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观点

发布时间:2023-07-01 16:42:02 | 来源:网友投稿

对网络防御问题的再思考

针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几乎在计算机一问世就出现了。多年来,我们为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开发了很多工具和程序,但做得并不是很成功。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环境成为一种独特斗争领域的阶段,此种意义上的斗争领域是由防护或攻击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独特战术、技术和程序定义的。我们还不能建立起对对手的攻击武器(恶意计算机代码、恶意网络通信或社会工程)具有免疫力的计算机系统。多年的失败表明,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如何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防护。

现实情况是美军正在建设着极为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但却没有科学的途径去分析它们,并且还把它们暴露在了有着经验、资源和决心的对手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系统必然会存在漏洞,利用这些漏洞的武器和战术将被开发出来,未来计算机系统必然会在某科程度上被成功攻破。

既然我们必须在存在对手的情况下配备高度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不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终极测试——我们就需要采用新的方式来获得计算机安全。我们必须认识到根率就不可能建立绝对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永远也不可能。相反,我们必须建立适应性强、可配置的系统,以具备预测对手行为并做出反应的能力,这就是马奇诺防线和运动战之间的区别。我们要在网络空间创造运动战。

为使系统具备适应性,我们要能通过改变系统行为来加强或改变它们的受攻击面,其中的一个做法是给计算机系统软件打补丁。打补丁和防御性更新(如更新防病毒签名)是我们在网络空间进行运动战的方式。不应将打村丁视为一种失败,而应把它视为针对对手的攻击成功地改变了软件基准。我们需努力使打补丁的工作经常化、快速化和透明化。

从广义上讲,我们必须让对手因使用未知网络武器代价高昂而望而却步。鉴于我们不能阻止对手使用新网络武器,我们必须要能立即察觉攻击,而后迅速改进其他所有计算机系统,防止以后再遭受这种网络武器的攻击。这种理念上的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一定水平能传感器、通信手段和目前比较少见的主动性酷御措施。不过,依靠当前的技术这些都是可纠获得的。

传统的计算机安全观念并没有造就安全的系统,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进行网络防御。在存在对手的环境里,计算机系统不可能永远安全。如果接受这个前提,那么我们就必须使计算机系统具备适应性和弹性。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具备有关系统适应性的基础知识,并且必须能够在对手获得利用漏洞的能力之前具备运用这些知识的程序。这种需求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需要能探测到网络武器首次使用的传感器,并且需要有将所得知识传递给相关部门的工具、程序和机制。

此论点的应有之义还包括必须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防御已知网络武器攻击,同时确保不会刺激对手使用新的或更复杂的网络武器。如果使用旧武器攻击非常有效,对手干嘛还要用新武器呢?

于是,做好网络防御就需要三样东西:

·整个网络的安全保障;

·能探测到新武器首次使用的传感器;

·利用新武器知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免疫力的程序,

美国《高边疆》杂志,20f1年5月刊

作者:戴维·S·奥克史密斯

编译:知远/刀锋

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需要海上基地

海上基地是美国海军十多年来重点研究,讨论和发展的一个作战概念。虽然从历史眼光来看,海上基地在海军作战中并不是什么新鲜内容,但目前美军内部对于海上基地的定义和认识仍然存在着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美国国防部对海上基地有一个正式的定义:在作战区域内,不依赖陆上基地从海上进行联合力量的部署、集结、指挥投送、重建和再使用。由于海上基地现有概念的联合性不强,主要是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来推动,所以美国防务高层往往将其完全与两栖作战相联系。

事实上,人们对海上基地还有诸多理论上认识的疑惑:海上基地是一个有效对付反介入防御的方法吗?它应用新技术和资源的能力会有多强?海上基地是对陆上基地的补充,还是可以完全替换陆上基地,如果是后者,是否会动摇盟友对美国做出的安全承诺的信心?这些疑惑使海上基地作战发展与实践步履维艰。

我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对海上基地的发展有种种不确定性,但是目前西太平洋地区需要海上基地是肯定的。这种迫切性的原因在于美国已经准备将海军陆战队都队从冲绳转移至关岛。这里存在着海上基地作用完全替代陆上基地的可能性,最根本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发展与美国海军争夺西太平洋海洋和天空的控制权的反介人/区域拒止力量。制空制海权的争夺意味着美军位于该地区盟国的陆上基地并不是安全的,它们完全处于中国弹道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同时,如果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发生冲突,美军从关岛发起力量投送将显得过于遥远。冲绳距离台湾约110海里;距离韩国首尔约670海里。关岛距离台湾超过1470海里,距离首尔5900海里。要从关岛向这两大潜在的冲突点发起作战,可能需要更加强有力的两栖运输行动。这首先意味着一个更大的海上后勤的需求,需要考虑更多的燃油。此外,这支运输部队在到达其有效的作战区域之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暴露在潜在的远程攻击威胁之下。美国将海军陆战队从冲绳转移到关岛产生的效应,如果从实际层面来看,就是威慑力的降低。中国跨越台湾海峡的迅速行动,很可能是打算作为一个既成事实,将美国的反应排除在外。在计算成功的可能时,一支反对的力量是在110海里还是1470海里之外,有相当大的差异。认为航空运输可以弥补这个距离的局限的观点是不合理,因为空运不能运输大量的装备。虽然联合高速船可以比两栖战舰更快地运输,但它需要卸货的港口设施,而且有效载荷有限。总的结果是以往行之有效的威慑态势的效用在下降。

那么克服这种距离弱势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可以想到几种可能性:让更多重型装备配置地更接近潜在冲突地区,并依靠空运或联合高速船将部队运进战区;建立其他更接近该地区的陆上基地;依靠从美国大陆发起全球打击;或在该地区的打击距离范围内维持或能够快速集结一个强大的海上基地。

在该地区派驻更多的重型设备并依靠空运来运送部队,它减少了陆上基地的暴露几率,但成套装备放置的地点仍然可以(被敌人)找到。一种可能性是冲绳,如果日本政府同意的话。另一种可能性是在台湾本身,但鉴于目前区域政治上的考虑,这不是个谨慎的选择。建立更多的陆上基地似乎面对着同样的问题:这些基地该设在哪里?同样,装备的位置和陆上基地有固定的坐标,很容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这种想定下,来自美国大陆的打击根本无法依靠。国家现在是没有能力在这个距离上有效实施常规打击的。

所有这一切导致的结论是:组建一个强大的海上基地,前沿部署的联合海军部队在这种冲突中将是最有效的实际威慑工具和手段。虽然反介入系统肯定能威胁到海上基地,攻击海上移动的船只比起攻击陆地上的固定

点,仍然要困难得多。在西太平洋地区,海上基地是真正能够有效应对反介入挑战的利器之一。因此海上基地作为美军的整体作战概念可以缓慢推进发展,而西太平洋地区完全可以成为这种推进发展的试验田。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杂志,2011年秋季刊

作者:美国海军退役上校萨姆·唐格瑞迪

编译:知远/陈传明

美国应发展新概念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在最近几次试验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而其在实战条件下实施中段拦截的可行性受到了质疑。然而,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也许不是查找导致最近试验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而是进行足够的试验以获得军方的信任并明确其作战任务。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即可以通过给领空警戒(air sovereignty aIert,ASA)部队装备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空军正在评估的导弹防御传感器和小型空射拦截弹获得导弹防御能力。文章按两种场景描述了这种概念预期的能力:(1)从沿海舰艇上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攻击,(2)从伊朗发射的,没有预警的洲际弹道导弹。

在2010年12月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试验失败之后,即使最乐观的支持者也表达了对这个系统性能的担心。

在2001年决定部署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之后,美国导弹防御局研究了几种替代概念,但都集中在研制大型的陆基拦截弹上面。由于做出这些决策时各军种没有参加需求论证,研制出的超大型拦截弹过于昂贵以至不能通过经常进行足够的试验来验证其作战性能。

例如,到目前为止,美国在一个装备了30枚拦截弹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上已经花费了350多亿美元,另有16枚导弹作为备份和试验。如此大型的拦截弹不仅增加了单枚导弹的成本,还严重影响了机动性,使系统容易受到未知敌人的攻击。与此相反,一种强调使用空射拦截弹的作战概念可以催生小得多。价格更便宜的拦截弹。因此,这种拦截弹可以快速部署,并可用于陆基拦截概念不可能承担的助推段和末段拦截。

由于在导弹飞行中段不可能区分导弹和诱饵,作者建议使用由可观测性低的无人机携带相对小型的拦截弹。实际上,他们建议的这种导弹非常类似于美国空军和导弹防御局以前研究的“空射撞毁”(airqaunched hit-to-kill,ALHK)高层拦截弹(由于导引头的温度限制,这种导弹只能攻击高度50千米以上的高空目标。其燃料用尽时的速度设计为3500米/秒,可以装在F-35飞机的内部武器舱中,也可以挂载在第四代战斗机的外部)。

2009年底,美国空军和导弹防御局联合完成了“空射撞毁”拦截弹拦截地区性弹道导弹威胁目标的可行性研究,宣布这个概念在技术上和作战上都是可行的。初步研究的重点是高层和低层两种拦截弹,均由导弹载机携带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支持。

携带“空射撞毁”拦截弹的领空警戒飞机将与美国的防空基础设施相结合,必要时可以在几分种之内使部署的本土防御力量发挥作用。

由于这种拦截弹的尺寸小,其成本比陆基中段导弹防御拦截弹低得多,也许一枚拦截弹的成本只有后者的5%。这种成本优势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反过来又进一步降低费用。因此,就可以更频繁地进行试验,从而提高对这种系统作战性能的信心。

“空射撞毁杀伤”拦截弹也可以承担导弹防御之外的任务,包括超远程防空、电子对抗、超远程可视识别、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甚至在低地球轨道实施空间控制。

如果单独一次试验就要耗费两亿多美元,从财政的角度看,就不可能由试验统计数据获得信心。但是,使用便宜得多的小型空射拦截弹就会带来很大的信心。

推荐访问:观点

本文标题:观点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1/27011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观点》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