视自然变化对人类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加强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制定保护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有效政策和切实措施。几十年过去了,人类面对的自然灾害却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1997—1998年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全球至少造成2万人死亡,总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期间许多国家都发生了严重的旱涝灾害,导致全球粮食减产20%左右。
长期从事海洋与气候关系研究的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首席科学家蔡文炬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总体数量不会增加,但在全球变暖效应下,未来100年内,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将热得更快,温度更高,“超级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将会翻倍,将从20年一次发展到10年一次。
2014年4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过去一个世纪里,美国大部分地区平均增温将近1.1℃,假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激增,到21世纪末,升温的幅度有可能超过5.5℃。
中国科学家更多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的研究,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是好处居多: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100至200公里);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增加迅速;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会导致农业减产。
气候变化不仅具有生态方面的意义,它也将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因素。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气温每升高1℃,每10万人中的暴力犯罪案件就会增加4.19起。高温还增加了人们“路怒症”的发作,也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气候变化和城市群的发展是令人类更容易遭受灾害影响的两大因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灾害愈加频繁,同时由于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镇化建设面临更大的风险。
科学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不但提高了人类利用环境的能力,也加深了人类影响自然的程度,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近几十年频繁出现的各种严重灾害已向人类发出警告。因而,有必要呼吁将保护环境、防止灾害、珍爱生命的意识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天气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宏观管理和系统调控力度,将生产和社会活动纳入科学化、系统化的有序管控轨道。
关键词:厄尔尼诺 拉尼娜 信风 气候变化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