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哲学

发布时间:2023-06-23 12: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含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文章尝试从其思想本源出发,剖析老子哲学思想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为今天的企业管理服务。

关键词:道德经  企业  管理哲学

老子与他的著作《道德经》古今中外都备受推崇。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境界道出了《道德经》的精髓,以智慧的出世思想做积极的入世人生。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深通老子之“道”,建立了太平盛世和不朽的历史功绩,比如: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康熙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除了《圣经》,就是《道德经》。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一二种新的《道德经》译本问世。《道德经》一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世界影响力?

一、《道德经》的历史价值

1.《道德经》是一本优秀的哲学著作。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德国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哲学演讲录》中,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并将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称为是世界哲学的两大源头。尼采也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2.《道德经》是一本优秀的个人修养书籍。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在奥地利、瑞士等国,许多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常常把《道德经》赠送给儿女作为结婚的贺礼。由此可见,《道德经》在国内外都是极受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士所推崇。那么老子又是通过怎样的人生修为来铸就这部伟大作品的呢?

3.《道德经》是一部唯美、浪漫的文学作品。《道德经》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字凝练、简洁而富有诗的美感的文学作品。因此,《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球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从《道德经》中可以学习到唯美的文字和浪漫优雅的生活品味。林语堂说: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

4.《道德经》是一本与心灵对话的书籍。林语堂曾经说:“老子微笑待人,老子说给心听。”《道德经》帮助人解决心灵上的困顿。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其1827年3月27日的日记里提到,他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日本学者卢传芳郎说过,《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神奇的力量。鲁迅认为,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5.《道德经》指引着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20世纪最杰出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回忆说,他曾去爱因斯坦家做客,发现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他,就是德文译本的《道德经》。1998年1月,诺贝尔奖巴黎宣言指出:21世纪的世界科技和文化命题要到2500年前的中国老子那里去寻找。未来科学的发展如果脱离了“道德”的轨道,那将变得很危险。

6.《道德经》是一本优秀的管理学著作。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曾经在国情咨文报告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让美国人领略到了东方管理的智慧,使《道德经》一书在美国畅销。美国管理学家约翰·海德在他的著作《领导之道——新时代的领导战略》一书中,十分推崇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同时也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很多警句箴言。那么《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哪些智慧的指引呢?

二、《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哲学启示

中国古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从自我管理、到家庭、组织、国家的管理理念是一路贯通的。一生创造世界两家五百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先生说:他的经营观点与中国道教遵循的道法自然的观点相近,即要以基本的道德观,伦理观为前提去办事。稻盛和夫先生用他已经行于“道”的成功管理启示我们:回归“道”之体,行出“德”之用是中国领导者“功成”的管理之“道”。文章以下将阐述《道德经》对现代领导者的管理启示:

第一,无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用无为又安然的方法来治理天下,天下就没有治不好的道理。法国迪斯尼的路径设计曾经被评为最佳设计,这个最佳设计就是遵循了自然的无,而后生有。在绿草如茵的迪斯尼试营业时,设计师原本没有设计小路,在试营业的半年中,草地上陆续被行人踩出了自然的小路,设计师就让施工人员在这个自然形成的小道上铺设了人行道,于是从自然的无路中获得了最佳的有路,这就是老子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二,胸襟。老子教导后人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这个世界,《道德经》第二章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是相对的,困难与容易,长与短,高与下,小声与大声,前与后,也是相对的。遗憾的出现是为了感受美满,痛苦的出现是为了感受幸福。一切都应顺其自然之“道”,打开胸襟,尽赏月圆的美满和月缺的遗憾,以慧命的境界欣赏这个永恒的生命体。我们能看多远,靠的不是双眼,而是胸怀。心胸开阔,人间到处欢声笑语。胸怀越大,拥有的幸福也就越多。领导者胸襟是一切管理理念的基础,它决定着管理的视野和高度。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把对生命与生活由衷的热爱带给这个组织,完成管理的真正使命。

第三,分享。《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天道亏损自满的人,而弥补不足的人。有谁能够将有余的精神与财力,奉献给天下贫困的人呢?只有有道德的人,才做得到。日本拉链大王吉田忠雄认为:利益不可独吞,三分之一以物美价廉的产品让利给消费者,三分之一让利给经销商及代理商,三分之一让利给自己公司的员工。他信奉利天下者,方能利己。曾经创造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先生把个人的股份全部捐献给员工,他退休后皈依佛门。对于领导者来说,管理制胜一个最大的秘密就是与人分享。舍得,看起来是“舍”给别人,实际上最后是自己“得”到。

第四,“曲则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易经》也说:曲成万物而不遗。大风刮来,学习小草懂得顺风而倒,强风过后,又挺立起来,安然无恙。领导者语言要讲究“曲线”的艺术。富兰克林认为:不要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而是回答表示在某些条件或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也不要让自己武断,不表达过分肯定的意见,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诫领导者管理之“道”是要懂得适当地应用曲线的艺术,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第五,无用之用。1997年,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朱棣文这一发现始于对醉鬼的观察,他发现酒鬼走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只能往下走而不能往上坡路走,于是朱棣文通过试验利用原子往能量低的地方走的特点,在能量最低处挖一个“陷阱”,捕获了原子。《道德经》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轮要三十支径木,插入中间的轴心,这个车轮才有作用。揉和黏土制造盛物的器具,要留个中空的地方,这些器具才能盛物。建造房屋,开凿门窗,要留个空间才能住人。有形的东西给人的便利,完全靠“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往往那些“无目的”的善行能够带来最大的管理目的。

第六,“自胜”。春秋时期,楚庄王大宴群臣,命他的爱姬敬酒,此时一偏将唐狡见到爱姬的美貌动心了,一阵风吹过把酒宴的灯全部刮灭了,唐狡用这个机会伸手扯爱姬的衣服,爱姬把唐狡头盔上的盔缨摘掉了,然后状告楚庄王。楚庄王身为一国之君,居然有人调戏自己的妃子,无法忍受,但是也不想落下一个骂名,为了一个女人就滥杀朝廷大员。最后,楚庄王战胜了自己的冲动说不要紧,酒后失态,人之常情。于是他让所有人在点烛之前,都摘掉盔缨,平息了下来。后来楚庄王跟秦国打战,身陷重围,唐狡冒死保护楚庄王杀出重围,楚庄王得以脱险,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老子说“自胜者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愤怒和情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情感的奴隶,小不忍则乱大谋。管理的宽度就是要懂得宽容,领导者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和退路。

第七,“见小曰明”。摩根当年从欧洲漂泊到美国,穷得几乎一无所有,后来百般努力,夫妻两人才开起了卖鸡蛋的小店。摩根卖起鸡蛋的成绩不如妻子,摩根觉得奇怪,后来经过细致观察,原来他用手托鸡蛋时,由于他的手大反衬鸡蛋很小,而他妻子的手纤细,鸡蛋反而觉得大些。于是摩根改变了卖蛋的方式,把蛋放在一个浅而小的托盘里,这样人们对比看来,就会觉得鸡蛋很大。此后,他卖鸡蛋的水平果然赶上了妻子。这一个小小事件,让摩根看到了经营学问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了他对经营心理学的研究,后来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摩根财团。《道德经》第五十二章说:“见小曰明。”察觉微小的事物,关注细节,才是明白大“道”的人。道不仅在高出,道更在低处,道不仅在大处,道更在小处,小事情与大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老子说“不出户,而知天下”。不能因为贪心欲望而只一味求大,忽略小,“见小曰明”,小事物中往往蕴含大道理。老子告诫领导者管理之“道”,更多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第八,“尊行”。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旅馆的服务生在没有房间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房间收留了一对老夫妇,而且不收房费。几年后,老先生邀请这位服务生经营一个华丽的旅馆,那家旅馆就是纽约著名的华尔道夫饭店,是各国高层政要访问纽约的下榻首选,而这位服务生也就是奠定华尔道夫世纪地位的那位管理者。《道德经》第六十二章说:“尊行可以加人。”合于道行事,有尊贵的行持,就能够高人一等。老子说:“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修德培德如果能像起床穿衣服一样,累积下来的德性,一定是深厚的。德性深厚,要治理人,没有不能胜任的。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著作《呻吟语》中希望居人之上者兼备三个资质: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三个资质按顺序排列,就是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管理之“道”首先要行出管理之“德”,领导者在道德的心灵上插上勇气和能力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

第九,“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老子说:“反者道之动。”第一个方面的含义是:事物运动变化是循环往复的。“道”是循环往复运动的,“道”所承载的善和爱也是在人间、在人们的心里循环不止。每个人都需要思考,顺应“道”的自然循环,应该如何行走于这个人间。第二个方面的含义是:事物过分强大之后,就要走向衰落,而一个弱小的事物通过不断积蓄能量,终有一天会走向强大。物极必反,矛盾着的对立双方,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老子启示领导者:处事一定要内敛含藏,不要锋芒毕露,过满则溢,强大之后的衰落是自然的法则,慎终如始,才能长盛不衰。

第十,管理三宝。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修身处事方面,老子持有三项要诀:第一是慈祥的爱心,第二是节俭纯朴,第三是不敢自高、自傲、居于别人的先前。

第一宝,慈祥的爱心。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以擅长栽培人才出名,他认为信心对人的成功极为重要,领导者必须懂得增强下属的信心,懂得加强下属信心的管理者,既是在帮助下属成长,更是在帮助自己获取成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常怀着善良的本心去救助别人,不嫌弃人的贵贱或贫愚,一样的施以教化。圣人的心与万物合而为一,因此无论对动物植物,都没有毁损与轻弃的念头。使得人尽其才,没有人被抛弃;物尽其用,没有器物被抛弃。老子告诉领导者管理之“善”就是管理之“道”。

第二宝,节俭纯朴。“俭”就是朴素和精神能量的收敛。汉文帝和汉景帝以黄老之学开创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汉朝四百年政权的深厚基础。汉文帝一件袍子穿了二十年,补了又补,就是奉行老子“俭”的思想。稻盛和夫认为:经济的大萧条是老天给我们的一个机会来降低成本,对人类暴殄天物的反思,如果肯给反思的机会,我们应该感谢天意。那是上天还有机会给我们,不会沦落到自取灭亡而不知所亡的地步。老子告诉领导者管理之“俭”就是管理之“道”。

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汪洋的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众流之王,就是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使百川众流之水,无论净秽,都能容纳,所以才能成为百川之王。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也就是蛮横霸道的人难得善终,安分守己,才能保全性命。身为清朝康熙皇帝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战功赫赫,却大权独揽,最后不得善终。时刻自谦、卑下反而益处多,正如老子所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事情表面上看来是受损的,实际上是得益的,也就是损中有益;事情在表面上看来是得益的,实际上是受损的,也就是益中有损。老子告诉领导者管理之“谦”就是管理之“道”。

《道德经》是“道”赋予中华民族的宝藏,错过挖掘它是无以言表的遗憾。当领导者用《道德经》之“德”爱做出管理时,管理就可以在“德”爱中获得“道”之力量和永恒。老子留给后人《道德经》正是启示当代领导者通过对人格以及管理修养不断提升的实践,以“无为”的修为达到“无不为”的制胜管理境界。感恩古圣先贤的一片劝世之心,信仰者才是具有真智慧!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

推荐访问:道德经 哲学 企业管理

本文标题:《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哲学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3/26735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哲学》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