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内容体系的建构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直面当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人的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生态信念和生态行为等方面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容体系,切实担负起培养人良好生态素质的神圣使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价值; 内容体系;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6-0005-03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就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1]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面对自身发展领域的新变化,必须冲破原有价值的局限,重视其生态价值的开拓,这是时代赋予它的崭新课题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紧紧围绕人的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生态信念和生态行为等方面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容体系,切实担负起培养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公民素质的重要使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功能。
一、培养正确的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正确的生态意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内容体系的重要基础。
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利奥彼得较早提出“生态意识”这个概念,认为它是人类保护环境的内在依据。前苏联著名学者B·基鲁索夫明确提出,“生态意识是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解决社会和自然关系问题方面反映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问题的诸观点、理论和情感的总和。”[2]我国生态哲学家余谋昌认为,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3]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开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不以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4]生态意识是当今人类的一种新的世界观,是对传统“人类中心观”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
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已经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公众的生态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近年环保民生指数调查显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近66.9%的人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调查数据还显示,高达73.1%的公众认为“应当在中国推行绿色GDP”。同时,44%的人认为“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上足以看出目前大多数人的生态意识已经明显提升。但是,在公众的环境保护依赖性调查数据中显示,有近一半(49.7%)的公众认为自己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太重要”和“不重要”,这个结果令人吃惊。这反映出我国公众生态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多人把环境保护仅仅看作是国家、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凸显很强的政府依赖色彩。
公众生态意识的高低,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反映,也直接关系到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意识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东西,作为正确的生态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才可以习得,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当其冲的责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唤醒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千百年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中心观”,认为只要对人类有利,对其他存在物所采取的任何掠夺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近年来,暴雨、高温、冰冻、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就是大自然在向人类敲响警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纠正人们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唤醒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环境宣传教育对人的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先导、基础、监督和推进作用。通过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部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生态学知识的宣讲,逐步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各种资源的生态意识和行为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使人们养成符合绿色文明的科学生态意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们明确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保护好大自然是人类的责任,伤害自然就是伤害人类自己。只有使人们首先养成正确的生态意识,才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生态情感
生态情感就是人们对生态自然环境爱憎、好恶的态度和感受。人只有对生态自然环境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热爱之情,才能产生合乎生态道德行为的动力。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不仅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而且能激励人奋发向上,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迸发出珍爱环境的良好行为。因此,养成人们良好的生态情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养成良好的生态情感方面,要强化人们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唤醒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良知。首先,要培养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美是生活的要素,美丽如画的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客观的审美对象,人们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会唤起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审美情趣和美感。”[5]这种生态情感能调节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敦化社会风尚,也能使人们油然而生对自然的敬重和爱惜之情。当前,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追求生态的自然美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这为强化人们的生态审美意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要不失时机地把公众的审美情趣引导到崇尚自然、热爱生态、养成良好生态情感上面来,使人们在领略大自然秀丽风光的同时,升华人们对自然的崇尚与热爱之情。
其次,唤醒人们敬畏自然、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地球及其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保护地球环境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对人类生存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等众多的实例,使公众明白自然的力量远比人类想像的要大得多,人类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与自然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人类才能永续生存。人类只站在自然之外去统治和主宰自然的话,自然界就必然会无情地对人类实施报复。正如恩格斯曾告诫我们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近年来,我们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给人类健康生存带来的危害也在急切地呼唤人们敬畏自然、善待生命良知的回归。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使公众明白,在自然界里,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同动物和植物一样都是平等的一员,都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没有特权可言。大学生用硫酸伤害动物园中的大熊猫以及虐猫事件的发生,实在让人深思,彰显了新形势下生态价值教育的急迫性。
三、培养坚定的生态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培养人们坚定的生态信念。所谓生态信念,就是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感,并使之升华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上来。强烈的生态信念是调节个人生态行为并使其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培养坚定的生态信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保证。
第一,培养人们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在2005年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排行榜中,我国在世界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33位,可见我国生态危机的严重性。据近年环保民生指数调查显示,高达60.8%的公众不知道2007年5月在太湖污染事件的原因;有超过一半以上(53%)的公众不知道中国大江大河70%污染以及流经城市的河流全部污染这个严峻的现实。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向人们阐明生态问题的真实性,培养公民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通过宣传,把社会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如实地、反复地告知公众,把公众对生态问题的盲目担忧转化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理性忧患意识,将人们的眼界从关心自身生存条件扩大到关心国家、社会,甚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来。
第二,培养人们强烈的生态责任感。目前,生态问题的产生并日趋严重,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难辞其咎,因而生态保护人人有责。在我国,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即所有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的权利,并承担保护子孙后代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责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均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的权利,人类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行为,要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近年的环保民生指数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80%的公众会主动阻止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表明公众有很强的生态责任感。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因势利导加强公众的生态道德责任教育,进一步强化公众的生态责任感。只有每个人都有生态责任感,一切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就会蔚然成风。
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念教育之中。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感的培养,不仅需要一定的生态意识和情感为基础,更需要心灵的感悟和内心精神世界的撞击与升华,需要在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层次上形成信念甚至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致力于引导公民变无穷无尽向自然索取的世界观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资源的世界观,变物质消耗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理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人们坚定的生态信念,为规范公民良好的生态行为奠定基础。
四、规范公民的生态行为
生态行为是人们在生态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对生态环境作出的反应。它是以一定的生态意识为基础,以一定的生态情感为动力,以一定的生态信念为信仰,采取的合乎生态道德的行为。良好生态行为的形成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人的生态主体性,规范的公民生态行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目的。如果一个人具备了生态道德知识、情感和信念而不付诸行动,不去履行生态原则和规范,那么,这些生态意识、情感和信念就只是个人的内在动机,毫无意义。在实现从知,经过情、信,转化为实际的行为,使之养成生态行为习惯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积极地引导、规范。
1.普及系统的生态知识,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的生态公民
首先,普及宣传生态科学的知识。通过系统的生态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生态与环境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生态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环保民生指数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6.2%的公众知道“世界环境日”的准确日期,而竟然有86.1%的公众不知道“全国统一的环境热线电话”的号码。这说明,随着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而环保知识依然处在一个认识的“空白”,普及环保知识的任务尤为紧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生态科学知识的宣传,根据不同的公众选择不同的知识内容,并且尽可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便与公众能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
其次,普及宣传生态道德准则和规范。任何一种道德都有其自身的准则或规范,以隐性或显性方式存在,道德就是通过他们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道德也不例外。它主要包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珍惜善待生命;有节制地谋求人类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满足,不以损坏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积极美化自然,促进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宣传,要让人们体会生态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和生态公正、尊重生命、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和适度消费的原则。
第三,普及宣传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作为一种“硬约束”,以其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使其形成不得不遵循或服从的意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软约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自我控制和约束力。法与德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法律法规教育作为重要补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之中,其中一些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应成为我们普及宣传的内容,从而促使公民知法守法用法。
2.开展各种生态实践活动,为公众内在的生态意识外化为持久的生态行为提供途径,并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
首先,倡导公众绿色消费行为。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西方的消费主义倾向在我国日益流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宣传的优势,倡导人们适度消费、节俭生活,反对一切挥霍性、浮华性、铺张性的无节制的消费行为。通过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带动公众广泛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活动的同时,实行相应的奖励措施。而且,政府也要成为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的示范。
其次,动员人们参与各种形式的生态主题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开展诸如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保护母亲河、党团员绿化林、爱鸟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使公民体会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特别强调的是,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与理想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切忌形式主义。
第三,引导人们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近代文明使自然环境遭到了惊人的破坏,所以需要建立起新的社会法则。这种法则适于人类自己,也适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珍惜环境、把绿色还给地球,成为人类社会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全社会氛围中,教育公民珍惜环境,树立合乎生态规律的社会新法则,规范公民生态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正确的生态意识是公民良好的生态行为的先导,生态情感进一步强化公民的生态意识,生态信仰进一步坚定公民的生态行为,反之亦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以公民的生态意识、情感、信念和行为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容体系,必将担负起培养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自然可持续发展公民的重要使命,切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1]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7.
[2][苏]B·基鲁索夫.生态意识是社会和自然最优相互作用的条件[J]. 世界哲学,1986(4):31.
[3]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7.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2,383.
[5]杨鲜兰.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11.
[责任编辑:刘慧婷]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内容体系的建构》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