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目前社会对财政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对财政学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分析财政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素质高、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优化财政专业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等具体教改路径。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财政学课程体系
从财政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政府机构工作,相当部分学生需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对经济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研究、改革,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1.财政学教学的现状
1.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目前,地方高校通过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单门课程轻体系改革等问题,缺少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1专业课程的内部结构存在问题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也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如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1.1.2与学科基础课程的协调性较差
财政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初级课程,但中级、高级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
1.2 教学模式单调以及现代化运用不充分
目前财政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
财政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重书本、轻实践,只是将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正后直接介绍给学生,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如在讲课中,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支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政策部分所占比重很小,而财政政策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这是在授课中常常忽略的问题。
1.4 考核比较单一
目前现行的课程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3∶7的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这意味着成绩的高低仍然取决于死记硬背的功底。这种考核方法极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时采取复印笔记、临时突击的办法,学生虽然可以取得高分,但体现不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1.5 缺乏对外交流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校际间缺乏交流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一些学校有很多对口支援的名校教师,但同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依旧很不频繁,也缺乏与从事财政实务工作者的联系,很少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或参加财政理论研讨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2.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2.1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质量工程”对各高校提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2.1.1整合专业课程内部结构
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各门专业课教材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应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稳定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具体来说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
2.1.2协调财政学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
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
2.1.3强化“史论结合”课程
“史论结合”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不能只讲历史,应该做到“史论结合”。如:采用专题性质的讲授,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加强财政史类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
2.2 改善教学模式和加强对现代化的运用
当前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学科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传统的静态、线性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实行动态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强化学科间的渗透、交融,使学生吸收有用知识的形式为辐射型的。课堂教学是所有课程参与者共同开发和创造、共同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权威转变为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合作者,要树立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知识生成方式的选择的自我调控等方面的主体身份。
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去创造财富,用所学知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要求教师不能只顾着课本上的内容来讲理论,还要把实践有效的融合进课堂中去。比如对当前财政政策的分析,如何运用政策指导实践,这是衔接理论和实践很好的桥梁,也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 进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逐步降低闭卷考试的比重甚至取消闭卷考试,采用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或编写案例等方式,使成绩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决定,让考核多元化,考试多次化。如:平时发言式,根据热点即兴出题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言,以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小论文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以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进行案例分析,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自编案例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考试,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5 加强对外交流
应该加强学校内部课程间的交流,同时创造机会多和其他院校交流。这样不仅能拓宽师生的视野,也能吸收别的院校的优秀经验和科学方法。可以聘请资深的财政工作人员作报告、讲座或任教,这将对财政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财政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繁冗的工程,不仅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以及来自学生的主动配合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的财政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伟,张国富.财政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3-44.
[2]张晋武、刘连环等.地方院校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10).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于新形势下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