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26 11:00:09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针对公安院校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偏差,加之警察体育基础课课时少,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我院警体部在进行“警察体育基础课”的教学时,首先转变教学理念,对教材体系、考试方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警体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训练体系,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53(2009)02-0100-04

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预备警官的重任,作为公安院校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和提高警察体育技能和警务实战能力的基础,是完成公安工作的基础保证。但是,目前公安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身体素质偏差,缺乏吃苦精神,有的学生承受不了运动量稍大一点的训练,甚至个别学生在训练中还出现“休克”现象。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各方面压力,使学生们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忽视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有的学校高三阶段就已经没上体育课了。而公安院校虽然对报考的考生在体能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标准普遍偏低。二是有的人认为,警察体育就是警察警务实战技能,抓住警务实战技能训练,就抓住了警察体育训练的根本,这种对警察体育概念认识上的片面性,是警察体育训练指导思想方面存在误区的重要原因,它忽视警察体育的基础训练。使得警察警务实战技能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三是警体基础课教学、训练与课外活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训练脱节,未能有机的结合。

针对这些问题,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我们对“警察体育基础课”的教材体系、考试方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警体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训练体系,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较显著效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2008年,我院“警察体育基础课程”还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

一、科学界定警察体育概念是警察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警察体育概念是反映警察体育活动的特殊属性的思维形式。如何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警察体育概念,科学地界定其内涵和外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准确把握警察体育概念,笔者认为,必须从警察体育与体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入手。警察体育是利用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手段来发展和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警务实战中相关专项身体素质要求来发展和提高警务实战专项身体素质,为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警察体育内涵的实质在于它的基础性,离开了基础性这一本质特征,就会对警察体育概念产生偏差和模糊,我们所说的“基础性”主要有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在体育运动中为提高身体素质所选择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是一般体育运动项目提高的“基础”;二是警察体育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也是一般体育中固有的基本的东西,它们是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有效提高的“基础”;三是警察警务技能的实战应用和强制性手段是有效发挥的基础保证,换句话说,就是警察体育训练对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提高起到“基础性”作用;四是警察体育必须围绕着警察体育基础训练,这也体现了警察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通过以上对警察体育“基础性”这一本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警察体育是以增强警察体质、丰富警察文化生活、提高警察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为基础的训练,是警察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提高的基础。

二、把握警察体育基础性的特征,编撰《警察体育训练教程》

警察体育内涵的实质在于它的基础性,离开了基础性这一本质特征,就会偏离警察体育实质性的东西。因此,紧紧围绕着警察体育基础性这一指导思想,借鉴相关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中的身体素质训练共性以及吸收军队体能训练的成果,在不断总结警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我院警体部编撰了《警察体育训练教程》,该教程包括警察体育的含义、警察体育教学原则、警察体育教学方法、警察身体素质训练(即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等)、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警察体育训练的卫生保健等内容。按照公安工作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提高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设置专项素质的内容,将攀、爬、越障、游泳等项目列为警察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综合反映了公安民警身体素质。有关警察体育训练的内容,则是能使学员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有效提高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警察体育训练的卫生保健是让学员掌握运动损伤、急救的处理方法。

由于本教程重点突出,训练的目的明确,突出警察体育的基础性,而且对重点都作了特别提示,因而既能使练习者领悟到警察体育训练的重点和所要掌握的动作要领,又能使练习者对警察体育训练内涵作深刻的理解。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教程内容进行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100%;500米障碍跑、游泳等项目的考核全部达到学院拟定的考核标准。

三、创新“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公安院校在警体基础课课程设置、内容的安排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原有警体课程和课外体育锻炼采用2+1模式,即二节警体课+课外体育活动,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性,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随意性,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就很容易被其他活动所冲击和代替,如何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与其他学科课程并重的课程纳入课程计划,并以教学文件的形式确定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延长原有课外活动的时间,将过去较为松散、自发、盲目的活动纳入规范、有明确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的课程计划里面,这是符合学生体能渐进提高的要求和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特点。在现代教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不愧是一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公安院校警体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每周2课时,课时偏少,从第二学期开始,警体课转入警体技能课的教学,每周也仅2学时,时间有限,学生身体素质、专项素质训练未能贯穿于每个学期警体技能课之中,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下降,其体能第二学期不如第一学期,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警体技能和警务实战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也难以适应今后繁重的公安工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2+4”模式的想法,即把原来的“2+1”中的“1”变为“4”,即每周四次各90分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课,纳入警体教学计划,拟以第二课堂课程作为固定形式,并贯穿每个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始终,进而对公安院校警体基础课程模式进行改革。

2005年3月至6月我们在承担教育部立项课题“高职高专政法类公安院校警体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的子课题时,通过对我院2004级10个区队450人(男400人,女50人)进行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12项指标,散打、擒拿相关素质和综合身体素质,并且分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比较实验。实验组在每周完成2学时警体课堂教学任务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安排每周4次各90分钟时间,按照拟定身体素质、专项素质标准有计划进行体能训练。对照组按照原有计划每周2学时警体课,每周课外自行安排。实验结果是: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有90%以上达到学院拟定的体能卡标准,而对照组只有40%的学生达到标准。这个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只有完善警体基础课程内外一体化训练模式,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改革“警察体育基础课”考核方式,促进警体教学、训练模式的创新

为了使警察体育基础课程“2+4”教学、训练模式改革与创新取得成功,就必须有一套相应配套和完善“警察体育基础课”考核制度作保证,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和警体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对“警察体育基础课”的考核进行改革。拟定身体素质考核标准,同时要求每个学期警体技能课必须根据警体技能课专项特点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将警体各项技能及相关素质进行分解、量化。采用滚动式考核方法,达不到及格者继续训练,第二学期末组织测验,以此类推。通过四学期相关身体素质训练全部达到合格者,方能参加第五学期的警体技能、体能综合素质演练,达到标准者发给体能卡合格证书。

(二)对各学期警体技能课按考试课程进行管理。体能测试为警体技能课必选项目,测试不合格者视为该课程不及格,并作为升留级的依据。

通过 “警察体育基础课”考核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使警体技能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练相结合,将身体素质训练贯穿于每个学期始终。一方面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五、新模式的创建,使警察体育基础教学、训练更加科学化

公安院校警体基础课的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学时有限,计39学时。学生要在这么有限的学时内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显然是不可能的。学生训练时间少与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了一对主要矛盾。运用警察体育基础课程“2+4”教学、训练模式,能够将警体基础课程教学与第二课堂体育锻炼有机结合,科学安排警体基础课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体育锻炼的内容,强调警察体育训练的基础性,贯彻不间断性教学、训练原则。“警察体育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传授动作基本技术、掌握适宜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针对课外训练,我们采用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系、部的积极性,通过体育竞赛和每个学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考核,试行目标管理,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这样,合理地解决了公安院校警体基础课程教学学时少与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技能形成是一种复杂、连锁、本体感受性条件反射。所以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多种感觉机能的参与并与运动系统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本体感受性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意义。没有通过反复训练,运动技能是难以形成的,只有反复训练才能不断改正和完善运动动作。所以,警察体育基础课程“2+4”教学、训练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训练的时间上有一定的保障,又有一定相关制度约束,保证身体素质训练的运动量、强度和密度,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使警察体育基础教学、训练更加科学化。

六、根据“警察体育基础课”的教学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法

警体教学法既不同于军事教学法,又不同于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法,它有其特殊性,我部警察体育基础学科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战过程中总结、归纳出一套能较快提高学生体能、技能的警体教学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警体基础学科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在警体教学中通过语言宣传警体知识、技术、技能。包括讲解、指令口令、口头评定、师生对话、默念和“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是以有机体的感觉器官反映为基础,通过直接或间接来掌握动作的教学方法,利用图解、示范、录像摄像进行直观教学,对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练习法。在警体教学中利用练习法掌握动作和发展身体的方法。在运用练习法的教学中,我们还运用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游戏法和竞赛法等,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因为运动技能的形成是连锁、本体感受性条件反射,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四)正误动作对比法。一般是教师在警体教学中观察分析找出错误动作原因,然后对出现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进行比较,以便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五)体能、技能综合演练法。该方法一般是在训练后期进行,将踢、打、摔、拿、攀、爬,通过一定的距离,以各自形式给予连结,进行综合训练方法。

警体基础学科教学方法是在警体教学基本理论指导下,在警体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但是,教学方法选择受到规律和原则的制约,选择警体教学方法最基本的要求是身体必须直接参与活动,因而要特别合理安排和调节负荷与休息,就成了警体教学方法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合格公安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本课程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助教1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多专多能、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这支职称、年龄成梯队的师资队伍相继完成了多项厅级和省级课题,并且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教改论文10多篇。正是这支能力强、善于钻研、勇于奉献、锐意进取的队伍,才使我校“警察体育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

八、警体基础课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通过对“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改革,一是学生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2005—2008学年,全院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检测学生,合格率达到100%;综合身体素质考核(500米障碍跑)合格率达到100%。二是1999、2003、2006年学校男、女篮球队、田径队、游泳队、武术队分别参加福建省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均荣获各单项团体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取得福建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三连冠”的好成绩。学院武术队2002年以来参加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均、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均进入团体总分前六名。三是“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显著,促进警体技能和警务实战能力的提高,学院散打队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及全省等各级散打搏击比赛,共获金牌近200枚,创造了全国公安院校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之最。擒拿格斗队多次为国内外警界同行表演,并与他们交流切磋,获得一致好评。学院青年志愿者义务反扒队利用周末参加福州市的反扒行动,仅一年就抓获扒窃人员100多人次,为乘客挽回数万元的损失,《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均作了报道,社会反响极好。2008年,我院散打格斗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责任编辑:王小丽)

推荐访问:课教学 警察 改革 创新 基础

本文标题: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6/26821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