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
摘 要 警察为安全而生、为平安而立,警察应形成职业安全哲学的自觉,新警作为警队的后备力量更应该以职业安全哲学指导警察人生的铺展。在解读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警察职业安全哲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提高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新警 职业安全 意识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警官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001JW;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 APD)。
作者简介:蔡越,江苏警官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48-03
一、内涵解读
新警的职业安全意识就是新警对维护从警的生命安全、工作安全和政治安全所必须的条件与状态的觉知,而新警的职业安全能力则是新警在从事警务活动过程所具备的关于职业安全的行为反应能力和操作水平。
警察为安全而生,为平安立命,警察应形成安全哲学的自觉,警察的职业安全哲学包括警察的生命安全、工作安全和心理安全三种:警察的生命安全是基础,警察的工作安全是主体,警察的心理安全是保障。作为不安全因素的消除者,警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社会的各种阴暗面,健康的心理必不可少,警察的心理安全是达成警务目标的重要前提。
二、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是警察职业安全现状的迫切要求
有资料表明,和平年代死亡率最高的三大职业是矿工、战地记者和警察。警察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处理灾害事故的职责,警务工作时追求安全、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过程,充满了外显的和内隐的危险,这些危险或瞬间击垮或日复一日地侵蚀着警察的职业安全。
在改革攻坚克难的时期,社会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社会矛盾激化,价值主体及价值诉求日趋多元,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交织,警察的执法环境日趋复杂,职业安全受到日愈严重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到2002年,全国有9000多名公安民警以身殉职,十几万民警负伤;2003年至2006年,共有944名民警牺牲,11920名民警负伤;2007年公安机关受理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8214起;2008年杨佳袭警案造成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受伤,袭警行为愈加肆意;2009年,全国公安民警伤亡3302人;2010年至2014年5月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22870人,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警察职业安全的现状。
职业的高危性无法改变,执法环境改善短期内难见成效,但职业安全意识和能力确是可以通过各方努力提高。
(二)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是新警开展警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警务工作的过程是追求安全的过程,而警察只有保障了自身的职业安全,才能在此基础上去追求职业价值——创造安全。警务工作量大、时长,承担着全天候的安全维护,职业安全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隐藏性,健康的身体状态是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警务工作的基本保障;警务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与狡猾的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对警察的工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足够的胜任力是警务效能实现的根本条件。此外,作为不安全因素的消除者,警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社会的各种阴暗面,健康的心理同样必不可少。
警察的职业安全除了依靠体制、装备等硬件保障外,警察自身的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软件保障。意识与能力的软件保障作为警察职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先行于体制和装备等硬件保障,在警察职业安全维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警作为警察队伍的新生力量,同样需要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作为开展警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三)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是科学用警的必由之路
在提倡民意、民生等警务理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科学用警理念。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人的基本需求应当得到满足,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指出,只有底层的基本需求(生存、安全感、归属和爱)得到满足,才能去追寻高层次的需求(认同,人生价值), 因此,只有当警察最基本的安全、归属和爱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去追求警务效能的提高。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提高警察职业安全系数、满足警察安全感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警察的关心和关爱,满足警察的归属和爱的需求。
科学用警要求对在职民警进行业务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作为警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应是警察培训的重要内容。新警作为新增警力,是警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对象,科学用警必然要走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之路。
(四)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是新警特性和意识能力发展规律的紧迫需求
新警作为刚刚接触警务工作的群体,有着自身的特性。从社会招录的新警,经历过普通大学生活,已经养成无拘无束的习惯和一般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念,很难通过短期的入职培训改变,警务技能也未得到足够的锻炼;从警察院校毕业的新警,警察意识和警务技能方面比社会招录生具有优势,然而警务化的严格管理又造成了社会经历不足的短板;部队转业的新警,纪律意识强,体能素质好,但全封闭式的军事管理使得他们在重新进入社会以及从事警务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新警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他们必须接受有别于有工作经验的民警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必须在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方面得到更多的关注。
意识与能力建设以先快后慢的趋势增长,前期的速度较快,效果较显著,因此,新警处在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的最佳成效期,在这个阶段从意识和能力两个层面加强对新警的培养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对新警职业生涯的铺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的途径
(一)推进警营安全文化建设助力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养成
新警职业安全意识基础薄弱,很容易受到警营安全文化的影响,这为新警职业安全意识的养成提供了可能性,一旦新警将警营的安全文化内化,作为警务工作的心理定势,用以提高职业安全能力,势必会为新警职业生涯的铺展提供一份安全保障。警营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从生命安全文化、工作安全文化和心理安全文化三个方面开展。
1.生命安全文化建设:
(1)驾驶安全文化。在优化警车配备的同时,也要提高警察的安全用车意识与之相匹配。可以采用“警车-战友”的模式建设警营的驾驶安全文化,不再仅仅把警车当做警务工作的代步工具,而是将其定位为共患难的战友,将民警和警车一体化。将民警与警车合理搭配,登记备案,民警为警车命名,组织培训后由相关民警负责落实配对警车的日常安全检查和保养,定期开展警车性能检查,评选“警车保养之星”和“最佳性能警车”;组织驾驶技能培训,开展驾驶技能大赛,角逐优胜的民警-警车组合;收集民警保养警车、钻研驾驶技能、出警前安全驾驶准备和驾驶应急处理的安全经验;同时民警对于公车私用、警车损坏等要负有相应的责任,以合理的奖惩责任制度为保障,在警营上下形成“爱车”和“安全驾车”的氛围,为警车驾驶注入情感因素。
(2)警务工作风险评估文化。建设警务工作风险评估文化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摆正民警对风险评估的认识,很多民警认为风险评估没必要,可以组织学习经典出警伤亡案例,配以图片录音录像等形式,使日常警务工作获得民警的足够重视;第二步,将日常警务工作分类,向民警征集各类警务工作的风险评估模式、注意事项以及应对措施,择优选用收订成册,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学习并考核民警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核方式建议问答形式,民警在答题时必须在无提示的情况下考虑各种因素,利于形成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思维。可以在单位出口贴上“你评估风险了吗”的醒目标志,亦或在接警平台中设置“你评估风险了吗”的弹幕,提醒出警民警自问“我评估风险了吗”。当各类警情的风险评估事项在民警意识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自然而然的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民警的警务工作。
(3)身体健康文化。健康的体魄是发挥民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前提保障,基层民警作息不规律,应采取措施去抵抗由此带来的身体损伤。可以针对季节、节日等因素开展具有的特色的趣味运动会,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每天清晨定时组织民警做健身操或跑步等活动;单位食堂可针对民警熬夜的情况,准备养胃等养生食品,向民警宣传熬夜的注意事项和复元方法;同时优化值班备勤、重大活动后轮休等制度,鼓励民警合理调班,避免“连轴转”的现象。将“健康”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位民警的心中。
(4)奉献文化。传统奉献观念以警务目标为主,以民警的生命健康为次,而新的奉献观念追求的是警务目标与民警的生命健康两者之间的平衡。相比于牺牲自身生命安全的英雄楷模,警务工作更需要的是能以最小牺牲获得满意警务效能并能够长期服务于公安事业的民警。然而公安系统中现有的风险文化仍是旧的观念,从对伤亡民警的典型树立便可见一斑。新的奉献文化建设可从文章宣传、座谈会讨论入手,树立典型的对象应选择“智取”的民警,鼓励民警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警务目标的实现。
(5)服务文化。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将服务意识牢记心中,然而现阶段的服务意识似乎已经变形为“委曲求全”,不仅老百姓高举“服务”大旗对民警进行法律和道德绑架,公安机关内部对妨碍公务、伤害民警等事情也采取消极处理态度,甚至有的公安机关内部设立“安慰奖”以补偿执法过程中被群众伤害的民警。在追求设立袭警罪等立法制度保障的同时,公安机关上上下下应当形成“自卫”意识,可集体讨论执法自卫的指导意见,轻微的阻碍执法伤害行为如何阻挡,严重的如何制服,并组织民警学习“一招制敌术”,能够快速制止伤害行为而不会使事态恶化。
2.工作安全文化 。在英国,警务私人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很多警务被“外包”给了保安公司,这其中包括刑事调查甚至是拘管嫌疑人,甚至有学者预言英国将实现全面警务私有化,英国警察将全体失业。然而在我国,虽然在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下社会大众有机会参与到警务活动中来,但是国情、社情和警情 都决定了我国的核心警务不可能实现私人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警察可以高枕无忧了,做的不好也会面临被辞退、开除或撤职,当然工作安全不仅是指保住饭碗,还意味着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从而形成职业壁垒保障,实现自己的价值。警营工作安全文化假设可从警察意识文化和良性竞争文化两个当面着手。
(1)警察意识文化。警察意识就是警察客观存在的反应,具体而言就是对警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认知。警察对自身职业的认知应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警察是国家的暴力机器,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职责,因此警察应当有坚定明确的政治立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保持一致。二是警察是人民的警察,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三是警察的权力由法律赋予,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具备了警察意识,自然会用警察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情自然就不会发生。
警察意识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思想理论教育,可以及时组织学习中央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组织观看有感染力的警察纪录片,开展公安主题晚会,学习典型先进事迹,推进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学习《中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等法律法规,时刻让民警牢记人民警察的身份。
(2)良性竞争文化。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良性的竞争可以使人进步,实习双赢,恶性竞争可能会带来个体的暂时收益,却必然导致整体的受损。公安工作需要市场化的竞争来激励民警提高自我,创造警务价值,但公安工作创造的价值是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是保护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绝不可以为了“彼长”牺牲“此消”。建设良性竞争文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民警的警务技能, 另一方面,要帮助民警建立良性竞争理念,可通过警种协同、任务分解分配等方式培养民警的协作意识,懂得如何整合资源共享收益,鼓励先进民警分享经验,展示警务效能,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通过积极健康的活动消除民警在工作中产生的摩擦冲突,提高凝聚力。
3.心理安全文化:
(1)爱岗敬业文化。工作压力大、工资低、执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原因很容易使民警产生职业倦怠,在改变客观条件的同时,民警对待工作的主观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当民警把警察仅仅当做一份工作时,便会在心中评估这份工作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便会放大工作的种种弊端。然而当警察成为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工作中便会渗透“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激情,面对困难敢迎上,面对机遇敢争先,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只会成为愈战愈勇的助力。
建设爱岗敬业文化,在培养民警警察意识的同时,还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领导班子与民警以及民警之间的沟通,加强民主,收集民警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同时科学用警,帮助有困难的民警,让民警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合理的激励制度也必不可少,尽管职务、级别晋升名额有限,但仍应通过其他奖励方式让每一个民警都能劳有所得,建立民警与工作间的和谐关系。
此外,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公安工作不同于一般市场化的工作,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职业,更多的是服从命令,哪儿需要往哪儿上,多少会影响工作积极性。警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新警可能会因对公安工作了解不透彻或冲动等原因不了解内心的真实需求和自己的能力所在,可通过培训、积分考核等方式帮助新警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岗位需要和新警需求之间是实现平衡。
(2)心理健康文化。警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民警每天都会面对很多负面的东西,有群众的不理解和伤害,有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也有工作和人际上的各种压力,很容易导致心理冲突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内心的冲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但民警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心理咨询没什么用,还是要靠自己调节;二是认为咨询心理问题就意味着心理有问题,影响不好。人的心理分为正常和异常两大类,正常心理又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级,心理咨询的对象是不健康心理,但仍是属于正常心理范畴,目前越来越多健康心理的人也会寻求发展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寻求更好内心状态的正常需求。
针对以上两种误解,可以通过开心理咨询讲座的方式让民警们改变对心理咨询的不合理认知,继而设立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定期安排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苗头;完善公安内网的健康心理模块建设,营造重视心理、主动调节心理的健康心理文化。
(二)优化培训模式助力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
培训相对于教育、自学而言,更具引导性和系统性,是获得提升的重要途径。培训在公安队伍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还存在着优化的空间。
1.用PVR推进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传统的教育和培训模式更多的被限制于纸上,很难训练新警在警务场景中的处突能力,新警们只能在实际警务工作中一点点尝试并提高职业安全能力,然而这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虚拟现实,简称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PVR也就是警务虚拟现实,针对不同的警务工作,结合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制作警务虚拟模型,让新警们可以在近乎真实而又安全的虚拟场景中训练不同警务工作的临场处置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减少实际警务工作中的职业风险系数。目前部分公安培训基地已拥有PVR培训设配,但内容不够全面丰富,使用率也不够高,PVR的普及率和实用率仍有待提高。
2.个体化培训提高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培训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使被培训者达到岗位的需求,现有的警务培训的设计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对于岗位而言,可能是具体的,细致的,然而对于培训者个人而言,却是笼统的,粗糙的,没有足够的考虑到人的因素;培训方式仍是传统的灌输方式,方式过于死板,且不符合成年人的学习模式。
可以自新警入职培训开始为每人建立一个培训记录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单位,职位等基本信息,同时每一次培训前和培训后都应当制作培训需求分析和差距分析,培训后应当附有培训教官的评语;成年人的学习模式不是你要教我什么,而是我想知道什么,因此,除了为满足培训需求和差距而制定的必修课程外,被培训民警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相关课程,按学分制管理;培训方式应当有针对性,传授知识可采用讨论、个人或小组练习、讲座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可采用案例研究、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转变态度可采用角色扮演、演示、合理情绪疗法等方式……培训是个系统的工程,科学的培训可以帮助新警一步步胜任警务工作,在意识和能力层面都能达到警察职业安全的需求。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