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和谐校园构建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本文从爱国主义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和谐校园;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1-0186-03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各自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及时了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情况与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爱国主义精神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意义
爱国主义精神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曾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精神在学生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中仍然重要。
(一) 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学生发展成长的巨大力量
目前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文化建设仍然滞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学生中滋长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唯利是图;国家观念、集体意识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谋取个人利益不顾一切,在学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使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和渠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也使得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产生碰撞。大学生充满激情,乐于获取信息和接触新鲜事物,但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在区分纷繁复杂的信息的时候往往具有盲目性,对于西方国家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甚至西方的生活方式盲目崇拜,对本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度下降,严重冲击了我国集体和国家本位的价值观,使得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减弱,爱国主义意识淡化。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觉悟,校正可能产生的思维偏差和行为失范,逐步成长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 爱国主义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
和谐校园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校园,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校师生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同心协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推动学校建设,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爱国主义精神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社会与自然,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对于高校来说,就要培养既有知识技能,又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才,将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务之急,又任重而道远。
二、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和行动是正确、积极和健康向上的,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才发展需要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地明白个人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在我国奥运圣火传递和5.12汶川地震中,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奥运圣火传递,也用自己的爱心关心地震灾区。但是学生的爱国热情有时候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淡漠,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这样的学生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更不用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去建设祖国了。
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性不强,有的高校只抓教学质量,仅重视教学成果,忽视爱国主义教育,导致爱国主义教育还停留在如下发学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等较为简单和零散的宣传,未能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方面形成深入系统的理论体系;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性不强,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属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相分离,缺乏说服力,多数爱国主义活动往往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缺乏学校强有力的指导,因而收效甚微,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未能与社会活动相联系,缺乏广泛的影响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性不强,仍处在对学生的教化和灌输知识的层面,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联系,未能内化到学生个人行动层面;爱国主义教育时代性和开放性不强,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处于较封闭的状态,教育内容比较滞后,未能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到整个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思考。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 和谐校园构建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和谐校园”是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与社会互动、教与学相长、自然与人文共融、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和谐校园的构建又能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提供外部环境。
(一) 学校为爱国主义教育确定思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既包括校园物质设备建设,也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以时代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思路,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大学生时时处处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其次以爱国主义思想指导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学校的优良传统、办学思想、校训和校风中,有意识营造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意识,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舆论风气以及审美观念。最后要通过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设计校园人文景观,使教室、图书馆、学生公寓等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通过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宣传爱国英雄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成就;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用科学的爱国主义思想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全方位的校园环境。
(二) 以人为本,结合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要以人为本,爱国主义教育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引导、教育和服务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
课堂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和系统的课程。充实目前开设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的爱国主义内容,利用有层次的课程设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也要加强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国情,熟悉和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杰出历史人物和爱国英雄,在学习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紧跟时事,利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活动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和引导。在5.12汶川地震中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地震中典型人物的英勇事迹也使得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弘扬。把握契机,大力弘扬地震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从小处、从实处做起,积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以百倍的勇气投身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祖国的建设中。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的方式方法,对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实施人性化的教育与引导。
(三) 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来营造,积极健康、丰富生动的课外文化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的教材。
要重视和加强班委会、团支部和学生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主题班会、民主生活和组织发展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热爱班集体和学校,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和校风。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和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加强,学生对课外活动需求增加,而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在组织和发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引导,支持他们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和科技活动,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健康成材、报效祖国的目标统一起来,在活动中升华思想,涤荡灵魂。
爱国不仅表现在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上,更表现在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中。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增进对祖国和人民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将由学校及老师承担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偏重爱国主义知识的课堂统一灌输,向爱国主义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转变,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勤工助学、社区活动和“三下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学生主动从爱国主义教育客体变为主体,将对祖国历史的回顾、对祖国现状的歌颂和对祖国未来的憧憬,转化为自觉的爱国行动,并在践行这些爱国行动中锻炼和成长。
四、 结束语
构建和谐校园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推动和谐校园构建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和校园环境等要素及其互动,其中某一环节的断裂或缺失,都会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效果。将爱国主义教育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有效选择、整合、优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会等有机结合起来。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才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效果,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同时使爱国主义深入于每个学生的心中,自觉把爱国情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实际的爱国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2).
[2]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4]郭建锴.某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5).
[5]章洪丽.关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11).
[6]路桂英.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探索[J].青年探索,2008,(1).
责任编辑 杨小民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略论和谐校园构建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