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生命之声,我与钟道新

发布时间:2023-06-23 14:30:08 | 来源:网友投稿

引子

近日,我出版了一本新书《生命的心声》,是纪实文学,24万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内容是写我抗癌18年的经历与经验。为了庆贺此书的出版发行,我在朔州市举行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参加。其中有朔州市老年学会会长彭世先、朔州市老年人才协会会长雷功、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钟声扬等老领导,还有市文联副主席王平等现任领导。会上,我除了给与会领导及来宾赠送新书外,就是请大家围绕新书畅谈感言,共叙友情。

王平同志在座谈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新书的社会价值,认为给市文联的工作增添了新的业绩,鼓励我继续写作,为繁荣朔州文学艺术事业多做贡献。他在发言中情不自禁地提到了钟道新,他说他刚刚参加完钟道新的葬礼回来,思想还在一片思念之中,心情还没有缓过劲儿来,所以有些消沉,不想多说话,只叹“人生苦短,岁月悠悠啊”。他知道我是神头电厂的老人,一直工作生活在电厂,钟道新又是从神头电厂飞出来的一只雄鹰。因此,他在发言中自然问起了我有关钟道新在神头电厂的情况,可见他的怀念之情深似海,对钟道新仍然思念无比,谈起钟道新来他是思绪万千。我告诉他:“我和钟道新在神头电厂一起工作生活了10多年,钟道新不仅是你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友,我和他不仅是文友和同事,而且还是一起住在生活区楼房的邻居,我们的关系很好。”王平同志听了后非常激动地说:“钟道新不仅是神头电厂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我们朔州市飞出来的一只雄鹰,也是我们朔州市的光荣与骄傲;不仅是你的老朋友,更是我的知心朋友。为了表达你、我以及神头电厂和朔州人民对老钟的怀念之情,你得给我写一篇怀念文章,题目就是《生命之声,我与钟道新》。文字要写一万字左右,你看怎么样?”我听了王平副主席的这一番感慨的肺腑之言,内心很激动,当场我就答应了下来。为了表达我们共同的心愿,我着手写了这个稿子。

悼念

钟道新是大名鼎鼎的国家一级作家,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他的逝世引起了山西文坛的震动。最初听到这个噩耗,我以为是误传,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愿它是谣言。可又想,钟道新一生广交朋友,尽做善事,有谁会对他造如此谣言呢?事隔几天,《山西日报》8月5日发表了钟道新逝世的新闻报道,随即8月7日又在C1版上的《黄河文化周刊》用了一个整版刊发了悼念钟道新的文章。其中有李锐的、闫晶明的、燕治国的、李国涛的、王东满的等等领导与名人写的悼念文章,我含着眼泪仔细阅读了这些文章。随后我又看到了《山西电力报》8月10日四版刊发的新闻报道和刘虎生写的《难以接受的送别》的悼念文章以及《朔州日报》8月18日四版刊发的原朔州文联主席黄树芳的悼念文章,再以后,互联网上看到了更多人的悼念文章。我一边看一边哭泣,无情的事实,使我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在诸多悼念文章中,我特别赏识宋建国和龚旭写的一首小诗,是八句藏头诗《惜钟道新英年早逝》:

惜时寸金惜时空,钟声三更即出征。

道路弯曲任尔行,新曲悠悠歌太平。

英胆巨锋闯“黑冰”,年轻才俊绘新生。

早封大作谁人续?逝远英灵留芳名。

宋建国和龚旭都是神头电厂的老文友,与我和钟道新都是最早的至交好友,此诗充分表达了神电人对钟道新的怀念之情。

神头二电厂现任宣传部长杨占洲同志曾是钟道新教过的学生,他写的一首诗,也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一生豪气广交朋,天道酬勤笔耕耘。

生命虽短佳作丰,千古文章才未尽。

悼念难尽弟子心,钟声绕梁有余音。

道是无情却有情,新朋旧友心悲痛。

李锐说钟道新的文章写得“精彩叫绝”,闫晶明称他是“独一无二的小说家”,燕治国夸他的文章“才气洋溢”,李国涛说他的文章“广征博引,幽默高雅”,黄树芳赞扬他是“敏锐机智忠诚坦荡”,刘虎生尊他为“知己”和“良师益友”……等等,总之,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艺术的感染力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他的为人能感天,他的成果能动地,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新时代的新作家。

感怀

钟道新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园,1968年初中毕业插队到山西昔阳县,1971年招生入太原电校,1974年毕业分配到神头发电厂,先在工程指挥部,后分到锅炉车间,1975年调到厂子弟学校担任物理教师。我于1976年4月由部队转业分配到神头发电厂,先在宣传科任科长,后任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因电厂初建,还未建立文学组织,所以文学和文化方面的工作暂由宣传部代管。钟道新喜爱文学与写作,常写点小稿子到宣传科找我看。由于工作关系,从此我与钟道新打上了交道,不仅互相认识,互相看阅文稿成为文友,而且在生活区住在一起,又成了好邻居好朋友。从1976年认识到1988年他调离神头电厂,我们在一起工作了10多个年头,要说不了解那是假话。我对他不是一般的了解,对他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非常了解。起初他是我的晚辈和下级,我比他年长一轮,即12岁。他每见我总是称我科长、部长或老师,后来他提拔为厂里的文协副主席,与我是同级,仍尊我为领导与老师。再后来他调到了省电力局,提拔为厂处级领导,他还是尊称我为领导和老师,再后来他提升到省作协,职务越来越高了,我对他也就望尘莫及了,但他还是尊我为领导和老师,使我十分惭愧。我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一位新时代的青年作家。对他的快速成长与进步,我是打心眼里佩服与高兴。

1989年他调到了省作协,在省作协埋头创作18年,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名扬四海。而我在1989年却患了癌症,在长达18年之中与癌症病魔进行了殊死的较量与搏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就是不仅战胜了癌症,取得了抗癌斗争的胜利,还写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著作,先后出版了4本个人专著。特别让我欣慰的是:我的生命没有停止,我的笔杆没有闲着,我用我的汗水和心血把我在抗癌18年的经历与感受写成了一本24万字的书《生命的心声》,近日终于出版面世了。钟道新如在天有灵,也可以看到我的作品了。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我生病和治疗期间,钟道新不仅几次到我家看望过我,而且调到太原以后还常打电话询问我的病情,并一再嘱咐我:“要放宽心,心治远比药治更重要。”事实也正是如此,我在他和众多人的鼓励下终于治好了病。然而不幸的是,他却英年早逝,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惋惜和遗憾。我的18年当然不可与他的18年相提并论,他是雄鹰展翅翱翔天空,我只能算是只小鸡在院子里转悠。

好学

钟道新从小酷爱文学,早在上初中期间就阅读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当时所能看到的不少古今小说。在农村插队和上电校期间也是书不离手,当时能看到的小说如:《金光大道》、《艳阳天》、《林海雪原》、《迎春花》、《苦菜花》、《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等等。他不仅看过,而且还做笔记,小说不只看一两遍,有的甚至对情节故事及语言他都能说出来。这给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初来电厂时,条件极差,因当时正在建设之中,电厂什么也没有,工会没有图书馆,学校没有图书室,宣传科也没有书库,只有四个书柜,算是有点书,而大部分书是政治和理论方面的,文学方面的有一点,但不多。钟道新酷爱文学和读书,经常一有空就到宣传科找我看书借书,我打开书柜让他自己挑!。结果是,他一打开书柜就站在书柜门前看上不走了,书把他迷住了。有时看一本书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手里挟着的烟头烧到了手指他也忘了。看书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一点使我十分敬佩。当时书柜里有一套世界哲学史,有一套中国哲学史,他一时看不完,就借回去在家里看,两三天就看完了,我很惊讶,以为他是走马观花浏览了一下,其实不是。他看得很细很快,不吃饭不睡觉,不看完不罢休,有一股子韧劲和毅力。他对历史也很感兴趣,书柜里有一套24史,特别是明史和清史,他都全部阅读和浏览过,并且能说出大概的内容,我对他那种惊人的记忆力感到非常吃惊,我感到他是我所见过的少有的才子。

随着电厂建设的投产与发展,后来工会建起了图书馆,子弟学校也有了图书室,宣传部也有了书库,古今中外的图书也越来越多了,看书难的问题也逐步解决了,但有些书还是找不到的。记得我们宣传部买回一套世界名著和文学史,工会和学校暂时还没有,他见了如获至宝,借去看了两周就看完了。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他读后对我连连说:“受益匪浅,受益匪浅。”由此可见,要成为一名大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要多读书,苦读书才行。

吃苦

钟道新虽出生在名门世家、书香门第,但却很能吃苦。1974年他刚到电厂时,塞北还荒凉一片,是黄风卷沙、杂草丛生之地。不用说北京人了,就是山西的本地人也难以立足。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和山药蛋大白菜,住的大部分是民房与工棚。后来盖起了6栋火柴盒式的三层楼,其中两栋还被施工单位占着,电厂职工只有4栋,只能给已结婚的双职工和已调来的城市户口职工住。正好钟道新和我符合住楼条件,所以我们都住进了生活区的新楼,并成了好邻居。当时楼里没有上下水,吃水要到楼外水井处用水桶挑,他不会挑水经常摔跤;但不灰心,站起来再挑。家里没有暖气,只有烧煤的炉灶。房子不大,两居一厨。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其艰苦可想而知。然而钟道新从没说过一个苦字,见面总是乐呵呵的,从不忧愁,从无怨言。他和妻子宋玉明都是北京人,不大会做山西饭,只会到食堂买窝窝头和馒头,在食堂打点大烩菜回家吃,生活过得非常清贫与艰苦。他晚上或星期日常到我家串门,主要是找书和找我看稿子。到了我家也不问主人同不同意,先到厨房翻箱倒柜看有什么剩饭剩菜,找到后狼吞虎咽吃了起来。我笑着说:“饭是我的,肚子是你的,吃坏了肚子你可不要怨我啊!”他笑着说:“怕负责任你就不要剩饭。”两人哈哈大笑。我们在一起谈笑风生,无话不说。我感到和这种人交朋友拉话是一种享受。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1978年,刮起了一股回城风,我闲聊中问他想不想回北京?他说:“当然想回,可我回北京不走地安门,也不走后华门,我要走德胜门,要走凯旋门。”当时我还不理解他的意思,我笑着问他:“你是不是想走‘曲线救国’的道路?”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现在看来他是有宏图大志的人,他的最终目标是走文坛之路回北京。到中国作协任职,这已经是近在咫尺的事,只剩下一步之遥了。然而遗憾的是,他没走完这最后一步就英年早逝,成了他终身的憾事。他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毅力、有意志、肯吃苦、勤奋斗、能创业的少有的小说家。如果他能长命百岁,他的宏愿一定能实现。

成才

钟道新天赋聪明,加上勤奋好学,他最终成才了。正如爱迪生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勤奋的学习精神和忘我的奋斗精神,也是不可能成才的。钟道新的成才就是靠自己的勤奋与刻苦努力换来的。他只有中专学历,没有上过大学,他没能上清华大学感到是终身的遗憾。他常说:“巴金是个初中生,赵树理也是个初中生,他们能成为大作家,我为什么不能?我要向他们学习,‘剑走偏锋’吧。”

记得我刚到电厂后,他在学校当教师,课余时间爱写点诗歌、散文、杂文什么的,想搞点文学创作,写下后送给我看。我看后给他提了三条意见:一是劝他稿子不要太潦草,特别是向外投发的稿子,一定要抄写得工工整整、整整齐齐,编辑才愿意看下去,看后能给编辑好印象,才能提高采用率;二是文学爱好是多方面的,体裁也很多,但写起来最好突出一种体裁,集中突破一点;三是先写身边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人和事,写起来才好写。这三条意见他都虚心接受,并付诸行动。后来他就是按照我提的这三条意见做的。当时既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电脑,全靠自己手工抄写,其辛苦程度是可以想象到的。但他能吃苦,他有“三不睡”精神,即:一本书不看完不睡,一篇稿子不写完不睡,抄稿子不抄完不睡。他就是靠这种虚心学习和勤奋努力的精神成才的,它完全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大作家。后来他就不写其他体裁了,专攻小说而且注意多写身边的人和事。开始他写的短篇小说《打赤脚者》,分别寄到北京、上海等全国性的大杂志社,均被退了回来。我告诉他:“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应先给山西的几家文学杂志寄,待山西有了点基础和名气,再给全国性杂志发。”他听了我的话,后来走这个路子成功了。

交友

他学习唐代李白大诗人的风度,“善喝酒,广交友,不醉不散。”他常用李白的诗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他与朋友聚会,进餐饮酒,从来是他做东他埋单,从不让别人掏腰包。他的作品一旦发表,得了稿费,就拉上几个知心朋友下饭店请客庆贺一番。他的稿费几乎全部用于请客吃饭吸烟喝酒上了。他把工资也贴到了交友上。

他交友十分广泛,不仅能交下层干部、工人、学生、农民、文友、邻居、同事等,还能交中上层人士为友,特别是知识界文化界的朋友。他不讲究衣着,家里不置办家具,平常生活俭朴,但对朋友却十分大方,慷慨解囊。他常引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说法:“妻子如布衣,朋友是兄弟,兄弟如手足,衣服破了可以更换,手足掉了是不能再生的。”可见他对朋友的看重胜过了妻子。他还常学习梁山好汉的榜样,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在所不辞。这种义气与豪气正是中国人意志、信念、本色的集中表现。正因为他有这种个性,所以凡与他交往的朋友,都会永生难忘,成为永久的至交与知己。

交友的关键是一个诚字,诚信与诚实,真诚与坦诚。钟道新的交友就符合这“四诚”,他坦诚待人,真诚交友,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一群朋友。他常自信地说:“吾与豪华同在。”正因为他广交朋友,所以他从不寂寞,从无忧愁,是个乐天派。

翱翔

钟道新在小说创作的道路上,在几经挫折后,经过顽强拼搏,越走越宽广。最早于1981年在山西的《汾水》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继承》,写的是一位大学教授父亲病故了,作为儿子的“我”继承了父亲的书籍和桌椅,为的是显示身份与派头,而实际上自己却是一直跟随爷爷长大的孙子,继承的是爷爷对国家的热爱与企盼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小说只有6000多字,寄发前让我看过,我也曾帮他修改过一些文字。文章发表后他激动不已,拿到杂志后立即请我和郑文宇等几位好友聚会,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酒桌上我建议他给杂志社去封信以表谢意,郑文宇进一步补充说:“你应当抽空亲自去一趟太原,亲自去结识一下编辑部的朋友,为以后的继续发表铺路搭桥。”他连连点头,并照此去做了。后来他与杂志社的燕治国、李锐等交成了好朋友,再以后又与《山西文学》的李国涛、《黄河》杂志社的张发等也交成了好朋友,为他的小说的发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1982年又发表了短篇小说《风烛残年》和《有钱十万》等,后来都被《小说月刊》等名刊转载。其中《风烛残年》写的是他的母亲在人到老年时的情景,荣获了山西省首届赵树理文学奖和《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古人说:“愤怒出诗人,激情生文章。”他有满腔的热血和激情。由此开始了他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喷涌的泉水,滔滔不绝,篇篇激情满怀,清澈透明,意气风发,震动了小说文坛。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于他读的书多,写起稿来才能得心应手,纵横驰骋,运用自如。《检察日报》主编彭诚称赞他是“天才的小说家”。

在短篇小说不断发表的基础上,从1984年起他开始创作中长篇小说,1985年发表了《超导》等,再以后发表了《非常档案》、《单身贵族》、《权力场》、《国手》等很多有分量有影响的中长篇小说,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著名小说作家,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当!为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不仅成为著名小说家,而且还编写了《黑冰》、《天娇》等许多有名的电视剧,成为著名的电视剧作家。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李福明称他是“山西晋军的杰出代表”。

荐才

山西省电力文协主席刘虎生说钟道新是“从山西电力走出去的著名作家”,这是很亲切的说法。再进一步讲,更准确地说,钟道新是从朔州市神头发电厂起飞的一只雄鹰。在他的成长起飞的道路上,经过了三级跳:第一级是在神头电厂从教师中调出来到了厂文协,当了厂文协副主席;第二级是从神头电厂调到山西省电力局文协,当了电力文协副主席;第三级是从省电力文协调到山西省作家协会,当了专业作家。

他在人生进步的三级跳的过程中,自己的奋斗与努力当然是主要的,但也离不开许多伯乐的推荐与帮助。再好的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和推荐,千里马也是走不出去的。

在第一级起跳中,曾有过相当的困难。因为他是教师,常年担负着上课的任务,加之当时教师十分紧缺,要把他从教师岗位调出来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为了给他的文学创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单位还是尽了很大努力,虽不能调离教师岗位,但在子弟学校和教育科总是尽可能为他减少课程,减轻负担,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写作。在这期间,我为他创造良好的写作条件曾做过不懈的努力。比如多次在党委会和厂务会上提出过调整工作岗位问题。到了1986年11月,厂里要成立新的文协会,在党委会上我提出了“厂文协应脱离工会,成为独立的二级机构”,并提出让钟道新担任专职副主席。这次会议终于通过了我的提案,厂文协改为厂属独立的二级机构,不再隶属厂工会,而隶属于厂党委,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主席,宣传部长和工会主席为兼职副主席,钟道新和赵光武(国家一级美术师)为专职副主席,下设办公室,并配了两名专职干事。一名主席4名副主席,共计5名常务理事。这一次钟道新终于从学校教师的岗位上调了出来,成为专职的文学创作人员,并享受厂中层干部的待遇,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了。当时的党委副书记兼文协主席张建中同志曾对钟道新和赵光武谈话时表示:“你二人是专职文协副主席,为了创作,可以走出厂外到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去考察、开会和深入生活,厂里为你们报销路费和住宿费。”这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到了1987年春天,山西省电力局文协组织山西省作协、文联、诗协等许多文坛名家几十人专门到神头电厂体验生活,从事文学创作,专门写电力题材的文学作品。来的名人中有作协主席焦祖尧和各大文学杂志社的主编,其中有《黄河》杂志副主编张发、《汾水》主编燕治国等等,钟道新和我都参加了这次活动,由侯湘楚组织先后创作出《光源赋》和《彩光情》等好几本反映电力建设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这次活动中,钟道新又结识了焦祖尧等许多山西文学界的名人学者。因为燕治国和我是老乡,在交谈中燕治国想把钟道新调到《汾水》杂志社去,因我是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所以他先与我商量,征求我的意见。我把这个意见转告了当时的党委书记孔志俊同志。孔书记舍不得放走钟道新,他要把钟道新留在电力系统,为山西电力创作与服务。那次钟道新虽然未能调到《汾水》杂志社,但在孔书记的力荐下,做通了当时电力局局长卞学海和电力文协主席付少云的工作,钟道新于1988年春顺利调到了山西省电力文协担任了专职副主席,享受厂处级待遇。为了创作方便,后来还兼任了太原一电厂和二电厂的副厂长。在二级跳的过程中,副局长兼神头电厂厂长孔志俊起了关键性的伯乐作用,当然少不了当时局长卞学海和文协主席付少云的大力支持,他们都为钟道新的起飞出过力、帮过忙。

钟道新调到山西电力文协后,活动和创作的空间与范围更大了,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也多了,当时山西作协主席兼党组书记焦祖尧看上了这个年轻人,想把他调到山西省作协。开始电力局卞局长不太同意,几经周折后,钟道新于1989年秋顺利调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成为专业作家。燕治国是钟道新发表处女作《继承》的改稿人和发稿人,在举荐钟道新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作用。他和李锐、李国涛等对钟道新的起飞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但关键人物还是焦祖尧的作用,才使道新同志有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后来别人问他怎就当上了专业作家和作协副主席时,他开玩笑地说:“朱元璋在登基时对刘伯温说:‘原本并没想当皇帝,只不过是打家劫舍,没想到会弄假成真了。’本人初入此道,也不过是想找条出路而已。”省作协杨占平副主席说他与柯云路、郑义、李锐等一批北京知青在山西文坛是“后山药蛋派”的一批“京韵作家”,是独树一帜的“个性作家”。

生命之声

钟新道的逝世,都感到遗憾与惋惜,都说他走得太快太早。可见人生苦短,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念与感叹,他的人生是一曲壮丽的凯歌。他的生命之声振荡在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响彻汾河两岸和太行上下,回荡在京城内外和晋阳大地,让千万人久久不能忘怀。罗丹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来计算。”我想钟道新一生的价值是“重于泰山”的,他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是远远大于他生命的时间的。雨果曾说过:“能给后人留下美好记忆的人,死后也是幸福的。”我想道新同志就是给后人留下了美好记忆的人,所以他虽走了,但死后他也会幸福的。

道新的去世是突发心脏病心肌梗塞。这也有点奇怪,他在世时就送给原朔州市文联主席黄树芳同志一本书,书名叫《名人早逝之谜》,当时他并没想到他自己也是名人,也会早逝。奇怪的是不少名人都会得同一种病,比如近来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脏病去世,著名演员高秀敏、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苏林等等,都是突发心脏病而死。这也给现代医学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为什么名人之死多发生于心脏病心肌梗塞?是否如电视剧作家张成功说的那样,也许他们“可能太累了”,所以越是名人越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

钟道新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业绩是丰盛的,是永存的。正如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名言:“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永远的活着。”钟道新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特别是他给世人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将世代流传下去,永远活在后人的心灵之中。

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生命停止了,生命的心声也就会停止,这是一般人的观点。钟道新却与众不同,他的生命虽然停止了,然而他的生命之声还时刻响在我的耳边和心里,响在三晋大地和千百万读者的心里,每当听到他的“钟声”,就会让人激情飞扬,荡气回肠,流连忘返。

他的灵魂将永不熄灭,光照千秋!

推荐访问:之声 我与 生命 钟道新

本文标题:生命之声,我与钟道新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3/26740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生命之声,我与钟道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