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设的思考
【摘 要】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设是当前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文在阐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意义、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探索历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重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提升绩效评价队伍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意义;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而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发展相对缓慢。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促进财政支出效益提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财政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绩效”一词最早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管理、工商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方面,意即“一项活动实施的结果,这种结果既包括实施这项活动所投入资源与获得效果的对比关系,还包括投入资源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有效性”(朱志刚,2003)。评价指运用特定的指标、设定的标准和规定的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因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可定义为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借助一定的分析工具,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开展绩效评价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如何更有效地为公众服务是目前政府改革的内在要求。绩效评价打破了传统政府公共服务难以衡量的特点,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变成量化、可比较的指标,从而便于衡量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提供程度,有助于政府部门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其二,开展绩效评价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的透明度,防治腐败。一直以来,我国在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并不透明,不仅无法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评价,而且无法监管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财政纪律松弛、财政监督不严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侵蚀国家财力,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其三,开展绩效评价有利于各预算单位形成重支出效益的管理理念。绩效评价的目的并非省钱,而是要实现有效供给。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确立了以“结果”及“追踪问效”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成为其追求的目标。这种机制对预算单位形成有效倒逼,迫使他们树立绩效观念,主动把工作重点由要钱转为有效用钱,有助于预算单位强化用钱的责任感,形成在财政支出上注重效益的新观念,从而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探索历程及存在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已有20多年探索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学者已开始涉足财政支出效益问题的研究,国家有关部门也组织力量展开了对一些投资项目的评价工作。进入90年代以后,财政理论界充分借鉴西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成果,对财政效益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财政效益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公共财政框架不断建立和“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思想的形成,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财政支出效益问题。国家财政部和部分省市财政部门开始系统地研究财政支出效益评价问题,在理论上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提出了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来代替“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初步提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思路,在项目绩效评价和单位绩效评价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探索等。2008年2月,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6月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的来说,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经过近些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且此项工作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尚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各部门对绩效评价重要性认识不够深,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认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二是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立法支持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实效的保障。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之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三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不完善,评价标准也不统一,评价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素质亟待进一步提升。四是评价结果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导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进一步发展,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实乃当务之急。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设的建议
1.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策宣传力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强调财政支出必须重视支出结果,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监督和制约下,有助于推动各预算单位建立责任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单位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意义的认识。
2.加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还是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我国当前应尽快建立一系列规范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则、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清晰的法律界定,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另外还要建立完备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及配套措施,全力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由于财政支出具有内容的复杂性、对象的层次性、效益的多样性,因此建立一套通用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现实。可考虑在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分层次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标准的正确选择对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
4.重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增强约束力。如果忽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不仅会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也影响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硬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对评价工作结果运用目的、范围、程序、权限等做出具体规定,指导和规范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同时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反映出的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要依法进行处理,以增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5.提升绩效评价队伍素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财政支出方面法规,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又要对政府管理职能、财政预算的编制及管理、宏观经济政策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而我国目前从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人员中,不少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及政策理解水平等方面与开展绩效评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影响了绩效评价的质量。为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促进评价工作的的长远发展,财政部门一方面要重视加强对从事绩效评价工作的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资质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绩效评价队伍的素质,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参 考 文 献
[1]卢静.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J].现代财经.2005(4)
[2]张雪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加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设的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