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类学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这门课理论描述相对比较抽象,中职类学校学生学起来感觉有点难度。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中的灵活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觉学习“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中职类学校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
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与培养目标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两方面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的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必修或必选课程。中职类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初、中级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其运作原理,了解财政、金融相关政策;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简单分析一些财政、金融现象,以及相关政策、手段的运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为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学情分析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这门课是一门专门研究财政、金融基础知识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内容比较多,并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联系较紧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但对于初次接触这门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这门课理论太抽象,内容太枯燥,难学、难懂 。用学生的话说,自己在看书时只是对书上的字认识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职类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从初中毕业后直接到中职类学校学习的,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尤其对社会经济了解少之又少。他们对社会上的经济现象比较缺少观察,主动思考的精神还需加强。而本课程又与经济社会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不高。另一方面,因为他们较少的社会阅历,较少的社会经济知识,而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又比较宏观,他们就认为这门课程所讲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跟他们的工作、生活没有关系,对财政金融现象在感性认识就是一片空白。因此,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就提不起来。
三、实现该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对本课程及学情的分析,如何让学生将社会生活与该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对抽象、枯燥的经济学产生兴趣并学好它,是我们所有教这门课程的老师所要解决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多少、听懂多少、消化多少,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尤其对检查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理论联系到实际,更为欠缺。对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也会觉得所学内容非常乏味,更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使学生能囫囵吞枣地将老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记下来,也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就要运用实例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讲授的理论与培养运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我们教师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过程需要激发学生去做的。对于财政金融理论中的一些抽象理论可以采用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如我在讲授财政现象时,问学生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分配活动时,给他们举了下面的例子。安徽省某县位于黄河故道两岸,由于自然条件较适宜水果的生长,该县成了全国著名的水果大县。该县某村是全国著名的黄桃和白桃生产基地。但桃树对水分较为敏感,表现为耐旱怕涝。2004年该县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许多果树因水排不出去而被淹死。该村在此次涝灾害中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一些农民的桃树被淹死。但由于排水不是一家一户单独凭借自己能力能做到的事情,更何况一部分农民也不愿意去做,结果导致大家利益的普遍受损。例子讲完以后,我给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用他们所学的财政理论知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进行讨论。学生拿到问题后很兴奋,积极地去找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归纳答案。等到让他们回答时,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述自己对教材中关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不仅回答了问题,还帮助他们理解了教材的知识。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财政金融理论中的一些理论,可以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的实例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我在讲解财政补贴这一章节时,我就给他们布置作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或去调查,他们和其家庭都享受到国家的哪些补贴。同学们通过询问他们的家长,了解到除他们所知道的自己上学享受到国家免学费、领助学金的财政补贴外,他们自己家里还享有国家的其他财政补贴,如所有农村学生的家庭除免交农业税以外还享有农业补贴,有的家庭享有低保补贴,家里有养殖的,享有养殖补贴等。当同学们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后,我又通过这些例子进一步给他们讲解,财政补贴之所以能够发放的前提是国家财政充裕,国家财政充裕是因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但国家的财政补贴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通过这些学生周围的现象,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离自己很遥远的经济学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来。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个案的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一章节时,就让学生根据现在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让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注意问题
使用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达到启发的作用,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所以说,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因此,老师在使用案例时,一定要注意对案例的选择,选择的案例要能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然后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使学生将案例与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如何能更加有效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教与学能够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还需要全体专业老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作者简介:苗瑞红(1974-),女,本科,中级职称,就职于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
(责任编辑:陈岑)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职类学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