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研究成果在纪念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6-28 18:3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从未成年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发展特点入手,从选择未成年人爱听的内容、爱看的图像和设置未成年人爱做的事情三个方面,探索了纪念馆爱国主义宣教工作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教育方式的创新与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应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各类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战斗纪念设施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而未成年人由于其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阶段。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采取聘请专业人才、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为未成年人开展参观活动服务。因此,烈士纪念堂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研究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入手,思索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极为重要。

一、未成年人心理研究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研究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才能使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更具针对性。首先,未成年人心理研究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编排、教育方式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爱国主义宣教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这些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性和可接受性,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未成年人心理研究有助于教育者正确理解和对待教育过程中未成年人的各种态度和行为,帮助教育者形成健康的教育心理和正确的教育态度。正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淑所说:“教育和心理学的密切关系已成为一种常识……教育有待于心理学的指导,而心理学也有待于教育所得经验的帮助。”

二、未成年人心理特征研究

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未成年人群体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体,这里将研究分析的未成年人群划为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17、18岁)三个年龄阶段。

1、童年期主要心理特征

在我国,6岁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开启了人生的奠基阶段。由于知识的积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儿童的认知发展逐渐由不随意、不自觉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例如,他们注意力的稳定性逐渐增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注意力持久度在20到40分钟间持续增长;他们的记忆方式开始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理解记忆能力和词的抽象记忆能力得到发展;其思维方式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主导过渡。但这一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形象与感性经验。

同时,他们的意志力逐渐得到提高。例如,对于布置的作业、参与的活动,能够有意识地或在他人的提醒和帮助下去努力完成。当然,受年龄的影响, 这一时期儿童总体的意志品质水平还是较为低下,容易三心二意,缺乏坚持下去的恒心和自控力。

随着接触面的增多,儿童的情感体验开始变得丰富。他们不仅有对亲人、对老师、对同学的情感,还产生了对学校、对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一些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等也开始萌芽并日渐丰满,他们会对危害社会、损人利己的做法表示不满,对造福人类、奉献他人的做法感到敬佩。

童年期的道德判断属于“二元论”。随着儿童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行为规则,他们开始运用这些规则对他人或自己进行一些道德判断,他们通常把“好人”看作一切都好的伟人;“坏人”则是什么都不对的坏蛋。儿童期利于树立典型的正面形象。

2、少年期主要心理特征

少年期未成年人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也迎来了“危机期”。体态的成人化和性成熟,使少年的“成人感”增强,然而他们的心理发育却相对缓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极易使其产生叛逆心理和攻击、退避等问题行为,构成了少年期所独有的特点。

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高速发展,记忆能力更是渐入佳期,抽象逻辑的成分已明显占据了优势。此时的少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及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是学习知识、习练技能的黄金时期。当然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也决定了少年的思维尚未定型,生活和学习的目标、计划常常以兴趣为转移,摇摆不定,需要教育者给予正确的提点和及时的规劝。

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少年开始了对人的精神世界、个性品质的了解和剖析。由于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暗示,少年的评判往往肤浅和存在偏颇。少年期也是未成年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少年往往对自己崇拜的榜样人物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模仿意愿,因此帮助少年正确理解道德概念、树立道德理想、选择榜样人物十分关键。

3、青年初期主要心理特征

在我国,青年初期的界定相当于现行学制的高中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身心发育等各个方面都已接近成人水平,心理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中学生感知和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理解的深刻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能够在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过程中,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自觉、持久的完成认知活动。其思维能力开始由以直观经验为依托向抽象理论化转变。这一时期的青年能够较为全面的分析问题,具有探索精神,不盲从直接得来的经验和解释。

青年初期,学生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逐渐深入,情感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和稳定,并能够根据环境来调控自己的情感。高中学生基本形成了深刻而稳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责任感的培养应是这一时期的重中之重。

高中時期是青年学生第一次面临人生道路选择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初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青年学生难免产生片面、模糊的认识,看待问题不够透彻、长远,需要教育者进行及时的引导和鼓励。

三、对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启示

在教育实践当中,并不是所有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会被领会和接受。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颇有见地的提出了以“最近发展区”思想指导教育教学的开展。他指出,必须要考虑到被教育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这一思想应用于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就应以未成年人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依托,以解决未成年人现有的心理需求为目标,思索未成年人喜爱的教育内容,探讨未成年人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将纪念馆打造成为未成年人爱去的地方。

1、让纪念馆有未成年人爱听的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实施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未成年人的阶段发展特征决定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对深度广度的延伸。

(1)教育内容的选择。首先,当事人的选择要与观众相匹配。从主观因素来看,能够引起兴趣、满足需要的内容更容易引起注意。例如,在講解一位烈士时,选用其幼年时的生活或学习经历,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听的过程中,小学生会不自觉地与自身进行对比,产生影响和共鸣;而面对高中时期的未成年人,选用烈士青年时期的事迹则更有说服力。例如对知识的渴求、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对事业的执着等等,都是容易引起兴趣和产生引导作用的。

其次,内容的延伸要与观众的理解性相匹配。从知觉的理解性出发,以未成年人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为依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延伸,更便于理解和领会。未成年人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要依赖于大量丰富、感性的事例。例如对善与恶的识别,小学生更多从行为和结果甚至外表等来进行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高中时期,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他们对主观动机的剖析逐渐增多,判断也逐渐客观和全面起来。因此,在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延伸当中,对于烈士精神的解释,针对小学生就要做到浅显易懂,比如阐释烈士的勇敢、坚强、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等等;到初高中阶段,对于烈士精神的剖析就可以逐渐深入,比如诠释烈士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对名誉利益的淡泊,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至高境界等。

(2)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烈士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传播,一般是经过选择和书面组织之后,通过讲解员的讲述传达到未成年人耳中。由此看来,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应该包含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个方面。①教育内容的书面表达。纪念馆教育内容的书面表达,即一座展厅或展馆的讲解词。未成年人的讲解词写作,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特征选择适宜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要以富有吸引力、方便理解识记为原则。鉴于小学生在事物认知方面较为感性和表面化,以“故事”的风格进行写作,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故事的写作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强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行为的描写,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又具有吸引力,对小学生理解道德概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将起到引导作用;而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中学时期的未成年人已不盲从于直接得来的观点和认识,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针对这一特质,讲解词的创作,要在讲述事迹的同时对人物和事件做相应的议论和评价,通过正确的评价引导中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评论观。另外,通过对烈士精神实质的评价和剖析,也有助于中学生正确理解道德概念、树立道德理想,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建立都将起到积极影响。②教育内容的口头表达。当把教育内容科学而合理的组织成书面材料后,口头表达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当讲解员通过讲解技巧的处理,将一次饱含情感、有声有色的讲解送达未成年人耳中时,将在无意间抓住未成年人的听觉,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和情感沉浸在讲解员跌宕起伏的讲解当中,收获到良好的识记效果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除了讲解技巧的运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讲解员应该对自己有一种角色上的正确定位。面对天真稚嫩、活泼烂漫的小学生,讲解员应呈现一种“妈妈”般得亲切感,满足小学生寻求依赖和保护的心理;而面对“成人感”强烈的初高中学生,讲解员除了适度的表达关心,更多的要以一种“朋友般”轻松的状态来迎接他们,尊重他们寻求自我独立的愿望,在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中完成讲解教育工作。

为确保教育效果,讲解员应在讲解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互动环节。从心理学角度讲,及时合理的沟通互动,会引起和增加学生的有意注意,培育积极良好的参观情绪,减少注意力的分散,优化记忆效果。例如,在参观的开始,讲解员要向学生讲明参观的意义和目的,要为学生设立一个目标,进行有目标的参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间接兴趣,即以表彰或赠送纪念品的方式对完成参观目标的学生进行奖励。在参观过程当中,对于小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问题设置和故事情节的猜测,对于中学生可以进行某一种行为品质的评判或观点理念的辩论。互动沟通在无形中起到了对服从参观要求、有始有终完成参观活动的提示和规劝作用,提升了参观教育效果。

2、让纪念馆有未成年人爱看的图像

图像,从广义上讲就是所有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包括照片、影视、投影等等。这里借用“图像”一词,意欲表达通过加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提高教育模式的多样性来增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1)实物教学,使教育直观化。对于生活经验稚嫩、知识经验尚不足的未成年人来讲,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实物介绍,不仅会提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也会有助于他们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展厅当中,这种实物形式具体表现为烈士生前照片、遗物以及针对某位烈士或某个事件打造的模拟场景。图片、遗物的介绍,更加增强了烈士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学生不仅了解烈士的真实面容,感受到烈士的生活状态,更减少了与烈士的距离感,加深了理解和记忆;模拟场景的现场效果则更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现代高科技的模拟场景侧重于从声、光、电等多方面进行历史的还原和渲染,这种直观、可视的再现手段会对学生的感官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慑,是促成理解和记忆的最好方式。

(2)转移地点,探索教育新模式。①PPT课件的制作与播放。对于再次或多次走进纪念馆的未成年人,教育形式多样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将教育地点转移到报告厅或多媒体教室,做成PPT课件并进行投影播放讲解,不失为一种好方式。目前,一般大中型展馆都建有自己的报告厅或多媒体教室,具备开展宣讲的客观条件。其次,PPT课件可融合图像、声音、视频、表格、文本信息等多种多媒体信息,且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课件观摩,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受教育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增加理解和记忆的深刻性。对于多次进入纪念馆的未成年人,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制作将原来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和升华,对内容的深度、广度进行延伸;再者,可利用PPT制作专题课件,将展馆内容分部分、分专题,开展专题系列宣讲。不同课件的展示,会使未成年人对纪念馆教育内容始终保持新鲜感和神秘感,同时也使爱国主义教育水准得到了延续和提升。②爱国主义题材影视片、动画片的播放。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视片、动画片,也是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形式之一。可利用寒暑假时间,有选择有计划的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纪录片、影视剧的播放,针对年龄小一些的未成年人,可以引入爱国主义题材动画片、儿童片的播放。教育者在播放时不能仅限于简单的一看了之,在观看之前、之中、之后,都应设置和穿插合理的讲解、引导或提问。引导式观看,既能帮助未成年人正确高效的理解剧情和精神,也体现出在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影的特色。另外,我国现有的爱国主义题材影视剧和动画片普遍制作质量不高且数量有限,其中年代久远的影片占相当大比例,与当今画面制作精良、内容形式活泼新颖的大片无可比拟,在未成年人眼中是距离遥远的“老电影”,这是造成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不能吸引眼球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探索与影视创作机构合作,将馆内有代表性的教育内容设计制作成纪录片、动漫片甚至影视剧,在本地、本省乃至全国未成年人中间进行推广,用贴合时代的创作理念和现代化的制作技术,吸引未成年人的观看兴趣,充实和净化未成年人的精神家园。③加强图书资料收集和编纂,建立图书借阅室和电子阅览室。爱国主义教育应大胆探索和开拓思路,由单一的教育形式向同时具有多项选择的多种教育形式拓宽。例如,未成年人进入纪念馆,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游览形式接受教育,或选择观影形式接受教育,也可选择图画、图书阅览或电子阅览形式接受教育,还可有顺序的选择以上多种方式完成教育。下面简单谈一下建立图书借阅室和电子阅览室的构想。

任何一座展馆文化的丰富和内涵的提升都离不开资料的搜集研究和著书立说。但从目前来看,能够将这些代表着展馆精髓的研究成果和图书进行开放共享的极少,这使得诸多研究成果被圈禁,影响力大打折扣。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加强编纂的同时,应当建立图书资料借阅室,或者进而编辑整合建立电子阅览室,供未成年人或其他觀众浏览。这样,既满足了阅读爱好者的要求,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形式,又使得研究成果发挥了应有的教育作用,扩大了展馆的影响力。

3、让纪念馆有未成年人爱做的事情

任何人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表现更强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未成年人往往都会有强烈的模仿成年人的欲望。小学生在与老师的朝夕相处中,会萌生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理想。中学生则更加向往成熟,他们不习惯被视作“小毛孩”,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未成年人中间培养和选拔志愿讲解员,把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的舞台大胆放手给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不仅是受教育者同时还是主动的施教者,使未成年人既感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又体会到了落在肩上的义务和责任,这一举措必将激发未成年人投身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的热情。

针对小学生,可以采取参与式讲解的方式。比如,在讲解员的讲解过程中,小学生参与讲解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小知识,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可以分多次或多人参与讲解。参与式讲解所需记忆的材料篇幅较小,难度不大,也无需顾虑参观秩序的掌控,小学生能够轻松驾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能唤起其他同学听讲的注意;对于中学生,由于其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则可进一步放手尝试某一部分、某一展区或专题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既要做到对教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又要在讲解过程中维持听讲的兴趣和秩序,难度相应加大,既迎合了他们的挑战心理,又满足了他们成人感的需求,增强了他们走进纪念馆、参与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

对于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索和探讨是没有止境的,除了做好馆内宣教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还应积极思索爱国主义教育向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的延伸,例如探讨纪念馆和家庭学校的联合协作,探讨纪念馆网站和微信平台在未成年人中间的推广和使用,探讨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化、级进化、终身化等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身心发育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个体价值观体系的形成时期,需要我们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仰,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予引导和关爱。

【参考文献】

[1] 张承芬 宋广文.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剑萍 魏薇.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孙 磊(1980-)女,山东即墨人,任职于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员,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纪念馆讲解宣教.

推荐访问:未成年人 研究成果 馆中 心理特点 纪念

本文标题: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研究成果在纪念馆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8/26910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研究成果在纪念馆中的应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