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青少年红色文化培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8 19: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文章简介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分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如强化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作用;创新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推动实践活动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等对策。

【关键词】 青少年;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培育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指人民对祖国的爱国情怀,是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与尊崇,并把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升华为自己的自我信念以及在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信念支配下的爱国主义行为.[1] 爱国主义教育属于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德”主要指人们在社会日常活动和交际关系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品德和修养,以及相应形成的一种规范和规则。而“育”则是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是将“德”升华,即进一步培养人的品质与品德。学校德育是通过课程以及书本内容,向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升华学生思想,使其思想符合阶级要求,即思想与政治相统一。爱国主义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爱国情感,是一种愿为祖国独立富强而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小抓起,让人们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而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对于当前新形势新变化都处于开始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在如今迅猛发展的社会,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

目前,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青少年爱国主义基础知识缺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等问题。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奢靡之风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缺乏自力更生、为国效力的愿望和志向。因此,通过分析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工作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进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继承革命年代前辈们所形成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1、青少年爱国主义基础知识缺乏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发生分裂内乱,就会变得积贫积弱; 反之,一个国家如果统一和稳定,必定会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对促进祖国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起着重要作用。爱国主义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品质,但当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土、主权和利益受到外族侵犯时,爱国主义却是一种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的思想基础。[2] 但是,由于缺乏主动阅读爱国主义类书籍的热情,学生们对于爱国先烈的光辉事迹也了解甚少。因此,此现状并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是学校各方面教育教学都还存在问题并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课本中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充分,尤其是关于爱国先烈的光辉事迹。其次,除了在课堂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堂之外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热情。再次,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学校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的机会缺少,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缺乏不利于青少年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直观的感受和深层次的理解。

2、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内容书面化,陈旧不直观。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青少年愛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并具有现实性。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出现实性,要根据世界发展潮流以及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首先,我国中学课本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为抗日英烈、民族英雄等内容。虽然展现了爱国志士在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其时间久远并且大多数内容并没有结合当代实际,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和理解、学习到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21世纪的青少年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极强,书本上的爱国主义内容大多内容陈旧,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课本内容跟不上时代,难以激发起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培育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路径

弘扬爱国主义,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里,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贯穿于国家民族的各个时期,贯穿于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如动员人民应对战争、重大自然和人为灾害,动员群众攻坚克难,以及进行内外政策重大调整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关注和强调弘扬爱国主义。[3]新时代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应得到强化,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与路径,并找到一条适合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发展的对策。

1、强化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作用

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们学习爱国主义精神最直接的渠道。应进一步丰富中学教材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实际,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习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应注重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堂上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教授,让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到爱国主义知识,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第二,丰富课堂教授形式。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分享读后感,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悟。第三,丰富中学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现实内容。教材内容应结合实际,加入当代爱国主义元素到课本中。通过结合当代实际,更有利于学生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进而加强学习并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2、创新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不断地运用于中学课堂之中。无论发展到哪个时代,课堂都是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首要渠道。因此,应加强多媒体于课堂的结合,通过学生们易于接受且具有现代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在课堂上通过观看视频等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爱国主义知识的自主学习动力。让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并且深深地停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之中。第二,丰富课件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本内容。近年来,课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之中,课件的内容以及展示程度也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

3、推动实践活动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还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第一,学校应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并更加富有责任心。第二,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参与通过整个活动过程,可以获得一定的收获与成就感。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兴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第三,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虽然许多学校考虑到安全等各方面因素,减少了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但是,离开校园走进社会是一种锻炼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方法。例如,学生可以到社区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宣讲,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爱国主义的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与他人讲述中,学生作为讲述人更能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更能锻炼自己与人沟通交流演讲的能力。还可以在建军节、建党节组织学生到抗战老兵家中进行慰问。通过第一人的亲自讲述,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把爱国主义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课堂的讲授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了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民间传颂的爱国故事,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冲击碰撞,文化的渗透影响着国家文化的发展以及国民价值观的建立。我国必须着力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進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公民个人层面中的价值准则的首位,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4] 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意义具有同一性,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资源支撑。弘扬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树立,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我国必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方式让国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富有责任感从而真正的做到爱国。

【参考文献】

[1] 薛文杰. 中国和平崛起视野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 李平贵,向玉珍.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探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09).

[3] 吕航著.新时期的爱国主义[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4] 李琼.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4).

【作者简介】

邱思扬(1995—)女,汉族,四川自贡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探析 培育 路径 现状及 青少年

本文标题:青少年红色文化培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28/26911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青少年红色文化培育现状及路径探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