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理想和道德应当是首要的。尤其,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历史教学中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在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义务的同时,还是一位德育工作者。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教师首要的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强烈的影响,人们往往用爱国主义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的重要原则,也作为调整个人同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个就是爱国,“八荣八耻”中也讲到要以爱国守法为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当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尤其是中国历史的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良好的阵地。因为历史学科具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性,为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这不仅在于历史课的内容故事性强,易于被学生接受,历史课本身就具有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一致性的特点,还在于历史本身即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着爱国主义的内容。所以,教师只要把握历史课这个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即时挖掘历史教材中比比皆是的爱国主义素材,就完全可以做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相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从来未曾中断过,这是世界历史上所独有的,显示了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我们的祖先曾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我国的四大发明有口皆碑;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与辛勤汗水的万里长城和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大运河成为古代世界罕见的伟大工程。我国在许多方面都曾走在世界前列:
当人们仰望苍穹,感到神秘莫测的时候,我国却在公元前613年留下了世界史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当人们在探求科学的道路上眉头紧锁、苦思冥想的时候,我国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沈括发明了地磁偏角;郭守敬得出了对地球公转的精确计算;祖冲之作出了对圆周率的数值研究……数不胜数的科技成果,从时间上来看远比欧洲同类项目的发明要早几百年甚至千余年。而且,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国不断出现繁荣的局面: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先进、文化繁荣,在历史舞台上曾经长期独领风骚。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是一部光荣的历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良好教材,在历史教学中文明可以充分利用。
二、以科学家、爱国志士的崇高品格,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杰出人物,灿若群星。他们或“移星转斗”,探索天象之奥秘;或见微知著,指宇宙之哲理;或舍生忘死,探寻救国救民之道;或舍弃名利,献身科学。他们往往为了阐明一个真理,突破一道难题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历经几十年甚至一生不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科学、为国家奋斗终生。他们创造的光辉业绩,在当时世界上或名列前茅或首创其功,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不仅是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坚忍不拔的非凡意志,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爱国主义的光环,这也是他们取得这些非凡业绩的根本动力。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不尽相同,但爱国是每一个进步人物所共有的美德。
多少爱国志士仁人,他们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将青春和热血投入时代的洪流,虽死犹生,爱国主义精神光耀千秋。从以生命咏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万里南交资坐镇,测闻草木尽知名”的关天培;从“十年退伍一残兵,今日归来入阵营”的郭沫若到“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左权……浩浩中华,英雄辈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使爱国主义传统代代相传。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这些爱国主义内容,即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三、以近代屈辱史、抗争史为蓝本,培养忧国忧民意识,树立振兴中华之决心
在祖国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也曾有过灰暗的一页。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祖国的命运。近代反对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倍受列强的欺凌。我们的领土被侵占,我们的财富被掠夺,我们的同胞被杀戮。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遭到了空前的摧残,古老的泱泱大国正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各民族人民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爱国主义精神越发激昂而不可动摇。无数爱国志士,革命群众,为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尊严而舍弃生命、大义凛然、忠贞不屈。他们身上迸发出的爱国主义激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在历史课本中,这样的事例非常多,如林则徐禁烟,抗击英军;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李大钊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又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刘永福、冯子材抗击法军;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与舰共沉;谭嗣同为变法流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抗日英雄马本斋率回民支队痛击日寇……
以上这些史实,教师如果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并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就一定能够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意识,并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心。
四、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情感
一部中国近代史,书写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把中国一步一步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人民曾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到义和团、到辛亥革命,他们不断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但历史证明:农民不能解放自己,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上空乌云密布,一片黑暗。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五四运动一声怒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党的优秀儿女,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民族结束了屈辱的历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斗志昂扬地进行艰苦创业,开始了新时代的长征,改革开放,走在春风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师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了解了我们的党,从内心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发学习的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德育的首要任务。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这几方面内容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对青少年学生说,学好历史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但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用,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